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武穴市扶贫办宣布,该市已建成50个扶贫车间,300余名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3万多元。新年伊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该市多个扶贫车间现场调研。
扶贫车间里的“金牌熨烫师”
铺平衣服、找准脚边,熨斗压下、白烟冒起。三十几秒,一件衣服熨好了。1月2日,在武穴市四望镇紫石村扶贫车间,35岁的小伙张容贵赶着熨完春节前最后一批唐装。
“成了家、生了娃,容贵的日子越过越好了!”紫石村党支部书记李炳先说,张容贵是聋哑人,厂里看他踏实肯干,专门让他干熨烫,每月工资4500元。
张容贵脱贫,得益于京欣鸿大服装公司开设的扶贫车间。2017年,该公司将在北京经营了20年的生产基地搬迁到紫石村,吸纳贫困户就业。
作为黄冈的工业强市,如何发挥企业优势助力脱贫?武穴市委书记李新桥说:“扶贫车间发挥了企业的优势,挖掘了农村的人口红利,贫困户被激活了,留守妇女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也被激活了。”
1月3日凌晨6时,天刚蒙蒙亮。家住石佛寺镇王胜祖村的文亚金出门了,她要赶在两个孩子起床前先去车间干点活。这是该市第一个扶贫车间,由成都彩虹电器(集团)中南有限公司设立,主要生产电热毯。
33岁的文亚金从广东韶关嫁来,全家因婆婆重病致贫。过去,她在临近乡镇打工,每天往返要花一两个小时,接送孩子成了大问题。“在家门口上班,看娃赚钱都能兼顾。”如今,她步行5分钟到车间,干得多拿得多,每月收入超过3800元。
打造有生命力的工厂
被激活的,不只是贫困户,还有沉睡的村集体资产。
采访中,记者发现,武穴的扶贫车间全部是闲置的学校、仓库等改造而来。紫石村、何桥村的扶贫车间过去是村里的旧仓库,王胜祖村的扶贫车间则位于闲置的村小学里。
“一年租金两万多,分红4万多,扶贫车间每年给村集体带来6万多元收益。”王胜祖村党支书王应必乐得合不拢嘴。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扶贫车间能长久吗?
“关键是开办企业要有实力。”武穴市扶贫办主任周桂兰说,在扶贫车间的认定上,该市严把“入口关”。开办企业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带动能力,每个车间必须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人以上,且贫困劳动力占车间就业人数比例要达到30%。
目前,全市有14个扶贫车间由成都彩虹电器(集团)中南有限公司和武穴恒龙塑业有限公司开办,前者是上市公司成都彩虹集团在湖北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后者是化工名企祥云集团的配套企业,两家公司董事长都是武穴市人大代表。
“扶贫车间虽因扶贫而起,但不能因扶贫而‘开口子’。”周桂兰说,扶贫车间没有特权,所属企业负有直接责任,必须通过环评、消防手续,在生产过程中也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