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51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色文化] 保定军校走出一万多名军事人才 一千位将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 22:5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保定军校走出一万多名军事人才 一千位将军

2012-10-30 15:02:11 来源:河北青年报


[保定军校走出一万多名军事人才 一千位将军]

  假若保定军校开办校友会,那么张治中、叶挺……这些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人物都将在邀请之列。这所位于保定的“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高等军事学府,从这里曾经走出一万多名军事人才,其中有一千多位有将军头衔。

  叶挺挑了最难的工兵科专业

  1912年10月20日,保定军校第一期学员正式开学。

  保定军校纪念馆馆长马永祥告诉本报记者,保定军校的历史应该再往前推十年。1902年5月,袁世凯在保定开办了“北洋行营将弁学堂”,之后又向光绪皇帝请示建立一所长期化的军校。袁世凯筹措了二十多万两白银,在保定老城东郊建成大小房屋573间,占地三千多亩。校址分成四大部分:大操场、校本部、分校、南北打靶场。

  有了这个正规的校园,袁世凯在此成立了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后来成为一方军阀的吴佩孚、孙传芳都是这一时期的学生。1906年底,这所军校被清政府收归陆军部管辖,并且面向全国招生。蒋介石、王伯岺、张群等人就成为面向全国招生后的第一批学生。

  1912年10月,袁世凯在保定军校的校址上成立了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期为两年,分步、骑兵、炮、工、辎重五科,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参照德国与日本的军事教育。每节课为一个半小时,课程以军事战术、兵器、测绘、筑垒及典范令为主,同时增加理化、数学、历史、地理以及外语等辅助课程。

  这种系统的学习与后来黄埔军校所创办的速成式完全不同。以至后来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曾经说:“我们现在才到这地开办这个军官学校,北方的官僚军阀老早便办得有保定军官学校和北京陆军大学。用我们这个学校和他们的学校比较,他们学校成立的时间很久,人数很多,器械又完全。我们这个学校所处的种种地位,都是比他们的差得远。”

  当时学生可以从五科中自选一门专业。叶挺是保定军校第六期学生。他到校报到后,校务部门把第六期设置的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等五个专科公布出来,让学生们选修。“叶挺当时就想选最难的。他主张报考工兵科,因为工兵科学出来就是不在军队领兵打仗,也照样能为社会做贡献,可以做实业。就这样他和邓演达、罗梓材就一起选了工兵专科。”马永祥说。

  学生上课前要背校训

  守信、守时、苦读、勤练、爱校、爱国。

  这是保定军校的校训,也被称为保定军校精神。最初,是第二任校长蒋百里给学生的训词。“每天上课前学生要背一遍训词。”马永祥说。

  由于前任校长赵理泰管理不善,学校破烂不堪,院内杂草丛生,学员衣帽不整。蒋百里筹措资金,每人做一套礼服,皮鞋、马靴也都换上新的。他对学员的仪表非常重视,只要见到帽子未戴正、纽扣没有扣好、皮带没扎紧的,蒋百里就令其止步,亲自替他们纠正。

  蒋百里重新拟定了训练大纲,学校编制和课程都仿照德、日等国军校。“他要把保定军校改造成一流的军校,培养优秀的军官。有一次在郊外,正在行军,前面一条已经冻得薄薄一层冰的河,学员不走了。他说,这不行,这怎么能培养军人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呢?他就带头,蹚过河去。他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新军人,要把欧洲的骑士、日本的武士、中国的侠客,还有中国历代忠臣良将的爱国精神这几项熔铸在一起,才能铸造成中国新军人精神。”马永祥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2:53:43 | 只看该作者
在用人方面,“各科的主任、队长、连长大部分都换成日本留学回来的教官。”马永祥说。蒋百里撤换的教官大多是以往陆军速成学堂的段祺瑞的旧部。在他的暗示下,陆军部军学司司长魏宗瀚开始对蒋百里百般刁难。蒋百里向陆军部建议充实学校设备,“几次给陆军部打报告,陆军部就搪塞不给。”马永祥说。

  蒋百里虽然多方奔走,但是始终得不到陆军部军学司的支持。他要辞职却又不被批准。三番五次碰壁,让蒋百里深感失责。“他觉得自己的报国之心没有地方施展。”马永祥说。

  1913年6月18日早,蒋百里召集师生紧急训话。给学生训话完毕,蒋百里转身入内,开枪自戕。幸而被勤务兵阻了一下方才保住了性命。心灰意冷的蒋百里以养伤为由辞去了校长之职。

  从上任到卸任,蒋百里在保定军校只有短短半年。他推行的改革,虽然后来受到阻扰,但是其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保定军校。在他之后又有六任校长,基本上都沿袭了蒋百里改革时推行的制度。

  近二百人在黄埔当教官

  保定军校开办到1923年,在民国年间培养出九期共6574个正式毕业生。如果把前期都算上,总共培养了一万一千多名军事人才。保定军校由于公认的教育水准,其毕业生受到普遍的重视。当时全国各地的军事教育学校或机构都乐于聘请保定军校的学生。

  黄埔军校曾深受保定军校的影响。1924年2月黄埔军校开学,其军事教官大部分都是保定军校的毕业生,如陈诚、钱大钧、顾祝同、张治中等。据统计,在黄埔军校前四年,先后有近200位保定生到黄埔军校任职。在教学内容上, 黄埔军校基本沿用保定军校的教材,但学习时间和内容都远不及其正规。

  保定军校的学生虽然是由北洋军阀培养的,但不少毕业生却有民主思想,辛亥革命时很多学生离校参加了新军,还有许多参加了北伐战争。另外,还有一部分人成为地方实力派的领袖人物,如川军的刘文辉、邓锡侯,桂系的白崇禧、李品仙,晋绥军的杨爱源、傅作义,都是保定军校出身。

  为复校学生穿军服拉洋车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打仗时正是学生放暑假的时候。曹锟就把学校里的子弹枪炮马匹都抢了。曹锟把段祺瑞投降的十五师给圈在了保定军校里,但是不给军饷。他们就在学校里砸抢烧,烧了不少房子。”马永祥说。

  保定军校满目疮痍,不得不停办了一年半之久。此时,第八期的学生即将毕业,到此时不得不自谋生路。学生为了争取早日开学,组织了复校同学会,到北京四处呼吁。有的学生身穿军官服,在北京大街上拉洋车,引起媒体关注。在各界的关注下,1921年10月,保定军校重新开学,第九期学生同时入校。

  然而,此时的保定军校已经今非昔比,许多教官已经离校另谋生计。“学校上课都要临时借用当地的军队的炮来教习。”马永祥说。

  “军阀混战,各个军阀都在培植自己的军队。比如曹锟就在保定军校校址上建立了一个保定讲武堂,跟保定军校的学生们共用学校,为他自己的军队培训军官。这所中央军校都没有人管了。”马永祥说。

  1923年8月,八期九期学员勉强毕业之后,保定军校停办。其校址成为各个军阀在保定驻军的兵营。

  1946年10月9日,保定军校被驻扎在此的国民党军队拆毁,建筑材料用来修筑防御工事。余下的断壁残垣被当地的老百姓拆分,拉回家去修建自己的房屋。马永祥在调研后得知,保定军校周围村庄的房子,“凡有用青砖灰瓦的,大部分都是那个时期用保定军校残余的砖瓦盖的。”

  1948年保定解放之后,校址先成为农用机械厂,后来又改成畜牧场,如今大部分已经规划建设为居民小区。保定军校纪念馆是1995年在军校原址上购买了六亩地建立起来的,其中所陈列的许多展品,都是军校学员的后人所捐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2:55:59 | 只看该作者
“保定系”的盛衰
  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自1902年起,保定先后开办了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学堂、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以及陆军预备大学堂,1912年正式创办陆军军官学校。1923年8月因军阀混战,财力拮据,学员断接,军校被迫停办。在先后二十余年中,保定共开办军事学校达十五所之多。从广义上讲,又可把十余所军校统称为“保定军校”;从狭义上讲,“保定军校”之称也可专指民国元年建立的陆军军官学校。在其开办先后二十余年中,这里共培养出11000余名军事领导人才,仅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1500余人,是名副其实的“将军的摇篮”。其中的许多人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保定军校也因此蜚声海内外。它所培养出的大批活跃于民国舞台上的著名军事人物,被人称之为“保定系”。

军校的历史沿革及体制
  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引进了东西方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开办了一系列军事学堂,其中最主要的是北洋行营将弁学堂。1903年又开办了全国最大的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孙传芳、齐燮元、孙岳、李景林、周思诚等均毕业于此校。1906年改为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蒋介石也在1907年7月入该校,次年2月肄业后留学日本。1906年又设培养高级军官的陆军军官学校,1911年改称陆军预备大学堂。1912年2月,袁世凯任大总统后,把陆军预备大学堂迁北京,改称陆军大学。为培养北洋初级军官,遂在保定速成学堂和预备大学堂的基础上,又开办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下均简称:“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从组织机构、教学骨干、教育体制到教育理论等方面都仿效德、日等国家的军校。该校首次改变了清末各军事学堂的取官制度,设有校长、教育长、副官等。下设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五科。在校各级长官及教官多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正规军事教育。如第二、三、五、六、八任校长蒋百里(蒋方震的字)、曲同丰、杨祖德、贾德耀、孙树林及各任教育长毛继承、张承礼、程长发等均系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尤其是被称为军事理论家和“兵学泰斗”的蒋百里,是先后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和德国陆军大学的高材生。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现代军事理论和实践素养。在教育体制上,保定军校形成了一套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新式完善的军事教育体制。学生一般须接受从陆军小学、陆军中学到陆军军官学校的三级正规教育,尔后才到部队见习,从而受到严格、系统的军事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内场(校内教课)与外场(校外训练演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军校专业科别分为学科与术科。学科主要讲授战术、兵器、地形及筑垒、交通等四大教程;术科则讲授器械体操、刺枪、劈剑、马术等。其教学设备比较齐全,是当时中国第一流的,不仅早期的武备学堂、速成学堂所不具备的,就是初期的黄埔军校在这方面也不及。

  保定军校具有以上种种优越条件,它还是一所全国性的正规化的军官学校。所以,当时全国各地的优秀陆军中学毕业生纷纷前来报考入学。保定军校从成立起即以“不问政治”,“服从命令”为宗旨,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北洋军队的顶梁柱。然而,毕竟时代不同了,这批学生与清末入军事学堂的学生不一样,他们不同程度地受过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熏陶和反满斗争的实践。因此第一期学生中许多人参加了辛亥革命武装起义,少数人甚至还当过将级的司令官、参谋长。在不断变化的政治形势下,不少学生具有一定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倾向,有的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或与革命党人保持种种联系。为此袁世凯在1914年11月第一期学生毕业时,曾密令各省区军事长官:“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期毕业生与乱党关系甚深,各将军、师长应严加看管”。以后,由于袁世凯和各届北洋政府倒行逆施,在保定军校的第二、三、四期的学生中,有几百人离校到南方参加了革命军。许多学生对社会腐败深恶痛绝,积极参加“五四”运动等历次政治活动。八期步科生金佛庄、郭俊等,“尤信仰马克思主义”,他们于1922年春在军校秘密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发起了由四十余名军校生成立的进步团体“壬戌社”。提议通过由个人(低级)、部分(中级)、全体(高级)三过程,运用武装力量达到“改造中国”的目的。金佛庄、郭俊、茅延祯三位军校生分别在1922年和192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北伐时期的国民革命军将领,亦都先后牺牲在北伐战场上。   保定军校的学生分散到各地各部队去,逐渐形成了所谓的“保定系”。其中虽也有不少人分配到北洋各军中,但随着政局的演变和国民革命的胜利,“保定系”便成为国民政府军队的一支重要派系。

在近现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保定的军事教育处于清末民初政治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保定军校所培养出的学生在中国近现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辛亥革命期间,在革命风暴的影响下,军校的学生凭着满腔热血投入到推翻封建清王朝的行列里去。在此期间,吕超在京、津、沪、川等地发动革命,施从云、孙岳、何遂等在直隶发动起义,张钫、钱鼎等在陕西率部起义,刘建藩、张廷辅等在桂、鄂起义,李济深等在粤、苏等地率军讨清兵,蒋介石、杨杰等在江浙组织起义活动,商震在辽、鲁组建民军,发动起义。李凤楼、刘云峰及军官学堂监督曲同丰等为云南起义重要人物,朱鼎勋等在山西举义。在起义斗争中,有不少革命志士壮烈牺牲。蒋卫平为东三省革命党领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以身殉国。施从云、熊朝霖、云振飞等发动滦州起义,在雷庄与清军激战中被俘遇害,张廷辅(协统)于武昌起义时被暗杀。黄之萌、杨禹昌行刺袁世凯时被杀害。刘懋德在山东发动兵变,失败被杀害。各地的起义斗争对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起到推动作用。

  二次革命期间,保定军校生积极参加斗争或起义,时题吉、王正藩、朱葆诚、萧向阳等领导人于失败后被杀害。在反袁称帝和护法战争中,保定军校生已成为名地的军事骨干力量。刘建藩、林翼支、刘霖、尤民、夏述唐等领导人于战斗中牺牲或被捕杀害。

  在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保定军校生占很大比重。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张群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王柏龄任国民革命军总预备队指挥官;邓演达任国民革命军总政部主任;白崇禧任副总参谋长;黄绍竑任第七军党代表,王应榆任参谋长;唐生智任第八军军长,刘文岛任党代表,晏勋甫任参谋长;王天培任第十军军长;赖世璜任第十四军军长,熊式辉任党代表;金佛庄任总司令部警卫团团长;叶挺任第四军独立团团长;黄琪翔任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团长;严重任第二十一师师长等“革命军的中坚将校”均系“保定军校同学”。仅第七军团以上的军官即有12人系保定军校生,占百分之七十左右。   在抗日战争期间,“保定系”许多将领为挽救民族危亡,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和领土完整而英勇作战,成为抗日名将。如新四军军长叶挺、领导东北民众抗日军的苏炳文、在绥远抗战的傅作义、参与指挥卢沟桥作战的何基沣、张克侠、秦德纯、张维藩、张寿龄、董升堂、曾国佐等,指挥凇沪抗战的蒋光鼎、张治中、陈诚、参与指挥台儿庄战役的白崇禧、徐祖贻等。还有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如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第二十三师师长李必蕃、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第一七四师师长夏国璋、第一五二师副师长林英灿、第二一五旅旅长赵锡章等。

成为民国军政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由于“保定系”将领受过严格而正规的军事教育和训练,有着较高的军事素质,因而受到国民政府、军队和各地方集团的重视,不少人成为中央军事机关及各治一方的封疆大员。如曾任参谋总长和国民党副总裁的陈诚,国防部长白崇禧,先后任军委会政治部长和新疆省政府主席的张治中,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国防部次长秦德纯,副参谋总长郭寄峤、郭忏,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黄琪翔,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等。此外,在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剿总”司令以上的将领中,“保定系”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白崇禧、张治中、顾祝同、刘峙、黄绍竑、廖磊、李品仙、陶钧、胡宗铎、叶琪;晋系集团的杨爱源、傅作义、赵承绶、孙楚、王靖国、梁培璜、陈长捷;东北军的荣臻、王以哲、何柱国、董英斌、刘多荃、牛元峰、何立中等;粤系集团的李汉魂、余汉谋、邓龙光、寥培南等;川军系统的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等。这些人物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上均有一定的影响。在整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保定系”在相当程度和相当长的时期内,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军事实权与一部分政权,成为军政界一支重要力量。即使后来崛起的“黄埔系”,也只能与之平分秋色,而未能完全取而代之。

在近现代军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保定系”中还有不少人,成为以后许多军校的领导和骨干。保定军校在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对后来的军事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清末到民国期间,保定军校生先后在陆军小学及各地军校任职者甚多。保定军校的教学方法和教育体制及训练方法也为以后各类军校所模仿。黄埔军校创办后,其教育体制和训练方法多循保定军校,其教学内容也多与之相似。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黄埔军校的各级领导、教官,多为保定军校生。如校长蒋介石、副校长李济深、先后任教授部主任和教育长的王柏龄、先后任教练部副主任和教育长的邓演达、学生队总队长严重、军事教官顾祝同、刘峙、刘尧宸、钱在钧、季方、金佛庄、郭俊、张治中、周至柔等。黄埔军校的军事教官除一部分是国外留学生外,多数系保定军校出身。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说,黄埔军校“诸位教员有从外国来的,有从保定学来的,但保定军校成立的时间很久,人数很多,器械又完全,我们这个学校所处的种种地位,都是比他们差得很远”。在黄埔军校领导骨干力量中,“保定系”占为多数。

  黄埔军校在各地设立了一些分校,保定军校生同样也成为这些分校的骨干。如南宁分校各任的校长俞作柏、吕竞存、夏威;洛阳分校的祝绍周等。其他军事学校或训练机构中,如陆军大学校长蒋介石、先任校长后又任教育长的杨杰、徐培根、万耀煌;中央航空学校校长周至柔;中央空军幼年学校教育长汪强;中央训练团团长蒋介石、副团长陈诚等。一些地方性军校或教育机构的主持人,如东北讲武堂教育长鲍文樾、王瑞华;东北军官训练团教育长董英斌;晋军军官教导团教育长楚溪春等,均出自保定军校生。特别一提的是,保定军校生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些军事学校也成为领导骨干,如早期的红军大学(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高级班的战术教官张振汉,被誉为红军学校中水平最高的教员之一;解放初期的解放军石家庄第六高级步兵学校(后改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任副校长兼教育长的王长江;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任教授会副主任的章培等,均系保定军校生。

  保定军校对后来一些军事学校的教育体制和军事教育内容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张作霖于1919年2月重新设立的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基本上仿照保定军校的教育体制,军事教育内容也基本分为学科和术科两部分,所用的教材大部采用保定军校的课本。保定军校对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更产生了重要影响。黄埔军校在编制上是仿照苏联军事院校的模式,设立政治思想教育课。但在军事教育上,基本上仿照保定军校。由于大部分军事教官出身于保定军校,所以黄埔军校的军事教程和训练方法与保定军校相似。

  保定军校不但为中国近代培养出众多将领,而且还为后来的军事教育培养了骨干。它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后来的一些军事学校不同程度地借鉴或效仿。由此可见,保定军校对后来的军事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和战争都与保定军校生有关。正如已故中国近代史学家蒋廷黻所说:“要研究近代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首先要研究保定军校发展史”。诚如一所保定军校史,几乎可以说等于半部中国近现代史,可谓言之凿凿。

  在以后激荡的时代风云中,保定军校的学生也分道扬镳,其中不少人投奔了革命阵营。但也有许多人追随国民党反动派,成为其御用的军事工具,并在历次反共反人民的战争中充当了先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3:54:37 | 只看该作者
保定军校二三事

  一、保定军校的创办及其时代背景

  1900 年义和团起义惨遭失败以后 , 国势阽危 , 几濒于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局面。清朝政府为维护它的反动统治 , 将希望寄托在建立新军上面 , 以为这样就可以对外御侮图存 , 对内镇压革命。于是最初的袁世凯的小站练兵 , 即所谓新军建制的开始 , 以后为培养新军骨干 , 成立了第一所军事学校一一北洋武备学堂 , 校址设于天津。不久南京亦设立南洋陆师学堂 , 各省则相继创办了武备学堂、讲武学堂等 , 名称不一。嗣后又在各省设陆军小学。并在北京 ( 清河 ) 、南京、武昌 ( 南湖 ) 、西安四地 , 各设陆军中学堂 , 形成军事学制上的完整系统。

  袁世凯小站练兵结束 , 成立了新军四镇 ( 民初改镇为师 ), 除由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生调充各镇中、下级军官以外 , 尚不敷所需。而当时计划拟将陆军扩充为三十六镇 , 需要军事干部更多 , 于是一面继续进行练兵 , 并将练兵中心移往保定 ; 同时将武备学堂改办为陆军速成学堂 , 由段祺瑞兼任学堂监督。为便于配合练兵 , 校址也迁设于保定。这就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

  辛亥革命南北议和以后 , 袁世凯篡夺了政权 , 出任大总统 , 并任命段祺瑞为陆军部总长 , 全国军权落在北洋军阀手中 , 为长 期培养初级军官人才 , 将原有陆军速成学 堂停办 , 改组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 以下简 称保定军校 ) 。保定军校成立于 1912 年夏 , 其时 , 段祺瑞己任陆军总长 , 为了培植其私人势力 , 段对保定军校人事紧抓不放 , 派他的亲信、北洋军老军官赵理泰为首任校长。教官和科长、连长大部分由北洋军的军官和该校前身陆军速成学堂的毕业人员充任。

  第一期从四个陆军中学的毕业生中招收学员约一千余名 , 学生籍贯各省都有。 修业年限规定为二年 ( 后延长半年 ) 。内设 步、骑、炮、工、辎五科。课程除军事学课以外 , 还有俄、德、日、英、法等外国语。我是从南京陆军中学毕业后升入该校炮科的。校长赵理泰旧官僚习气很深 , 能力薄弱 , 又嗜吸鸦片。校内干部不强 , 教官中大多是陆军速成学校毕业 , 本身只受过一年半的军事教育 , 学术水平一般 , 还不及陆军中学毕业的学生 ( 按陆军小学三年毕业后 , 入陆军中学续修二年毕业 , 共有五年 ) 。同 时南方各陆军中、小学 , 因受当时辛亥革命思潮的影响 , 民族民主革命思想蓬勃 , 有许多同学曾参加过光复起义 , 在革命军中当 过中、初级军官 , 与封建落后思想格格不入。眼看学校当局如此腐败 , 深为愤慨。 而另有一部分醉生梦死的学生 , 则在校内赌博、喝酒 , 任意破坏学校纪律。学校当局听任胡闹 , 学风大坏。外界舆论颇多指责。 不到半年 , 赵理泰束手无策 , 于这年冬引咎辞职 , 由蒋方震继任校长。

  二、蒋方震校长及其自杀风潮经过

  蒋方震 , 字百里 , 浙江海宁硖石人。 1910 年 ( 清光绪二十六年 ) 东渡留学日本 , 经成城 ( 初级军事学堂 ) 而进士官学校 , 在日留学六年 , 以步兵科第一名毕业于士官 , 日皇曾赐刀褒奖。同期毕业者有蔡锷、许崇智和日本军人荒木贞夫 ( 侵华战争时曾任日本陆相 ) 、小矶国昭 ( 侵华战争时曾任日本首相 ) 等。当时以中国学生而受到日皇褒奖 , 认为是莫大的荣誉。蒋回国后曾 任清禁卫军管带 ( 官长 ), 不久 , 又出国赴德实习陆军 , 任德国第七军实习连长 , 为当年德国的统帅兴登堡所赏识 , 被誉为未来的 " 东方将星 " 。他从德国实习回国后 , 在军界已负有盛名 , 与蔡锷( 松坡 ) 、蒋尊簋 ( 百器 ) 等同被视为英俊有为的新派人物。蒋方震曾向袁世凯、段祺瑞上过意见书 , 力陈训练军事人才的重要。赵理泰即难乎为 继 , 袁、段乃派蒋方震继任保定军校的校 长。

  蒋方震于 1912 年冬到校视事。那年 他才三十二岁 , 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 即 大刀阔斧着手校务改革 : 将原有教官和队 长中资历不足、学识浅薄、能力较差而不孚 众望者 , 大部撤换 , 改聘德、日留学生和资 历、学识较优的人继任。教育长一职 , 由他的士官同学张承礼担任。蒋一面改革制 度 , 学校编制和课程都仿照德、日 , 同时向陆军部建议充实学校设备 , 增拨军械、马匹 等等。蒋生活朴素 , 单身住在校内 , 除亲任课程外 , 还常到各科去听各教官讲课 , 以提高教学质量 , 并日夜巡视 , 注意学生课程作业、操练、自修和课外活动 , 以及起居生活等。蒋氏以诚待人 , 对学生循循善诱 , 注重启发 , 常以古今中外许多生动有趣的事例 作为引证 , 由此深受全校同学的爱戴与敬仰。不到三月 , 学风大有改进。

  不料蒋方震竟因撤换人事的问题 , 引起段祺瑞的反感。蒋对段原非有意识的反对 , 但因被撤换的人员中 , 多数是段的陆军速成学堂学生和北洋军旧部 , 段对保定军校本有操纵野心 , 今见自己的私人势力被大部调走 , 心中十分不快。再加这批人被调走以后 , 纷纷向段陈诉 , 说蒋有拢德、日留学生排除国内毕业生的企图 , 段乃暗示陆军部军学司司长魏宗瀚 , 处处加以留难。 有时已经陆军部批准的军需物资、仍托辞不发 , 甚至对急需的军械马匹 , 也叫蒋向驻防保定的陆军第二师 ( 师长王占元 ) 就近借用。这就使新派与旧派、士官派与速成派之间的矛盾更为加深。蒋方震虽多方奔走 , 始终得不到陆军总军学司的支持 , 呈部公文 , 往往留中不复 , 辞职又不批准。全校 同学见军学司如此刁难 , 群情激愤 , 终于酿成了学潮。由各连学生推派代表 , 进行交 涉。我也是炮兵连的代表之一 , 互推步兵连刘文岛负责 , 形成以刘文岛为首的学潮核心小组。

  陆军部军学司得悉保定军校学生闹风潮 , 派科长丁锦到校调停 , 结果无效。丁怀疑蒋从中唆使 , 以致军学司对蒋隔阂日深。 蒋再度亲往军学司联系 , 结果仍只领到一些极平常的东西 , 依然解决不了问题。蒋氏责任心极强 , 经此三番五次地碰壁 , 深感与军学司的矛盾已无法解除 , 决定一死以谢国人和全校师生 , 并以此来表示对段祺瑞和军学司的无言抗议。

  那是 1913 年夏初的一天 , 蒋方震自北京乘车回校 , 立即在礼堂召集全体员生训 话 , 神情异常激动 , 对校务无法进展 , 表示十分沉痛 , 连说 :" 对不住学校和大家 , 也对不住国家。 " 讲话时声泪俱下 , 随命我们立正 , 将身子转向讲台后面。我们听到枪声 , 方才知道蒋校长以手枪自杀。当时蒋氏中弹倒下 , 被他的随从史福抱住 , 已是血流如 注 , 在场同学亲眼看到这个突然的变化 , 顿时队伍大乱 , 许多学生赶忙将蒋氏抬到校长室进行急救。同时立刻召开大会 , 组织请愿团去北京 , 坚决要求将军学司司长魏宗瀚撤职查办。

  蒋方震自杀的消息立时轰动了京城。 袁世凯为笼络学校师生 , 派参议官陈仪、蒋尊簋 ( 陈、蒋都是日本士官毕业 ) 到校慰问 , 各方对保定军校和蒋方震亦多寄予同情。如北京有许多名医 , 都赶到保定设法抢救。 内中有一个日本军医平户 , 带了助手左梅 ( 女 ), 替蒋氏仔细检查 , 认为子弹洞穿左胸 , 虽伤肺叶 , 于生命无大碍 , 乃将蒋氏送入医院。平户回京后 , 留左梅在院负责看护。经过三个月的疗养 , 枪伤竞告平复。

  蒋氏在疗伤期间 , 校长职务由教育长张承礼代理 , 而学潮仍未停息。学生还是坚持要求撤查军学司负责人。但段祺瑞一意庇护 , 置之不理。其时校内南方各省同学态度尤为坚决 , 团结一致 , 北方同学则在陆军部的高压下日渐冷淡 , 学潮仍以刘文岛等三、四人为核心。陆军部对刘等恨之入骨 , 以后终于将其开除学籍。南方同学中也有愤而自动退学的 , 风潮渐告平息。 蒋氏伤愈后 , 于同年秋初辞职离校 , 因念刘文岛为学潮而牺牲学业 , 曾资助其赴德留学。

  蒋方震辞职后 , 被调总统府咨议。段祺瑞为缓和学潮 , 派了日本士官毕业的曲同丰继任校长。曲虽系士官生 , 而与段关系颇深 , 接事后用怀柔政策 , 对蒋氏所聘教官、队长 , 多未更动 , 教育长张承礼随蒋氏去职 , 由杨祖德继任。也有一些教官因愤愤不平而随同蒋校长离职的。蒋方震任保定军校校长为时很短 ( 实际负责校务期间仅只半年多 ), 但第二期同学对这位校长却永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蒋氏虽受了这次打击 , 但报国热忱并未稍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他曾参加在世界和平会议 , 考察了参战各国的实际情况 , 回国后不断介绍各国的新军事学识 , 并积极研究我国古代军事书籍 , 有所阐述 , 贡献于国家。抗战初期蒋出任陆军大学校长 , 每有着述 , 亦传诵一时。不幸蒋于 1939 年在广西宜山逝世 , 享年仅五十七岁。蒋的灵枢暂厝宜山 ,1948 年由蒋氏生前友好竺可祯、陈仪等的协助 , 迁葬于杭州万松岭。我以师生之谊 , 亦曾躬与其事。 解放后 , 我在杭负责丧葬事务时 , 取得蒋夫人的同意 , 改葬于南山公墓 ( 当时距蒋氏去世已逾十年 , 但尸身未腐 , 经火化后改葬 ) 。至今每年仍有人到南山公墓去凭吊。

  保定第一期学生 , 于1914 年冬毕业 , 约计有一千人统由陆军部分发工作 , 其中有七百余人分发回原籍各省部队服务 , 另有二百余人被分发在袁世凯的陆军混成范团见习 , 我便是到该团炮兵见习人之一。

  三、历届招生来源和毕业生出路

  保定军自 1912 年夏创办 , 至 1923 年停办 , 有十一年的历史 , 共办了丸期。毕业学生达六千余人 , 分布在全国各省。历任 校长 , 在赵理泰、蒋方震、曲同丰之后 , 尚有王汝贤、杨祖德、贾德耀、张鸿绪、孙树林等数人 , 大都是听命于北洋军阀的。校长一 职 , 始终在速成和士官两派的角逐与交替之中。

  分布在全国的六千多名保定军校的毕业生 , 在旧中国的军事史上是占有一定的地位的 , 在政治上也曾起有正面和反面、进步和反动的不同作用。

  当年保定军校毕业生的出路 , 主要不外乎两个方面 : 一是到各省军阀处任职 ; 二是南下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而以前者人数占绝大多数。

  保定学生毕业后投各省军阀的 , 因为受到地方军事学校出身的旧军官和行伍出身的军官的排挤 , 民初十年间 (1921 以前 ), 除两广、川、黔、两湖各省情况较好外 , 其余很难发展。例如浙江 , 自 1914 年至 1920 年先后毕业分发回籍服务的保定同学 , 总数达二百余人 , 而原来由浙江武备学堂、讲武堂、弁目学校、军事补习所等毕业的学生已有好几百人 , 他们自恃资格老 , 看不起保定生。其中尤以讲武堂生为中坚 , 掌握了地方军事实权 , 不欢迎新来者插足。 这确是当时新旧军人的一个矛盾。

  至于南下参加革命的 , 早在二次革命 ( 南京讨袁之役 ) 和云南起义南方各省反对 洪宪时期 , 已有一部分人参加。以后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 需要大批军事干部 , 曾派吕超、李宗璜到上海吸收保定生 , 参加者亦有 不少。 1924 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 又派邓演达到上海招收保定同学。其时在上海有 " 陆军四校同学会 " 的组织 ( 四校即是保定军校、陆军中学、陆军预备学校、陆军小学 ), 同学会通讯处设于霞飞路 ( 今淮海路 ) 宝康里保定同学吴本景家中。南下广东的 , 大都由四校同学会介绍。其中固有因志愿革命而去的 , 而也有因在原籍郁郁不得志而去广东求发展的。如先后由浙江转沪去广东的 , 就我所能回忆的 , 有陈焯 、王文翰、蔡忠笏、金灿、陈诚、周至柔、李进德、周彭赏、陈守锋等人 , 以后还有很多。由别省去的也有不少。但这些人以后大都被蒋介石所利用。

  北伐誓师以后 , 蒋介石为阴谋篡夺革命政权 , 扩张他的反动势力 , 又积极拉拢保定生作为他的羽翼。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 ,在所谓统一中国的长期军阀混战中 , 以大吃小 , 兼并了各地方军阀的杂牌部队 , 从中又收罗了更多的保定生为他所用。因而在六千多名的保定同学中 , 除了早年亡故或转业 , 以及少数坚持革命或向为蒋所忌视而被排斥的人以外 , 其余大部分为蒋介石所罗致 , 其中有一部分人成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重要军政人员。其军职在集团军总司令以上、文职在省政府主席和中央部长以上、或党务方面任中央委员的就有张治中、傅作义、黄绍竑 、戴戟、刘文辉、李觉 ( 以上后转入革命开营 ) 、陈诚、白崇禧、顾祝同、熊式辉、刘峙、王东原、韩德勤、上官云相、吴挹峰等数十人 , 其他绝大多数也都在国民党军职少将级以上。

  作者附注 : 本文自开始写述 , 曾费时一年之余。其间曾请沪杭两地同学和蒋百里先生的侍从李树义君反复校阅补充 , 作了数度改写。但因事隔五十余年 , 仍难免有疏漏之处 , 敬望当年保定同学和熟知此项史料者不吝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1-2 09:16:03 | 只看该作者
好长        看到眼睛都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5 11:44 , Processed in 0.04874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