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广济骄子陈家康 周总理得力助手外交部副部长 作者 舒忠民
广济骄子陈家康 周总理得力助手外交部副部长
陈家康(1913年1月至1970年7月7日),湖北省广济县(今武穴市)梅川镇陈福禄细垸人。原名陈宽,曾用名陈有容。鄂东电厂先驱陈云山之子。 陈家康1934年冬参加上海左翼社会科学者联盟,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历任江苏省军委委员兼四科科长,周恩来副主席秘书、中央南方局外事委员会委员、外事组副组长、中共上海发言人、中央军委外事组第一科科长、联合国宪章会议中国代表团共产党代表董必武秘书等职。中共七大候补代表。 建国后历任青年团中央委员、团中央联络部副部长(1949年至1950年),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代司长(1950年3月至1952年9月)、司长(1952年9月至1955年7月)、部长助理兼亚洲司司长(1955年7月至1956年7月)、驻埃及大使兼驻也门公使(1956年7月至1965年12月)、外交部副部长(1966年1月至1970年7月)等职。 1931年转读武汉大学经济系。
广济骄子陈家康 周总理得力助手外交部副部长
1937年5月,陈家康第一次来到延安,参加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
1938年1月,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创办党员干部训练班,陈家康任班主任。1938年初,陈家康在训练班认识了从延安来的徐克立,一见钟情,1939年9月结为夫妻。
广济骄子陈家康 周总理得力助手外交部副部长
1938年3月,陈家康调任中共中央长江局秘书和做情报工作,继任周恩来秘书兼英文翻译。从此,陈家康成为周恩来直接领导下长期从事党的统战工作和外事工作的得力助手。此时的周恩来和他助手陈家康、龚澎、乔冠华等同外国使馆和新闻界频繁接触。
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始终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1941年1月上旬,他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妄图消灭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在华中抗日的新四军。陈家康在周恩来领导下和外事组人员一起频频向平日有交往的中外记者、外国驻华使馆的人员揭露“皖南事变”真相。这时我党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报纸被扣,营业部被捣毁,陈家康随周恩来去找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向有关当局反复交涉,终于要回了被扣报纸。
1944年4月,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有一批人乘车回延安参加整风学习,陈家康和徐克立夫妇带着孩子也在此行中。陈家康回延安的主要任务是参加中外记者参观团的接待工作。
广济骄子陈家康 周总理得力助手外交部副部长
1945年4月6日,陈家康和伍修权陪同董必武乘飞机从延安抵达重庆,肩负重任开始美国旧金山之行。他们(包括《新华日报》总编辑章汉夫、重庆国民党政府代理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等10名代表)将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解放区党政领导人到延安机场送行。陈家康时任董必武秘书,负责安排董老(已59岁)行程,收集资料,对外联络等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会议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联合国的4个发起国,即中、美、英、苏,加上法国,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遇有重要议案,各国享有“否决权”。
广济骄子陈家康 周总理得力助手外交部副部长
广济骄子陈家康 周总理得力助手外交部副部长
在旧金山会议期间,为了扩大中国共产党影响,董必武召集陈家康、章汉夫和在美国工作的徐永瑛同志一起,利用当时有利条件,编写出了一本近3万字的中英文版《中国解放区实录》一书,共印5000册,散发给出席旧金山会议的各国代表、外国记者及美国人士。
广济骄子陈家康 周总理得力助手外交部副部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初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国共谈判的中心也由重庆移到南京。我党在南京、上海设立办事处。陈家康在南京中共中央局外事委员会联络组和上海工作委员会工作,并担任中共上海发言人,时年33岁。1947年2月28日《新华日报》停刊。《新华日报》上海办事处启示:“本处现因政府限令撤退,仓促办理结束。《新华日报》及《群众》周刊自三月一日起即停止刊行,订《新华》或《群众》之读者,所有未满期之订费,有一部分不具办理退款手续。至深歉疚,是非得已,尚希鉴谅为幸。”
广济骄子陈家康 周总理得力助手外交部副部长
《新华日报》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1938年1月11日-1947年2月28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大型机关报,并一直持续至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勒令停刊。重庆《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在国民党统治区共出版9年1个月又18天,被人民群众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工具和沟通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新华日报》后于1949年4月在南京复刊,1952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机关报,现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
广济骄子陈家康 周总理得力助手外交部副部长
1947年3月5日,陈家康等人被国民党“押解”离开上海到南京,董必武在机场发表书面谈话:“必武等今日被迫离此,感慨莫名。十年来从未断绝之国共联系,今已为国民党好战分子一手割断矣!……目前虽战火蔓延,我们中共党员仍然一本初衷,竭力为和平民主奋斗到底。 1947年5月,中央决定陈家康代表解放区青年联合会,参加布拉格举行的第一届世界青年联合会。 1950年1月13日,周恩来在给邓颖超的信中写道:“……今晨五时起(床),六时得满洲电话,萧华、家康已在站等候,大约女儿也在那里了。十三晨六时又及。”信中“女儿”指的是孙维世(养女,其父孙炳文为周恩来早年战友,1927年在大革命中牺牲)。 1954年4月20日至7月23日,陈家康以顾问的身份随同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政府于4月19日正式任命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为出席日内瓦会议代表团首席代表,张闻天、王稼祥、李克农为代表。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陈家康、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乔冠华和西欧司司长宦乡组成政治组,负责起草文件。因我国第一次参加大型国际会议,为了锻炼队伍,中国政府有意多派一些人员出席,共约200余人,是第二个大型代表团(苏联代表团派员有300人之多) 1956年6月,陈家康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使。其间埃及与叙利亚一度合并简称阿联,他既任大使,又兼任驻也门王国公使、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首任大使,后又兼任驻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大使。直到1965年奉调回国,他一共担任了近10年大使。1956年7月22日,中国首任驻埃及特命全权大使陈家康向埃及总统纳赛尔呈递国书。同年9月17日,埃及首任驻华大使哈桑·拉加卜向毛泽东主席呈递国书。埃及成为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非洲国家,在世界上引起极大反响。1958年2月,中国政府随即承认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陈家康继续担任中国驻阿联大使,并重新递交了毛泽东主席签署的国书。 1956年7月陈家康去埃及到任时,正值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我国政府旋即发表声明,支持埃及这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行动。10月底,英、法、意3国悍然发动了入侵苏伊士运河区域的战争。开罗处在侵略者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陈家康率领使馆全体人员沉着冷静地坚持工作,及时向国内报告情况,正确地执行了我国外交政策及国内的各项指示,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爆发了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成立了伊拉克共和国。美英军队分别入侵黎巴嫩和约旦,企图武装干涉伊拉克。陈家康不顾危险奉命立即赴巴格达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在他建议下,我国政府当即表示支持伊拉克人民的正义斗争,中伊两国很快建立了外交关系。 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在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陪同下,访问了埃及、阿尔及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缅甸等14个非洲国家与欧亚国家。这是中苏关系恶化之后,中国外交活动中的一件大事,意义十分重大。埃及又是访问的第一站,陈家康大使及埃及大使馆为此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为成功访问付出了极多艰辛。
广济骄子陈家康 周总理得力助手外交部副部长
40年后,2005年4月22日至23日,雅加达举行第二次亚非会议,中国和世界都发生巨大变化,老一代亚非国家两代人多已作古。胡锦涛代表中国参加了此次会议。 1965年底,陈家康结束在埃及长达10年的外交大使任职,奉调回国,于1966年1月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回国后的陈家康原本认为在国内可以过上工作相对安逸、家庭圆满团聚的日子。然而,1966年5月中国开始了长达10年的所谓文化大革命,致使陈家康在文革运动中,受到诬陷和打击,遭受不公正待遇,于1970年7月7日在湖南茶陵外交部干校不幸心脏病发作,未得及时救治,含冤离世,终年57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于1980年6月28日,外交部党委做出决定,推翻一切诬蔑不实之词,为陈家康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并于1983年4月7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其举行追悼会,悼念这位为中国外交事业殚精竭虑做出巨大贡献的外交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