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本报讯
通讯员王红光朱碧浩 郭占军报道:武穴市精心打造产业链条,形成了生产基地化、加工龙头化、产品品牌化的农业产业新格局。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武穴市成为全省优质油菜大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市和全省重点水产大市。今年1至5月,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9.3%。
大力加强农业基地建设,壮大农产品加工“第一车间”。按照全市油菜、生猪、水产、生姜山药四大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大规模调整结构,高标准建设特色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市双低油菜生产面积达40万亩,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小区35个,年出栏生猪100万头,水产养殖15万亩,其中虾稻连作8万亩,山药生姜产量达到1.4万吨。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着力提高农业产业链条整体效益。近年来,采取政策激励、服务保障等举措,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相关农副产品的调整和生产。全市已拥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家,其中省级3家。这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形式,与农民“联姻”,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农户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武穴市注重打造农产品市场流通新优势,拉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依靠科技,主攻质量,努力创建农产品品牌,推进龙头企业与市场对接,促进知名农产品进入大市场、大超市,逐步实现农产品“品牌”增值。目前,该市已有8家企业的15个产品被认定为中国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一批农产品通过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销售、网上交易,拓展了销售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