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033|回复: 9

[原创] 年淡心闲---关于年的随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27 17: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眨眼间,年的脚步,轻轻地,轻轻地,来了。年淡心闲的日子里,关于年的随想,渐渐的清晰,复又模糊……
— —题记
随想一:祭祖
少时的记忆中,似乎并没有祭祖一说。父亲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素来不屑于繁文缛节,加之离老家近,一切从简,能省便省。每每这时,奶奶的眼里,便无比的惆怅。和那个年代几乎所有小脚女人一样,奶奶最盼望的,便是落叶归根,死后能够葬到乡下祖坟山上,葬到爷爷的身旁,可父亲的不屑让奶奶很是失望,担心一朝离去,坟前连个烧香的人都没有。
对于奶奶的"小九九",贤淑的母亲自然是明了的。每年过年的时候,不管父亲的愿与不愿,也不管是下雨或是下雪,母亲总是自顾自的买上一大包的香烛钱纸,到祖辈坟前噼噼叭叭热热闹闹放上一阵,奶奶的脸,便会慢慢的由阴转晴。不过,孩子们是不能参与这样的活动中的,一句读书为重,便将这类活动化为乌有。印象中记忆深刻的几次,一次是爷爷去世,因为不怎么懂事,生老病死的感觉并不真切;一次是奶奶去世,三天三夜的不眠不休,除了伤恸,更多的是疲惫;最近的一次,则是一年前,陪省亲的大佰一家回乡祭祖,算是家族中有影响规模较大的一次。每年的腊月二十左右,是祭祖的日子。乡里早已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原先破损的道路都进行了硬化,一家人驱车路过附近的镇上,买齐香钱炮纸等各色器物,直奔老家而去。天气出奇的好,太阳暖洋洋地洒在身上,走上一会便微微的热。山路上不时传来炮仗的声音,循着鞭炮的来源,熟知乡情的长者便指点起来,这是某某某的后人在烧香祭祖呢。早已按奈不住的侄儿一路小路,大人们的脚步也跟着快了起来,到了坟头,将纸钱一一散开,摆上供品,祭上清香,燃上鞭炮,一一作揖,老人们指点着逝者生前的种种好处,或是作一番感叹,告诫后生不可忘却忠孝礼义信。祭祖,便成为最传统的中国式家族观念教育。不过,在年轻人和孩子们的眼里,祭祖更象是一场踏青。四周是冬闲的农田,稻茬高立在田里,诉说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故事。不时路过一两处水塘,微风过处,泛起阵阵涟漪。还有果园与苗甫,用特有的绿,妆点着冬日里的苍凉,显出些春的讯息。乡里的白鹭也较往年多了起来,或悠闲踱步,或翩迁翱翔,或回旋低鸣,人在乡间走,似在画中游,那年,便在画中渐渐的近了、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27 17: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想二:放鞭炮
小时候最盼望的便是过年。过年可以穿新衣,有压岁钱,还可以放鞭炮,放烟花。从小年起,陆陆续续便开始有鞭炮的声音,年夜饭,尤其是三十晚上近十二点的时候,远远近近,耳膜里充斥的便全是轰隆隆的响。三十晚上的热闹是三十的,年初一的热闹却是很惹人嫌,鞭炮声声,对挠人清梦那个词有着彻骨铭心的感受。但烟花可不一样,是老少皆宜的主儿。小时候可供选择的烟花不多,最喜欢夜明珠、地拱转、冲天炮。早些年家里穷,母亲只肯略略买些应应景,对我们的央求绝然不理。有一年在外地工作的舅舅回老家过年,给我们买了一大堆烟花,乐得我和弟弟整个新年都屁颠屁颠的。有次闲逸的时候陪女儿逛街,发现市面上的烟花品种繁多,欣然买了一箱子,年夜饭以后,一家人来到空旷的操场放了个痛痛快快,但味道却远远不及儿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27 17: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想三:拜年
拜年似乎是过年最重要的一项任务。长辈,朋友,上司,平时没机会接触的,此时便有了最好的理由。但我在内心里其实是很怕拜年的。家族的经历,让我对血缘说持怀疑态度,"远亲不如近邻"、"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重在交流,重在沟通。不过,害怕拜年,倒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毕竟,血浓于水,隔得再远,也是血脉相牵。我不习惯的,是一系列的礼节,还有难免穿插其中的麻将战、地主战。初二那天早早的开车出发了,在乡下亲戚家,跟大表叔闲聊,听他讲今年的生意经,村里的新鲜事,临走时,拎出一篮子自家压的酸菜萝卜条辣椒什么的,说我从小爱吃,非要捎上。
临行前,母亲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去给姑妈拜年,尤其是弟弟,小时就爱在姑妈家耍,更将姑爹唤作爹爹,如今我们业已长大,应该常去走动。循着熟悉的路,穿过嘲杂的小巷,叩响回忆的大门,往事点点滴滴涌上心头--询问之余,才知道侄子眼病不及治疗,几近失明,目前在上盲校学按摩,以便将来可以养活自己;大侄女去年高考上线,但录取的学校不满意,目前正在学校补习,连春节也没回家,争取今天考个重点大学;小侄女马上升初三,准备考武中;姑妈已近八十,虽然每天离不开药物但身子骨倒也健朗,表叔表姑几经周折终于相继安定并走上正轨,在为他们高兴的同时,也感到深深的自责。告诉自己以后常去走动。血,毕竟浓于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27 17: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想四:除夕之夜
七天大假,在家呆了四天。除了走亲戚拜年外,便是昏天黑地的上网看电影玩游戏,吃与睡。有朋友问及心得,答曰:猪一样。鄂然,然后一起大笑。悲从心起。
想起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三十年前如此,三十年后亦是如此。对于成人,过年如过关,三十年前如此,三十年后亦是如此。
节日里的娱乐,印象最深的是八四年。那一年,母亲分了福利房,一家人从租赁的小屋搬到了两居室的新家。那时候,一般的家庭是没有电视的。以前在小屋住时,院子里的人们都到对面房管所值班室去看电视,倒也不觉得缺了些什么,搬家以后,晚上的这段时间,突然变成了空白。父亲和母亲耐得住寂寞清寒,我和弟弟却是不依不饶。拗不过,母亲便跟熟悉的一家同事求了情,让我们兄弟俩周末晚上过去蹭电视看,解解馋--那家的孩子,正巧与弟弟是要好的同学。除夕之夜,晚饭以后,我和弟弟照例欢欢喜喜跑去看电视,却在那里遇到了最尴尬的事:被母亲同事的儿子,弟弟的同学,连哭带闹赶了出来。那是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被人嫌弃的滋味。听着隔壁传来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声音,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响彻楼宇,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喜剧小品《吃面条》掌声如雷。看着我和弟弟委屈的样子,母亲暗自心酸,倒是父亲想得开,搬了茶几,拿副扑克打红心五升级,一家人轮流上阵,我和弟弟破啼为笑,不再提电视的事。不过,没几年,家里终于捧回一台十八英寸彩电,一直用到再度搬家。只是,以后的春节,开始变得千篇一律,日子不能不过,春节也是不能不过的。唯有八四年的那个除夕,印象格外深刻,或许,那晚的笑,酸甜苦辣皆有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27 21: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江川的文章,毫无疑问,是一种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4 10: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江兄的文章是种享受,听江兄曾经推荐的歌曲,更是种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4 11: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楼主的文章受益非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8 16: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半抹青山半夕阳 一壶佳酿一酒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8 16: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斯境界,羡煞劳碌众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8 21: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四个,金币也发四个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4 18:47 , Processed in 0.06212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