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13|回复: 0

[新闻] “抗议之年”,思想不能输给口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7 15: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当大批抗议者走上街头的时候,意味着这个国家解决问题的合法管道至少部分堵塞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告诉我们,所有国家社会治理管道的畅通度都不是100%。在西方,抗议成了社会的出气阀,主流社会对抗议很宽容,同时也很蔑视。而在中东和北非,大规模抗议却看上去集聚了改朝换代的力量。
    埃及那些国家真的是被“街头抗议”推倒的吗?
    也是也不是。埃及等中东国家社会矛盾的严重性不是抗议制造的,但抗议把它们尖锐地摆在政权和人民面前。一个物质根基不足且毫无回旋余地的社会,做出了推倒重来的仓促决定。大规模抗议像是对这个决定十分混乱的投票过程。
    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是无论如何也挽救不了的。中东有的国家眼看着示威活动从很小的规模开始,一步步演变成全国抗议。原本强大的政权,事到临头时就像纸糊的一样。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并非所有发生了抗议的国家都是毫无希望的,那么在抗议的初始阶段,或者持续了一段时间后,谁来裁定抗议的性质,以及那个国家健康或病态的程度呢?
    这个裁决权目前很大一部分掌控在西方舆论手里。非西方国家对此进行抵制往往是艰难的。抗议的合法化程度在西方最高,对抗议的适应西方也最娴熟。这使得非西方国家如果就这个问题与西方讲理,就像小孩子和大人之间的争辩。
    抗议都有追求利益的成分,它的合理性永远都是相对的,其目标理性的高低也很不确定。但当抗议情绪主导了一个社会的公众思想时,这种细致的思辨必然被口号淹没。
    对于中国这样社会矛盾多发的国家,2011年世界大范围的抗议活动留下了有益的提示。首先,中国切不可在抗议的自由度上与西方攀比。事实证明,所有发展中国家在这一点上都比不过西方国家。中国社会不可在这个问题上逞能,理想主义。
    第二,在慎对抗议示威的同时,中国社会一定要有对它们的偶然爆发,甚至一定规模的爆发,拥有承受力。中国公众得有独立判断国家政治形势的能力,而不被西方舆论的裁决所左右。不建立起这样的承受力,中国的社会稳定永远都差一份关键的富余量,缺一份必有的从容。
    第三,在抗议和示威不受鼓励的中国,社会治理管道的疏通必须是主动、积极的,中国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推进速度,必须比抗议自由的国家更快。中国在民生及反腐、社会公平等领域都需不断建树,政府必须有抗议正在进行的紧迫感。
    总之,抗议的流行是全球化浪潮的一部分,完全躲开它显然不现实。但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如果被它误伤,将是这个社会的悲哀。未来西方与新兴国家博弈性价比最高的手段,就是对它们的内部情绪进行影响甚至操控。在全球化之前,这很难做到,但现在,这样的可能性是实实在在的。
    作为中国,至少还需要几十年的发展,国民才会在对外开放条件下,拥有在西方面前充分的政治文化自信。在这之前,我们得不断提醒自己别被忽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7-9 23:15 , Processed in 0.0500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