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648|回复: 10

[原创] 游太平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0 20: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又是一年清明时,风轻云淡,江山秀丽,这天清晨,我们一家人欲远郊踏青,目的地是太平山。太平山是母亲的故乡,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山里的女儿,算起来,我们有二十年未回了,母亲在我们几个耳边唠叨了无数回,故土不忘。是啊!依稀魂梦三千里,无尽相思二十年,由来一声叹息声,且喜今朝故地游。听母亲说,多年前带我们姐三回过一次,1980年,那年我才四岁,最小,是母亲抱着我去的,岁月如风,于我已没什么依稀的记忆了。

      太平山海拔1013米,山上茂林修竹,风景清幽秀丽。太平山位于武穴东北部,三地交界,南面属蕲春,东面属黄梅。早九时,我们从武穴出发了。一行人,两台车;车上,父亲和母亲,恬淡自得的讲述着他们小时候乡里的事情;姐姐们,姐夫们和我,家长里短的,谈天说股的;大女,中儿,小女,自在的欢笑嬉闹;我们从官桥,经石佛寺,到大金、花桥,过郑公塔、松山嘴,一路山,一路水,一路欢歌,一路笑语,历两时,于十一时到达荆竹水库——太平山脚。下车后,母亲环顾水库四周,静默了一会,继又唏嘘不已,告诉我们,这里是她当年读书挑鱼的地方。我们在一旁静静听她述说,让她默默怀想,母亲说,那时真的是只听毛主席的,热情似火搞社教,革命干劲挑大坝,风风火火养塘鱼,是啊!谁没有火红的青春呢?谁没有青春的激情呢?想当年,母亲必定也曾风华正茂过,一颗红心跟党走,那个火红的时代只属于他们。

        山下有几间乡野店家,是个吃饭的好地方,全家驻足停留这里吃饭。乡里人做饭,是纯粹的柴火土灶,慢工出细活,急不得的!我们先去荆竹大坝上逍遥游去,但见远处天长水阔,水库水波粼粼,碧波绿浪,库水伸入田垄,一簇一簇的茅屋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附近田野菜花,黄得逼人的耀眼,时有清风徐来,十分惬意;城里的孩子们甚少有机会放逐于自然之地,此刻身处野外青山秀水,无平日课业之烦恼,自是在那里大呼小叫的,满大坝跑啊、叫啊。最是外甥喜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男孩子上蹿下跳,灵动如兔。几个孩子们开心不已,眼睛在闪闪发亮,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也嚷着好美好美!想想如果我也是孩童,只怕比他们更疯。一会儿店家喊我们开饭了,在坝上野了一圈回来,只见桌上有太平的笋,嫩滑爽口;荆竹的鱼,鱼肥肉美;山里的野菜,味道天然,更衬着乡人朴实亲切的笑脸,今日好有口福,将天地山水的美物裹入腹中,爽极!

       饭毕,直接上山,山路狭窄又弯,但很平缓,车子沿着山路左拐右弯,别有一番趣味。我摇下车窗,盎然一山的春意扑来,那山风也调皮的闯进来,像是热情的欢迎着故人归来,一路上,山光烂漫,不负众人,放眼望去,见两边山林清幽,竹林绰绰,百草泛绿,气象清新,风中花香草香竹香菜花香搅和在一起,只叫我们神清气爽。山坳里不知名的野花一簇簇的开的热闹,点缀着这太平山的妩媚秀丽,当然,开得最烂漫的当属映山红,我极喜欢这激情四溢的映山红,红的艳丽,红的倔强,红的逼人眼目,灼灼其美,毫无收敛的展现自己的美,且生命力顽强,只盛开在山野间,不沾风尘,满山的春光旖旎,只她在山中笑得最豪迈灿烂,“最是一年风光好,漫山开得杜鹃红”。

       山高林深,林深人稀,偶尔有一两声鸟鸣,显得分外幽静,山坳里一两个农人在犁田,荷着锄儿,牵着牛儿,老远望向我们,微笑着又继续低头犁田,经过之时,是诗如画,只叫我们悠然如醉。而我们一行人此刻仿佛是这山的主人,老的说,大的叫,小的闹,喧哗热闹,像个任性的孩子,故乡的地盘我做主,而这山,只在静静听我们的笑闹。听母亲说,她年轻时可会唱山歌了,十几首不停歇,实力应该与广西的刘三姐有得一拼,呵呵!这音乐的天分怎么没遗传给我们呢?瞧我们这几个五音不全的!哎,遥想......

      不多一会,就到了村子门口,村子小巧玲珑,幽闭在山腰的一脚,多年来,很多人家早已陆续搬到武穴去了,留下来的不到二十户人家,人丁渐渐单薄,清冷异常。在寨子门口,顺着母亲的指引,我们看到了母亲的祖屋,青瓦土墙,尘土斑驳,几十年风尘未变,木门紧锁经年,不见日月,自舅舅,姨妈,母亲去了武穴,这屋子无人打理已有几十年了,寂寂的屋子和我们此刻相顾无言。迎接我们的是一对六十岁左右老者和老妇,肤色黝黑,面容沧桑,他们上来和母亲亲切的攀谈,我们随意瞅瞅,但见村子里人稀少,三两流连的皆为老人小孩,不见青年人,随口问起,原来有点劳动力的早就出外打工去了,留守在家里的都是祖辈孙辈,老老幼幼相依为命。于此,我心中一番感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已改鬓毛衰,乡人见面不相识,山里山外两重天。

       这时天转阴,一会就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雨山顿时起了凉意,大家心情也有些沉重起来。母亲遂带大家去外公外婆坟上祭扫。外公外婆去世多年,埋葬在村子的一块山腰上。那时候,我尚未出生,所以不得见慈颜。我曾经在家里相册中一张发黄的照片上见过外婆,一身黑衣,清淡素颜,坐在一张黄木大椅子上,有那个时代民国女子的气息,年轻的母亲扎着两条长长的大辫子静静立一旁。多少年了,外婆就这样一直静静坐着,永远扎根在母亲心里。而此刻,我们只有在人间借这纷纷细雨祭奠天上的外公外婆了。在一棵大树下,坟包前,我们燃起了香火,火光烟雾缭绕,鞭炮噼里啪啦。每年的清明,都是同样的香火,同样的鞭炮,同样的磕头,不同的是人的心境,此刻,祖屋堂内的蜘蛛仍在结网,那檐梁上的燕子窝还是旧时颜色,带着多年的世事沧桑,穿过岁月的遥想,惹我寂寥惆怅不已。

       祭扫完,我们在寨子里老夫妇家里闲呆了一会,父亲母亲跟他们聊了一会家常,全是旧时琐事。这时,一白发老者颤颤巍巍,一步一挪向我们走来,母亲连忙迎上前去,母亲说是村里的旧人,她的叔辈,据说有97岁了,他跟母亲打招呼,说话十分的清楚,只是那双枯枝般的手一直不停地在抖动,山里的老人都长寿,经年累月只生活在这深山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饮天地之水,食自然之果,自然健康长寿。

       雨越来越大了,且一直下,大家没有带伞,人人已成半个落汤鸡,看这情况,实在难以四处转转,这没来由的雨完全打乱了我们来时的计划,几个孩子也不似来时喜悦,眼睛不再那么发亮,几个小脑袋缩在一起避雨,也不怎么说话了。可恶的天气,恼人的雨! 既然流连不成,我们决意驱车下山了,村子里几个人一直热情挽留,我们只恨这雨。临走的时候,老夫妇从家里捡了满满一大袋的太平竹笋和自制的糕粑粑给我们,这是山里特有的土产,寻常是买不到的,母亲乐呵呵的,跟拎着宝贝似的。我们就此打道回府,沿来时的路下山了,离别之时,无限惆怅,萦绕大家心中!

       此番回乡揽胜,大家意犹未尽,惊觉太平胜景,故土之美,一草一木,倍感亲切,恨我不能言,再多的言语也道不尽对故土的依恋;恨我不能写,再美妙的文字也写不出这清妙的美景,太平山!故土永不忘!愿和你来年再续故乡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0 20: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文笔!

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0 20: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创作高手啊,一口气连创二篇美文!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0 20: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写的,今年拿出来,太平山--是我母亲的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0 21: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读美文!问好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0 21: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往中,希望有空再登临。楼主好文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0 22: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惊觉太平胜景,故土之美,一草一木,倍感亲切!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09: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山还有许多地方未细细探访,如西来古寺,烈士陵园,避暑山庄....太平山的真实面目有待同乡细细描画,期待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12: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不禁唏嘘,还未去过太平山,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12: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说,那时真的是只听毛主席的,热情似火搞社教,革命干劲挑大坝,风风火火养塘鱼,是啊!谁没有火红的青春呢?谁没有青春的激情呢?想当年,母亲必定也曾风华正茂过,一颗红心跟党走,那个火红的时代只属于他们。

呵,那样火红的时代,也有一份别样的青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26 11:10 , Processed in 0.05249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