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029|回复: 4

[转贴] 当慈善邂逅创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5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2日 13:32  《中国慈善家》

   做慈善也能获得“风险投资”?你没听错,当前就正在悄然崛起这样一股慈善新势力。

  “VenturePhilanthropy”(VP),国内一般译作“公益创投”,照字面意思来看,就是慈善和公益领域的创业投资,是由企业或基金会为创业过程中的公益组织、社会企业捐赠或投资,助其成长与发展,并借此间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
寻找“黑苹果”

  公益创业在国内还属于一个新概念,很多人将之简单地理解为在“创业”前加上“公益”二字;同时,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公益创业,但该领域的人才仍比较缺乏。对此,零点咨询研究集团董事长袁岳对《中国慈善家》表示(详情参见本刊2011年第5期《“黑苹果”袁岳》一文),大学生事实上应当是实践公益创业的主要群体,但他们普遍缺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和机会。基于此,零点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尝试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舞台,并开展了很多相关活动。

  零点“黑苹果青年计划”的诞生也是源于零点早期开展的大学生公益创业和实习联盟等项目。2011年,“黑苹果青年计划”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立定了未来3年“三千万”的目标,即三年内产生1000个黑苹果青年公益化社团组织,10000名青年通过社会参与成为社会团体的积极分子与领导者。

  该计划通过凝聚社会资源,将在全国各大高校内全面推广包含公益创业、校外实习、概念设计、社会访问、高管一日助理等在内的各类多元化社会实践性活动,与此同时,还将引导和推动大学生自主策划并实施社会实践项目,帮助大学生扩展社会参与的途径,并真正有效地提高其社会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

  据介绍,报名学生只要提交两页报名表,并拟定详细的公益项目计划书后,就可获得一个“中标”机会。针对投标的项目计划书,零点会选择性地资助其中10%,这10%是由零点内部与外聘专家组从公益性、社会性、创新性、可执行性等六个维度遴选出来的。

  譬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的e点团队就曾以深入社区教授老年人及外来务工人员电脑,以及通过编写教材和志愿者的“一对一”教授,帮助老年人掌握基本电脑操作的“数字生活方便你我他”项目计划,顺利通过了层层考核。此外,“黑苹果青年计划”采取了淘汰制,但项目落选并不意味着“全盘皆输”,还有可能作为“联系项目”,先将项目试运行后,由零点帮助完善,优先申报下一期的资助。

  尽管目前“黑苹果青年计划”尚处于试验阶段,但它却代表着零点在公益创投领域迈出了一大步。然而,正如每一个“黑苹果”的炼成都不简单,公益创投的“成熟”同样尚需时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20: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苹果”如何落地

  公益创业如何才能成功?袁岳认为,除了项目需要具备公益性,还应遵循投入、产出的商业法则,尤其需要引入商业工具与可持续的理念。而无论是对于创业者还是项目来说,行动都比空想更可贵。

  因此,早在草拟计划书阶段,“黑苹果青年计划”就要求创业者从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创意者,转变为脚踏实地的行动派。尤其是对于核心团队来说,不仅要对项目“胸有韬略”,更要学会面对“柴米油盐”之类的实际问题。从场地由谁提供、电脑等办公资源如何供给,到计划外随时可能会出现的棘手问题,比如跨校合作、志愿者召集等,事无巨细,均需事先充分考量。随后,创业者团队将接受两到三天的集中培训,通过各团队之间的讨论沟通或专家解答等互相碰撞,做好创业前的预热。

  有调查显示,具有“创业人格”的大学生仅占5%的比例,创业成功者更是寥寥无几。由是观之,零点作为公益界的一个“天使投资者”,虽然选择了以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公益人才的培养对象,但其“成功率”并没有定数。而实际上,这也正是零点与其他创业投资的最大不同之处,在零点看来,创业过程的“含金量”远比项目成败更重要。

  “我们更希望为在校学生提供一种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经历。”参与过四届零点公益创业项目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研究员何帆,曾亲眼见证了很多项目的解散或存活,“公益创业团队的发起人一般是在校内成立公益组织或社团,即便遇到换届,也可保证有新成员继续开展活动。而在零点的投资期过后,公益创业团队就必须凭借自身积累的资源与人脉寻找到下一家投资方,这样才能实现项目的持续运转进而盈利。”

  袁岳向本刊介绍,创业大赛项目的周期一般在一年左右,零点会根据项目的进展不同分别进行评估,对项目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次性“出手”,而是分三期划拨,首款15%、中款50%、尾款35%。“当零点完成资助后,项目仍旧可持续,这才是最重要的。”

  以“农家学舍”为例,该项目汇集了湖南各大学的志愿者,在龙洞村的一农家为留守孩子讲解《三字经》、《论语》等国学课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关注,引导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后来,湖南大学的一名老师带领学生继续开发该项目,使之得以顺利发展,并获得了来自第二家投资者的30万元资助。

  今年5月开始,“黑苹果青年计划”逐渐向都市白领阶层延伸,以帮助那些懂生活、爱社交、有品位、乐公益的白领“黑苹果”,摆脱社交青涩,走向社交成熟,目前已有30个白领团队通过义卖及竞争资助开始了公益“黑苹果”之路。

  从大学生“黑苹果”到白领“黑苹果”,零点始终鼓励“发展型”公益,并逐渐摸索出一条既符合“国情”又适合自身特色的路径,最终打造出与创业者互动的“零点模式”。

  通过“黑苹果青年计划”的成功实践,目前,公益创业的社会效应也正逐渐显现。据零点对国内3000个大学生进行的一项公益人才调查显示,只有16%的大学生表示愿将公益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而在参加了“黑苹果青年计划”的大学生公益创业者中,有高达35%的人表达了这种意愿。“只有真正热爱公益,并按照公益行业要求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更符合NGO的用人标准。”何帆对《中国慈善家》表示。

  案例3

  通过投资有潜力的公益组织,并为其提供配套的服务,联想打造中国公益组织孵化器的愿景已初具雏形

  联想:因公益更美好

  文  |  本刊记者 石江龙

  这场关于智慧的角逐已越来越激烈——2009年,联想公益创投收到计划书10469份,2010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8000份,但最终,只有10个项目能获得联想资助。

  这样的成绩已远远超出了联想当初对这个项目的预估。“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数量的增加,更能凸显中国公益创意者的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联想CSR部高级经理傅琳对《中国慈善家》说。

  2007年,联想提出了公益创投的概念。从与国际公益组织在亚非拉地区合作实施“创业希望计划”,到旨在缩小中国城乡数字鸿沟的电脑下乡项目;从制定明确战略和目标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到成功实施两届“青年公益创业”计划,联想在公益之路上越走越远。

  公益摇篮

  以授之以渔的方式支持公益组织,并为这些公益组织提供源头活水,使公益活动达到涟漪式的扩散效果——公益创投,正是联想集团在公益领域做出的一种创新性探索。

  目前,对绝大多数的公益组织来说,资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以及品牌推广和财务规范等方面都能获得支持。基于此,联想很好的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将企业自身的管理优势嫁接到公益组织身上,帮助公益组织以企业化的方式运作,从而提高其运作效率、管理能力和募捐能力。

  从2007年12月首期“公益创投计划”启动以来,联想已为16家民间公益组织提供了总共300万元资金以及综合能力建设等各方面的帮助。在第一期公益创投计划中,“多背一公斤”、“山水自然”、“红丹丹”等公益组织成功入选,并从中受益。以“多背一公斤”为例,5年来,在联想的支持下,其近万名志愿者已走进700所偏远地区小学,为10万名孩子送去了书籍和文具,现在,“多背一公斤”项目不仅员工翻倍,能力建设水平也大大提升。

  在首期公益创投计划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联想第二期公益创投计划也锁定了目标:聚焦环保领域。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当天,联想公布了入选第二期公益创投计划的16家公益组织名单,其中环保组织9家。自活动展开两年来,通过提供公益专家资源、创业资金、宣传公益组织品牌等方式,联想共支持了近30家公益组织的发展壮大。

  作为联想集团的一种创新性公益实践,公益创投已成为联想集团展示公益价值主张、承载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志之一,也为中国企业的公益模式创新探索做出了良好表率。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认为:“企业天生具备注重效率、结果导向的发展机制,在这一点上,公益组织要向企业学习,要用企业家精神经营非营利组织。联想在国内率先应用公益创投这一机制,是中国公益事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20: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孵化梦想

  从最初的实物捐赠,到借重大公共事件带动CSR战略,再到创新性的“公益创投”,联想的CSR之路更像是其自身的产业演进之路一样,具有逐步升级的特征。目前,在原有的CSR战略基础上开始走向纵深,并借助整个生态系统,在延伸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一步步接近自己的公益梦想。

  2010年,联想“公益创投”模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沿袭原有项目的基础上,将目光重点聚焦于“青年公益创业计划”。

  提及创业,人们更多的理解为商业创业,但联想发现,在商业创业之外,公益创业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新天地”,如果借助公益创投这一模式为年轻人打开一片新的发展空间,前景将更加广阔。

  2009年秋,在联想启动“青年公益创业计划”以来,一个月内就收到公益创业提案1万多件。2010年4月,联想将活动推向全国120个高校,约320万名大学生参与其中,共递交创业提案18000份。历经半年之久的选拔,10支团队最终胜出,各自获得了联想集团提供的10万元创业资金,并将得到联想公益专家团的持续跟踪指导,以及专业的孵化支持。2009年联想青年公创大赛的全国10强之一 ——中山大学SIFE团队,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SIFE是一个全球性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商业实践社团,在全球45个国家共2000所大学拥有独立运行的学生团队,中山大学SIFE团队成员就是这个庞大组织的一员。他们通过9大高校创意达人的设计,以及28人团队5600小时的努力,造就了明日珠海那洲布艺小镇,用创意带动了100名妇女的生活改善,以及一个古村落的复兴。

  对联想而言,“青年公益创业计划”的价值首先在于它是一个适合自己的模式,同时,它也是打造中国公益组织孵化器的有效手段之一。从2007年开始,联想发起了一系列“公益孵化器”行动。除公益创投之外,在全球有“创业希望计划”,在中国有“联想之星”。

  而对于那些受惠于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的青年创业者来说,联想的帮助不仅体现于提供了IT技术、战略规划、人力资源、志愿者资金、财务管理和品牌营销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使其逐渐成长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效率机构,更在于释放了他们的社会创业热情,使其公益组织在能力建设和运作效率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联想之道

  作为一家国际化的公司,联想不仅满足于商业的成功,更追求在业绩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之间更好的平衡。为此,联想不仅在中国市场的大本营坚持践行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随着国际化业务的拓展,联想还在全球范围内聚焦于“缩小数字鸿沟、环保、教育、扶贫赈灾”四大领域开展社会投资,在促进当地社区进步发展的同时,也为联想营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傅琳指出,从创建到今,联想一直致力于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让世界因联想更美好”是联想的愿景。正基于此,长期以来,联想一方面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员工、领导等各个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也积极回报社会。

  如果说充分借鉴成熟市场的先进经验、提升自身的环境绩效,是联想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公民的“应有之义”的话,那么,联想近年来在国内持续推动的公益创投计划,体现出的则是一家负责任的社会企业致力于以创新的公益模式履行社会责任的前瞻性眼光,更以对新型社会企业市场的培育,催生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公民实践方式。

  “尽管企业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去诠释‘社会责任’四个字,但一个优秀的企业不应当只把‘公益’看作头顶上的光环,而应该实实在在地去行动,以创新和创造性的方法去实践公益,这才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事。”原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绍鹏如是说。

  此外,联想的CSR理念也体现在其与合作伙伴的分享模式中,并在创新生态系统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2010年,联想成立了一个新的事业部——大联想事业部,这也意味着,联想将不再单纯将合作多年的渠道伙伴视为联想产品与服务的传递者,更要依托联想平台,充分挖掘渠道伙伴自身各种产品与服务资源,建立一种商业平台,在为自己带来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能为合作伙伴自身业务的成长创造空间。

  正如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所言:“帮助社会其实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积极参与解决世界所面临的最迫切的挑战,将有助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20: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4  

对于拥有较成熟的公益组织运作经验的南都基金会来说,相比资助与培养公益人才,如何发现公益人才则更为困难

  银杏计划:搜索公益基因
  如果你有一种要为社会做点什么的冲动,那么,你很可能就是南都公益基金会正在全力搜索的目标。
  “目前,国外专业公益投资机构找到一个好的被投资者,这个过程所需成本是投入到此人身上的四倍。”南都公益基金会“银杏伙伴成长计划”(以下简称“银杏计划”)项目官员林红对《中国慈善家》说。
  对于一个好的被资助者,林红认为,他们应当是“天生就有着对人、对社会不可遏制的责任感,同时又有思考和执行能力的人,是具有一种‘公益基因’的人。”
  “银杏计划”被誉为中国“NGO孵化器”,实际上,它就像全球著名公益创投机构“阿育王”(详情参见本刊2011年第5期《“王”者之心》一文)一样,长期以来致力于寻找和培养带有“公益基因”的个人,并将其培养为公益机构的优质领袖,从而推动中国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
  2010年9月15日,“银杏计划”在北京正式启动,主要试点地区为北京、四川、云南三地,计划以三年为试验期,逐步扩大,通过挑选、评审,遴选出“胸怀天下、踏实做事”的年轻人,将他们培养成为独立创业的NGO领导人、较成熟NGO机构领导人的中层人员,以及知识界和传媒界的工作者等。
  对于已经拥有较成熟的公益组织运作经验的南都基金会来说,相比资助与培养公益人才,如何发现这些携带有“公益基因”的人才则更为困难。因此,南都基金会对于“伙伴”的筛选,可谓“宽进严出”:全国各地20到24岁,有两年以上公益实践并准备继续投身公益事业的青年人,均可成为“银杏伙伴”候选人,但接下来,这些青年人必须经历申请期、考察期和评审期后,才能被确认为“伙伴”,最终进入支持期。
  与通常的项目资助申请流程不同,“银杏计划”采取推荐人制度,而非由申请人自行向南都公益基金会申请。推荐人一般为各界资深的NGO,或者学术、商业和媒体界的民间人士,他们必须对被提名人的道德、品质、能力和潜力都有直接和深入的了解,在提名候选人的同时,还要提交个人基本信息和推荐书。
  项目官员在进行背景调查后,会邀请被提名人参加,并对其进行考察。林红坦言,对于项目及被提名人的评估,目前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一套可以量化的标准,“银杏计划”更多的是基于资料分析和个人经验做出判断。
  而对于评审,“银杏计划”以往采取答辩形式,今年则稍作改动,改为“长谈”,以便更好地了解候选人的个人品行和能力。评委则尽量多元化,三位评审中至少有一位有商业背景,这也充分表明,“银杏伙伴”不同于单纯的资助,更注重创办人的潜在增值能力。
  目前,首期通过评审的“银杏伙伴”共有5位:瓷娃娃创办人王亦鸥、“北京工友之家”创办人孙恒、NGO发展交流网创办人陆非、昆明真善美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曾世逸、昆明环保科普协会创办人梅念蜀。
  “银杏计划”为受助人提供每年10万元的资金资助,给予其基本生活保障和系统的培训,而在此过程中,其带给“伙伴们”的还有行业经验、导师和同伴,使他们能在三年内迅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领导力,在5至10年内成为其领域的骨干或引领性人物。
  就在今年6月,第一批拥有“公益基因”的“银杏伙伴们”刚刚飞赴英国,开始了与这个有着悠久慈善文化和现代公益运作经验的国家的亲密接触。
  不可否认,既是投资就会追求“收益”,那么,如何对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银杏计划”的投资进行效果评估?林红认为,商业经验虽然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是,把公益项目的社会效益产出完全量化,并非最好的做法。“第三部门应该更注重直觉,如果单纯以机构规模和服务对象的范围、数目等量化、标准化的指标来计算回报,很容易造成机构畸形发展的恶果。‘银杏计划’的评审不同于评奖,应该更着眼于被提名人的内在潜力和未来发展,而不是其已有的成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20: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投眼中的公益创投
  文  |  本刊记者 熊静如
  想象一下,你刚刚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益机构,万事俱备只欠资金,想要申请募款却因为初创不久经验不足,拿不出像样的项目案例,难以得到大财团和大型基金会的青睐,怎么办?给你支一招:找风投。
  在一般人眼中,风险投资家就好像追逐利益的“疯狂赌徒”,为了追求潜在的高收益不惜铤而走“险”,与公益机构天然绝缘。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以风险投资家的犀利眼光来选择和扶持公益项目,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很多基金会的投资和公益是分开进行的。比较常见的公益运作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基金会出钱,由具备良好项目策划执行能力的NGO去实施;还有一种是一些富人或基金会把钱投资在自己感兴趣的公益项目上,并亲自参与实施管理。
  然而,风险投资不同于一般性的资金注入,商业领域的风险投资对于融资企业来说非常“昂贵”——它是一种权益资本(Equity),而不是借贷资本(Debt)。风险投资为风险企业投入的权益资本一般占该企业资本总额的20%以上,目标瞄准价值增值、实现收益。那么,当风险投资进入到非营利的公益领域,其所不同于单纯资金资助的特色又如何体现?
  在拥有多年商业领域成功运作经验的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看来,天使投资是最好的“公益启蒙”,风险投资基于项目的严格筛选和及时严谨的效果评估,能对公益机构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据介绍,北极光创投自2008年开始支持清华大学的学生创业大赛,一年后将其调整为“公益创业实践赛”,在创意遴选上,参评项目的公益性和可持续性是首要标准。大赛从清华起步,试点范围逐渐扩大,今年已经扩展到全国43所高等院校,收到大量年轻人充满激情的公益创业计划。
  “其实,公益创投也要担一定的风险。”作为公益创业实践赛的发起人,邓锋向《中国慈善家》坦言,“有些公益项目的商业计划书仅仅只是纸上谈兵。”
  因此,从管理项目风险的角度出发,公益创业大赛鼓励学生们扎扎实实做小点的项目,例如家乡的水源系统改造、太阳能灶或灾后重建工程中某个具体环节等周期短且实际的项目。北极光创投则从中选择一些优秀的项目,提供几万元的种子基金,帮助项目自行生长。待公益项目成长到一定阶段,就有机会申请到基金会和大企业的资助。
  近日,公益创业大赛获奖项目“阳光计划”已利用公益大赛上获得的资金做出了太阳能加热设备,并计划于今年夏天将其装配到青海西宁的小学。该项目负责人之一张达告诉本刊,随着项目的落实,他们将继续寻找其他融资渠道。
  由此可见,在项目选择上,公益创投与商业投资有异曲同工之处——注重可操作性和发展潜力。但是谈到项目收益,公益创投却似乎有些“违反”风投的游戏规则——目前所进行的公益创投并没有在项目成熟后回收本金。这一点也得到了公益投资者邓锋和公益创业者张达的确认:“阳光计划”本可收取一定费用,但张达出于孩子们的角度考虑最终还是放弃了;而投资者邓锋则认为,初期进行资助,待项目成熟、自负盈亏的时候再回收资金甚至适当获利这种模式,应该是以后公益创投发展的方向。
  与商业领域的风投相异的,还不只资金回收与盈利这一点,有关项目所产生的效益,也尚未形成一套可行的评估方法。那么,这种情况下又如何量化投资收益?目前对于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项目来说,可操作、可持续,就是项目成功与否的两个最基本判断标准。因此,面对长达几页甚至几十页的公益创业计划书,风投专家所积累的选择判断能力,就成为了公益创投成功与否的关键。
  难怪“试水”公益创投的邓锋会感叹:“做好公益创投,不容易。”
  邓锋 /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17 00:26 , Processed in 0.03734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