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58|回复: 0

[转贴] 各界建言湖北跨越式发展:抓住产业转移五年黄金时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5 20: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http://news.hexun.com/2011-03-10/127831629.html?from=rss

沿海产业和资本加速向内地转移,正是跨越式发展的好时期。事在人为,业在人创,现在正是成就大业、实现梦想的时代,关键在于敢想敢干,干的力度有多大。

  省委书记李鸿忠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宜昌代表团、咸宁代表团审议会上的讲话

  
  代表访谈

  承接产业转移不能牺牲环境

  访全国人大代表、鄂州市委书记范锐平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特派记者范宁 “当经济越来越全球化、一体化之后,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就不完全取决于当地的资源或是经济水平,更多的与发展思路和配套环境相关。”昨日,被问及湖北如何应对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全国人大代表、鄂州市委书记范锐平说,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政策为产业转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动力。

  “现在湖北上下都在思跨越、谋跨越,在海内外企业家中间引起了热烈反响。这是推动产业集聚最重要的优势。”范锐平说,有了思路,还需要一系列的机制创新和改革,打造出一个和国际接轨、符合企业需要的服务平台,由此形成政策优势,与沿海开放城市在行政服务水平上接近。

  范锐平以鄂州为例,“十一五”期间,鄂州对整个鄂州城市体系进行规划,面向武汉规划了两座新城,面向黄石规划了一座新城,它们不仅仅适合产业投资,其完善的基础设施也将能保证生活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仅留住了产业,而且留下了人。”在其他硬件设施上,鄂州启动了临港新城的建设,“它拥有长江13.5千米的深水岸线,有广阔的湖地供物流开发,它将成为武汉新港重要的港区,为湖南、河南等省提供新的贸易通道。”

  范锐平还向记者介绍了当地可培训5万学生规模的职教园等项目,“这样可以配合产业转移订单式提供所需的劳动力。”范锐平强调,承接产业转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建设绿色、集约和高端的产业体系,“如果承接的产业不能达到环保标准,我们宁可放弃数十亿、上百亿的投资。”他举例说,2008年,有一个化工项目想落户鄂州,在谈判阶段鄂州方面就提出,要该企业利用现代技术保证不会污染环境,但对方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当时很多人都很惋惜,但我们认为,如果为此让这个项目落户,环境遭到破坏就更难以弥补。”

  范锐平说,“十一五”期间,鄂州关闭了一批小水泥厂、小化工厂等,为了保护梁子湖,湖边工业基本关停。

  

  业界心声

  沿海企业渴望得到热情拥抱

  访温州市湖北商会会长张建华
  本报特派记者杨向明

  承接产业转移是一次发展良机,这早已成为共识。那么,沿海企业把工厂搬到中部地区来,最希望得到什么呢?昨日,本报记者连线温州市湖北商会会长张建华。

  张建华说,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乃至国际投资,湖北可以成为主要首选地区。湖北的优势太多了:她在全国经济布局中处于“承东联西、南北交会”的特殊地位;她是我国主要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很好;除了水电资源外,湖北的矿产资源也相当不错。另外,科教、劳动力、土地、市场、交通等方面的优势是众所周知的。

  作为湖北人,张建华一直关注家乡发展。“去年底我看过一则报道,说湖北的投资环境竞争力综合排名为全国第11位,这个名次和湖北的GDP名次一样,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也是相当不错了,当然还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沿海企业最看中地方政府什么呢?张建华说,很多人都会说是土地、税收优惠等等,其实沿海企业最希望一个热情的拥抱,就是地方政府能真心实意地为企业服务。

  张建华说,在改善投资软环境方面,近年来湖北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与开发意识有很大关系。不过,在张建华看来,一些地市级政府职能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你得盯着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得懂国际国内市场走势。这样一来,招商引资可能更加有的放矢。

  “其实,只有政府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而这个地方本身资源又不错。你不去招商,人家也会主动找上门来。”张建华介绍,他和合作伙伴已在蕲春投资1个多亿盖四星级酒店,在南漳启动总投资达3个亿的大理石项目。去年9月,他和7位朋友成立浙江中特农产品有限公司,主要是把湖北的特色农产品如茶叶、淡水鱼等卖到长三角。

  对于湖北未来的发展,张建华极其看好。他同时建议,湖北的眼光还应看得更远更长,不仅仅盯着沿海,还可面向全球。国家正积极引导和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湖北可用足政策,积极拓宽吸收外商投资的渠道和方式,引进高附加值的项目。

  

  专家观点

  抓住产业转移五年黄金时期

  访知名管理学家艾学蛟
  本报特派记者杨向明

  “产业转移与升级是大势所趋,还有五年黄金期。这也是湖北前所未有一个很好的机遇期。”昨日,知名管理学家、北京大学危机管理课题组组长艾学蛟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

  艾学蛟说,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竞争优势不再存在。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政策优惠也有不少,是承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最合适的平台。这也给中西部地区带来很好的机遇。

  艾学蛟在武汉学习、工作了10多年。他认为,在中西部地区,武汉的竞争对手比较多,郑州、南昌、合肥、长沙以及成都、重庆等,这是件好事情,迫使你在观念转变、政策配套、软环境优化等各个方面都要积极应对。当然,武汉、湖北也有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水资源、交通等。“我非常关心武汉、湖北的发展,近期看到一些报道,感受到武汉、湖北更加开放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态势。”

  艾学蛟教授结合自身研究方向提醒说,我们也要注意到两种不好的现象:有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时夸夸其谈承诺得很好,但把企业引来之后,出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承诺兑现不了;也有的企业进行向内地转移时,税收多少提供就业多少等等规划得很好,但到了地方后,根本实现不了预期目标,让地方政府头疼,自己也头疼。这些现象对政府、企业都造成很大的损伤。

  艾学蛟说,如果政府不讲诚信,会像传染病一样,快速传开,你即使提供再优惠的政策,也难挽回形象。而企业过于依赖地方上的优惠政策,也很难做强做大,因为土地、融资优惠等都会因国家宏观调控发生变化。“我们在抢抓产业转移机遇时,政府、企业都要理性。”艾学蛟建议,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战略布局出发来选择是否转移、转移到哪里,如果符合自身发展,即使地方不能提供各种便利,也依然要去。政府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软环境优化方面,帮助解决审批繁琐、招工难等实际问题,而不是打“土地、税收价格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9-28 18:23 , Processed in 0.0355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