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970|回复: 1

[原创] 粉红、浅灰的怀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4 17: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作者系市妇联副主席王旗

儿时的我对粉红、浅灰并没有太多的热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却愈发地怀念起这两种颜色。这种怀念源自内心,发自肺腑,那是我对一个时代永恒的记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教书的父亲和务农的母亲先后生下我们姐妹四人,一家六口挤住在两间平房里——一间是堂屋,另一间就是卧室。厨房是在堂屋中间做个隔断围成的,灶是乡下烧柴火的那种,烟熏火燎的,极不好使。卧室也是一分为二,父母和两个小妹住前半间,姐姐和我住后半间。那时我们村还没有通电,直到八十年代才有电灯。
上学后,从书本中知道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八零年后电灯是有了,可是“楼上楼下”,还有“电灯电话”却仍然是我儿时最美好的憧憬。

父亲在当地是个有文化的人,在村里教书,还会俄文,受全村人景仰。这种景仰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学识,更源于他视女如子、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我的父亲却和别人的父亲极不一样,不但不嫌弃我们,反而对我们关爱有加。他教我们识字、认地图、学俄文,还耐心地给我们讲《三国》、《水浒》和《岳飞传》。印象最深地当属父亲的“创意”了,在那个不买衣服专做衣服的年代,父亲每年都会在端午和春节之前去镇上买布,每次买回的布都是两种颜色:粉红和浅灰。粉红的做上衣,浅灰的做裤子。裁缝师傅请进门后,母亲把平时不舍得吃的好菜陆续端上餐桌。经过几天的忙活,我们的新衣服就做好了,清一色的粉红上衣、浅灰长裤。我和妹妹们高兴得不得了,有好吃的还有新衣服穿,比过年还高兴。只有姐姐看起来不怎么开心,那时的我很纳闷,却不敢多问。

新衣服做好了,母亲全都藏起来,不许我们提前穿。等到节日的头一天,才一人一套发下来。于是,我们就当宝贝似的放在各自的枕头边,盼着天快快地亮起来。一夜的美梦,第二天,我们终于穿上了新衣服,说实话,那种颜色和我们当时的年龄真的很配,村里人都夸父亲会选料子。姐姐是极不情愿才换上新衣服的,出门后,我们仨跟在她屁股后头笑眯眯地,不想,她却极不耐烦地对我们挥挥手说:“烦死了!穿得一模一样,还老跟着我,一看就是一个屋的。”这时,我才明白大姐为什么不开心。因为是老大,比我们懂事早些,所以极不情愿跟我们穿一样的衣服。她曾经问过父亲为什么要买一样的布料,父亲说因为一整块的料子好打划算,比较省钱。在那个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姐姐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昔日的平房早已换成了三层小楼,儿时美好的憧憬早已变成了现实,而且远远超出了想象之外。曾经泥泞的乡间小路变成了通村公路,大片的土地也已经通过转让实现了集约化管理,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在柳树桃花的掩映下分外好看!宽敞的房子里装饰一新,家电齐全,太阳能也爬上了房顶。家家装了自来水,用上了液化气,花高价请人特制的无烟灶倒成了摆设。电话、手机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路修好了,年过六旬的父亲还赶时髦,骑上了电动车,每天和他的那帮老友去钓鱼。

三十年来,我们姐妹早已各自成家。大姐常住广州,三妹在杭州,我也不在家乡工作,只有小妹留在家乡,女承父业,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去年春节,大姐感慨地提议:“什么时候,我们几个去买同样的衣服,穿回小时候的样子。”我开玩笑说:“你不是最讨厌我们穿得和你一样吗?”大姐笑笑:“那时我也不懂事,所以才会嫌弃你们啊。现在什么衣服都有,我倒是越来越想跟你们穿一样的衣服了,呵呵!”

从被迫统一服装到自愿统一服装,是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跨越。短短几十年,我们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怎样,粉红、浅灰的回忆都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30 16: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粉红浅灰的怀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24 17:22 , Processed in 0.04995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