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88|回复: 1

[转贴] 拉动内需,维生素产业发展的最后支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0 14: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拉动内需,维生素产业发展的最后支点

发布日期:2010-11-08  来源:中国医药报  

核心提示:中国维生素产业正面临一个巨大的风险,那就是,维生素的利润已显而易见,产能迅速膨胀,全球需求的“天花板”已经横亘眼前,新一轮恶性竞争已经逼近……而有效调控产能、拉动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维生素的最后一个发展支点。  

      或许没有人想到,全球医药产业转移仅仅20年后,中国就变成了维生素行业的“全球加工厂”。今天,当中国维生素企业在中国医保商会举办的“第一届中国维生素产业创新与发展峰会”上大声喊出“维生素族群14个品种中国都实现了产业规模化,任何一个品种的产能都能满足全球需要”的时候,其实,中国维生素产业正面临一个巨大的风险,那就是,维生素的利润已显而易见,产能迅速膨胀,全球需求的“天花板”已经横亘眼前,新一轮恶性竞争已经逼近……而有效调控产能、拉动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维生素的最后一个发展支点。   

    成为全球加工厂
   
    维生素是营养类产品中补充剂类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营养类产品的市值大约在2360亿美元,未来几年全球营养成分市场将以年均6.2%的速度增长。在全球最大的营养类产品市场美国,采用直销方式销售的营养类产品中,补充剂产品占市场份额的50%。维生素类占其中的38%。近年来,维生素类补充剂是全球营养类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而在维生素领域,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普遍的维生素原料是VC、VE和VA,三者每年全球市场份额超过20亿美元。2009年全球维生素原料药的市场总产量为24万吨,金额为38亿美元。其中,VC市场份额超过11亿美元;VE为 16亿美元。其余的VB1、VB2、VB5、VB6、VB12、VD3和生物素,每个品种也都有0.5亿~1.5亿美元的市场。   

    北京东方比特科技有限公司(健康网)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吴惠芳说,在全球维生素产业链条中,中国处于上游,出口的品种主要集中在VC、 VE、VA、VB1、VB2、VB6, VB12等原料药(见表一)。荷兰老牌维生素企业帝斯曼和德国巴斯夫公司则处于产业链下游,他们的优势在于维生素下游预混料领域。2009年中国各类维生素年产能约20万吨,产量16万多吨。其中,VC产量约11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90%;VE产量约2.4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VB6产量约4000吨,占全球总产量的80%以上……   
    中国医保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头9个月,我国维生素出口量已经达到14.7万吨,同比增加33%。出口的前五大市场分别是美国、德国、荷兰、日本、比利时。其中,出口到美国的中国维生素原料药已经占美国市场近30%的份额。业内估计,今年我国维生素出口将达到16万吨,VC的产能将达到18万吨。   

    据了解,由于技术进步和供需推动,全球维生素产业在发展中共经历过4次大的变革(见表二),中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上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生产VC,直到1985年才突破“两步发酵法”技术难关,将生产成本降低了30%,打破了跨国企业罗氏公司和巴斯夫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全球垄断。此后,中国维生素产能迅速放大,到2003年,VC年产能已经扩大到10万吨,价格也从16美元/公斤的高点下降到了3.5美元/公斤左右。在此期间,跨国企业经过几次购并重组,只剩下了帝斯曼和巴斯夫两家公司,并全面推出了维生素原料药的生产。  
  
    “随着上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医药制造业转移,全球维生素原料药的采购逐渐集中到中国。20年后的今天,中国靠强大的制造能力,不仅将维生素原料药打造成医药出口最大的品种之一,同时也成为了国际公司采购维生素原料药的主要国家。”吴惠芳说。   

    产能撑破“天花板”   

    但是,“全球加工厂”的地位并没有给中国维生素生产企业带来太多的惊喜。2003年以后,中国企业间的竞争分外残酷,VC的价格也呈现明显的涨跌周期,即价高放产能,价跌就退出。2006年,当VC市场价格跌破成本时,大批企业开始退出,规模生产企业由13家下降到了4~5家,产业集中度基本形成。   

    数据显示,VC市场从2007年开始回暖,近三年的出口价格平均维持在10美元/公斤左右,2008年最高曾达到18美元/公斤。   

    “当一个产品的利润超过200%,投资者必然入场,想挡都挡不住。”宜兴一家企业的老总如是说。据监测,从2009年至今,国内至少有4家规模企业立项VC生产线,总产能在6万吨以上,这些项目均在2010~2012年间投产。这意味着,2012年以后,中国VC总产能将从目前的18万吨增加到25万吨左右,将超过全球包括增长需求在内的市场极限。   

    尽管目前新增产能还没有入场,但是恐慌情绪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出现,VC价格呈下滑趋势,国际长订单数量萎缩。业内人士认为,目前VC市场仍在延续涨跌周期,只不过因为产业集中得来不易,大家都存有“不要轻易打破市场秩序”的奢望。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VC在国家发改委产业限制性目录当中。从2009年1月1日起,维生素C被纳入商务部出口许可证管理产品目录中。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对VC不仅限制外商投资也限制国内的发展规模。
   
    遗憾的是,这些政策都相对滞后,新增产能的企业在2009年之前都以各种途径完成了审批。不仅如此,今年7月实施的《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也没有阻挡住VC扩产的脚步,而且,VC的扩产选址几乎都在经济不发达地区。   

    按照有关规定,低于两亿元的投资项目在省级审批。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各省级政府千方百计拉动经济,加上国家救市的1万亿元资金,给项目立项带来很大的宽松度。业内专家认为,正是因为“地方有钱,企业有钱”,所以一些原来停止审批项目得以“复活”。   

    中国医保商会副秘书长、西药部主任谈圣采表示,我国维生素产业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一方面是VC潜在产能已经突破了全球需求的“天花板”,未来必将面对日益抬高的贸易壁垒和汇率变化;另一方面,VC供大于求必将引发国内企业之间的价格大战,而随着今年以来生产VC的原料(特别是玉米)的价格快速上涨,原料供给已经出现预警,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将更加残酷。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秘书长孔平涛表示,作为VC起始原料的玉米今年价格上涨很快。全球玉米主产国之一的俄罗斯已经宣布在下一收获季之前不出口;美国则将很大一部分玉米用于生产汽油燃料。而从我国的情况看,在“十二五”规划中,提高全民的幸福指数,将民生放在首位,玉米首先要保障畜牧业,其次才是工业生产。我国玉米年总产量约为1.6亿吨,其中77%用于饲料加工,9%用于乙醇和白酒的生产。目前,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谷氨酸和柠檬酸已经限制出口。
   
    拉动内需成最后一个支点   

    “在粮食中能否强制添加维生素?”在维生素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公众与营养中心主任于小东刚抛出这一问题,就引起维生素企业的热烈呼应。  
  
    于小东介绍,目前全球人均年消费营养补充剂为52美元,中国仅为10美元,与全球平均数字相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据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统计,2004年我国仅成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的患病人数就达4亿,“亚健康”人群则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一份调查显示,由于土地肥力下降和化学农药的使用,中国蔬菜的维生素含量已大幅降低,天然食品提供的营养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体需要。   

    “观察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当人均GDP达到1500~3000美元以后,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就会遇到疾病谱转变的问题,国外都是通过营养干预来保障人体正常的需要。美国早在“二战”期间就已经在粮食中强行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强化面粉在许多国家已经实行多年。现在我国人均GDP已经接近4000美元,引入营养补充剂在经济上是可以承受的,关键是观念和认识上的转变。”于小东说。
   
    据了解,尽管现在我国在面包、牛奶、饮料等食品中添加营养补充剂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在粮食中添加的阻力还很大。原因是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对于营养补充剂的研究起步较晚。营养补充剂也多被当作保健品看待,人们并不认为是身体的必需品。此外,我国目前在营养补充剂添加剂量、适用度等方面的研究也较少,且缺乏对公众的教育。   

    事实上,在面粉中添加营养补充剂在我国早已开始试点,帝斯曼公司参与的在甘肃省的试点,对照未成年人身高、发育等指标进行比较,表明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在,帝斯曼、巴斯夫、拜耳等跨国企业已经开始与中国政府积极合作推动营养干预,但是我国本土企业的参与度还不够。”一位业内人士说。   

    记者了解到,华北制药目前已经着手生产维生素钙、钠,试图通过深加工解决维生素原料药供大于求问题。吴惠芳认为,维生素产业未来必须在内部寻找机会,维生素深加工有15个品种,目前国内做的还很少。“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医疗费用是大趋势,中国营养干预迟早会落实,就看国内企业能否抓住机会了。” 吴惠芳说。  

    表一:2005~2009年全球维生素原料药销售规模   
     
            
    表二:历次维生素C价格大战演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4: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维生素补充剂或许有害

2011年10月23日 10:56:5

新华国际

    【阿根廷《号角报》10月21日报道】多项研究表明,服用维生素补充剂和抗氧化剂可能会增加女性早逝风险,以及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一些研究结果已经证实,服用多种维生素并不能预防疾病,其益处受到了科学界的怀疑。
    2001年,英国研究人员针对一组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分析,让他们服用各种高剂量的抗氧化维生素。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补充剂既没有给患者造成危害,也没有带来任何额外的好处。
    过去人们一直沿用的方法是,如果少剂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那么大剂量可能就会带来惊人的效果。于是,医生也养成了习惯,以增强体力、预防感冒或开胃为由,给患者开大量的维生素。但现在科学界开始怀疑维生素补充剂的真实作用。
    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是,男性每日大量补充维生素E,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提高了17%。此外,服用β-胡萝卜素则会提高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女性额外补充多种维生素则可能增加早逝的风险。
    但这一研究结果也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阿根廷营养协会专家西尔维奥认为,没有人能提出确凿证据证明,在研究开始之前这些服用维生素补充剂的人是否已经患上了癌症。
    此外,阿根廷法瓦洛罗大学的营养学家莫妮卡·卡茨认为,“多年来维生素E都被认为是最好的抗氧化剂。人们的普遍认识是服用维生素E能大大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但事实是它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不管是建议还是劝阻使用,都不存在充分的证据证明。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人们现在吃水果和蔬菜越来越少了,大量依靠补充剂。补充剂永远无法替代天然维生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9 07:39 , Processed in 0.0442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