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340|回复: 10

[转贴] "奥数"引轩然大波 教授批奥数比黄赌毒还可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3 12: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2009年4月1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奥数这海盗为何越剿越猖狂》,副标题是“让数学杂技在小学泛滥是政府监管失职”。  4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博文《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4月22日,记者在该博客上看到,这篇文章的点击量已达到47万次,回帖量达6500多个,且多数人持支持态度。
        一时间,奥数仿佛成了一个人人喊打的妖魔。奥数,它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人们又是怎样看待它的,记者就此作了探访。
  重磅批评:
  大棒向奥数打去
  从杨东平处记者了解到,他认为要打倒奥数的理由之一是,中国中小学数理化等学科教学的难度较大,比西方国家深一到两个年级,而奥数更是把这一难度增加到了四个年级。
  其次,杨东平认为,正如杨乐等许多数学家所言,奥数重在解难题、怪题,重在所谓的“数学杂技”和高强度的集中训练,与提高数学素养毫不相干(正如会全套的脑筋急转弯并不意味着高智商),只能扼杀和败坏儿童的学习兴趣,这正是许多中国孩子严重厌学、从小学就厌学的原因之一。从这些方面来推断,杨东平认为说奥数“祸国殃民”毫不过分。
  济南探访:
  奥数只是课外辅导
  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张德瑜老师告诉记者,就个人观点而言,她认为小学生学习奥数对于智力的开发有一定的帮助,其负面影响未必会像杨东平说得那样严重。现在家长让孩子在小学期间学习奥数,一般也是为了辅助孩子在初中的数学学习。另外,奥数学习热潮的产生可能也会受相关录取政策的影响。
  在接受采访时许多家长表示,他们知道奥数这回事,但只知道是一些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学的。家长陈女士表示,自己曾让孩子报过奥数辅导班,但孩子不愿意上,上了几次课后就没有再去过。
  随后,记者相继采访了经五路小学、山师附小等小学,从各校教务处了解到,目前这些学校内并未开设奥数班的课程。至于学生自己是否在课余时间报了奥数辅导班,学校方面还不是很了解。另外,有关负责人表示,奥数只是课外辅导课程,不能代替正常的教学。有教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负责的班里有学生在外报了奥数辅导班。但这部分学生人数很少,基本都是学习很好或在数学方面有天赋的学生。
  业内释疑:
  奥数对升学影响有限
  外地媒体曾有报道,之所以有人要打倒奥数,还与它可以影响到某些地方小学生的升学有关。近来,在南方某城市,名校小升初考试当中,不少家长也把奥数作为了择校的利器。
  就此,记者采访了济南志鹏教育的负责人梁经理。梁经理称,现在报奥数培训班的学生和往年差不多。而且每到学校考试的阶段,报班的人都会大幅度减少。目前,他们的辅导班还有大约80名学员,估计到了暑假肯定会增多。从此不难看出,在我市,奥数班确实只是一种课外辅导班。
  当记者问到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关于奥数教育比黄赌毒更可怕的观点时,梁经理表示,这种说法应该有一定依据,这得看培训学校是否真心教学生,是否为学生着想。现在奥数培训班太多了,鱼龙混杂,肯定有不负责任的培训班。
  记者从济南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小学生升入初中采取的都是对口整体升入的办法,即小学生升入哪个初中是已经指定的。所以,小学生是否学习奥数对学生升学是没有影响的。学生家长为学生报了奥数辅导班,应该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关链接
  杨东平语录
  奥数的泛滥成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其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赌,远甚于网瘾网迷,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青少年正被少数人的物欲所绑架,他们打着“智力开发”、“优质教育”、“培优”的美丽旗号,内外勾结,在谋取暴利!
  有些人不解我的愤怒,你为什么那么极端,怎么就比黄赌毒更厉害啊?原因很简单,因为黄赌毒之类受害者少,影响的是极少数所谓的“问题学生”。而奥数班、培优班之类,大面积覆盖学校教育,堂而皇之地绑架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好学生”,贻误、伤害着整整一代少年儿童,当然情节更为严重、性质更为恶劣。
  ———摘自杨东平博客
  杨东平其人
  杨东平,1949年生,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副会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总策划,中央电视台谈话节目《实话实说》节目指导。主要从事教育研究和文化研究。著有《通才教育论》、《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21世纪生存空间》、《最后的城墙》、《倾斜的金字塔》等;编有《教育:我们有话要说》、《大学精神》、《社会圆桌》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12: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小学取消奥数班引发家长不满

  “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近日,一向言辞温和的知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表博文,因其观点尖锐引发众多网民的关注,不到一周点击量已接近50万次。而来自央视的报道显示,北京史家小学日前决定停办奥数班竟引发家长不满。史家小学有关负责人昨天向记者证实,该校从来不办奥数兴趣班,一直反对奥数和升学挂钩。

  每年小升初,各区县重点初中校或亲自出马、或借壳培训班举行小升初考试,其中奥数成为必考内容。杨东平坦言,今天的“奥数”早已不是什么业余爱好、兴趣培养,而是围绕“小升初”进行的高度商业化的择校竞争。“有许多这样的家长和孩子,为了获得进入重点中学的机会,要报好几个重点学校的‘奥数班’,他们没有寒暑假、双休日,辗转于各种培训班。”杨东平说。

  针对小升初刮起的这股不正常的“奥数风”,本报4年前曾推出系列批评报道,直接导致市教委叫停“迎春杯”小学奥数竞赛。然而随后在小升初规则中游刃有余的奥数很快卷土重来,而且愈演愈烈。据业内人士透露,除了社会培训机构因奥数教育盆满钵满外,不少小学在课后也开起奥数班,有的小学甚至在常规的数学课上都讲起奥数内容。

  据报道,北京名校史家小学为减轻学生负担,决定停办奥数兴趣班,竟引发了家长们的不满。昨天史家小学校长卓立表示,他并不单纯反对奥数,对于有这方面特长的孩子可以学奥数,但他反对人人学奥数,反对奥数和升学挂钩,大家都学奥数、攻难题,结果是加重学生负担,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我们从来就没有奥数班。”卓立说。

  不过史家小学不办奥数兴趣班的消息仍引发不少家长的争议和不满。部分家长认为,现在奥数测试是许多名校录取的关键,要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必须要学奥数。甚至还有人质疑“像是史家小学在作秀”。记者昨天还从该校教务处了解到,学校有“能力提高班”,没有奥数兴趣班,目前并没有接到停办的通知。

  “改变这种现象的治本之策并非天方夜谭。”杨东平说,按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针,依法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在一些落实这一方针的城市,如沈阳、盘锦、铜陵,已经大面积地取消了择校。“北京、上海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是人为变相制造重点初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12: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敢对奥数热背后的“潜规则”说不

 昨日,“华罗庚杯”小学奥数竞赛武汉赛区举行复赛,2000余小学六年级学生赶考;今天还将举行两项奥数竞赛,近两万名小学4—6年级学生将参赛,而本月底,还将有两场小学数学竞赛开赛。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至少有2000名学生连续参加本周末的这三项考试。不少家长无奈地说,其实也不想让伢们受这个罪,但现在“小升初”择校时,不少好初中都看中奥数证书。(4月12日《楚天都市报》)

  实话实说,我虽然无缘亲临武汉感受奥数参赛那种热闹的氛围,但凭着24年的教师生活阅历,我可以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形容,就是“那场面是相当的壮观”,想必这样说也的确不为过。可是,冷静下来又转念一想:学生、家长如此痴情奥数竞赛为哪般?

  事实上,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大都知道,奥数热的背后有个“奥数生物链”。这个生物链警示你,不让孩子参加奥数培训班,孩子以后面对偷偷摸摸进行的的选拔性考试(因为文件禁止才不得已),遇到“偏题”、“怪题”不会做该是意料之中的事。而不会做的后果是拿不到这证那本的,没证无本的自然上不了好初中,即使找关系勉强上了,还不知道要交多少所谓的“借读费”。这样的做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已经成了大家默认的“潜规则”。

  当然,家长们也十分清楚,这些民办培训机构背后都有一些名牌初中的“支持”。可是, 作为父母,谁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所以,那些有条件的家长们都从小就让孩子去“上班”。谈及这些奥数热现象,来自武汉的一位初中教师说,“多数优质初中私下里将奥数培训成绩或者经历,作为选拔学生的重要指标,在这种招生导向下,奥数不热才怪”。

  然而,科学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不管孩子或者过度关注孩子,都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伤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认为:“虽然成年人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多学东西,有机会上重点学校,但孩子不能理解和承受,可能还没上学就开始厌学了,觉得自己不能胜任,有挫折感”。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类似拔苗助长一样的例子实在太多。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长能否对奥数热背后的潜规则齐声“说不”呢?

  因此,我们说推行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不妨从给“奥数热”泼熄火做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12: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潜规则不根除 奥数热难降温

  2005年,“奥数”停赛了;2008年,“华杯赛”被叫停了;2009年,“希望杯”冒出来了。虽然这场由民间组织的数学赛事在赛前没有作任何正式的宣传,教育部门甚至禁止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参赛,但依然有这么多的孩子在为此“奔忙”。

  这其中有几个孩子是心甘情愿来学奥数的?比例其实很小;又有几位家长是心甘情愿送孩子来学奥数的?比例一样很小。大多数家长可能只是出于无奈,希望孩子坐上名校的直通车,希望孩子别输在起跑线上。

  近年来,面对升学压力,各地兴起“奥数班”,许多中小学生天天奋战在数学“题海”中。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国中学生获得的金牌总数常常高居榜首,是名副其实的数学“奥赛”第一大国。

  然而,有识之士却因此为我国数学研究的前途捏着一把汗。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坦言,中国数学研究水平与世界水平“有相当的距离,尤其是在前沿领域”。而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奖得主丘成桐更直言“差得还很远”。

  笔者从浙大等著名高校获得的最新信息很能说明问题:浙大今后将不再提前录取奥赛获奖的学生,原因就在于,之前招收的那些奥赛获奖学生,最后真正能潜心研究、在相关领域取得成绩的人并不多。

  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曾说过一句“狠”话:“奥数,是一个让大部分孩子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只有极少数的孩子能在奥数竞赛中出类拔萃,而大多数的孩子只能担当陪读的角色,并不是说获奖的孩子就比别的孩子优秀,只能说,他们可能更有数学天赋。

  一边是各类竞赛屡屡被叫停,一边是家长们仍把这些竞赛当作进入民办中学的“敲门砖”。这是个很奇怪的社会现象。如此怪象还在不断加剧:家长恨奥数、院士批奥数、学生怕奥数、舆论骂奥数,但奥数班在经历无数次叫停后又改头换面,照样活得好好的。

  “奥数热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后果。”尽管教育部门明确规定不准将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可事实上各名校在招生时仍然会暗中将两者联系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面对一些示范校、重点学校占据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大多数家长不可能超脱。

  当然,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在现实的情况下,“奥数”被叫停了,“后奥数”们还会卷土重来,与其寄希望于“游戏规则”的改变,家长们还不如先转变自己的观念,因为对孩子的步步紧逼,最终只会挫伤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发展潜力。为了赢最初的100米而输掉整场比赛,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还是那句话,孩子的成长是一场万米赛跑,家长们不妨把眼光放远一点,因为即使一路过关斩将考进了名牌大学,那也并不意味着孩子将来都能步步领先、终身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4 09: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奥数的盛行,与当年“高考是跃出农门最好的办法”以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普遍社会共识有莫大的关系,同时也因为国内对青少年教育方式的普遍缺乏。
随着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以及很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出现,读书无用论又开始被很多人拿出来,相比于奥数热,这个读书无用论的危害会更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4 10: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负面作用大于正面左右·   眼前利益大于国家长远利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4 11: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4 11: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的娃,辛苦!!!
希望给孩子们减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4 15: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奥赛"变成散着铜臭的蛋糕 取消奥数迫在眉睫

 应试教育的背景,使"奥赛"失去其本真之意,变成一块散着铜臭味的利益蛋糕。



 4月22日《信息时报》报道,广州奥校等机构开始招生报名,又引发新一轮的“奥数”热。为何“奥数”这么热?原来小升初考试在即,不少家长把“奥数”作为择校利器。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在其博客上发表文章,称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并称“奥数”教育对少年的毒害比黄赌毒还厉害。

  取消“奥数”等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呼声早已有之,但“奥赛”却并没有消失,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唯分数是问的应试教育背景下,一些地方催生出“奥赛”考试经济,不但组织考试单位、培训机构等之间形成了一条利益链,也成了家长和学生的择校砝码。这种情况已使“奥赛”失去其本真之意,变成一块散着铜臭味的利益蛋糕。显然,只有取消“奥赛”,淡化教育的功利色彩,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众所周知,“奥赛”之类的学科竞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亲历过“奥赛”培训班的学生都明白,“奥赛”题目最显著的特征是难、怪、奇,有的简直就是在故意为难学生。何况,“奥赛”是否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也颇值得质疑,最可怕的是,如此竞赛使学生过早地陷入功利的陷阱,始终围绕着应试教育的轨道打转。

  因此,取消“奥赛”势在必行。从大处讲,这是教育观念的转变。现在,一些学校以学生在“奥赛”中获得好名次为荣,认为这是提升学校形象、树立学校政绩的最好机会。在这样一种扭曲的育人观的主使下,能培养出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学生吗?

  现在,有许多专家倡导快乐学习法,以减轻学业负担,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更应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广泛爱好,减轻不必要的负担,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快乐的学生时代。

  “全民奥赛”徒增学生和家长的痛苦,因此,取消“奥赛”既体现了民意,也是真正为学生减负的有力举措,取消“奥赛”还犹豫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7 15: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用性不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7-14 13:24 , Processed in 0.04045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