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三、重点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前景和相关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分析
3.1 新能源材料
顾名思义,新能源材料就是用于新能源领域的新型材料。新能源材料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材料、二次电池材料、风电材料、核电材料等。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太阳能电池材料和二次电池材料,其中又以多晶硅材料和锂电池材料的上市公司为关注重点。
3.1.1 太阳能电池材料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煤,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随着新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国也都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扶持太阳能产业。2009年是我国光伏产业的“政策之年”。当年3月,财政部等决定有条件地对部分光伏建筑进行每瓦最多20元人民币的补贴, 7月“金太阳工程”出台,这都促进了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
(1)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应用和技术发展情况
太阳能电池材料中,运用最多、技术最为成熟的就是太阳能硅电池材料。硅电池材料在所有太阳能电池材料中的比重超过了90%,特别是在民用领域,使用的几乎都是硅电池材料。根据硅片厚度,可将硅电池材料可分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厚度约为0.5mm)和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厚度约为50μm)。其中,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占90%左右的市场份额,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占比为10%左右。
单晶硅电池材料:技术最为成熟,最高光电转化效率已达24.7%,普通商业化效率为16%-20%,有着最佳的光电转化效率。但单晶硅工艺复杂,高纯硅消耗多,电能消耗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商业应用。
多晶硅电池材料:技术较为成熟,由于多晶相比于单晶存在晶粒界面和晶格错位等缺陷,导致光电转化效率低于单晶硅。目前最高光电转化效率已突破了20%,普通商业化效率为13%-16%,有着较好的光电转化效率。多晶硅成本低于单晶硅,制造相对简便,节约电耗,为现在商业应用最好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占总的市场份额为60%左右。国内厂商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主要以多晶硅为主。
薄膜硅电池材料:在导电玻璃等基板材料上沉积一层很薄的硅膜,就得到了薄膜硅电池。薄膜硅材料的最高光电转化效率已达16.5%,普通商业化效率为7%-10%,相比于晶体硅电池材料效率较低,且存在缺陷较多、不稳定的问题,技术尚不如晶体硅材料成熟。但薄膜硅由于用硅量少,大大降低了成本,成本为多晶硅的1/3左右。薄膜硅电池生产工艺简单,无污染,耗电量小,适合大规模生产。薄膜硅电池比较轻薄,造型美观,可与建筑形成光伏建筑一体化。有着较强的发展前景,未来市场占有率有望提高一倍达到20%以上。
(2)多晶硅市场的供需情况由于目前太阳能材料市场主要以多晶硅为主,我们主要介绍多晶硅市场的情况。2005年前,多晶硅的价格一直在30美元/公斤左右。从2005年起,由于世界各国对太阳能电池的需求激增,加上多晶硅产能未能及时跟上,价格一路飙升,到2008年最高达到了450美元/公斤。之后,由于金融危机和产能扩张,2009年价格一路下跌到了60美元/公斤,现在维持在50至60美元/公斤之间。预计今年年底之前下降到50美元/公斤以下。
我国的多晶硅市场也是同样的问题。2008年,我国太阳能级多晶硅的需求为1.66万吨,而我国的产量仅为4729吨,另外3/4需要进口,一度导致多晶硅价格飞涨。截止到2009年底,全球七大厂商产能已达11.5万吨左右,国内现有产能4.4万吨,在建6万吨,预计今年多晶硅需求9万吨,供给将大于需求,这将直接导致多晶硅价格的进一步下调。
(3)未来太阳能硅市场的前景和发展方向太阳能级硅材料是一个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由于未来产能过剩将带来激烈的竞争,因此,只有控制好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在竞争中胜出。通常认为,企业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才能形成规模效应,而最佳规模效应产能为2500吨/年。
另外,多晶硅的生产过程却非常消耗电能,并且会产生副产品四氯化硅。四氯化硅是一种剧毒物质,直接向外排放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这有悖于太阳能清洁和环保的初衷。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保护环境,一般由两种处理方式:1)改进多晶硅生产技术。国外的做法是采用闭环生产工艺,回收四氯化硅,循环利用,既经济节能又保护环境。而我国缺乏相关技术,很多小型多晶硅生产厂家选择直接排放,严重的污染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2)大力发展无污染、耗电量小的薄膜硅材料。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未来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前景和选股逻辑是:
多晶硅生产企业生产规模在1000吨/年以上(最好是2500吨/年),能够较好的控制生产成本,且能够采用闭环生产工艺,进行循环生产并保护环境;薄膜硅材料的生产企业,有着较为成熟的生产技术。光伏发电材料相关上市公司的比较分析(省财务分析): 然后我们选择在光伏发电中产业链相对完整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分析,重点关注符合前述选股逻辑的在多晶硅生产和薄膜电池材料都有涉足的企业 – 天威保变(600550)。 3.1.2 二次电池材料 -- 锂电池是发展重点
二次电池是指能够进行多次充电、放电的电池。目前先进的二次电池主要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其中,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具有体积小、能量高、寿命长、环保、无记忆性等特点,成为目前新能源电池的最大热点。
(1)锂电池的主要结构分类锂离子电池最主要的构成材料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与隔膜。
正极材料为锂盐,其作用是提供自由的锂离子。传统使用的正极材料是钴酸锂,由于制作工艺简单,循环稳定性好,是商用的主流正极材料,目前主要用于手机锂电池等。但由于钴酸锂价格昂贵、环境污染、比容量较低、稳定性不够,无法满足车用动力电池技术要求。而锰酸锂、磷酸锂热稳定性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且无污染,是理想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目前主流的负极材料是碳石墨材料,作用是储存锂离子。
电解液主要采用锂盐和溶剂所组成,负责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其中,最关键的是锂盐,目前最适宜的是六氟磷酸锂。
隔膜是液态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为隔离正、负极并使电池内的电子不能自由穿过,让电解质液中的离子在正负极间自由通过,同时防止正负极短路,保护电池的安全。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材料主要有聚丙烯(PP)、聚乙烯(PE)单层微孔膜,以及由PP和PE复合的多层微孔膜。
(2)锂电池材料的市场情况和前景 — 锂电池隔膜是关注重点锂离子电池中的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我国已经可以生产。电解液国内虽然已基本国产化,但是其中占成本约50%的重要原料六氟磷酸锂还只能从日本进口。目前,隔膜是整个锂离子电池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价格最为昂贵的,平均毛利率达到70%左右。世界上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愉赢离子电池隔膜的生产技术和相应的规模化产业。国内隔膜市场80%以上被美、日进口产品占领,如果能实现隔膜材料的国产化,就能极大的降低锂离子电池的价格,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和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我们重点关注的公司是国内目前唯一能够生产锂电池隔膜的上市企业-佛塑股份(000973)。
3.2光显材料
3.2.1 LCD材料 LCD是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简称,中文即为液晶显示,其构造是两片平行的玻璃当中放置液态晶体,同时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通电后可控制杆状水晶分子改变方向,将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与CRT等相比,LCD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无辐射、不耀眼、抗干扰性好、抗震性能好、有效显示面积大等一系列突出优点,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正迅速登上主流显示技术的地位。
(1)LCD产业简 LCD产业链分为上游材料、中游面板模组和下游终端应用三个环节。上游材料主要包括玻璃基板、液晶材料、镀膜材料、彩色滤波片和偏光片等;中游面板模组企业目前主要分布于TN-LCD、STN-LCD和TFT-LCD;下游终端应用则包括手机、液晶电视、笔记本和显示屏等。上游材料环节毛利率水平最高。
DisplaySearch报告显示,LCD产业链毛利率水平整体形状如一微笑曲线。滤光片和玻璃基板等上游原材料的毛利水平水平最高,可达40%以上;面板模组最低,在10%以下,行业景气差时甚至为负值;下游终端产品的毛利水平则视乎品牌、渠道等因素,毛利率在10%-35%。
(2)中国积极推动LCD产业发展,给上游材料环节带来机会
2009年,国家发布《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突破平板显示面板瓶颈,带动显示产业整体转型。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推进结构升级,重点突破面板生产关键技术,支持骨干企业建设6代-8代TFT-LCD和PDP面板生产线,扶持平板显示技术用彩色滤光片、基板玻璃、偏光片、LED背光源、部分生产设备以及材料开发和产业化;支持平板显示模组和彩电整机的一体化开发和生产线建设;推进OLED大尺寸产品的研发。初步形成以自主品牌平板电视为龙头,可控面板为突破口,相对完善的平板显示产业体系。”
此后,政府通过多个高世代面板线建设规划,具体涉及企爷Dň┒健⒐阈拧⑾钠铡EC、龙飞和深超等,台湾友达和奇美等亦提出进军大陆计划。当年,全国共销售自有品牌LCD显示器1555.4万台,同比增长34.6%。
有机构测算,国内那些在建或计划建设的面板项目将带来4000亿元以上面板产值,这意味着400多亿元的偏光片市场需求、240多亿元的玻璃基板需求、700多亿元的背光源需求、50多亿元的液晶材料需求等。
除此之外,2010年5月8日,发改委办公厅《关于2010年继续组织实施彩电产业战略转型产业化专项的通知》指出,“在TFT-LCD方面,重点支持彩色滤光片(含彩色光阻)、偏光片(含PVA膜、TAC膜)、液晶材料、驱动IC、湿化学品(主要包括刻蚀液、清洗剂、显予撕、光刻胶、光刻胶剥离液)、靶材、背光源(含增亮膜、反射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