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听音乐
晚上听了一晚上的歌,都是一些红色经典老歌。
我听歌的方式有些特别,比如今晚,我在五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反复聆听的,其实只有《我的祖国》、《十送红军》、《映山红》等等几首而已,这样的一些歌,每首我都要听八遍以上,我喜欢比较着不同的人的唱法,一遍遍的听,听多了,自然就听到了其中的一些不同的味道。
同一首歌,除了原唱之外,还能找出各种不同的翻唱版本,比如《我的祖国》.
我分别听了郭兰英的原唱,以及彭丽媛、宋祖英、韩红、刀郎,黑鸭子等等各种风味的翻唱版本,以上各人的唱法或多或少,虽都有可取之处,但是经过反复比较,我还是觉得把《我的祖国》唱得最震憾人心的,要算彭丽媛随《同一首歌》节目组,到香港时,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那一次演出的时唱得最好,当然,郭兰英的唱得更具原生态。听郭兰英唱《我的祖国》时,思绪总容易飘出歌曲之外,如同回到旷野之间,那时,思绪在飞翔,想象中自己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郭兰英是母亲的声音,是最亲近的在我们的身边常常能听得到的女性的声音。宋祖英的声音也好听,但是感觉太标准了,反而找不出特色。而韩红的歌和黑鸭子的唱《我的祖国》,就感觉不是很好听,尽管韩红的胸腔放得很开,而黑鸭子把歌声唱得很甜,但是,在听的过程中,感觉她们的歌声只是与现代器乐合成的一些美感,再没有别的。
彭丽媛在香港唱〈我的祖国〉,那一次我刚好在同一首歌里听过,那一次她唱得真的是太完美了,她的歌声直入人心。那时,包括我包括电视现场看到许多的听众,都是眼含热泪的听着。
原来,我总是认为一首歌,不管演唱的是谁,也不管他唱得多好,都要归于作曲者的作曲功劳,而在现在看来,当初的想法多么的幼稚,作曲和演唱是互相联系的两门艺术。
晚上听的〈映山红〉,这首歌有多人唱过,有宋祖英,彭丽媛,有童丽,有刘欢,有阿宝。而这首歌唱得最有特色就要算童丽和刀郎了,童丽把〈映山红〉当情歌唱了,唱得非常甜美抒情,而刀郎的男低音却又是别具风味。
各人的唱法不同,或者说表达的效果不同,通过对艺术的再次加工,我估计就算是原曲作者听了,也会惊咤不已的。歌曲虽说不是演唱者的原创,但一首歌,往往因个人的认识,生活的经历和情感的不同,表达出来的效果各不相同,不但是歌曲,器乐也是一样的。
比如〈梁况〉,用小提琴最先演奏〈梁况〉是俞丽拿,后来盛中国、吕思清也都在不同的场合演奏过,这三人俞丽拿是女性,〈梁况〉虽然在她的手下演奏得最符合女性柔情特征,但盛中国和吕思清两位大师同样也表达得十分细腻和滑润。
唱歌和声乐是艺术的再度演义,他和文学的表达方式刚好相反。文学,特别是中国文学,虽然作者和作品层出不穷,并且都标明了原创,但是,让读者看到的中国文学的面太狭窄了,我们都在写生活,写出的都是雷同的生活。
中国文学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觉得一定要走出来,要跟这首歌手或音乐大师们好好学学,那怕是同样的一个东西,也要写出完全不一样的个人色彩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