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728|回复: 0

[转贴] 长沙“治庸风暴”只是毛毛雨 刷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0 14: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前不久,湖南长沙市点名通报11名副处以上领导干部被评为基本称职。包括长沙市建委副主任、浏阳市副市长、望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内,除一名因安全事故受到过党内警告处分外,其他10名均无硬伤。这11人全被诫勉谈话,绩效奖金扣除,市委组织部明确规定一年之内不得提拔使用。第一次有这么多没有硬伤的官员被评为基本称职,长沙官场为之震动。“在长沙如果有人当官想混,肯定不好混了。”((7月28日 星辰在线)  没有硬伤也可能被评为基本称职,长沙这一官员政绩考核评定、提高政府效率的探索,开了各地整顿吏治的先河,值得肯定。但要赞之为打破官场生态怪圈的一场治庸风暴,我以为还为时过早。
  在中国各级政府的考核评级中,一般因违法犯罪受到法律制裁,才会评定为不称职者。而所谓“基本称职”,众所周知,实则就是一种不称职。长沙市近900名在岗处级官员,11名被评定为“基本称职”,只占了1%多一点,所以主要是出于“杀鸡儆猴”。是不是另外99%的官员就称职了?当然不可能。
  中国整顿吏治弊端,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工程。长沙组织部门的做法,更多的是对官员碌碌无为的警示与告诫,震慑意义大于实际效果,还需要辅之以一系列问责细则和配套规定。如果只是停留在处理“小猫三五只”,那只会流于形式,成为一种“考核作秀”。
  从我国目前已经具备的制度层面看,每一名官员都面临着组织、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等三个部门的监督,也就是说官员劣迹斑斑却又想升迁提拔,必须跨越这“三道防火墙”。而在现实的官场生态环境中,“中庸之道”成了为官学问,谋人不谋事者更如同过江之鲫,绵绵不绝。究其根源,是因为掌管提拔与考核的,是上级部门和领导态度,“唯上”才能坐得稳官位,才能得到提拔和重用。领导觉得某些干部是同一小圈子人,很听话,用得舒服,有病也要提拔;否则,你即使再能干事,领导看你不顺眼,照样只能原地踏步,甚至还要丢乌纱帽。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谈到,长沙初步摸索出将“考事与考人、能上与能下、官评与民评、对上与对下”四统一的做法,评价官员优劣试图寻求公正、透明、统一的尺度,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难题。这一思路,将官员的政绩考核规范化、体系化,有利于让官员们紧张起来,形成谋事、干事、干好事、干大事的氛围。希望长沙能将好的思路落实于有效的手段,坚持好的做法,并不断完善与制度化。
  建议长沙市组织部门,“治庸”需要界定何为庸,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和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庸官的生存,总是与其所在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部门风气密不可分。在治庸的同时,组织部门是否也应当治一治庸官所在的部门及其“一把手”呢?
  同时,“治庸”还需要与治贪结合起来。庸政误国殃民,贪腐之患更是猛于虎。当官员将善与恶、真与伪、勤政与贪腐,干事与混事娴熟地结合于一身的时候,双面人的画皮极不易被戳穿。
  长沙的治庸风暴,只是体制框框内的一场毛毛雨,还谈不上治本之策。只有从制度层面改变目前的官员考核评价标准,让百姓有充分的发言权和评价权,这样的官员政绩考核评价,才能真正成为驱逐劣马、奖掖良驾的好缰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19 20:45 , Processed in 0.0349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