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冷月葬花魂——黛玉的结局
看《红楼梦》无数遍,除了偶尔在一些心情文字里提到一些,没有正儿八经写过关于《红楼梦》的阅读心得。近日,因缘巧合,与风之子、凡眼、云空等诸多红迷聚到一起,勾起了我想写一写这方面阅读心得的欲望。随心所欲写日记成了习惯,便也准备得空将关于《红楼梦》的阅读心得也作为随笔散记陆续写出来。
第一篇散记原本是准备写黛玉和宝钗进贾府的年龄和时间差的探讨,不知怎的,却想写一写争议颇多的黛玉结局,也就是: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散失,让无数红迷对于书中人物结局有了千奇百怪的想象和推断,当然,这都是从前八十回里面抽丝剥茧地找出线索来才有的想象和推断。
续写红楼的人很多,高鹗续写的因被统治阶级认可,便成了正本广为流传。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曹雪芹其实是写完了整本的《红楼梦》,并非是没写完即抱病去世。我也相信《红楼梦》原本绝对是齐全的,只是结局不符合统治阶级的要求,被毁掉了。
高鹗续写的黛玉结局是病死,因其凄美,在戏剧里成了很经典的剧目。刘心武认为黛玉是沉塘而死,云空也认为黛玉是沉塘而死。风之子认为黛玉是上吊自杀的,他说葬花词隐喻黛玉之死,尤其是“游丝软系飘春榭”等句子,以及判词那句“玉带林中挂”,很明显隐喻黛玉是上吊而死。
我不认为黛玉是沉塘而死。黛玉连落花都要装入锦囊之后再埋进土里,“强于污浊陷渠沟”。因此,她绝对不会沉塘而死。我更不认为黛玉是上吊而死。《红楼梦》中女子的死法各个不同:秦可卿是悬梁自尽,这在判词的配图都很明显标识出来了;尤二姐吞金自杀;尤三姐拔剑自刎;香菱被虐而死;金钏儿投井而亡;晴雯原本身体强健,因意外生病、又因劳累加重病情,接着被逐出贾府,气病交加而死......雷同的死法都是有奥妙的,譬如鲍二家的也是上吊而死,与秦可卿一样,都是因不伦不轨行为被发现,羞愧之下,才悬梁。虽然两者一个是生性放荡,不轨是自愿;一个是被迫,不伦是无奈,但都属于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名为淫。迎春也是被虐而死,与香菱一样,皆是所嫁非人。因此,黛玉若也是上吊自尽,则对黛玉的高洁品行是一种亵渎,曹雪芹不会这样安排的。此其一。
其二。判词里的“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设若前句是指黛玉在林中上吊自杀,那宝钗就该是冻死在雪里才符合判词吧?这不是更荒谬吗?不管贾府最后破败到怎样程度,宝钗娘家不过是生意人,不在朝廷抄没范围里,就算宝钗之后被迫回娘家,嫂子夏金桂容不下她,也不至于让她活活冻死在雪地里。因此判词里的这两句绝然不会是那么肤浅地预示黛玉和宝钗死法的。
其三,若非要牵强地把《葬花词》里那句“游丝软系飘春榭”拿来作为预示黛玉上吊而死的谶语,那么葬花词里的句子多着呢,还有其他诗词里隐射贾府里各个人物结局的句子更多。记得以前读到黛玉和湘云对诗那段,在黛玉对出“冷月葬花魂”并且没有再说出出句时,我只觉得心就那么咯噔一下,一种很痛很冷的感觉几乎是煞那间就笼罩了我:似乎看见一个美丽袅娜到极致的女子,双眼紧闭靠坐在一棵树下,头发上,肩上,满身,满地,都是零落的花瓣。清冷的月光铺满整个树林,笼罩着女子,身边那棵树有一根枝桠上洒了几滴鲜红的鲜血——这就是《葬花吟》中的“洒上空枝见血痕”...... 即便是停止了呼吸,她也美得让人如此心疼,如此纯净无暇。
黛玉因何而死?肯定不是高鹗续写的那么简单,纯粹因知道婚事被欺瞒而死。应该是一方面无法和宝玉成眷属,一方面被强迫嫁给另外一个人——晴雯和黛玉容貌长得像,袭人生日和黛玉同一天,皆是曹雪芹有深意的安排。晴雯性情率直,却自尊自爱,被驱逐而去,至死也是贞洁女儿身;袭人虽然与宝玉有肌肤之亲,却最终在他人安排下嫁给蒋玉菡。 这两者的结局综合起来其实也昭示着黛玉的结局:王夫人不敢像驱逐晴雯那样逐走黛玉,却可以通过安排婚事逼走进而逼死黛玉。
我一直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我认为高鹗应该读过曹雪芹的全本红楼梦,他是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口味特意改写了八十回之后的情节和结局。所以我虽然厌恶高鹗续写的篡改了作者原意和扭曲了书中人物形象的其他内容,但黛玉最终悲痛欲绝、气病交加以至吐血而亡是我认同的,只是黛玉临终时的境况应该更唯美、更凄冷。尤三姐自刎而亡时,曹雪芹都用“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无人扶”这样唯美句子来描绘其悲切凄美,黛玉这般冰清玉洁神仙似的核心人物离开人世时,其描绘笔法应该更是无与伦比的。
冷月葬花魂——这才是黛玉最终的结局。若黛玉最终挂在树上死去,那我总会想起秦可卿和鲍二家的。
葭颦写于2011年元月13日,修改于2011年3月29日
注:转载请注明出处,并请告知作者本人,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