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祢衡这次出山,本来就知道要派往荆州作使节的,既然已到朝庭,说明已是作好了出使荆州的准备。可是现在曹操任命他前去,并封官许愿,而他却说什么也不肯去,好像是卯足了劲,跟曹操过意不去。也许年轻气盛的他心想,我本来并不想当什么官,是你请我来的,又不是我自己要来的,若不是好友孔融的一再相邀,我还真的不来呢?现在我来了,你却不将我当人看,先是不让就坐,后是让我当鼓手,辱我太甚!道不同而不相为谋,像你这种狡诈之人我才不愿去为你卖命呢?
然而,曹操是谁,天下枭雄呀,哪有他办不成的事?于是,祢衡就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被人挟持着去当使节的人士。曹操备了三匹马,请两个武士,一边一个挟持着弥衡踏上了去荆州的路。还假惺惺地命令文武百官到东门之外为祢衡整酒践行。
那文武百官也不是省油的灯呀,你一个初出茅庐的黄毛小子,却出言不逊,满口胡言,视我等群臣为草芥。虽然丞相命你为使,但,也别妄想我们对你以理相待。其中曹操首席谋臣荀彧对百官说:等会祢衡那狂妄小子来了,大家都不要起身相送。
一会儿,祢衡骑着马来到南门,见门外有许多官员为他送行,于是便下马参见。没想到,众官却端坐不动,犹如枯木一般,没有一点送行的样子。祢衡不由放声大哭起来。
荀彧看笑话般问:祢衡大人,你为什么大哭呀?
祢衡说:我行走于尸棺柩木之间,怎么能忍住不哭呢?
群臣怒骂道:我们是死尸,你就是一个无头狂鬼。
祢衡也怒斥道:我乃是汉朝之臣,不作曹瞒之党,你怎么能说我无头呢?言下之意是,我的头是汉帝,而你们在曹操政权下永远伸不出头来。
当祢衡说出这种最令曹氏集团忌讳的话的时候,他很清楚,随时都会有被斩杀的可能。明知这样做有很大的危险,而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从他以上的言论中,可以清楚看出,弥衡并非轻狂之徒,只为争强好胜图口舌之快,而是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有着鲜明的政治个性,抱着为大汉江山死节的决心与曹魏政权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抗争,体现了魏晋文人的刚烈风骨。
祢衡话一说完,就有几个武将冲上前来要杀祢衡。祢衡直面以对,面不改色。武将们的行为被荀彧阻拦,荀彧冷笑着说:像这样鼠雀之辈,杀了他,只会弄脏了我们的刀。
祢衡并不就此罢休,恨恨地说:我是鼠雀,还有人性,而你们身受汉禄,却为虎作伥,连一点人性都没有,最多也只能算是个蜾虫。
因祢衡毕竟是曹操新任的荆州使节,群臣也不敢过份造次,只得恨恨地四散而去。
五
在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朝野纷乱的年代,像祢衡这样尚气刚傲,矫时慢物的人士是没有生存空间的,走进仕途就注定了必遭杀身之祸的命运。从曹操,到刘表,再到黄祖,都是不会容纳像祢衡这样疾恶如仇,极富才辩,性格刚毅,侮慢权贵的人物的。
《三国演义》中,与高调出场相比,接下来对弥衡的叙述就显得极其简略,罗贯中用跳跃简括的文字,沉峻冷静地记述了弥衡之死。
祢衡到了荆州以后,表面上对刘表歌功颂德,实际上言词讥讽,使刘表很不高兴,便命令他到江夏去见黄祖。刘表部下问:祢衡常常戏谑主公,主公为什么不杀了他呢?
刘表奸笑着说:祢衡三番五次侮辱曹操,曹操却没有杀他,就是怕因诛杀名士而失去人心。所以,故意派他来荆州,想借我的手杀他,让我蒙受残害贤良之名,我才不会上曹操老贼的当的。今天,我派遣祢衡到江夏去见黄祖,就是让曹操知道我刘表也是能够洞察他心机的智者。部将听刘表如此说,个个称好。
接下来,曹操与荀彧的一段对话,证明刘表所言不虚。
刘表派大臣韩嵩到许都曹操处打探虚实,曹操马上将他封为零陵太守。荀彧说:韩嵩只是来观察动静,未有微功,你却加封于他。而你派出的使者祢衡,至今没有任何音信,你却不闻不问,这是为什么呢?
曹操说:祢衡辱我太甚,我是故意借刘表之手杀他,他迟早成为刀下之鬼,我又何必再问。
没过多久,就有人报告刘表,说江夏太守黄祖杀了祢衡。刘表问弥衡为何被杀,来人说,黄祖与祢衡一块喝酒,都喝醉了,黄祖问祢衡:你在许都时,觉得那些人算是人物?祢衡说:只有两个人可算得上人物,一位是年长的孔文举(孔融),一位年轻的杨祖德(杨修)。黄祖问:我跟这两个人相比如何?祢衡说:你就像那庙中的菩萨,虽然有许多人朝觐,遗憾的是却没有丝毫灵验。黄祖大怒:你竟敢将我比作土木偶人?便命人将祢衡斩了。
《三国演义》原文是这样叙述:“祖大怒曰:‘汝以我为土木偶人耶!’遂斩之。衡至死骂不绝口。”
刘表看到祢衡竟因与黄祖一言不合,而死于非命,感叹不已。此时的刘表也许是真的是痛惜英才,也许是借刀杀人后而心中不安,最后命人将祢衡厚葬于鹦鹉洲边。祢衡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十分巧合的是,他的代表作就叫《鹦鹉赋》。
曹操得知祢衡受害,笑着说:“这迂腐之儒士,呈口舌之能,最终被舌剑所杀,这只能怪他自己,杀身之祸是他自找的呀!”
六
今天,许多研究历史的人士认为,祢衡的死虽然使人感到惋惜,却不让人觉得意外。他太傲慢了,而且正如颜之推所说的,是一种“诞傲”,即不合情理、荒唐的傲慢。他要是能自重一些,有一点自知之明和容人之量,在态度上肯让人,在言辞上肯饶人,就不会死得这么早。特别是作为一个秘书,祢衡对领导既不尊重,对同事又不礼貌,如此恃才傲物,看不起任何人,这样的性格脾气怎么与人友好共事?祢衡是生于乱世,才遭遇了不幸;就是生在和平年代,像他这样的性子,即使没有杀身之祸,但要在社会上立足也是很难的。
然而,我却认为,祢衡有着独特的处世原则和虔诚的真理追求。孔融事从曹操,多次向曹操举荐祢衡,而祢衡从内心深处并不认可曹魏政权,屡次称病不出,并在公开场合鄙视曹操,曹操因此怀恨在心。直到孔融向天子举荐,祢衡才公开出山,可见,他匡扶汉室的政治取向是十分明确的。来到许都后,曹操对他的无礼更加坚定了他反魏的决心,以至,不肯听任曹操出使荆州。到了荆州,本来刘表待他如上宾,他应该尽全力利用自己的名望说服刘表,以完成曹操交办的任务,从而获取公卿之位。然而,他早就看清曹操虚伪狡诈的嘴脸,不可能去说服刘表而壮大曹操的实力。因此,他完全忘记或者根本就没有将自己当作联络荆州的使节,并且,反其道而行之,离经判道,狂悖不经,去引起刘表的反感,从而达到瓦解曹刘联手的可能。后来差往江夏黄祖处,他仍是以同样的思想,作为为人处事的方向。他招致杀身之祸是曹操、刘表们预料之中的事,我想,同时也属祢衡本人意料之中,为大汉死节也许就是他选择的最终归宿。
正如孔融在向天子的表奏中所言: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若仇;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正因为他有这样高蹈出世,洁身修为、恃才傲物、孤独求败的人格特质,才会做出有勃常规、惊世骇俗的事情来。他常以天下名士自居,胸怀高洁的志向,不辱鸿儒的使命,不见风使舵,不阿谀奉承,纯粹处世,率真为人,以弱冠之年,羸弱之躯,向强大的、顽固的、不可一世的昏昧社会发起最猛烈的冲锋。
祢衡以二十四岁(三国演义,史考二十六岁)年轻的生命,在东汉末年恢弘的历史舞台闪亮登场,一瞬间又消失于苍茫的历史洪流之中,他短暂的生命犹如流星划破黑暗的苍穹,给千秋后世留下了一道不可磨灭的光亮印记。
附历史记载中的祢衡:
汉末辞赋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德平镇)人。少有才辩,性格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因拒绝曹操召见,操怀忿,因其有才名,不欲杀之,罚作鼓吏,祢衡则当众裸身击鼓,反辱曹操。曹操怒,欲借人手杀之,因遣送与荆州牧刘表。仍不合,又被刘表转送与江夏太守黄祖。后因冒犯黄祖,终被杀。
祢衡的代表作《鹦鹉赋》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赋中描写具有“奇姿”、“殊智”的鹦鹉,却不幸被“闭以雕笼,剪其翅羽”,失去自由。赋中“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的不自由生活,显然是以鹦鹉自况,抒写才智之士生于乱世的愤闷心情,反映出作者对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的强烈不满。此赋寓意深刻,状物维肖,感慨深沉,融咏物、抒情、刺世为一体,是汉末小赋中的优秀之作。另有《吊张衡文》,《文心雕龙·哀吊》称为“缛丽而轻清”。
《隋书·经籍志》有《祢衡集》2卷,久佚。今存文、赋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2010年12月13日星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