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本书以《宋关佑打粮房》为历史背景,以岳家拳在广济县发展渊源为基础,描写清朝末年,朝廷昏聩,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农民领袖宋关佑揭竿而起的英雄故事。希望各位朋友点评:
第一回 别师回家
十年授业一朝去,岂是几叩能谢恩;无奈男儿多壮志,一泪洒去几深深。 1
清,道光七年十一月。
鄂东广济县境内大藏禅寺,钟声袅袅,鸟鸣声声,流水潺潺,云雾笼罩。恰如一个仙境般的出处,却有一位身材高大、黝黑的二十一、二岁的年轻人,面色忧郁,几步一回头,不断回看渐行渐远的大藏禅寺。年轻人姓宋,名关佑,是县内距大藏禅寺六十多里地的宋春垸人。十年前,宋关佑被大藏禅寺方丈了源大师收为关门弟子,而今学业有成,加之家里有事,今天正是他拜别师门的日子。本来按照风俗,拜师有拜师的礼数,离师有离师的规矩,宋关佑和母亲、族长商量把师傅接到家里,与族里一起置办一场酒席,然后谢上一份厚礼。但了源大师乃世外高人,不拘世俗礼节,就如同十年前收宋关佑为弟子一样,坚决不同意大操大办,几个叩首即视缘来缘去。
广济县古来就有“佛国”之称,佛教祖师司马道信就出生于此,县内大小庙宇无数,基本上每隔十几里地就有一座寺庙,大藏禅寺之大、之盛在“佛国”首屈一指。唐朝高僧玄奘法师曾来此讲经弘佛及亲手植下菩提树数枚;愚于佛教的唐太宗也曾来参拜礼佛,并亲笔书写“大藏禅寺”牌匾;南宋一代名将岳飞后人来此隐居,并广为传授岳家拳;明朝时期还引来泰国小王子蒋治民为避宫廷内乱来此避祸;到了本朝,乾隆爷下江南时,也曾慕名而来,游山赏景。自此,大藏禅寺的名声大噪,引得四方游客瞻仰游玩。庙宇也由初时的三间扩展到现在的一百零八间,上、中、下三重,远远望去,在云林古木之中极是壮观,雄伟磅礴。从唐太宗来过之后,就已列为皇家寺院,每年朝廷都会责成当地官府拨一笔银子作为修缮、扩建之用,但到了嘉庆朝后,大清国运衰败,国库空虚,官府也就再也无银可供了,只能靠寺院自己收些香火钱或接受一些慷慨富户捐助。来维持寺里百来号人开销,还需要保持基本的修缮。慢慢的,光靠香火钱是不够的,所以寺院决定对习文习武的弟子,根据学期长短收费,除非得到主持方丈的首肯。到了源大师手上,已是第二十五代主持方丈了,了源大师老家河南,入佛前,师从天地会河南分舵舵主一柱天袁少尧,学得一身少林武功,性喜打抱不平。乾隆十五年十一月的一个深夜,在襄樊古家凹遭到众贼匪伏击,身中二十五刀,性命攸关之际,被途经此地的大藏禅寺五戒和尚救得。这五戒和尚是蕲州医药世家弟子出生,江湖人称南僧,风头早盖过了寺里的主持,不但武功高强,而且医术了得,救了了源后,不稍一个月就医愈伤好。了源久闻南僧侠名,又感于救命之恩,执意跟同五戒和尚来到大藏禅寺,然后拜五戒和尚为师,剃了法度,法号了源,跟师傅学习医术和岳家拳。由于了源为人低调,品行好,武功又高,所以在老主持方丈清慈大师圆寂后,便接了掌门的位置。
十年前的一个冬天,了源从河南云游归来,途经独角寨时,救起掉落悬崖的宋关佑,他看这孩子骨格发达,身体强硕,聪慧过人,便收做俗家关门弟子。大藏禅寺设有习文堂和习武堂,收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附近的乡邻子弟,不住庙里,农闲时就来识几个字,学些拳脚,不过那学的都是一些粗浅的,收费也很低,有的是根据家庭生活状况拿些大米、鸡蛋什么的,就可以了;另一种是常住寺庙的,学习时间至少在一年以上,其中多以富家子弟居多,收费是比较高的。当然也有免收学费的,一则是慷慨之士,无偿捐赠过庙宇的富家子弟;二则是确有慧根的,象宋关佑这样的年轻人,即使是贫苦人家出生,被大师们相中,皆可以减免。大藏禅寺一般至少有三位以上与主持方丈同辈的大师级高僧,在这几人中,有佛法高深、文采出众的,有武功高深莫测的,能文武双全的却很少。了源这一辈中,有四位了字派大师,以“正本清源”排列下来,其他三位师兄中,了正、了清是文僧,只有了本是武僧,而了源大师是文武兼备的佼佼者,所以最后入门却做了主持方丈。除僧家弟子外,了本前后收了五个徒弟,在江湖上有褒有贬。了源大师一生却只收了三个徒弟,大弟子石敬恭,赣西人氏,人称坐地天王,在京城开有一家天威镖局,行走大江南北,威名震四海,已走镖二十多年,从未失镖,名头胜过了师傅。二徒弟彭唤成,湖南人氏,人称铁塔罗汉,在湘军任武职,虽不及大师兄,却也未有过败绩。比较下来,了源大师带出来的弟子更有影响力。到宋关佑拜师时,俗家身份的大师兄、二师兄早已艺成下山,各自忙于自己的事业,根本没有时间回寺看师傅。所以这十年里,宋关佑没见过两位师兄,只是从来寺里的一些江湖朋友那里听些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