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767|回复: 12

[原创] [空山说文]也说十四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4 22: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武穴论坛,美文不少,然诗歌却少见.前日见一位名为"风中罂粟"的朋友写了首&lt;&lt;十四行&gt;&gt;,甚为吃惊.该诗无论是语言的表达或诗意的构造上都十分难得,而且作者对"十四行"这种已逐渐从我们的视野里淡出的诗歌体式把握得十分纯熟.当时就想,是不是村中某位惩形与我开玩笑,网上乱搜一首来试试我的眼力.遂在网上留言,请诗主另发几首它作,以验名正身.次日,秋月迟迟姐姐跟上大帖,言此诗乃其友人所作,并非冒牌货,方心宁神静.秋月姐姐何许人也,记得初入村中第一天就被她老到的文风所迷,才女的朋友,自然不凡.</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十四行诗兴于欧洲中世纪,后到沙翁手里发扬光大.因此,也叫莎士比亚体.写十四行的诗人很多,最典型的代表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济慈.上上世纪初,十四行诗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许多诗人争相效仿,其中写得最好的是冯至,至今还能朗朗上口:</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们都让它化做尘埃/我们安排我们在这一时代/象秋日的树木,一棵棵/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伸入严冬.我们安排我们/在自然里,像蜕化的蝉蛾/把残壳都丢到泥土里/我们把我们安排给那个未来的死亡,像一段歌曲/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归终剩下音乐的身躯/化做一脉的青山默默</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3"><br/><br/>
                        </font><font size="4">读到这首诗,我仿佛手捧诗书一卷,于天地间旋转."把书页和些过迟的花朵/都交给秋风",好轻盈的句子,从容地把自然的空灵转嫁入读者的心中;"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仿佛让我看到诗人已经推倒世俗的墙,扑向诗情画意的原野.好优美的旋律,好空旷的情怀.</font></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十四行诗对句式和音韵有很严格的要求.句式多为四四三三,音韵上只记得前两节第一句和第四句压韵,.也正是由于受到句式和音韵的束缚,难以更自由的抒怀,所以日渐消亡,于今天的诗坛更是难以见到.</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风中罂粟所作的十四行难得一见.四四三三的分层,"景""影""鹰"的压韵,可见,作者对十四行十分熟悉.从诗歌内容看,作者主要由自己经过一座小桥见到河里"被蹂躏"的水草铺展开来,写出个体生命游离在物质化社会之外的孤独与伤感.开头的"不曾想象"四个字运用极至,把读者深深地扯进作者的心灵深渊.第二节语言虽平淡,却诗意甚浓.高明的是作者在第四节又用到"水草"这个意象,与第一节相照应,巧妙的实现了由起 承 转 到合,顺利的完成情感归结.无疑,这是一首好诗,可我个人认为,在语言的处理上还稍欠火候,诗人刻意地用书面词语构造句子,如"思想着水草睡眠在死的虹影中安息",这样的话语阻隔没有达到提升诗意的目的.有时候,口语入诗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如"明月几时有"的"几时","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中的"看不见".</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个人粗略见解,不到之处还望风中罂粟指教.</font></p><p></p><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4 22: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经典,到位,透彻。。学习了!!</font></p><p><font size="4">今天逛了一天的街,感谢沙发留给我。。。</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4 22: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其中写得最好的是冯至,至今还能朗朗上口:</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们都让它化做尘埃/我们安排我们在这一时代/象秋日的树木,一棵棵/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伸入严冬.我们安排我们/在自然里,像蜕化的蝉蛾/把残壳都丢到泥土里/我们把我们安排给那个未来的死亡,像一段歌曲/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归终剩下音乐的身躯/化做一脉的青山默默</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欣赏了,,,</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4 23: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5">我不懂十四行这样体裁的诗,但是看了楼主的分析,恰入迷雾中的航灯,给我指明了方向!楼主透彻的分析,真的让我学得了不少!</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4 23: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p>谢谢楼主如此谬赞!!!</p><p>十四行诗,我做的不多,了解的也不是很透彻,坦白地说:我以前接触过,对这种诗体也不是很喜欢,这首诗只是我偶尔兴起,也是为了图个省事,一吐心中的意气。</p><p>据我知道的,在欧洲的16~~18世纪,流行一种近乎于中国的辞赋一样的宫廷文化,也就是这种歌功颂德的诗歌~~~~~~这就是十四行诗,特别是在17世纪最为流行,也出现了许多精品诗歌。</p><p>这一首诗,也是我很突然的灵感吧,不过,真的没有想过去严谨的推敲哦!</p><p>看了楼主的分析,忽然明白了许多,诗的语言就是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即抽象又具象。</p><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09: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邵卫斌</i>在2008-4-4 23:17:50的发言:</b><br/><font size="5">我不懂十四行这样体裁的诗,但是看了楼主的分析,恰入迷雾中的航灯,给我指明了方向!楼主透彻的分析,真的让我学得了不少!</font></div><p>能得到邵斑的夸奖着实感动,问好!远握!</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09: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p></p><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风中罂粟</i>在2008-4-4 23:51:16的发言:</b><br/><p>谢谢楼主如此谬赞!!!</p><p>十四行诗,我做的不多,了解的也不是很透彻,坦白地说:我以前接触过,对这种诗体也不是很喜欢,这首诗只是我偶尔兴起,也是为了图个省事,一吐心中的意气。</p><p>据我知道的,在欧洲的16~~18世纪,流行一种近乎于中国的辞赋一样的宫廷文化,也就是这种歌功颂德的诗歌~~~~~~这就是十四行诗,特别是在17世纪最为流行,也出现了许多精品诗歌。</p><p>这一首诗,也是我很突然的灵感吧,不过,真的没有想过去严谨的推敲哦!</p><p>看了楼主的分析,忽然明白了许多,诗的语言就是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即抽象又具象。</p><p></p></div><p>风兄严重了!最后一句概括甚是,问好!远握!</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5 11: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十四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5 16: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5 17: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呵,空山君才是真正的弄文之人啊。</font></p><p><font size="4">能写的人很多,能评并评之有物的人不多,秋月也当奉你为师。</font></p><p><font size="4">风兄是秋月至交,这首诗是为想起一位朋友,即兴临屏之作,当中的物事均有对应指向的对象的。</font></p><p><font size="4">但不清楚内情的朋友,只能把它当作一首普通的诗作来看待了。</font></p><p><font size="4">再次感谢空山君的点评,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范例。</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3 02:34 , Processed in 0.0411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