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467|回复: 13

警惕社会情绪趋于极端和暴戾 ![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3 22: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近几个月来发生的几起极端事件,足以佐证<nobr id="clickeyekey2"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社会</nobr>情绪正在趋向极端化和暴戾化。  <clk></clk><br/><br/><clk></clk>  第一起是杨佳案。杨佳以一人而手刃十警,以至六人不治,四人重伤。受害者明明是警员,而且代价空前惨烈,网络舆论却几乎一边倒,对杨佳抱以普遍同情乃至是赞美。如果不是社会情绪趋于<nobr id="clickeyekey3"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极端</nobr>和暴戾作依托,网络舆论的这种偏向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clk></clk><br/><br/><clk></clk>  第二起是两个多月前的瓮安<nobr id="clickeyekey5"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事件</nobr>。瓮安县城不过区区六万人口,但出事当天,高峰时聚集现场的民众居然多达整整一万六千人,即县城几乎所有青壮男子都出动了。甚至不乏十三四岁的小孩子冲上第一线,见警车就烧,见警察就砍。民众与地方政府的极端对立,于此可见一斑。 <clk></clk><br/><br/>   至于云南孟连事件,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在一个干部会上已经有过精辟总结。他是这样说的:“对党充满感恩之情,待人善良温和的傣族群众拿起刀斧棍棒与警察对抗,用暴力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件事情必须引起我们当政者的反思,必须引起各级干部铭心刻骨、灵魂深处的反省!”  <br/><br/><clk></clk>  极端不是中国人的性格。但极端事件何以突如其来而且此起彼伏?中国社科院最新出炉的一份调查报告可以给我们提示一些想象空间。<nobr id="clickeyekey6"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这项</nobr>覆盖全国东中西部28个省市区,130个县(市、区),520个村/居委会的大规模调查表明,“在‘群体冲突’方面,有28.26%的人认为干群之间最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2006年3月启动的这项调查,与后来此起彼伏的极端事件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如果说后来此起彼伏的极端事件是果,那么这项调查所反映的民众心态则无疑是因,是社会基础。  <clk></clk><br/><br/><clk></clk>  社会情绪的极端化和暴戾化,是对社会稳定的重大威胁。如不能<nobr id="clickeyekey0"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有效</nobr>遏制,其必然结局,就是不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一个很小很小的偶然事件,都可能引爆整个社会的激愤,引爆大规模的社会<nobr id="clickeyekey8"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报复</nobr>。而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这种社会报复跟大自然的报复一样不加节制,一样严酷无情,而且一样盲目。常言冤有头债有主,但极端和暴戾驱使之下的社会报复,是从来没有精确性可言的。它不会也不可能精确选择个体目标,而往往是一个群体针对另一个群体的地毯式轰炸,覆巢之下决无完卵,最终导致社会的沉沦和历史的断裂。  <clk></clk><br/><br/>  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一直在这样的震荡中循环,每当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每当社会文明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情绪的极端和暴戾也随之发展到顶点,社会矛盾和冲突也随之发展到顶点,然后马上来一次大的震荡,把几乎所有积累一扫而光,接着一切从头开始,从零甚至是从负数开始。我们的文明史长达数千年,但我们数千年积淀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甚至不如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原因正在于此。  <br/><br/>  现在是到走出这种历史循环的时候了。就跟大自然的极端和暴戾发端于自然生态的失衡一样,社会情绪的极端和暴戾,无疑发端于社会生态的失衡。如果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当下的极端事件尤其是群体性事件,主要发生在县(市区)一级。这或许意味着,当下社会生态的失衡,主要也集中在县(市区)一级。这让人联想到经济学家张五常最近的一个观点。张五常认为,中国三十年既然创造了他所称的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经济奇迹,就一定做对了什么。而做得最对的,就是以县为基本单元,以县政权为经营主体,所展开的激烈的县域竞争。几千个县以自己全部的政权力量,集中辖下的全部资源来彼此竞争,这是创造中国三十年奇迹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对此情有独钟,而不惜用最高级的形容词来赞美。  <br/><br/>  张五常的这个观点在互联网上正遭到排山倒海般的抨击。其实如果撇开张五常的主观评价不论,单就张五常描述的事实逻辑而言,则不能不承认张五常说的是对的。县(市区)为基本单元的地方政府,实际上构成了中国最经典的商业公司,只不过这种商业公司并非以资本来支撑,而纯粹以权力来支撑,借助权力垄断自己地头上的一切要素资源,把自己变成惟一的庄家,把自己的地头变成独家卖场,而所有民间自由资本,则不过是这个独家卖场的租客或者说过客而已,雁过拔毛。肥水都流政府田,地方政府想不富都难。  <br/><br/>  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新形式的国进民退。即便在地方层面,经济高速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也主要都集中到了地方政府的手上。GDP再怎么高,地方财政再怎么增长,好像跟地方上的老百姓都没什么关系,都未必增进他们的福利。而这种高GDP,这种高财政收入,却往往以破坏地方上的老百姓的生存环境为代价。社会生态的失衡,就这样首先表现于社会财富分配比例的失衡,实际上地方政府与民争利,经济发展上不是还权于民而是一切操之于我,发展权操之于我,分配权操之于我,最终社会财富也主要操之于我。本来应该是经济发展主体和利益主体的民间则成了配角,越来越边缘化,越来越清汤寡水。  <br/><br/><clk></clk>  从这里就清楚社会情绪<nobr id="clickeyekey4"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极端化</nobr>和暴戾化的终极因素了。显然,社会情绪极端化和暴戾化是以地方政府的极端化寡头化为基本前提的,实际上是地方政府极端化寡头化的必然产物。有论者认为,中国三十年经济奇迹的原因是我们有一个中性化的政府,什么叫中性化政府呢?“他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的利益,也不被任何利益集团所俘获,而且不和利益集团结盟。”这种中性化政府当然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是很遗憾,这只能说是我们下一步改革的奋斗目标,而不是现实。如果我们早已经完成了中性化政府这个目标,社会情绪的极端化和暴戾化趋势就会是无源之水,又哪会值得那么多人忧虑,又哪会有极端事件尤其是群体性事件的此起彼伏呢?固然,地方政府公司化在最初阶段对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nobr id="clickeyekey1"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发动机</nobr>的作用,其功甚巨,不能一棍子打死。但现在的问题是,它已经遭遇天花板了,它带来的高昂的社会成本已经远远高于收益了。社会情绪极端化和暴戾化的危险所可能造成的进一步的后果,在后奥运时代的复杂演变中尤其难以预测,不是地方政府自身区区一点财政收入,尤其不是地方分肥集团自己小金库的一点点盈余所能够补偿的。  <clk></clk><br/><br/>  而所有这些都说明,遏制地方政府极端化寡头化的危险趋势已刻不容缓。 <br/><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07: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p> 机关与事业单位工资差距将激发社会矛盾     [转自中华网]</p><p></p><p>从2007年起,全国各地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都有不同的变化,除国家统一核定的工资外,公务员有“阳光补贴”工资,事业单位有“<nobr id="clickeyekey9"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绩效</nobr>工资”, 即由地方财政加发放的薪金,两项工资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数额,财政收入大的地区发放得多,财政收入少的发放得少或没有发。 <clk></clk><br/><clk></clk>    令人费解的是,全国许多地区的“阳光补贴”工资兑现了,但“绩效工资”却一直没有提起,也就是说,在同一<nobr id="clickeyekey1"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工作</nobr>环境下工作、在同一消费水平下生活,公务员工资比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每年多上万至数万元。 <clk></clk><br/><clk></clk>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个市、县都可以根据本市、县财政情况,制定发放额和级别差距额,制定发放工资政策的都是地方政府官员,他们自己是“阳光补贴”的直接受益者,而且是最大受益者(级别高,补贴额高),因此就迫不及待地发放“阳光补贴”,但由于要同时发放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的话,财政负担又一时难以应付,因此,不少地区便以“财政负担不起”为由,只发放了<nobr id="clickeyekey12"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公务员</nobr>的“阳光补贴”,却又没有提起事业单位人员的“绩效工资”。 <clk></clk><br/><clk></clk>    如果这一制度得不到及时解决,是极不合理的,是本目倒置的,它必将会制造和激发社会矛盾,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完全违背和谐社会<nobr id="clickeyekey3"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建设</nobr>的宗旨。这是因为: <clk></clk><br/><clk></clk>    一、从社会发展观来说,社会的进步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要靠成千上万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不同的岗位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国家为社会创造出物质成果和<nobr id="clickeyekey10"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精神</nobr>成果,更要靠科技技术人员创造出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力。不是说公务员工作不重要,但起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的重要性不亚于公务员的工作。 <clk></clk><br/><clk></clk>    二、从发达国家来看,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普遍要比公务员工资高。这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nobr id="clickeyekey2"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人才</nobr>,更体现了公务员“人民公仆”的形象。如果公务员工资比事业单位人员工资高出一大节,真是一个本目倒置的错误之举!仆人工资比主人工资还高,那还称什么“人民公仆?”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到时举国上下都愿做“仆”不愿做主了,谁还愿意呆在实验室?谁还愿意去田间地头?即使高端技术人员的薪金保持了较高水平,但基础科学科研呢?谁还有积极性去创造和研究?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nobr id="clickeyekey0"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希望</nobr>? <clk></clk><br/>    三、如果“绩效工资”由单位自己解决,社会更加混乱。乱收费现象将如雨后蠢笋四处萌发,谁不会比较身边的人的工资收入?一比较就会铤而走险,踩红线,打擦边球,苦了的还是人民群众。另外,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是没有创收或创收较少的,这一大部份员工的“绩效工资”从哪里来?中小学教师的“绩效工资”又从哪里来?提到中小学教师,又不得不提“教育法”,“教育法”明确规定,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但那些实现了“阳光补贴”工资的地区有几个地区让教师工资也跟上去了?这不是明显地用“公务员法”去践踏“教师法”吗? <br/>    四、从工作的时间和工作的强度来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遍要比公务员长和强,凭什么公务员工资就要比事业单位人员工资高? <br/><clk></clk>    五、如果公务员工资比事业单位人员工资<nobr id="clickeyekey4"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高一</nobr>大节,势必会让公务员产生优越感,“高薪养廉”只是一厢情愿的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从现实社会来观察,但凡有“油水”的部门,它们的人员在办事时总是高高在上,对前来办事的人要理不答,横挑鼻子竖挑眼,倒是那些清水衙门的办事人员,态度要好得多,远没那种财大气粗的骄蛮。公务员工资高了,必然产生优越感,对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至于“高薪养廉”,简直是痴人说梦或故意忽悠人民群众。贪官贪了上百万还想着上千万,上了千万还想上亿,没发现哪个说钱够了的。 <clk></clk><br/><clk></clk>    六、<nobr id="clickeyekey8"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制造</nobr>和激发社会矛盾,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破坏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以前的收入差距本来就已民声沸腾,现在又将吃财政饭的人活生生地分成两半,一半产生优越感,一半就会产生怨恨感,产生不平衡的心态。只要不作秀,敢说实话,谁都知道如今政府官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如何,网络上只要有老百姓与政府官员有矛盾的贴,网民总是一边倒地站位,这足已让政府<nobr id="clickeyekey5"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高层</nobr>深思的了,如今又独加公务员工资,岂不如火上添油?胡锦涛强调建设和谐社会的深远意义,广大领导干部是否明确,实在不敢妄下结论,奉劝各地领导干部切忽以眼前利益和小集团利益而坏了国本动了国基呀!! <clk></clk><br/>    姑且将单独发“阳光补贴”而不发“绩效工资”叫“一条腿走路”,目前,“一条腿走路”的地区已引起事业单位人员的强烈不满,他们还企盼着有朝一日政府会发放“绩效工资”,因此反响还未到其极,很多计划“一条腿走路”的地区,已引起了事业单位人员很大的情绪骚动,议论纷。如果“一条腿走路”的地区在全国普遍了,时间久了,事业单位的人员在期待中彻底绝望了,矛盾就将彻底激活,后果可大可小,高层智库们应有合理的分析吧。 <br/><br/>******************************************************************* <br/><br/>后语: <br/>    对于“一条腿走路”的现象媒体应多加关注,正确引导。如果它合理,对于它的合理性,应在社会上进行广泛探讨;如果它不合理,对于它的不合理性,更应及时鞭策。新闻媒体,请抬起头做人,做你自己,切忽“尤抱琵琶半遮面”,那不是男人做的事,更不是爱国爱党的男人做的事。 <br/><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21: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种情况:  <br/><clk></clk>  假设在一个地方发现了金矿,来了一个人投资建了一个矿场,雇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获利1000万,矿主把其中的50%做为工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每年收入5万,他们拿一万来租房子,剩下的四万可以结婚,生<nobr id="clickeyekey1"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孩子</nobr>,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因为工人手里有钱,要安家落户,所以,房子出现需求。于是矿主用手里的钱盖房子,租给工人,或者卖给工人。工人要吃要喝,所以,开饭店,把工人手里的钱再赚回来。开饭馆又要雇别的工人,于是工人的妻子有了就业机会,也有了收入。一个家庭的消费需求就更大了。这样,几年之后,在这个地方出现了100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nobr id="clickeyekey0"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教育</nobr>的需求,于是有人来办学校,工人要约会,要消费,要做别的东西,于是有了电影院,有了商店,这样,50年过去以后,当这个地方的矿快被挖光了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繁荣城市。  <clk></clk><br/>  而第二种情况是这样的:  <br/>  假设同样发现了金矿,同样有人来投资开采,同样雇100工人,同样每年获利1000万,但是矿主把其中10%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一年1万。这些钱只够他们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讨老婆,只能住窝棚。矿主一年赚了900万,但是看一看满眼都是穷人,在本地再投资什么都不会有需求。于是,他把钱转到国外,因为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盖几个豪华别墅,雇几个工人当保镖,工人没有前途,除了拼命工作糊口,根本没有别的需求。唯一可能有戏的就是想办法骗一个老婆来,生一个漂亮女儿,或许还可以嫁给矿主做老婆。50年下去以后,这个地方除了豪华别墅,依然没有别的产业。等到矿挖完了,矿主带着巨款走了,工人要么流亡,要么男的为盗,女的为娼。  <br/>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其实就是拉美和美国不同的发展轨迹。也许今天美国人应该说,感谢华盛顿,他为美国缔造了最现代最科学的政治体制,感谢亨利.福特,他一手缔造了美国的中产阶级。而拉美国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大独裁者创造了掠夺性的经济体制,以一种豪强的姿态疯狂瓜分着社会财富,而使整个经济虚脱,再也无力发展。  <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8 08: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p>美国的制度设计者是杰斐逊,可惜中国没有杰斐逊。</p><p>今天的中国正在拉美化,甚至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8 11: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p>从某种理论上来讲,应该让社会情绪激化,这样矛盾才能缓解,情绪才能释放。</p><p>几十年前,某人拿着菜刀闹革命的时候,全中国受压迫的人民不是都响应了吗?</p><p>领导如果真是采取了怀柔政策,百姓能不感恩戴德吗?</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8 11: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务员”用过去的老话讲那叫“公仆”,是为老百姓干事的,大家看看现在的公务员,拿的是纳税人的钱,为纳税人干了多少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8 12: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11%,这个是官方统计的财政拨款真正发挥作用的百分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8 20: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li class="part2">被生计逼出来的奇人[转贴]</li><p class="part2"></p><p class="part2"></p>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遇到一些奇人,他们或有常人不及的各种特别技能,或有超强的禀赋,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忍耐的生活条件。至少,在我看来是无法忍耐和承受的。 <br/>  这些人中,最让我感叹的是我家楼下菜市里一家“黄山饼店”的老板,他和妻子一起经营着半条街的早餐。店里卖的面食品种包括烙饼、窝头、咸甜花卷、大小馒头以及各种荞麦馍和糖肉包子。在我印象中,小俩口,特别是男的,基本没一分钟停止过干活。早晨七点路过,他正在摊飞饼,中午路过,他正在做窝头,下午六点路过,他正在做荞面馍,有几次,我接妻子下班,凌晨四点从他店门口经过,发现他正在埋头,一刀一个地切面做馒头…… <br/>  他什么时候休息和怎么休息,几乎就成了一个谜,在他搬过来的大半年时间里,我每天数次分不同时间从他店门口走过,从没看到过他停手,只是干活的时候,有时叼着一只烟,有时不叼。 <br/>  为了将心中的问号拉直,我有一次买窝头时,终于开口问他:我每天看你,晚上很晚才收摊,早晨四点就起床了,难道不睡觉吗? <br/>  他抬起头,纠正我说:三点,是三点起床,十一点睡。 <br/>  我心中暗算一下,乖乖,四个小时,是我这个睡眠困难户的一半。 <br/>  那你不困吗? <br/>  困?呵呵,习惯了,要生活嘛! <br/><clk></clk>  他说完,抱着一团面进里屋了,那句平静的回答,让我心中也像堵了一团巨大的湿面——在生计之下,他已把自己的<nobr id="clickeyekey1"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潜能</nobr>发挥到极至,而这样的铁人式熬法,不知又能坚持多久? <clk></clk><br/>  另有一个小兄弟,是卖莲子羹的,他的异能比卖窝头这位要有趣一些。他每天推着一个大铜壶车,穿行在大街上,他冲莲子羹,与别的同行不一样,他可以一面东张西望,一面往塑料杯中冲开水,每个杯里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他甚至可以闭上眼冲,居然不会烫伤手也不会冲出杯外,很多大人小孩都喜欢看操作,成为一大特色和卖点。 <br/>  他说,之所以练成此绝技,是因为每天上街必须要看有没有城管,以免被收摊,血本无归。久之,便练成此技,一心能二用甚至三用。 <br/>  还有一位熟人,在一家私人公司上班,因为挣钱不多,于是在三环路外租房,每天骑一小时车上班,还时不时被老板扣迟到。后来,他每天发奋早起,在洪流般的上班人群中如泥鳅般左穿右突,闯红灯避车流如入无人之境,居然能将上班路程压缩近一半,很多看过他骑车的人都说:这家伙,速度和灵活性,绝对是健将水平。 <br/>  还有一位前辈,退休,生活本来很安闲,谁料儿子中年下岗,不想再出门干事,带着妻儿在家啃老,老人生活质量逐步下滑,原先每天可以喝四两白酒,现在只吃一两,为了过足嘴瘾,他在酒里泡上了干辣椒…… <br/><clk></clk>  以上几位,在<nobr id="clickeyekey2"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生计</nobr>的重压之下,已像弹簧冲刺极限一般,把自己的生活与生存质量,推向了超常的状态,而这样的被生活压力逼迫并时有崩溃危险的“奇人”们,应该是社会关注和爱护的群体,他们的<nobr id="clickeyekey0"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健康</nobr>与安全,是社会的健康和安全中不容忽视的部分! <clk></clk><br/>   <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20: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在贫困山区的父子他们没上过楼梯没打过的士没进过电影院可就是这些朴实勤劳的人们一代代的供养着我们<br/><br/><img alt="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src="http://img.daqi.com/upload/slidepic/2008-09-07/010_2fcdcdb99a4963ecd8270e4011232072.jpg" style="CURSOR: point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21: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p><br/></p><center><div id="att_imge9"><a href="http://r.club.china.com/jsp/pub/viewpicture.jsp?picurl=http://bbsimages.military.china.com/1011/2008/10/31/1225458129951.jpg" target="_blank"><img class="img_b" src="http://bbsimages.military.china.com/1011/2008/10/31/1225458129951.jpg" width="550" border="0" alt=""/></a></div></cent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10-12 06:14 , Processed in 0.04373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