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932|回复: 4

[转贴] 回忆篇2------美国国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5 18: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日本经济严重衰退危及全球

  日本人在两线作战上挣扎。两线作战是很痛苦的,其痛苦不亚于跟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高端够不着美国,低端被韩国和中国绞杀,日本的整个体系努力地维持着大企业、包容着小企业,日本政府扮演了一个“护犊子”的家长角色,外资很难进入日本市场。到日本可以找到很多漂亮的玩具以及卡通,日本处处很精致,他们喜欢在微观上精益求精。在全球化的丛林法则中,这种保守,维护现状,裹足不前的民族气质,很容易成为高度进取民族的棋子,它需要一种最高效率的适者生存的文化。日本的劳动生产力已远低于美国,它的财政赤字没有翻身的余地,而现在日本的税收压力开始接近欧盟了,这又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现如今许多人还以为日本制造业在挖矿、天然气船、燃料电池等方面仍是世界第一,而日本仅海外投资就有3万亿美元,日本的失业率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很低,可是在没有技术创新的前提下这并不是好现象。日本的整个思想体系被这个表象宏大的经济体系包围,日本这座火山已经酝酿了20年之久,它的喷发指日可待。这一点美国中央银行看得非常清楚,全球化对智商高的美国人来说是笔巨大的财富。

      资本主义原则是创造,是适者生存,中国已经是实际上的一党执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已经无法继续依靠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的亏空了,随着老龄化和人口减少这一问题会更加严重。

      日本有1100万亿日元存款,现在日本的国债是890万亿日元,这是一个没办法吐故纳新、顺利运行的体系。日本存在着两个致命错误。第一,在经济结构方面,日本极力维护大公司权威,日本的整个技术创新完全服从于自下而上的体系。同时日本政府醉心于对国内各行各业实行价格保护,现在日本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德国低30%以上,日本经济在全球化过程中已深受两线作战战略致命的错误伤害。第二,日本国债的90%以上是由日本银行、日本保险公司、日本养老金和日本国民持有。这表明,日本的长期国债债券被人为地长期压低,市场的力量终有一天会爆发在日本的长期债券上。

  日本的经济情况已经非常脆弱了,这个曾经生产力全球最高的制造业帝国临近破产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一点,就是中国经济体系与日本经济体系的结构具有严重的重叠与依赖性。未来2—3年,日本问题一旦爆发,日元的贬值速度是非常可怕的,因为日本的债券市场基本全部由日本人自己维持。

  如果美国债券市场暴跌,大家可能想到中国人或者日本人赔钱了。美国向世界各地发放这么多国债,从而把自己的经济风险全球化,美国不是笨蛋,它的经济增长必然有一个调整的过程。作为一个帝国它要新陈代谢,要把风险转为全球化,这是美国的一个目标。

  我相信日元兑美元汇率在未来3年会达到200∶1,而且这也是美国的另一个宏观目标。几十年来美国的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美国的头号结构问题,而通货膨胀也是世界历史中所有消失的帝国从未战胜过的共同难题。今天的全球化市场是由美国推动的,这样做的结果是美国没有了通货膨胀这个恶魔的长期威胁,这是世界帝国史上不可想象的成就。

  二战后,美国经济进入了高速腾飞期,随着越南战争爆发,美国深陷通货膨胀。那时候美国迫切需要变革,随后供给学派上台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变革,接着,冷战胜利后,美国全速进入新自由主义时代,全球化的高速推进让美国又踏上了现在的“去工业化时代”。如今,美国已经告别通货膨胀的难题,这是美国全球化的头号胜利之一。美国政府想要把底层人民养活好,需要的正是民用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现在,美国人民可以1万美元买到一辆日本汽车,而1∶200的汇率意味着5000美元就可以买到一辆日本汽车,那个时候,美国的穷人都可以买到日本的高档汽车,而这也预示着中国的产品到时会被大规模消灭掉。因此,我们不能忽略这一点,1100万亿日元在未来配置的过程中会配置黄金、人民币、欧元还是其他货币呢?这是所有日本人必须要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日本的文化特点是“集体文化”。在战争中没有人投降的话,谁都不会投降,会死命抵抗。美国人在“二战”时发现日本是最难打的,因为日本人抵抗起来非常之顽强,顽强得非比寻常。美国打日本时非常难,但后来发现统治日本却非常容易,因为日本人如果投降会集体投降,这就是日本人的性格,因此,他们容易重复地犯日本集团文化错误。未来他们会一窝蜂地完成这场巨型全球配置,所以,问题的答案还是日本人未来会发挥集体主义精神,疯狂地抢购美元。美国央行非常明白,今天的中国楼市与日本未来的大配置实际是一脉相承的。

  总的来讲,大部分人认为美国非常糟糕,可美国有12%的人不用干很多活,这些人搞金融产品、军工品、农业等,但他们却控制了世界。

  很多人认为奥巴马逼人民币升值,要人民币升值是他的真实意图吗?如果真要升值,他会利用文化控制我们,让我们自觉自愿地升值。现在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人民币会升值,但如果美元兑日元1∶150或者1∶200的情况出现,那就说明人民币变相升值了50%—100%。在价位不动的情况下,人民币就自动升值这么多,这说明美国在控制着我们。如果未来整个货币体系兑美元的价值出现50%以上的暴跌,就意味着在两年之内人民币对整个全球市场会自动升值50%。

  未来美元要暴涨也是很简单的道理。2009年私人资本没有进攻全球货币体系的原因是所有的国家都在搞财政赤字。等赤字结束后,你会发觉有的国家劳动生产率在迅速提高,而有的国家结构性债务迅速恶化。而美国则是所有国家中相对表现最好的一个,经济危机过后美国的科技、文化、医疗改革上去的了巨大的进步。

      到目前为止,中国市场上仍没有人相信恶性通货紧缩还会爆发,他们还在大谈特谈通货膨胀。中国的很多预测都是相当落后的,这就好比中国气象学家在年初的时候在云南抗旱打井,事实上却是夏天还没到中国的广大南方却出现了10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如果我们全体都去防旱,中国在大旱灾前是不会出问题的,所以中国人想通过买楼来预防通货膨胀,但现实生活中美国人则需要炒高美元来沽空中国楼市,制造出全球资本回流美国的战略需求(这一部分解释起来太复杂)。现实生活中,中国经济学家们先让全体中国人民去防通货膨胀这个虚拟现象,等防通货膨胀的人跳楼以后,这些中国经济学家们会说他们的预言准确实现了,而这时美国人也胜利了。

  中国的隐忧。中国有什么问题?它有一个生长的过程,就像胖子并不一定天生是胖子,有一个长胖的过程。中国是受整个政府推动前行的,它是系统化的推动过程,由于所有的贸易配置都是政府推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中国在石化、纺织、钢铁、机械方面获得了很大的世界空间,但这些功劳都离不开低工资的战略。经济结构性问题累计到极限时引发的货币贬值趋势不是人力所能扭转的。

  美国资产将进入上涨周期。巨蟒是在一次次蜕皮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美国是一个帝国,帝国不倒的首要目标是自身不断地新陈代谢,使自己的“营养状况、生理状况” 保持在最佳竞技状态;其次就是把生存环境的“温度、湿度等诸多因素”掌握好,方便自己“鳞被周期性更换”,其方法一般采用中国老子的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20世纪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致使61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战争,但却成就了美国的经济腾飞。美国总能在他国的伤亡中涅磐重生,他们所获得的利益与他国的损失成反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5 21: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居士先生的里两篇关于美国经济的宏论,受益匪浅。

我觉得,经济只是社会结构的一个部分。美国的富人利用经济体系来控制世界社会的结构是不会得逞的,因为除了美国富人以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富人,除非所有富人,不论其国度,都有同样的目的,而且有其严密的政治结构。中美欧三足鼎立,也许更加和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22: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饶为市 的帖子

支持你的看法,美国的高耗能模式必将无法推广全球

看看中国公司在新能源(中国去年的风能装机已经是全世界第一,中国已经将太阳能的成本降低到1块钱了)方面的成就。而美国却只是一心想着如何利用大豆和玉米这种初级产品来控制中国经济,级别就不是一个层次的。玉米低价之时可以通过乙醇汽油赚钱,高价时直接卖玉米赚钱。美国人的思维真的落后了。玩得那么复杂,岂不知世界在新能源上的进展一日千里。过几年看看中国的高铁是不是真的太超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6 22: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德国,美国,日本,等等,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这是大家都愿意合作的事情,比如太阳能发电就是一个的国际合作的典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22: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饶为市 的帖子

这篇文章转载自刘军洛,原文发表于2010.8。虽然观点有些激进,但是确实代表了美国将来的思维发展模式

而日本的衰落是必然的。欧洲想和中美并驾齐驱还真是难,欧洲中的德国苦苦支撑欧元,另外一个主要国家法国,简直就是个垃圾,民众懒的要命不说,政府天天把民主放在口头上,但是利比亚出事他还想打头阵,这不是明显的相当马前卒吗?怎一个猪字了得,欧猪四国也没侮辱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2-21 20:28 , Processed in 0.04033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