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947|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俗] 花桥镇的来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30 13:0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咨询一下武穴的父老乡亲 有谁知道花桥镇名字的由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2-3 11:00:39 | 只看该作者
谁来解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11:05:10 | 只看该作者
先找一篇:不过不是花桥镇的。


荷叶湖在武穴花桥镇内。此湖形似荷叶,荷叶的来历,亦有故事。

    古时广济大旱,旱得田地焦白,草木枯死,人畜吃水如吃盐。接连数月,天空没有一丝云,日日骄阳似火。人们走得动的尽出逃荒,走不动的开始剥榆树皮、茅草根充饥,后来树皮、草根也找不到,只有坐以待毙。

    救苦救难的南海观音于心不忍,想作法降雨又碍于非为本职,怕犯天条,只好拿些脂粉撒在白山岗上。饥饿的人们发现了这种又白又细滑的东西,也不管它有毒无毒拿来就吃。由于无水调和,一则难于下咽,二则咽下去,拉不出。观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再到花桥用金钗挑了个大坑,以杨树枝滴半滴水于坑中,化出一湖。为防骄阳曝晒曝蒸,便扯片荷叶盖着。

    人们见到那么大的荷叶盖那么大的湖面,惊喜异常,奔走相告。整个灾区百姓皆食白土,饮湖水,保住了性命。往后叫这湖曰“荷叶湖”,名白土曰“观音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12:05:35 | 只看该作者
找罗与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16:12:58 | 只看该作者
望解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5 09:05:23 | 只看该作者
村中有群花桥侗




东边伢泼西边弟,各处乡风各不同。花桥、余川,过去叫广东,只因地处广济县之东。东风吹,战鼓擂,咱们好汉谁怕谁。都说花桥侗,侗在哪里?
花桥人豪爽。古时花桥湖区,连年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大水阻隔交通,人们出行不便。有一群丐帮人士,俗称叫花子,见官府不作为,不肯修桥,乃主动承担义工之责,进村入户发动爱心募捐,集得银两物资,充修桥之用。历经风霜,苦度春秋,桥通之日,万民沸腾,盛赞花子大义壮举,大灾有大爱,救民有乞丐。此桥从此得名,此地从此扬名,花桥
花桥人勇敢。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初创时2000多人,花桥子弟占一半,后编入红四方面军,一路攻城拔寨,数载血雨腥风,英勇善战不怕死,红军不怕远征难。建国伊始,拜将封侯,武穴籍五位开国将领,全部出自花桥,后人提起花桥,将军故里!
花桥人勤劳。过去围湖垦荒,战天斗地,造出了丰收圩、团结圩、大洋圩万顷良田,创出了双百棉、吨粮田、万元田农业奇迹;改革开放之后,花桥人在家的科学种田,踊跃交售爱国粮,出门的各显神勇,奋力打拼,闯##,下广东,越京津,到江浙,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畏艰险,不畏磨难,换来硕果飘香,衣锦还乡!
花桥人热情。都说花桥人侗,侗在义字当头。花桥陈姓烟火兴旺,世称义门陈氏。邑人乐善好施,堪称义薄云天。上有戴文义,下有陈义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酒要好的,菜要香的,频频相劝,不醉不归。人义地也义,秋梦于归,邵总来贺,行至花桥境内,一身泥巴相随,粘得牢,甩不掉,义乎?义也!
一境之内,我不敢妄言花桥人才高。但细细数来,不乏才子。远的不说,单看近代。郭超人,中央委员、新华社长,一篇妙文,字字珠玑,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入选教科书;陈播,文化部电影局长,创办八一电影制片厂,拍出多少好电影,铭记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刘不朽,中国作协会员,湖北作协主席,宜昌文联主席,作协主席,《三峡文学》主编,三峡诗作誉满九州。彭友良,中国农大教授,“863”计划中的项目攻关带头人;国家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人事部命名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中国跨世纪人才”......
武穴信息村,人才济济,花桥侗云集,各有千秋。元老之中,无名秋梦,人在他乡,殚精竭虑,把个深圳同乡会闹得风生水起,人气如潮。紫霞残影,故事版主,无私奉献,默默耕耘,村中小黄牛也。水区兴波,有汪洋中的破船;慧眸一笑,据说也有流窜花桥一带的经历。刘老根、冉西儿,一样的风趣幽默,一样的热情大方,南方小聚,老根家是欢乐的海洋;村中春晚,西儿小品笑坏一帮惩形。还有张弓亮剑、飞龙在天、蓝海鸥、楚漂泊、娟儿、旨晗、苇子、影子、禾木.....都有过人之处,少有池中之物。限于个人掌握,不能了解到村中全部的花桥人,只好挂一漏万,没有提到的,请你跟帖表明。
论坛是一家,不分你我他。花桥人写花桥事,决非炫耀,更不是分裂。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大家一起来,敲动我们的键盘,赞美我们的家乡,不亦快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5 09:52:31 | 只看该作者
大金镇的来历呢   四望镇的来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5 12:01:19 | 只看该作者
嘿我一跳,原来花桥历史如此可歌可泣,花桥人民是这样的人才挤挤,精英满仓,真是一块希望的乐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5 12:02:12 | 只看该作者
只听说太平侗,想不到花桥也有侗人的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5 12:10:49 | 只看该作者
张弓素来出手不凡,文字独处鳌头,随随便便瞎写乱涂,也是难得一见的毛氏红烧肉!吃起来津津有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5 23:59 , Processed in 0.03748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