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795|回复: 5

[出售] 红木家具炒家是如何1万炒成100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9 10: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要把红木家具的价格炒上去,就要学会利用媒体、网络、舆论的力量,打造“综合效应”。而我正是在这个阶段,逐渐成为相当一部分初入行者眼中的“权威专家”。

●整个行业内都被自己制造的“泡沫”所陶醉,从2003-2007年之间,通过“垄断原料制造‘稀缺神话’—————炒作价格制造‘暴富神话’—————专家推荐制造‘升值传奇’”,红木家具的价格一口气飙升到了原来的几千倍甚至上万倍。这样的增速让我们自己都叹为观止。

●我不是没想到泡沫会破灭,只是希望自己能在破灭之前把“最后一棒”抛售掉。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真是太天真了。

从珍爱到珍藏,从珍藏到投资,从投资到投机,从投机到炒作,从炒作到破灭,从破灭到“谷底”……回顾自身最近5年在“红木家具”行业中摸爬滚打的经历,如今已经负债累累的红木家具厂商梁俊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自述了炒作“红木家具”的经验。

靠“综合效应”成了“权威专家”

在同行的推荐下,各类电视台、电台频繁找我出镜做节目,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夸大红木家具的收藏价值、增值速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红木家具广义上包括紫檀木、花梨木、鸡翅木、酸枝木等硬木家具。长期以来,爱好者首先是基于个人生活需要来购买,真正意义上炒作的很少。到2000年左右的时候,才陆续有人开始关注红木家具作为收藏品市场的运作情况。2000年的时候,南方市场和北方市场上,5000-6000元左右,就能买到非常像模像样的红木家具了,从框架、榫头、木板……都是红木家具,而且是品质很好紫檀木或者黄花梨木。

从2003年开始,红木家具的涨势开始加快。我也就是在这一阶段,从爱好者、收藏者逐渐变成了“炒家”。因为我非常熟悉各类红木家具,一眼就能看出不同红木家具的品质、用料,很快就成为行当里的专家。从2005年开始,在同行的推荐下,各类电视台、电台频繁找我出镜做节目,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夸大红木家具的收藏价值、增值速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同是“炒家”的同行告诉我,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网络时代、娱乐时代,要把红木家具的价格炒上去,就要学会利用媒体、网络、舆论的力量,打造“综合效应”。而我正是在这个阶段,逐渐成为相当一部分初入行者眼中的“权威专家”。

整个行业都为自己制造的“泡沫”陶醉

由于红木家具的销量有限,在职业炒家眼中,只要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垄断整个供应链,就能制造出一夜暴富的“天价神话”。

不管是红木家具还是硬木家具,每年在中国的销量都是按一定的速度增长的。因此,符合经济增长规律的“红木家具”,每年升值的空间非常有限,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3年之间,每年也只是以20%-30%左右的速度增长。

但是,由于红木家具的销量有限,在职业炒家眼中,只要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垄断整个供应链,就能制造出一夜暴富的“天价神话”。从2002年开始,我就加入了类似“金字塔”结构的“区域红木仓储联盟”。

这一联盟的做法是:
1。参与者向红木生产企业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就成为经销商,所在区域性的红木全部通过经销商销售。
2。产地和经销商供销体系形成后,一级经销商就会与二级、三级经销商联手,抬拉红木各类产品价格。
3。一级经销商通过绝对垄断权,留下70%左右的红木囤积,拿出30%左右的份额,通过“价格联盟”进行跨区域抬拉,将价格拉到购买价格5倍至6倍抛售给二级经销商;
4。二级经销商继续联合抬拉,达到满意的价位后才抛售给三级经销商。

我们这一联盟的出现,悄无声息地打破了原来红木家具已经形成的市场流通渠道,将大量的红木迅速囤积起来,层层囤积、层层抬拉价格,结果只用三成流通原料炒作,在不到半年时间里,红木家具的价格就比原来飙升了一倍。

行业内最吸引人眼球的事情,莫过于2007年北京元亨利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搞出的“黄金换木头”活动:当时,这家公司在“红木大观楼”中摆出价值百万元的金条,兑换比例是1公斤黄花梨木换40克黄金,向京城百姓征集海南黄花梨的木料,并且声称不管是擀面杖还是瘸腿凳子,只要是海南黄花梨做的,都能变成宝。

当时,整个行业内都被自己制造的“泡沫”所陶醉,从2003-2007年之间,通过“垄断原料制造‘稀缺神话’———炒作价格制造‘暴富神话’———专家推荐制造‘升值传奇’”,红木家具的价格一口气飙升到了原来的几千倍甚至上万倍。这样的增速让我们自己都叹为观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0: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最贵的海南黄花梨为例,2003年的价格不过3万多元/吨,但2004年就涨到6万元/吨,2005年飙升到12万元/吨,2006年涨到80万元/吨,2007年迅速飙升到近300万元/吨。完全不符合这个市场的运行规律。”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收集红木家具的收藏爱好者杜成峰分析认为:从后来了解的情况看,完全是因为有大量场外资金涌入红木家具市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拉高出货……等一系列手法,将红木原料和家具炒到了“天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9 12: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玩不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31 15: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懂的真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2: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11月02日中国经济周刊报道,125家内地上市房企的半年报等统计,目前内地上市房企的储备土地建筑面积总量为近4亿平方米,按照人均30平方米居住面积计算,仅内地上市公司的土地储备开发的房子足够1300多万人居住。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等公开资料显示,在从2000年-2009年10年的时间内,全国房地产企业一共购置占地面积近33亿平方米土地,而在这10年内全国房地产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仅有近21亿平方米,这意味着仅仅这十年出让的房产开发土地,就被房地产开发企业雪藏了近12亿平方米,这并不包括今年前9个月购置房产开发土地2.9亿平方米。

在2009年,全国房地产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为2.3亿平方米,这意味着仅仅这10年来储存的土地就够全国房企开发五六年之用。以目前业内通常的容积率为3的住宅开发指标来计算,这些土地能提供36亿平方米面积的住宅,以人均30平方米的居住空间计算,这十年闲置的土地面积足够1.2亿人居住,以户均100平方米计算,这些土地可以盖3600万间“广厦”。

透过这些数字,我们看到一张张的血盆大口,欲通过开发商10年囤地12亿平方米,1.2亿人住房被雪藏背后的故事,讲述1.2亿人财富被地方政府和地产商卷走的传奇。诚如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所言,一小块一小块对土地进行分期开发、或者对一个项目中某一地块长期撂荒,这是整个房地产行业储备土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事实上就是造成了土地的闲置,从根本上讲影响了市场供应。而囤地的本质就是导致市场供应减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2: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木家具炒家与房地产开发企业雪藏土地,何等相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25 03:07 , Processed in 0.03601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