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299|回复: 7

[武穴资讯] 科普下武穴的前世今生:浪淘邬家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 10: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浪 淘 邬 家 阅
文丨张炳星
夕阳西沉,一抹余晖洒在江滩上。江滩已经过精心平整,铺上了美观的花岗石,修建了亲水平台,在夕阳的余晖里,散发出独特的黄昏美景。我常在这里散步,一边是滚滚长江,那么宽阔、悠长,江涛轻轻地拍打着堤岸,偶尔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江船在眼前驶过,只是少了昔时的那种喧嚣和繁忙;一边是正在建设中的滨江公园,好长好大的一座现代化公园啊,还没有全部竣工,就已引得游人如织,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充满着现代风光、时尚气象和江畔丽景。
这地方地处已然坍塌的武穴港,也是我一直怀恋着的邬家阅原始地。这一座叫滨江公园的新景观,如今让我看到它渐次在我的眼前建设着:先前是一大片的杨树林,随处可见的沟塘,曲曲折折的小路和长满杂草的废墟,后来,杨树林不见了,沟塘不见了,曲曲折折的小路不见了,长满杂草的废墟也不见了,满眼光秃秃、乱糟糟、杂乱无章,像是一个被捣毁的破败村庄。仅仅一年多后,现在这里按照设计,又新修了江滩光洁的路面,植下了一片片行道树、景观林带,建起了假山、喷泉、曲亭、廊桥……不久后,还要建花坛、雕塑、文化长廊和体育设施等等,一个充满地方风采、人文风光和休闲娱乐的现代化公园景象,将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自是一番新景象。


■摄影丨陈宇航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迅速发展后带来的社会变迁,常常让我目瞪口呆,又让我对已然流逝的岁月不敢淡忘,充满留恋。这不,我站在这里就有这种感觉。望着这座滨江公园,我会感叹社会的变迁给我带来的感动,我会对于这种感动心驰神往,我也会时常为了这种心驰神往而思绪翩翩。然而,我向往着这个地方,来到了这个地方,我更多地又不是向往着这座滨江公园,不是为了凝望这眼前的时尚风景。这座滨江公园很新潮,很美好,很诱人,让许许多多的人享受着,欣赏着,赞美着,但我的脑海里时常闪现着的是公园前那万古奔腾不息的长江,是那长江岸边一处处的码头,是那江面上停靠着的一艘艘或大或小或长或高或新或旧的河船,是那江边由此而形成的武穴港,是那由港而派生出的繁华而热闹的河街!甚至,我还想起了因了这些风景造就的那一个令人瞩目的鄂东名镇——素有“小汉口”之称的武穴镇。是呀,那些过往的历史和风景,常常在我的脑海里萦回着,让我经久不能忘记,成为我心中永远美好的记忆。
面前这条大江,已经流淌了多少年,没有多少人能说出它的历史,在中国,在世界,这条大江闻名遐迩、誉满天下,不需要我用文字进行过多的叙说。历史上,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为之畅游,为之迷倒,为之歌唱啊,留下了多少迷人故事,书写了多少千古名篇!这条大江,对于生活在长江边上的我来说,它的意义在于有着一种故乡般的感觉,因此,它于我会有着一种异常的感动。依偎着这条大江,我的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靠着它喝着长江里的水长大,靠着它浇灌着自家的满陇满畈农田,靠着它穿梭在湍急的河流上打鱼、装捞、运输、来回奔波,这条江是我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人的生活依靠。我的父亲母亲、祖父祖母、祖父祖母的父亲母亲,祖父祖母的父亲母亲的父亲母亲……都生活在这里。


先辈们的历史许许多多不曾在我的脑海里留下记忆,他们没有读什么书,不懂得文字,不善于记录历史,他们到底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他们在这里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都是一部没有书写的历史,让我一片迷茫。我的记忆来自长大后的阅读,县志上说,我们的祖先是从江西一个叫瓦屑坝的地方迁来的。瓦屑坝那个地方我没有去过,但我从去过的张姓前辈那里听说,它隐藏在江西某处的大山里,是一个极为偏僻、荒凉和贫瘠的地方,现在,祖先的坟墓已沉入到了几米深的水库里。有一年,张氏宗族集体捐款,打算把先祖的坟墓从水库底下迁到风水高地,我也献上了微薄捐资,只是不知道这愿想后来实现了否。先辈们为什么要从那里迁到这么遥远的一个陌生地方,我至今找不到史料记载。我就想,他们也许受不了那里的偏僻、荒凉和艰辛,不由走了出来。
他们沿着有人居住的地方走,向着丘陵、平原走,向着肥沃的田野走,一路向前,最后辗辗转转来到了长江边。这地方当然是好,面前是长江,背后是广阔的原野,在广阔原野的后面,还有美丽的湖泊,湖泊背后有绿色葱葱的山峦。这不正是一个适合于人生存的栖息之地吗?于是,他们就停下了脚步,在这里砍草搭棚,开荒种地,生儿育女,定居了下来,这是我们最早的祖先。一代代人的奋斗,一代代人的相传,一代代人的聚居,不断繁衍、扩大,他们组成了垸落,发展了村落,有的发展成了集镇。于是,一个地方就这样地形成了。我的垸叫上张垸,周边还有下张垸、孔家垸、蔡家垸、高家垸、吴谷英垸、李育实垸、寇家埠垸、孙家埒垸,垸名或以姓氏命名,或以祖先姓名命名,或以聚居地命名,显示着一个个村落的历史由来。


长江是大地之母,江水一路奔腾,一路流淌,给沿江两岸以舟楫和灌溉之便,也孕造着沿江两岸的一路风景。每当我乘着大轮小船在长江顺流而下,可以看到一座座码头,一座座集镇,一座座村垸,一片片良田,从眼前缓缓而过。早年,我印象里最深的当然是今天我所居住的这个叫做武穴的地方。武穴比周边村镇的历史都要早,武穴离我的垸不远,只有二里多地,所以紧靠武穴的那个村,就叫二里半村,我所在的村紧挨着二里半村,叫吴谷英村。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武穴和二里半村,已与我的垸连成了一体,我们两村都被融入了武穴城区范围。可是,在很早的时候,二里半和吴谷英都属于农村,只有坐落在我垸上游的武穴才叫城区,那时,地方不是很大,但它已是一个地方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我翻看武穴的历史,它在这里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将近两千年,还是在西汉时期就已存在。在早先的历史记载里,只是一个小小渔村,它叫邬家阅。后来有了码头,码头渐成气候,就有了港湾。有了港湾,就有了临港的街道,也就有了集镇。它的发展最初跟无数个沿江小镇的发展没有多少区别,但不断地延伸、扩大和发展,就显现出了不同。这种不同,十分奇怪的是,不在于它的江面之浩瀚,港埠之广大,人口之众多,而在于它的特殊历史、规模、声势和影响,与众不同。


今天,当我想念着邬家阅的时候,历史已穿越千年。遥望那筚路蓝缕、金戈铁马、江水奔流、舟楫满江、商贾云集的流逝岁月风光,我仿佛看到邬家阅沐浴着霞光,踏着历史步伐,一步步朝着我走来,愈来愈清晰地出现在我面前,并把愈来愈大的身影投放在我眼前。那去往的历史似乎有一些模糊,并有一些无可理解,但它似乎刻下了深深地碑记。记不清楚是在远古什么年代,当长江奔腾到这里,形成了汪洋一片,江水浩瀚,荒滩野林,星星点点。一条长江分成了北江、中江和南江。今天看起来似乎有一点不可理解,这么小的一块地方,竟分出了三条大江,那么人如何生存呢?简直是不可想象!然而,不可想象只能猜想,猜想那时的这个地方,应该是被江占领着,被水包围着;猜想这个地方,那时的人们的生存地盘应该是十分的逼仄。
翻开历史,也可以看到,万里长江奔腾澎湃,一路滚滚向前,遇到两岸峭壁悬崖,便一紧腰身,纵然而下,怦怦然;遇到丘陵、平原,它会一泻千里,汪洋肆虐,一发不可收拾,漫漫然,汪汪然。长江抵达邬家阅,给予邬家阅的就是那种漫漫然、汪汪然。它形成了古彭蠡源头,古彭蠡很大,从武穴的田家镇积布矶,至黄梅县城、至彭蠡泽,看上去,似乎是呈扇形状的铺开来,茫茫一片,大部是江,少部分是地,江水孕造了险滩、龙潭、江潮,就是《禹贡》记载的所谓“大江九穴”;也有江水不能抵达的地方,现在叫墩、咀、埒,当年它是天然的,天生的,鬼斧神工,它成了江水难越之地。那时江水在汪洋九江肆虐横行时,它就成了大江上的一座座“荒岛”。那星星点点的“荒岛”是一个很遥远的记忆,今天的人恐怕很难追溯到它的历史,现在人们一般也没有那样的记忆,很难想像到那时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情状。因为一座依江而立的现代港城,怎么历史和现在竟是有着如此的天壤之别呢?


多少年来,我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记忆,一直求索着这个历史形成的地理现象,也一直思考着走向今天的那种渐次发展的方向和由来。我十分怀想着这个地方的过去,没有那些过去,哪有我们的现在?翻开那两千年历史,我一眼发现,一个早就被人忘记的名字见证了它最初的历史,也布局和发展了它的未来。它是武穴的原住地,是武穴的生长点,也是武穴的出发地、发展地和繁华地,它叫邬家阅。虽然历史早已把它装入了消失的历史旧囊中,书籍里、地图上根本找不着它的名字,可是又常常被文人墨客们偶尔提起。邬家阅之于寻阳、之于永宁、之于广济、之于武穴,是一个地方的必由之路,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体,也是一个溯古追今的原点、源头和载体,它们共同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见证了历史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
每当回忆武穴历史,我不能忘记邬家阅。邬家阅,有史记载,始于汉初,隋、唐时叫武家阅,宋、元时称武家穴、青林口,后袭名武穴,一直保持到今天。远古的邬家阅,一定可以看到长江的桀骜不顺、汪洋肆虐,甚至可以看到江面上那一条条划动的小渔船,但邬家阅这里,早先可能就是一块荒凉的芦苇滩涂,就像是那茫茫大江九派中的一座荒凉的孤岛。茫茫九派里,荒凉的孤岛若隐若现,碧水苍茫;荒凉的孤岛在水一方,有一群邬姓者缓步踏上了这片无人之地。他们砍去芦苇,选址搭棚,捕鱼为食,安乐而居,成为孤岛上的开拓者,也成为武穴史上第一拨拓荒人。史书记载,秦始皇镇定中国,南下经过这里;汉武帝在长江上作环月状巡游路过这里,司马迁登庐山眺望大江九穴,一定从这里路过……只不过邬家阅似乎比他们都要早抵这里。至今,在武穴都保存着那些先民定居武穴后以祖先名字命名的地方名。如:吴谷英、李顶武、张天二、陈德云、钟荣武、李云二、朱奇武……等等。邬家阅,应该是一个族群人的记忆,也是一个地方名的肇始。随着邬家阅人的定居,后来,陆陆续续来了一些人家,形成小渔村,就有了先入为主的邬家阅地名的诞生,也造就了武穴这个族群最早的栖息地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0: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这个地方看作武穴最早的诞生地之一,显然不是一种自以为是。因为邬家阅的出现,反映了那个蛮荒年代人的原始生存状态,打渔为生,自给自足。我生长在长江边,现在隐约还能感觉到那种地依长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住人生存特征的影子。一条江对于他们来说,是那么地重要。江是哺乳他们的所在,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他们在江边开荒种地,收获庄稼,丰衣足食,离不开长江;他们驾着小渔船,在江面上结网打鱼、装捞和漂泊,更是与长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在孩童时代,每每来到江边游玩,常常看到大人们在长江边扳鱼、钓鱼,或者驾着一条条小渔船,在早已布置好的江面上捞鱼。尤其是汛期来临,我经常看到大人们在江面上,布下一排排网箱,不时驾着一条条小渔船,穿行在江面的网箱边,打捞着鱼苗,大人们把这叫做“装捞”。“装捞”应该是长江边上渔人的一种打鱼方式。也有打捞出的大鱼,或拿到市面上去卖,赚个小钱,或留着自家吃,改善下舌尖上的美味。这是长江边上渔人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必须。遥远的古代,邬家阅渔人是不是这样?想必也是如此。历史一代代的传承,今人的爱好和习惯大都是从历史流传下来的。只是邬家阅时代,应该比这些要简浅、简单和简陋得多,因为早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面对恶劣的大江环境和所用工具的粗陋形式,不可能像今人那样飘荡在江面上,悠然自乐,轻车熟路,一帆风顺,毫无一点风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0: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邬家阅见证了这个地方早先的生存和发展,那一只只小渔船摇荡着在江面上,既是为了那份生存和生活必须,也宣告着此地已是一个族群的栖息地。每天,那些小渔船摇荡在江面上,寻获着长江上的美味佳肴,也可能招引着远方的漂泊者朝着这里漂泊、停驻,与他们一起共生存、共发展、共欢乐和共忧患。从地方志的记载里,我看到邬家阅小渔村的出现、发展过程艰苦而漫长,仿佛万里长江不停地滚滚东流,历经多少风霜雨雪,多少寒来暑往,多少日落日出,随着岁月慢慢流逝,才带动着邬家阅的发展和壮大。它一步步朝着码头发展,一步步朝着港埠发展,一步步朝着现代小镇发展,才有了今天。在历史的岁月长河中,我似乎看到,渐渐地,邬家阅成为了来来往往人停泊的港湾;渐渐地,邬家阅成为了战争必须的发展运输基地;渐渐地,邬家阅成为了南来北往商贾的物资集散地;渐渐地,邬家阅成为了繁华商业港埠地。最终,成为了鄂东大地、吴头楚尾、长江北岸边上一座耀眼的明珠城市。它的名字,现在叫武穴。
是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魅力的地方!透过历史的风烟,我从史前望到公元,似乎都可以从历史岁月的记载里遥望到它的踪影,大禹治水,疏通北江,指着的就是这块地方;汉武帝在长江上作环月状巡游,下辇停驻、乘舟,来到的是这个地方;北周铁蹄大军横扫大江南北,为了庆祝天下太平,初置永宁县,最初计划的县邑是这个地方;唐代“十大才子”之一钱起在广济修别墅、置田庄,是这个地方;宋代大诗人陆游逆江而行,在《入蜀记》描写“大筏满江”的壮观场面,是这个地方;明代皇帝朱棣下令修建长江干堤,以保一方安全,是这个地方;清代商业港埠迅速发展,商贾如云,被人们誉为“小汉口”,是这个地方;民国时期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长江开发计划,列入规划的就有这个地方;吴头楚尾,入楚第一港,鄂东明珠,这些闪耀着熠熠光辉的赞语,书写的也是这个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0: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地方,因为邬家阅的抵达、栖息,万里长江岸边,刻下了它响亮的名字。初期,它也许是那么的渺小,渺小得人们对它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记忆;后来,它同古龙坑、盘塘、田镇和马口等小集镇连接在了一起,构成了一个以其为中心的集镇群,小荷才露尖尖角;后来,它傲然独立在那些小集镇之上,鹤立鸡群似地屹立在长江边上,就显现着它的不一样,三省通衢、鄂东门户,有着“小汉口”之誉;再后来,它甚至同那时的汉口、宜昌、黄石站到了相同的位置,被誉为湖北省七大商埠之一。我甚至认为,它的知名度,与那时的武汉、南京、上海等沿江港埠一样闻名遐迩,虽然它只不过是长江中下游北岸一座小镇,它的身后也不过是一座中等规模港口小城。


■摄影丨陈宇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0: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邬家阅的发展,注定是一个让人关注的地方。两千多年历史流变,它为我们留下了商业港埠繁华的一段段辉煌的历史画景。透过明清以来的盛世繁华,我仿若看到,那江面上,来来往往的大轮小轮、客船货船,昼夜不停,如流水般朝着这里汇集,又从这里高歌着驶向远方;那码头边,人潮声、叫卖声、吆喝声、汽笛声,不绝如缕,一片繁忙,仿佛这里总有吞吐不完的货物,迎送不完来来往往的客人;那河街里,一排排商铺、米市、茶馆、饭店、客栈和竹器店以及理发店,呈现在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派喧嚣与热闹。这里,是一座繁华的港口,几乎进入大江内湖的客货船舶都在这里停靠;这里,是一座开放的港口,曾几何时,美、英、法、日、德列强的商船,都在这里逞强争霸;这里,是一座竞争的港口,来自全国各地的“九大帮”、“十小帮”,都在这里大显身手;这里,是一座英雄的港口,“实业巨头”郭鼎存、“商业总管”陈正斋、“办电先驱”陈云山、“麻行大亨”俞希衡、“钱庄总理”解继禹、“雨伞大王”郑万顺、“竹艺大师”章水泉、“理发名师”蔡竹坡等一批批有胆识、有头脑的广济名士都在这里弄潮,脱颖而出;这里,还是一座美丽迷人的港口,满街上戏楼、茶社、会馆,遍及街头巷尾,八户塘、二十八家、礓碴下、临江楼,构成了小镇港埠的一道道迷人的风景。透过那漫漫历史进程,我似乎看到,一江水,滚滚东流;一座港,竞争风流;一座城,展翅飞腾。盛世繁华,把这里发展得繁荣昌盛、繁花似锦,风光无限,闻名遐迩。
怎么能忘记历史呀,这个地方从邬家阅开始,走过漫漫两千多年历史,从一个昔日的小渔村,形成现在的中等规模港口城,在人们的心中投下了多少惊奇、惊喜和感动。我常想,如果没有长江,就不会有邬家阅的出现,没有邬家阅的出现,就会没有后来的武家阅、武家穴,更不会有今天的武穴。一个地方的历史演变,千载相传,一脉相承,魅力无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的智慧创造和选择,它离不开千百年来武穴人的开拓、奋进和努力。多少年来,我一直怀恋着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是前进的、发展的、繁华的,就像一台火车的引擎,牵引着整列的火车前行,总在推动着整体的前进、发展和繁华。邬家阅虽然消失了,但它消失的是一种远去的风景,是历史与现实人为的割裂,而那种历史前进的动力、精神和魅力依然存在着,并没有消失。人们今天看到的现实,虽然已与历史风景变得那么遥远,遥远得已经让人不可相认,甚至有一些惨不忍睹,但浸润在血脉里的那一道道历史风景和蕴藏在武穴人文化里的那种内在的文化之魂,依然让人沉醉,它会让我们从现实去寻找历史,从历史与现实的发展里探索未来、建设未来和创造未来。多少年来,我一直怀恋着这个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0: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丨陈宇航
在我看来,这地方、这脚下,就是我们的根。根,无疑是一个地方原住民的人生初始地、出发地、发展地和成长地,体现着一个地方人的最初记忆。有了这个根,我们就可以像一棵树那样,不断地延伸和发达根须,让弱小的一棵树,长成参天大树。缺少了这个根,参天大树也会求木无本,求水无源。邬家阅这个地方,早先这里是码头,从古到今,十分热闹,十分繁华,但码头时代现在过去了,没有了码头,这里就变得萧条而破败。如果码头不衰落,港口也不会衰落,港口不会衰落,河街也不会衰落。那么,这江滩公园恐怕就不会建得起来的。这里的风景,旧时的繁华和喧嚣景象,要说都与码头有关,如果没有码头,恐怕就只会以长江一岸的小镇来概括。可喜的是,靠近港口的武穴城,一日日地兴盛、繁华起来。它使我想到了凤凰涅槃,一座港,造就了一座城。现在,因为城的兴盛、繁华和扩大,要在这块萧条而破败的废墟上建一座公园,就变得理所当然了。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也是时代命运的使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0: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丨陈宇航
滨江公园还在建设中。现在,每天我经过这里,看到许多人在这里漫步、跑步、练歌、打球、游玩和赏景,没有人的脸上不是充满着笑容,因为它带给了人们一种新的景观、新的享受和新的喜悦。可是我却总是以割舍不掉的依恋之情而陷入沉思,面前的长江在那里不停地奔腾和流淌着,江面上“帆樯林立、望之如云”的景观在哪里?码头座座、临街熙攘的喧哗和热闹为什么归于了沉寂?难道这就是历史发展的模样?难道这就是人们的期待、期盼和期望?所以,在这个地方,我认为,应该让人们了解和牢记那段邬家阅历史,应该为邬家阅预留着一片空间,写下“邬家阅”三个大字,让它高高地耸立在我们面前,留存在我们的心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0: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浪淘沙,浪淘尽千古往事。是呀,历史已经远去,但那穿越历史时空的历史人物、事件、故事和记忆,怎么能消失呢?邬家阅,一个族群的抵达地,一个地方发展的原生地,也是一个地方的出发地、成长地和繁华地,应该铭记在我们的心中。今生今世,我难忘这座港和这座城,我又怎么能忘记那遥远的邬家阅呢?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张炳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5 01:52 , Processed in 0.0413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