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207|回复: 5

[公告]武汉城市圈综改方案获国务院批复 九座城市组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8 10: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8" width="520" align="center" bgcolor="#c8d5df" border="0" style="MARGIN: 5px;"><tbody><tr><td class="articleLink" bgcolor="#f6faff"> <strong><font color="#000000">[提要]</font></strong> “武汉城市圈”综改方案已于9月10日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该城市群由“1+8”9座城市组成,是指在以武汉市为中心的100公里半径内,整合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天门、潜江、仙桃、咸宁8个中小城市,形成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密集城市群。</td></tr></tbody></table><br/><p>  “武汉城市圈”综改方案已于9月10日获得国务院的正式批复。这是国内第一个启动综改试点的城市圈(群)。</p><p>  本报记者从湖北省有关部门获悉,在批复中,国务院批准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试点的多项内容,在金融和财政方面给予了多项支持政策,包括开展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资源税试点,争取组建光谷科技银行,在圈域内发行市政债、节能债及水专项债券等。</p><p>  国务院并要求“武汉城市圈”内建立政府间高效的协调机制,建立多层级联系会议协调机制,打破行政壁垒,统筹区域规划。</p><p>武汉城市圈”由“1+8”9座城市组成,是指在以武汉市为中心的100公里半径内,整合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天门、潜江、仙桃、咸宁8个中小城市,形成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p><p><strong>  跨市“占补平衡”获批</strong></p><p>  作为以“两型社会”为主题的综改区,环保政策是“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的主要内容之一。</p><p>  根据综改方案,国务院要求武汉城市圈创新资源节约和环保的体制机制,具体做法是建立起圈域内的“环保督察中心”,同时建设环境监控信息共享平台,实行城乡生态建设和环保一体化管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初始权有偿分配、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建设圈域内“污染物排放交易市场”,并创新排污权征收使用管理模式。</p><p>  国务院要求“武汉经济圈”本着“谁开发谁保护,谁收益谁补偿”的原则,制定出台《生态环境补偿条例》,并以江汉中下游水生态修复为重点,开展生态环境补偿试点。</p><p>  “武汉城市圈”获准探索生态环保建设资金筹集的新途径,包括探索发行水专项债券,设立圈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鼓励风险投资和民间资本进入环保产业,开展公益类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试验建立科技企业的股权激励机制等。</p><p>  据悉,在获国务院批复的综改方案中,还有在“武汉城市圈”内进行土地“占补平衡”的内容。</p><p>  “占补平衡”,是指为了保护耕地,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占用者应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p><p>  在目前的政策执行中,大多数“占补平衡”是不允许跨省、跨地级市的。“武汉城市圈”内获准进行“占补平衡”,意味着该政策突破了行政区划界限,使得圈内9个城市在发掘土地价值时有了更多的空间。</p><p><strong>  试点资源税 组建光谷银行</strong></p><p>  综改方案中还申请了多项金融和财政方案的配套支持政策——</p><p>  在圈域范围内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以及资源税试点。对圈域内的国有企业改革、高新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争取比照执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政策。</p><p>  支持武汉市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商业银行;争取组建光谷科技银行,以农村信用社为基础组建区域性的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争取组建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开展金融综改试点;创造条件设立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环境责任险等各种新型保险业务。</p><p>  允许“武汉城市圈”扩大公司债发行规模试点,发行市政债,节能债,依托商业银行,设立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将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列为全国中央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p><p>  在股权交易方面,“武汉城市圈”获准继续推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开展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将武汉纳入全国统一的非上市公司股权场外交易监管体系。</p><p><strong>  申报策略:“先粗后细”</strong></p><p>  从提交申请的综改方案到获得批复,天津用了18个月,而武汉只用了6个月。</p><p>  批复时间缩短,反映出湖北省在综改政策申请诉求上的差别。与天津滨海、重庆等综改区在综改总体方案中提出“OTC市场”、“土地交易所”等具体的实质性政策要求不同,湖北省制定综改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宜早不宜迟、宜粗不宜细、宜高不宜低”,争取早日批复,尽快启动综改试点,之后再行申请更为实质性的政策。</p><p>  “‘宜粗不宜细’主要是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等大的方面进行谋划,为以后改革的深入推进留下更加广阔的空间。”湖北省的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p><p>  在去年12月“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获批后,湖北省用了大约100天时间制订出综改总体方案,经提交相关部委论证和修改后,于6月底上报至国务院。</p><p>  如今,在综改方案获批后,如何落实综改政策是眼前要解决的问题。据悉,在总体方案之外,湖北方面接下来还有两个层次的申请,一是“五个规划”,分别是“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二是湖北省正在制定的一个近期工作起步的具体项目申请清单。</p><p>  此外,湖北方面还力求在拓宽建设青山——阳逻打循环经济示范区、设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大东湖水生态专项治理、发行水专项债券等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取得突破。</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0: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两湖”获批“两型社会”综改区半年后,多项具有含金量的政策支持将揭开面纱。<p>  本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今年4月递交给国家发改委的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 (“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简称“两型社会”)综改方案,经过相关部委论证讨论、修改后,已于7月初上报国务院。按通常程序,该方案会在7月中下旬通过国务院批复。</p><p>  这份上报国务院的武汉城市圈综改方案,涵盖了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科技体制、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金融体制等多个“机制体制创新”。其中,最具有“政策礼包”意义的领域集中在土地、金融、环保等方面。</p><p>  同样获批为“两型社会”综改区的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综改方案”,目前还在国家发改委有关职能司局的案头,即还处于各方征集意见过程中,不久也会上报国务院。</p><p>  两个“两型社会”综改区方案被国务院批复后,探索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尝试将依次展开。</p><p><strong>  金融“政策礼包”</strong></p><p>  在“综改区”期待的各种国家政策中,最有可能批复的是金融领域。</p><p>  据本报记者了解,由国家发改委上报给国务院的武汉试验区综改方案中,提到“产业基金”和“区域性银行”两个字眼。这意味着,“把武汉构建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设想,找到了落脚点。</p><p>  事实上,武汉上报国家发改委的一份几十页纸的综改方案中,对此有了初步设想。对于“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武汉列出了一系列想法:在武汉商业银行的基础上,组建汉口银行,发展成为区域性商业银行;支持民营资本试办股份制中小银行和参控股金融机构,吸纳国内外金融机构及其它社会投资主体,设立产业投资基金。</p><p>  “资金融通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如果缺乏,就会成为发展的最大瓶颈。”湖北社科院院长赵凌云对本报记者解释武汉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理由时称,目前武汉城市圈发展不是缺钱,而是缺乏金融手段和方式,也就是说,需要合适的金融平台吸取资金。</p><p>  在赵凌云看来,湖北承担着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区域功能,那就必然要体现在金融中心功能上。因为现有每个区域经济带中都有其相应的金融中心,如珠三角是深圳、长三角是浦东、渤海湾是天津等。</p><p>  “改革开放后,国家一直想把武汉建设为金融中心。”赵称,并举出例证,如1986年,武汉被定为中国第一批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1988年,全国第一家经营股票等业务的武汉证券公司开业。再如,上世纪90年代初,武汉拥有我国最早和最大的国债交易中心。</p><p>  实际上,从目前规模而言,武汉已经是中部的金融中心。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末武汉市拥有银行类金融机构24家、保险公司23家、证券公司39家,存贷款规模、外资银行数量均居中部六省之首。</p><p>  “武汉现在建金融中心的条件比上世纪90年代要好。”赵分析,现在武汉新型经济产业发展、国企改革、多元化经济主体等“对金融更加需要了”。再加上,区域性监管机构也设在武汉(如央行、保监会武汉分行、分会)、金融人才充分储备等,为武汉成为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p><p>  怎样实现这个目标?赵认为,必须要有占主导性的金融平台。如深圳、上海有证交所、滨海有渤海银行等。</p><p>  为此,赵建议,在武汉成立全国性银行,比如取名“汉口银行”,成为像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一样的全国性商业银行。</p><p>  事实上,武汉已经为此作着准备。6月25日,武汉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汉口银行”。武汉一旦获批发展“区域性银行”,那么“汉口银行”增资扩股后就成为了这个目标的载体。</p><p>  除“区域性银行”,从上报国务院的方案中看,产业基金也可能落户武汉城市圈试验区。</p><p>  对此,湖北发改委副主任肖安明等决策者设想,在武汉设立“两型产业”投资基金如“长江产业基金”,重点投资城市圈“两型产业”发展。</p><p>  据悉,目前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已经研究起草了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总体方案,并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p><p>  “如果一旦获批,将会试点设立全国性产业基金。这对武汉建立产业基金而言也是一个契机。”一位发改委相关人士分析。</p><p>  无论是发展区域性银行还是产业基金,即便是通过国务院批复,具<a class="akey" href="http://2008.sina.com.cn/sports/gym/" target="_blank">体操</a>作还需要有关部门制定配合政策和规定。</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8 13: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1+8”城市圈,虚幻的海市蜃楼

<p><font size="6">武汉“1+8”城市圈,虚幻的海市蜃楼</font><br/><font size="5"><br/>
                </font><a href="http://www.tianmennet.cn/2008-4-4/304495.html" target="_top"><font size="5"><img alt="" src="http://www.tianmennet.cn/web_world_pic/20080404/20080404045322775.jpg" align="top" border="0"/></font></a></p><p><font size="5"></font></p><p><font size="5">        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也喜欢看看报纸。对于最近宣传势头比较旺的武汉“1+8”城市圈,我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武汉城市圈,我以为是一种虚幻的梦想。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规划,引导和扶持,但不是在政府主导下以近乎行政手段实现的。它更需要的是时间、实力和自然的经济发展状态。<br/>        武汉'1+8"城市圈的提出,更多的是一种政府急迫发展经济的不成熟表现。心情可以理解,但须要思考和理性.我以为,20年之内,武汉难以产生大的辐射效应,没有实力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必须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集结群,比如某产业业从上游开始到下游终端的一体化,还需要完善的金融市场和强大的融资金渠道,等等。在这点上,我认为武汉不具备。经济的发展,都是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自然流向的结果,当然和政府引导扶持有较大关系,但它决不是靠行政手段强制规划实现的,不是行政手段的撮合。资本的流向有它自身的规律.武汉"1+8"城市圈的出台,更多的是一种行政手段,一种理论上的东西,它只会把有限的资金投向武汉,可能会限制,减缓和牺牲其它地方的发展速度.所以,这个规划最终可能是海市蜃楼.</font></p><p><font size="5">         另外,武穴位于东南边陲,要不是有条长江,基本跟这个圈扯不上关系,所以没什么好期盼的</font></p><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8 13: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仿宋" color="#4444bb" size="4">不是什么好事,其目的就是想到农村圈地,因为武汉发展耕地保有量受限已经不能进行土地占补平衡了,但是要发展武汉就只能占其它城市的用地指标,最后这些建设用地指标就只用于武汉的城市发展,其他地方的基本农田就成为武汉的基本农田.根据国家土地政策,基本农田的保护不得低于耕地面积的90%,那么我们武穴就没有发展的空间了.比如武穴街要发展,其占用耕地就不能有基本农田,怎么办呢?太平、余川等基本农田就是保护的对象.基本农田的占用必须经国务院审批.</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8 16: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利有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9 12: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好处大于坏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5 11:40 , Processed in 0.0481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