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但是,这两个市场都涨太多了,资本有强烈的兑现要求,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海南成为第二个突破口(从1月初,各大媒体报端就开始频繁报道海南了,这波行情炒作了一个月),此间海南的楼市,平均每平米每日涨千元,好多企业业绩暴增,所以海南是介于楼市(流动性比股市稍差)和业绩增长之间的资本突破口。
然后,随着国家流动性的紧缩和政策的调控,之前4万亿的一部分还是需要一点点挤兑出来,重新流回到实体经济的(实际上,不论经济学的哪个流派都认为,只有实体经济好转才是真正的经济复苏,股市楼市的泡沫反而对经济复苏起到抑制作用)。这时候,我认为需要考虑的就是,由于资本逐利和追逐流动性,首先会流回到哪些实体行业?标准很简单,就是按照流动性和收益率排序。越是投资周期短、越是获利丰厚的行业,资本越会首先涌入,然后才是3年、5年、10年甚至20年投资周期的行业。
因此,文化产业(包括电影、电视剧、动漫、传媒、娱乐等)就是最先流入的领域之一。以电影为例(平均来看周期;像《阿凡达》、《discovery》那样拍摄十几年的凤毛麟角),从融资(3个月),到拍摄期(6个月左右),后期制作(1个月),宣传(1个月),上映(1个多月),前后差不多一年。也就是说,只需要1年就可以变现,是流动性很高的行业,如果剧本选的好,赚几倍几十倍也屡见不鲜,这两个条件都符合。所以,近期中体产业、欣网视讯等都悄然走出了非常不错的行情(只不过人们后知后觉,还在关注和热议海南,其实该板块已经是出货行情了。人们甚至去讨论会不会有下一个区域经济概念的炒作。可是我认为,区域经济的热炒只会出现一次,是不可复制的,接下来应该从行业的角度去思考了)。另外,就刚才选股顺序的第一个条件来说,国家近期推出了一批扶植动漫产业和电影产业的新规新政,第一次在文件里把它们上升到产业的高度来论述,第一个条件是符合的。
所以我提出一个启发性的问题(我现在还没想好答案),除了文化产业,还有什么会是资本最快流入的领域?会不会是支持3D、IMAX放映技术的硬件或传媒硬件的高科技企业?我相信依据资本的流动性去寻找会是一个捷径。
另外一个令我困惑的问题是,国家将在未来2-3年内投入3万亿兴建高铁(基本上一年一万亿,规模实在浩大),实现城际快速交通和日内穿梭。但是,高铁是投资周期较长的行业,应该如何解读和运用该政策?
技术高手非常强调技术,但是单纯依靠技术会很累。因为技术图形好的股林林总总,分布在各个板块,而且变化多端,有的昙花一现,有的持续不错,需要不断去试,也许试这个的时候别的牛股已经起来了,机会成本也就变高了。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选择思路,完全依据分工和技术去选股,就容易陷入闭门造车的境地。支撑、压力、均线等等,为什么意义有限?因为既然是投机跟庄,庄必然是要在技术上做逆向操作,在某个阶段内,可能所有的突破都是假的。如果仅仅依靠技术就容易被骗线。当心里面把1-3的功课都做足了,就站上了更高的角度,视野广了,也就有底气了,第四步的操作会更加灵活和得心应手。
因此我认为,选股需要有逻辑顺序,层层剥茧,逐渐缩小范围,最后自然水到渠成,一切都会是那么清晰和轻松。否则很容易盯着五花八门的K线,用大量的时间选股而没有时间仔细分析,付出和收益就是不成比例的。用3个小时选股,只用半个小时分析个股的状况应该反过来。
模式需要不断完善,合力需要不断整合。任何外力的介入,引起了新的波浪,引起了一些资金选股方式的改变,都需要去研究和考虑的。这也是为何我近期持续关注股指期货走势的原因。我认为,股指期货最大的力道,不仅仅是引入做空机制,也是一种分化机制(从交易制度设立的角度考虑,一个2元股打压到1元,对应期货市场做空,不考虑杠杆,空方只有1元的获利空间;而如果将2元拉至10元,对应期货市场做多,多方将有8元的获利空间。因此,游戏规则会引起这样的分化:一批低价垃圾股徘徊在很低的位置,被市场遗忘或抛弃;一批低价股被重新发掘出亮点,逐步展开拉升;一批高价垃圾股被资本兑现,破势走低越来越糟糕;一批高价明星股由于亮点的稀缺性走上百元的行列)。以后的分化,基本面可能就是最大的理由,市场逐渐成熟(美国股市几十每分一股和几百美元一股并存)。也就是说,股指期货推动板块的分化,将会以业绩增长潜力作为分化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毕竟沪深300的标的物都很具备业绩的支撑,这个因素不能忽略)。既然价值是正在引起或者可能引起资本关注的,那么当资本流回实体、资本需要盈利(对应着实体经济来说就是业绩的增长),业绩就有可能引起资本的关注,成为我们要的“价值”。
以上是近期的心得,一切考虑的大前提是资本逐步流回实体经济和价值投资时代的到来。我坚信并且认为价值投资时代已经到来,看了看广汇股份600256,时代新材的走势吧。找到了资金运作的轨迹,也就找到了赚钱之道,这在以前绝对是无敌的,但是现在我们必须要关注公司的基本面了。因为以后可能基本面不好的公司会走传说中的价值回归之路。这个系列的博文不多但冗长,整理在这里,作为阶段性的思考总结吧。热切期盼两个困惑的问题(下划线部分)得到启发或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