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788|回复: 1

[商埠文化] 三位任职武穴武黄同知轶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8 08: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三位任职武穴武黄同知轶闻
       武黄同知府:同知府属知府副职,正五品衔,一般因事而设,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武黄同知府设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俗名武穴江防府,属“驻武穴”主管水上稽查、警戒、揖捕、堤防,和长江沿江发生的各类案件。
       下辑武黄同知府中三位同知府轶闻
                        
下海承包武昌忠孝门城垣修筑武黄同知府史湛  
      武黄同知府史湛是清乾隆年间,属于湖北州县级政坛的活跃人物。该员姓史名湛,字德凝,号澹园,浙江余姚人,贡生出身,初任潜江县令和钟祥县令,乾隆五十六年,史湛官运亨通,实授荆门(直隶州)知州。史县令在潜江获得政声,潜江人曾在北门外三元阁之右建史公书院,以代替史公生祠。以下是他实授荆门直隶州知州前十一年前的一椿轶事:
       据《人文武汉》网发一块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武昌小东门石刻拓片载:这位名为史湛的“武黄同知府”的“侯补同知”,因为两任县令任期届满后,虽挂名“武黄同知”,却是“侯补同知”,没有实职,也没有薪俸,只好“下海”承包了省会武昌忠孝门(今小东门)外城的修缮工程。这段城墙用的土砖都刻有“武黄同知史湛承造,窑厂魏万盛(生产)”字样。该工程完工后,史公为示政绩,在城墙墙基上镶了一块石碑,留名千秋。
       该立石拓片原文如下:“武黄同知侯补同知史湛,承修省会城垣忠孝门外城第十段,系原估第一段,宽九丈高二丈,今续估添宽一丈五尺,共宽十丈五尺,高二丈。上进深三尺下七尺,均折五尺遵宪完工,具祥保固。乾隆四十四年月日建造。”
      此逸闻为武穴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设武黄同知后的事,史“武黄同知”穿的正是武黄“侯补”官服到武昌进行城墙工程“承建”任务的,且武昌城墙用的也是“武黄同知史湛承造,由窑厂魏万盛”生产的砖头,故录此供读者一阅,作古代无实职官员也可“下海”经工经商例。
                        建立武穴文明书院的武黄同知府李炳奎
      武穴街道文化扫盲教育初兴于清道光丁亥七年(1827年)。据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广济县志•官职志•名宦》载刘映丹《刊水文明书院兼义学记》载:时任武黄同知府浙水人钟扆臣首创建立义学于后(坝)街,专门延请启蒙(扫盲)教师进行扫盲义务教育,收授武穴商人弟子店员等,进行写算教学,使武穴“文风蔚起”。到了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9年)四川人李炳奎接任武黄同知府时,经过武穴义学的师生人数多到“千人”,于是在义学的左侧捐钱再建“刊江书院”。可惜的是:建成的书院悉数毁于同治“二十八年(武穴)窝陂堤决”当年大水。第二年(1850年己酉)春天李同知“复竭力重建”,也可惜再毁于“二十九年盘塘、穴下、青林、汪家、中庙堤决十余口(子)”。这年县令福昌阿(满族人)以修堤剩余的经费再购屋建,且觉得武穴风水有“文明(形象)”,故更名为“文明书院”,请了一位举人刘映青为首任文明书院的山长开课讲学。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复立“武穴文明书院”,位于武穴后坝街,修建者在任武黄同知府李炳奎,字石筠,四川夹江举人,他实授了武黄同知后,“日以课士为务,奖励勤恳,数年不倦。则立(武穴文明)书院,圯而复建者(再)三”,后武穴的文明书院即三次所建者。
      李炳奎听说了汉武帝时(包括武穴今治在内的)庐江郡出了位叫文翁的蜀郡太守,他治蜀时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其事迹《都江堰水利述要》有记载,留下了“化导蛮夷启蜀疆”美誉,李炳奎也学习本境先贤治理他家乡的事迹,抱着“欲效文翁化蜀疆的宏愿,在广济捐置书籍,出俸创办刊水书院”,并被推戴作书院山长,经常主讲其中。《黄州府志》转录《广济县志》有关于他培育人才,每科多拔高等的记载。该书院原名“刊水书院”,值长江发生特大洪灾,官堤溃破,书院当年毁于洪灾。二十九年春又重建,夏又毁于水。适县令旗人福昌阿以修整江堤所余经费分配给梅川、龙坪、武穴三书院为修脯之资。李立即商诸镇绅,购屋一区以复书院,更名“文明”。其宗旨:使“童年草角皆诵习于《诗》、《书》六艺之文。及其壮也,又得名师益以为讲授观摩之助,其所以育俊烝髦,以成文明之运者”云云。
        武黄同知陈世卿的女儿嫁妆被盗窃到了洪湖新堤
       值得一说的武穴第三位武黄同知府名陈世卿,是中国洋务派先贤张之洞的弟子。
      《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6期载徐绍清著《论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文中提到当时有“一大批知识分子被卷入洋务运动,从事近代工矿企业,他们在新的经济环境中,不断地涉取全新的经济生活技能和知识,也实现着自身从旧到新的转变。如贵州创办清溪铁矿局的过程中,候选通判徐庆沅、三品衔补用道候补知府曾彦铨、补用府湖北候补同知陈世卿、同治衔浙江候补知县王叔蕃、江苏补用从九品严润章、五品衔监生王庆禄等都以帮办、会办、文案等身份参与了近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这位“候补同知陈世卿”,是被张之洞培养的一位新知识份子,而且按张之洞、谭继洵(光绪十九年十月十六日)《请以陈世卿补黄州府武黄同知摺》,将他调到武穴后,实任了黄州府武黄同知,即到了我们武穴为官。
      常言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陈世卿出任武穴同知之时,正是武穴商埠兴旺发达之时,所以陈同知既人尽其才,为武穴商埠发展出了智力,也为个人获取了巨大利益。
       由于社会秩序混乱,武穴城防为防盗贼,由武穴商会派捐雇佣私家侦探,名之为“讯捕”。前清武穴商埠雇佣的“讯捕”多至5人,都是有社会帮会背景的人,故武穴有权势的人物失窃了东西,一般都能通过“讯捕”插手追得回来。却说这位被张之洞培养的新知识份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为其女儿出嫁所备贵重嫁妆也被盗了,于是府台规定武穴“讯捕”头目小名张四麻子者,令其限期侦破。张讯捕看过现场后,认定为洪湖新堤帮盗贼所为,立即赶往新堤侦察。讵料赶到新堤,新堤帮盗贼大度地承认所窃事实,但认定赃物价值过高,不愿放手退赃,竟以赃物的小部份作为丰厚待遇,将张老四留居新堤,作了新堤帮盗贼的寓公,到辛亥革命后才敢返回武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8 22: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4 19:03 , Processed in 0.04483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