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有的媒体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职责民众的抢盐行为。有笑话为证:昨天晚上,嘉兴的盐被疯抢,记者出去采访,超市里人山人海挤得一塌糊涂,“1元1袋的有木有?”“没啦!”“2元的有木有?”“没啦!"”5元的总该有吧?”“尼玛,木有!!!”人们在哪里不停询问销售员,恐慌异常。嘿,就一老太太淡定滴在选尿布。我问阿婆,你咋不抢盐啊?“非典时候抢的还没吃完呢”
难道,抢购食盐真的是国民心理素质问题吗?统计局最新数据出炉,房价显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国民的心理素质是全世界最好的,在苏丹红,三聚氰胺的熏陶下,中国人也没有表现出疯狂的反政府态度,你能说中国国民的心理素质不好吗?心理素质好,不代表他们必须集体犯傻。
盐价问题与房价问题一样,是强烈的通货膨胀心理预期的一种反应。也许可以算作是心理问题,但不是心理素质问题。
剧烈的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现实。买不起房,也买不起黄金的老百姓,也只能买一点食盐了。不要以为P民不知道在古今中外历史上盐都曾临时充当过货币的角色。况且,盐是最容易储存的战略物资了。当然,盐价背后有着可恶的投机倒把行为。问题是,投机行为之所以能够盛行,恰恰证明了政府的信用危机已经开始出现。
总理说,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总理最喜欢做的就是狸猫换太子这一招。听起来好像是有道理,可是有谁看见总理做的和他所说的是同一套呢?真实情况是政府信用比黄金还重要。国民的信心来自于政府信用;政府没信用,国民怎会有信心?政府没信用,而国民有信心,这不是将国民当傻冒吗!
拿总理来说事,******呵呵有人要来骂我了,我全部接招了。价格问题不是国民心理素质问题。需要高度警觉的是,危机之后必有投机,而投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