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汉文帝初立庐江寻阳县五百年足迹
上
毛泽东怀古吟唱道:“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借郭璞(276-324)《江赋》“流九派于浔阳”,以“茫茫九派”代指往东流去的滔滔长江。这“九派浔阳”,也就是本文要说的“汉人所谓浔阳九派者也”(何绍基语)的寻阳之地。
从行政区划上说,查最新纪录:到了民国元年(1912年)更江西德化县为“九江”县,民国廿五年(1936年)划九江城关为“浔阳特种甲级镇”后,才得到公认:这“九江和浔(寻)阳”为江南所专有呢。
顾祖禹(1631-1692)《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六》曾提到长江北岸田镇以下地方,古曾有寻阳、浔阳、寻阳镇、浔水镇、寻阳县、寻阳郡等地名和行政区划名,可知上述地名咸在长江之北。直到公元327年左右,才因海水倒灌,作为彭蠡泽鄱阳湖往江南“大搬迁”的先遣“部队”,在郡首长温峤(288-329)和县首长周访(260-320)率领下,将郡、县机关“逃水荒”迁到本郡的江南柴桑县后,这上面提到的一串名称,正如顾祖禹说的:才逐渐“江北晦,江南著”的。这期间,寻阳、浔阳之名有几千年的历史空白,要由后人补写。这补写的主脚,则非武穴莫属。
《新唐书•地理五》:“广济有铁”,其实广济无铁。但有一个连唐时人都视为古迹的大至以平方公里计的炼铁工场,有结成墩子的铁渣,有成吨重的废铁块,和用于运送的己经炭化的船舶。还有其地名为“铁石墩”,显示武穴上古有“冶铁工矿”。古书《禹贡》出现了“銕”(古铁字)和“镂”(软铁)为东夷人贡物的纪录,显示古武穴先民与东夷人的关系,和用烘炉“产业化”冶炼的经历。
4000年前,原居黄河流域属于东夷民族的古鄩国于夏相时被消灭后,其遗民分三支南逃,其中一支投亲靠友来到长江中游北岸,与古东夷亲族英、舒、蓼、六连为一体,成了没有国土的“寻”人,或以捞捕为生的“浔”或“鲟”人。
公元前646至前621年,楚庄王灭英、舒、蓼、六,武穴先民也成了楚人,所以清武穴《康熙志》云:此时武穴先民己“稻饭羹鱼,唯楚之利然”。
公元前221年,秦分天下36郡。乐史(930-1007)《太平环宇记》:“蕲之广济。秦汉时六”。武穴六成面积属《禹贡》扬州星野的九江郡,与“六”连成一体。四成面积属荆州星野的今蕲春县辖。
公元前206年楚灭强秦。今英山籍人英布受西楚霸王项羽封“九江王,都于六”。九江郡治原设今安徽寿春境,因英王封王迁于六。武穴时在番阳湖水面中,行政与六为一体,又今武穴武山湖武山寨近处有英布九江王府和王城旧址,再英布受封九江王后,即背叛项羽,自称“武王”隐退于九江王城,故可断定:今武穴市境为秦时英布揭杆起义之地,又为项羽封英布“九江王,都于六”的建王城所在地。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