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984|回复: 5

[原创] 诗论:童趣——天趣——理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2 12: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童趣——天趣——理趣
——读说张正柱先生及其《小草集》
   武穴著名诗人、书家张正柱先生是武穴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广济诗词》副主编。我对他的了解,始于几年前的组建广济诗社,算来也有七年的时间了。当时,我只知道他是武穴市轻工局刚退休不久的干部,至于他的诗,过去我是没有读过的。只是后来才知道他是诗词、散曲、文章、书法俱佳的多面手。他给我的印象是:步履稳健,精神矍铄,讲起话来中气足、嗓门大。如果不是他的头发花白得厉害,就真的教人难以相信他是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爽朗正直、精明谦逊的为人处事的作风就愈加显现出来。为了诗社的利益,他精打细算,东奔西忙,甚至据理力争;对待诗社同仁,他不计得失,随和友善,甚至谦恭有加。就是对像我这样的“小辈”,他也以“老师”相称,常常使我惶愧而不敢懈怠。他就是这样的一位长者,一位教我敬佩而又敬畏的长者!去年,他跟我说,他想出一本集子,到时候要“请”我为他写一篇文章。我以为又是他的谦虚,因此没太放在心上。前几天,他冒雨抱来一大叠打印并装订好的文稿,且郑重相托,我这才知道他是来真的,于是,我就惴惴然,惶惶然,不安起来,生怕有负所望!就赶紧正襟危坐,捧读研究起来。
   书稿名曰:小草集。毛笔行书,笔意流转而字体劲秀,并非出自名手,乃作者自题。文稿按类别分为十个部分,前两个为书法作品,后一个为诗词论文,中间部分均为诗词散曲。诗词散曲是文稿的主体,作者按体裁形式将其分为律、绝、词、曲等七部分,大约收录三百余首作品。这些作品涉及的内容相当丰富,自然风光、社会生活、历史事物等。作者或吟咏,或歌赞,或讽喻,将自己的独特感受通过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寄寓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张正柱先生精于诗道,擅于诗说,他的作品可谓雅不避俗而自有奇趣。“趣”字是他诗词作品中突出的特色,这种“趣”,不是那种迎合低级庸俗的趣,他“趣”得高雅,“趣”得大气,“趣”得有韵味,“趣”得有深意。这种“趣”,折射了诗人的赤子之心,蕴涵了诗人的社会历练,显现了诗人的人生智慧。他的诗,工雅而不艰涩,晓畅而不肤浅。往往是在对一山一水、一事一物的歌咏中表达诗人的向真、向善、向美的情怀。他的诗,没有沉沉暮气,没有凄凄嗟哦,有的只是率性,有的只是纯真,有的只是“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我们读他的诗,甚至可以读出一种蓬勃的力量,一种浩然的气息,可以使我们获得愉悦的享受,向上的力感。这,就是张正柱先生诗词的魅力。通观他的诗词作品,这种“趣”,概括起来不外乎三种,那就是:“童趣”、“天趣”、“理趣”。
   先说“童趣”。张正柱先生的诗词创作,有不少是源于他最初的童心的萌动,以童心观物,故物有别趣,因而为他的诗词作品染上了一层俏皮的色调。这种色调,给人一种儿童般的率真和异想般的灵动,使人惊喜,使人惊奇,甚至使人忍俊不禁。譬如他的七律《咏耕》一诗,除了他的“雅不避俗”的语言之外,真正吸引人的还是他的率性的童真。“老来爱以砚为田,寒暑耕耘伏案前。滴水成冰呵解冻,挥毫沁汗任沾连。有心临帖循规矩,随手涂鸦写自然。辛苦未知瓜果豆,腕悬笑当健身权。”这首诗的题目是《咏耕》,然而内容却是临池学书,给人以新奇的审美情趣,造成错觉跌宕的阅读美感。首联即告诉读者他的所谓“咏耕”不过是“以砚为田”罢了。这一比喻,虽非他的首创,但也颇为形象贴切,更为重要的是他打破了读者对“咏耕”固有的阅读联想,从而获得出人意料的新鲜感觉,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一联不但向我们交代了诗人的“老来”所“爱”,还交代了他的“爱”之专一和“爱”之深沉,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寒暑耕耘伏案前”的执着学书的老者形象。颔联承接上句极言“寒暑耕耘”的辛苦:“滴水成冰”“呵”以“解冻”,紧承上文之“寒”字;“挥毫沁汗”“任”其“沾连”,紧承上文之“暑”字。此联使“伏案”“耕耘”的形象一下子丰腴起来,而呈现在我们面前。读到此处,我们不觉心生敬佩之情,同时也会悄然而思:如此苦练,其书艺定然了得!及至读到颈联,则诗人的率意而为的童性、童真完全的流露了出来,显得是那样的可爱!这时的诗人,就像是一个想用功而又管不住自己的小学生。然而,“有心临帖循规矩,随手涂鸦写自然”这句,从另一角度看,则是学书的较高境界:入于“规矩”,而出于“自然”。无论怎样讲,他表现出来的童趣使我们不像读颔联那样的紧张和凝重,反而觉得轻松愉悦起来。尾联诗人表明:不管结果如何,反正这样的悬腕练书就权且当作练打“健身拳”好了。你看,诗人是何其的达观,何其的率意!“瓜果豆”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意思,意谓结果。而结句“腕悬笑当健身权”,其联想比拟得何其生动贴切,使整首诗充满了酣畅洒脱的审美情趣。这一意象,仿佛出自儿童的眼睛,是那样的新鲜与奇异!这样的比喻,也只有像诗人那样的保持着不泯童心的人方可道出。在《小草集》中,像这样的充满童趣的妙句可谓多矣。比如,“几经咆哮奔腾后,返照清辉正入眠”(《月夜秋江》),秋夜的江水,居然在朗月清辉中酣然入眠了;再如,“漫言横竖寻常事,梦里划穿衾枕绡”(《学书有感》),如此沉迷,也只有孩童才能这样;又如,“最是撩人采茶剧,当年我演祝英台”(《柳岸草台》),此语一出,得意之情状尽显,可谓妙趣横生。此类句子比比皆是。我们不妨再来看看诗人的另一首诗《看三维》:“睁眼模糊眯眼奇,全神贯注更淋漓。假如稍有分心意,眨眼平凡忽又回。”我们都有看三维画面的经历,诗人所描写的正是他欣赏三维画的感受,其人物观看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描述得逼真精准,画面浮现的喜情与稍纵即逝的叹惋,表现得惟妙惟肖,人物情态跃然纸上。整首诗塑造的是,一个可亲、可近,而又极其可爱的老顽童形象。当然,这首诗还蕴含理趣,下文将要谈及,此不赘述。读张正柱先生的此类作品,我们在获得愉悦的同时,还触摸到了他作为诗人的难得的童真与童性,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赤子之心”。“赤子之心”的真实与纯粹,以及表现出来的新异的思维,是创作佳品的驱动源,而这一驱动源对诗人来说,无异于生命的可贵。
   再说“天趣”。“天趣”是自然而然生成的情趣,在诗歌创作中属于那种“无我之境”的境界,或灵感闪现的“神来之笔”,给人以悠然天成、妙趣横生的感觉,而无斧凿之痕。张正柱先生的有些诗作,在某种程度上就具有这种“天趣”。比如他的《油菜之乡浪漫行》:“前宵春雨下金浆,一马平川尽染黄。闹醒青蛙开口唱,声声沾满菜花香。”前夜的春雨像金子熔化的汁水潇潇而下,辽阔的原野田畴被染得灿灿金黄;喧闹的春意吵醒了青蛙,引得它们呱呱鸣唱,这一片蛙声也沾满了菜花儿的馨香。这首诗的“天趣”有三:首先是,诗人从“平川”之上忽然涌动的菜花的金黄,猛然想到前日春夜的雨水应该是熔金的浆汁,不然的话这铺天盖地的金黄是从何而来的了?你看,诗人想象得多么新鲜而神奇!漫天金黄色的雨水在暗夜里悄然降落,静静的滋润和渲染着田野的菜花,直至它们成为灿灿的金黄。使人想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雨意境。而这更为新奇壮观的场景,也只有在诗人愉悦的精神世界里才能创造出来!春雨与菜花的交互联想,浑然天成,奇趣无比!其次是,这种“天趣”表现在青蛙的“醒”上。青蛙之“醒”,是被“闹醒”的!被谁“闹醒”的呢?当然是被“一马平川尽染黄”的菜花闹醒的。这又使我们响起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奇妙诗句来,不过此诗的境界更为阔大,诗人的喜情更为高涨、浓烈罢了!最后是,他的“天趣”表现在此诗的尾句上,诗人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使“声声”蛙鸣与“菜花”之“香”巧妙的结合起来,将诉诸听觉的转化为诉诸嗅觉的,同时,“声声沾满菜花香”着上“沾满”,又将其转而诉诸视觉的。你看,就这一句的联想是何等的丰富与奇特,给人以极大的审美空间和极大的美学享受。这也正是这首诗最出彩的地方,也正是这首诗最具“天趣”的地方!再比如他的《长堤百艺》:“新月一弯驱热流,河风气爽润歌喉。吹拉弹唱江堤夜,远胜空调寂寞楼。”在诗人眼里,“新月”也能解暑,河风竟能润喉,想象得充满了诗一般的情趣。这种情趣的获得,源于诗人对自然的心理敏感。“月”为冷色,故能解暑;“河风气爽”,故能润喉。诗人的笔触,细腻入微,而且情趣悠然。转结二句诗人之性情尽显,有此怡人的“江堤”之“夜”,何恋“寂寞”的“空调”之楼!真是“天趣”盎然!像这样的诗句俯首皆是:“觅句酬佳节,邀朋助野游。漫言愁叶落,心净正宜秋”(《登高》);“香客还新愿,骚人觅旧踪。有缘堪共聚,各自感其衷。”确有陶潜的怡然自得和苏轼的旷达情怀。像“闹中求静爱青峦,摘花采石高山转”(《踏莎行-春游将军山》);“相亲白鹭随人后”(《鹧鸪天-春耕图》)均为“无我之境”的“天趣”,读来如对高士,如入桃源!
   最后说“理趣”。由于张正柱先生的丰富阅历、积极人生和耿直个性,因而他的不少诗歌蕴含哲理。这种理性的诗句并非空洞苍白的说教,而是将其融入形象的思维之中,是故他的这类诗作有如宋诗般的别趣,而给人以教益。这种“理趣”,有时是作者游赏的感悟。譬如他的七言律诗《初游双善洞》,首联即写登山所见之曲径怪石,使诗人觉得洞未游而人先醉;颔联写洞门幽暗而“惊梦(幻境)”,前厅钟乳而“化鳞(龙形)”;颈联极言洞之曲折、深幽,石之“百态”“传神”。尾联乃诗人之观感:“漫言此处无冬夏,万物皆喑未必春。”双善洞内温度恒定,而无夏暑冬寒,应该说这样四季如“春”的去处是人们向往的地方。然而,诗人却说这里“未必春”,理由是双善洞内“万物皆喑”!这样,理趣就出来了。洞“无冬夏”,亦无春秋,仅仅洞温如春,是不能称为春天的,毕竟“万紫千红总是春”!大自然的春天,应该是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这样才有春的活力!才有春的希望!这样的景致,才是“醉人”的春景!似这般的幽深、静寂,怎么能与春天联系在一起呢?可见诗人不喜欢死一般的沉寂,在他的心中,总装着一个斑斓绚丽的春天的!这首诗的“理趣”,不仅给诗的境界以别样的天地,而且给诗的读者以顿悟的妙感,以触动的力量!像上文中谈到的《看三维》一诗,其“理趣”就在于教人专注凝神,否则前功尽弃,空余惋惜之情了。张正柱先生常常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化为形象而又富于理性的诗句,呈现在我们面前,像“人生得意春风日,倘约忘形悔恨迟”(《华清池》),以史为鉴,诲人苦心;“漫言广告多生意,察假辨真凭眼睛”(《测视力》),小处生衍,寄慨良多;“肚里能容冷和热,方知世事系沧桑”(《茶杯》),人情多变,世事多艰;“不履天梯险,岂能揽九州”(《横岗山纵览》)激人奋发,催人向上;“任凭风雨骤,总撑一片天”(《雨伞》)克难奋进,顶天立地;“花架摧,空架摧,从此生财理不亏,治穷妙药医”(《长相思-纪念邓小平诞生一百周年》)切中肯綮,寓理于赞;“输得刮痧,拼夺赢家,成了人渣,剃发披枷”(《[双调]蟾宫曲-赌徒路》)痛快淋漓,警人警世......诸如这样的极富“理趣”的诗句,实在是举不胜举,在张正柱先生的《小草集》中随处可见。这些富有“理趣”的诗词散曲,给人以妙悟,给人以警醒,给人以感奋。读者不妨细加研读,或者别有发现,别有收获。
   读张正柱先生的《小草集》,使我愈加觉得这本集子的分量,以及由此带来的创作启示和人生启迪,此不多言,读者俱可味出。最后所要说的就是,本文仅从“趣”字这一角度来谈张正柱先生的诗歌作品特色,并未涉及其他方面,因而总有挂一漏万的缺憾的感觉。像诸如他的语言特色、赋体手法、遣意谋篇诸方面的艺术性均未谈到,现在看来,只有留待同好者去研究了。而且,更况本人学力不够,学养不足,所以对《小草集》中的其他部分(书法、文章等)未敢妄加评论,也就只好一并寄望于读者诸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2 14: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倒的,张正柱是我同事,当然他退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2 14: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很精辟的评论文章!
让我们从文中了解了张正柱先生为诗为文和为人。
感谢泰白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2 14: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很真诚的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2 16: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精辟的评论,从中学习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2 19: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楼主的文中认识了一个开朗而又知性的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12 16:57 , Processed in 0.0396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