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野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言献策] 我对胡晓青主席的指示有些不解,想请高人指点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4-6-11 12:27:17 | 只看该作者
深刻领会领导意图,管他三七二十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4-6-11 12:30:01 | 只看该作者
佛教信仰与佛教文化是两码事,大家不要搞混了哦
共产党员不可能信佛,信仰的是马克思!
但是共产党员有弘扬佛教文化、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发展文化旅游——国家有政策、省里有意见、市里有规划、民间有行动——这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的大趋势,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更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GD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4-6-11 12:35:59 | 只看该作者
佛教史學者湯用彤

湯用彤先生為中國近代學術界研究中國佛教史學的泰斗。
受傳統家庭教育的影響,湯用彤具有高潔的道德情操與關懷時代的悲心,故在面對西方文明挑戰時,能以卓爾不群的思想,闢出一條清晰的理路。由於湯用彤對玄遠之學與佛典的深入,對古聖思想的脈絡與佛教宗派變遷的研究,以及對中西文化的深刻認識,能以新理論、新觀點加以結合運用,在研究中西文化接觸的演變過程上,卓然成家,因此成為近代學術界研究中國佛教史傑出的學者。

◆幼承庭訓 光大先賢
湯用彤(西元一八九三-一九六四,)字錫予,原籍湖北黃梅,出生於甘肅省渭源縣。父親湯霖,字雨三,素喜漢易,平時最愛吟誦《桃花扇》中的「哀江南」以寄傷情。湯用彤自幼耳濡目染,三歲即能背誦全文,連父母都深感驚訝。湯霖曾任甘肅省渭源縣知縣,未久丟官,先後設教館于蘭州、北京。湯用彤幼年就學於父親所設的塾館,打下深厚的國學基礎,尤其對歷史有濃厚的興趣。
湯用彤在他的《佛教史》跋中,說明自己研究佛教史的淵源:「先父雨三公教人,雖諄諄於立身行己之大端,而啟發愚蒙則常述前言往行以相告誡。彤稍長,寄心於玄遠之學,居桓愛讀內典(佛學)。顧亦頗喜疏尋往古思想之脈絡、(佛教)宗派之變遷。」且自謂作佛教史的目的在「俾古聖先賢偉大之人格思想終得光輝於世,則拙著不為無小補矣」。
傳統家庭教育養成湯用彤高潔的道德情操,加上他關懷時代的憂患,時常思考如何將古文化與現代思潮結合,為當代人開闢思想新方向,因而促成他投畢生的精力,埋首於學術工作中。


◆醉心朱陸 文化救國
光緒三十四年(西元一九○八),湯用彤十六歲,入北京順天學校就學,與梁漱冥、張申府等同學。年餘後考入清華學校,在校期間,湯用彤於研究哲理之學有所心得,一一撰文刊載於《清華週刊》上,大力闡發朱陸學說的真精神。
一九一六年,湯用彤二十四歲,從清華學校畢業,同年考取官費留美。然而臨行前,卻因罹患砂眼未能成行。當時國學家錢穆先生即以校中缺一國文課教師,命湯用彤以學生身份暫時留任母校國文課教師,兼《清華週刊》總編輯。
一九一八年,湯用彤赴美,入明尼蘇達州漢姆林大學哲學系,兩年後畢業,申請入哈佛大學研究院攻讀西方及印度哲學,旁及梵文、巴利文等語文。此時湯用彤認識在該校任教的白璧德教授,白教授乃當時頗具影響力的文學批評家,亦為二十世紀的新人文主義學家,十分關心近代中國的困境,清楚指出中國人必須深入中西文化,擷取其中的精華,才能救亡圖存;白教授又倡導研究中國佛教史,並將佛教史放在東西人文宗教中探討。他的思想,成為日後「學衡派」的理論來源。湯用彤的治學態度、方法及文化觀念,深受白教授的影響,而與陳寅恪、吳宓同被稱為「哈佛三傑」。

◆任教史學 發表論文
一九二二年初,吳宓、梅光迪等人,於東南大學創辦《學衡雜誌》,以論究學術,昌明國粹為宗旨。是年夏天,湯用彤獲得哲學碩士學位。初抵國門,即應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前身)副校長劉伯明之聘,出任哲學系教授。
同年十月,歐陽漸在金陵刻經處創辦「支那內學院」,並主講《唯識抉擇談》,一時學者雲集。湯用彤於課餘之後,亦前往學院,與熊十力、蒙文通等人一同聽講佛學,此為奠定湯用彤佛學基礎的關鍵時期。不久,他的博學多才,受到歐陽漸的重視,受聘為巴利文及研究部導師,後來又講授「金七十論解說」及「釋迦時代之外道」兩門課,後文並刊於《內學雜誌》。
一九二四年,湯用彤三十二歲,在《學衡雜誌》上發表〈佛教上座部九心論略釋〉,及〈印度哲學之起源〉二篇論文,分析早期小乘佛教的教義,使他未來在研究小乘與大乘佛教的比較上,有了初步的基礎。此後,湯用彤在《學衡》、《國學季刊》、《燕京學報》等刊物陸續發表〈印度哲學之起源〉、〈勝宗十句義論解說〉、〈南傳念安般經譯解〉等宗教性及中外哲學論文。
一九二六年,因東南大學學潮,湯用彤轉任天津南開大學哲學系教授。次年,北伐戰起,湯用彤歷經烽火戰亂,仍執教不息,前後歷任北京、中央、西南聯大等大學文學或哲學教授,及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等職。數年間,湯用彤不斷有佛學論著問世,如〈印度思想史稿〉、〈唐太宗與佛教〉、〈矢吹慶輝三階教之研究〉、〈竺道生與涅槃學〉等數十篇,豐富了當時的教界及學術界,北大哲學系也因此轉而重視哲學史與佛教思想。
一九四二年,湯用彤與陳寅恪、吳宓等人,同列教育部第一批部聘教授。一九四七年,應聘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客座教授,講「中國佛教史」一年。次年返國,膺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隸屬人文組哲學門,同時又被選為國立北平研究院院士,佛教學者獲得此一殊榮者,僅湯用彤一人而已!
一九四九年,中共解放軍進駐北京,湯用彤任北大校務委員會主席,並獲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及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一九五一年開始,湯用彤便停止授課,專務著述。

◆洄出眾流 漢唐權威
當中國傳統文化面臨西方近代文明的挑戰時,湯用彤非僅著眼於當代的探討,或空談不切實際的中西文化異同的問題,而是默默地研究中古以降,漢民族與其他異族交往的歷史,以及外國文化(如:佛教)傳入中國所產生的結果,希望從中獲得歷史的教訓。因此湯用彤在北大任教期間,主要著力在「兩漢魏晉南北朝佛教史」一課。
湯用彤窮其畢生精力,考訂漢唐間各種與佛教有關的史料,發表多篇論文,並出版專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漢唐佛教史體系。這方面重要的著作有:《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往日雜稿》、《印度哲學史略》、《魏晉玄學論稿》等。
其中以《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一書,為湯用彤傳世的名作,在國際間頗負盛名。胡適為之校閱後,讚歎道:「錫予訓練極精,工具也好,方法又細密,故此書為最有權威之作。」日本《望月佛教大辭典》也引用該書的內容,因此本書堪稱為劃時代的經典鉅作。
湯用彤與胡適在商討書中個別論點時,自認膽小,胡適卻於日記中讚揚:「錫予的書極小心,處處注重證據,無證之說雖有理,亦不敢用,這是最可效法的態度。」湯用彤並於交談中坦承:「頗有一個私見,就是不願意說什麼好東西都是從外國來的。」湯用彤由於治學嚴謹,所以在漢唐佛教史的研究上,迄今仍無出其右者。
一九七九年,湯用彤的公子湯一介先生,將其父於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的隋唐佛教史稿授課講義整理成書,名為《隋唐及五代佛教史》。

◆學界巨人 載德千古
湯用彤一生以民族文化的繼承、弘揚者自居,致力於中國佛教史、魏晉玄學、印度哲學史的研究,且教學、著述未嘗間斷。雖因貧苦艱難而使長子一雄、愛女一平雙雙病逝,心靈遭受劇創,但仍矢志不移,為民族文化的復興、建設屢締佳績,不僅在學術界確立崇高的地位,並培養許多優秀的學界新人。
晚年他因健康不佳,學術活動或撰寫文章多由任繼愈助理。六十八歲時,已不能撰寫長文,每天只能工作一、二小時,但他仍堅持治學,編寫短文。一九六四年五月一日,因心臟病發逝世,世壽七十二歲。
湯用彤是一位學識淵博,成績卓越的學者。他治學勤勉,態度嚴謹,通曉諸國語言,講學無數。其特出的思想、創見的義理,皆付諸於文字,時人評之為學術界的上乘作品,極受國際學術界重視。又由於他善用中西文化,重考證而不忽視歷史解釋,因

点评

小椰树太费心了,只怕是浪费了自已的时间,又浪费了别人的时间,又占用了网络资源  发表于 2014-6-11 12: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4-6-11 12:42:09 | 只看该作者
在1949年前中国有两个怪人,一个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熊十力,一个是莫须有先生的化身废名(冯文炳)。大概在1948年夏日,他们两位都住在原沙滩北大校办松公府的后院,门对门。熊十力写《新唯识论》批评了佛教,而废名信仰佛教,两人常常因此辩论。他们的每次辩论都是声音越辩越高,前院的人员都可以听到,有时甚至动手动脚。这日两人均穿单衣裤,又大辩起来,声音也是越来越大,可忽然万籁俱静,一点声音都没有了,前院人感到奇怪,忙去后院看。一看,原来熊冯二人互相卡住对方的脖子,都发不出声音了。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只有“真人”、有“真性情”的人才会作出这种有童心的真事来。
http://www.gmw.cn/content/2004-08/06/content_70965.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4-6-11 12:45:27 | 只看该作者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本会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这里各界人士就应包括佛教界人士。支持佛教文化,打造武穴旅游品牌,促进武穴经济社会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4-6-11 12:57: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上一次是叫已经规划设计好并且已经开始施工的滨江公园停工重新设计规划,这次又是对人家四祖佛法文化不切实际的指指点点!个人主观意识极其强烈!尼玛,人家职能部门规划一个项目抵不到一个安管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4-6-11 12:59:1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历代名人佛教言论

李白(701—762,唐朝诗人,青莲居士):
诗仙李白存世的作品中有五十多篇是写释家题材的,但从内容和理趣言,都被彻底地仙化了。究其成因,则主要在于佛教净土和神仙境界的相通以及道教度人思想与大乘佛教济世思想的相契。
《地藏菩萨赞》:“本心若虚空,清静无一物”。
《庐山东林寺夜怀》:“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早年就信仰佛教,曾“十年座下,俯伏受教”于道光法师。他一生习禅,与南、北二系的禅师均有交往,先受北宗神秀一系禅学思想的薰陶,又受南宗荷泽一系禅学思想的影响。
王维在《谒璇上人并序》中为禅僧作精神画像云:
“外人内天,不定不乱,舍法而渊泊,无心而云动。色空无碍,不物物也;默语无际,不言言也。”这是禅家的最高悟境,也是诗家的最高化境。
《过福禅师兰若》:“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
《西方净土变尽赞并序》:“愿以西方为导首,往生极乐性自在。”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香山居士):
白居易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在很多诗中,表达了学佛的体会。
《闲吟》: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
《念佛偈》:日幕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日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我且阿弥陀。
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皈依向一乘。坐倚绳床闲自念,前生应是一诗僧。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信佛很深,他在《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中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
他还指出,佛家“其教人,始于性善,终于性善”,“儒以礼行,觉以律兴,一归真元,无大小乘。”
“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则丧,是故离礼于仁义者不可与言儒,异律于定慧者不可与言佛。”

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东坡笃信净土,又善参禅,常与高僧参禅论道。

康有为(1858--1927,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和学者):

佛学之博大精深,虽有圣哲无所措手。
佛学之博大精微,至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绝,虽有圣哲,无所措手,其所包容,尤为深远。

谭嗣同(1865~1898,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佛教大矣,孔次大,耶为小。

孙中山(1866—1925,孙中山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佛学为哲学之母,救世之仁,研究佛学可以补科学之偏。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盖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持民族一种最雄大的自然力。
佛教以牺牲为主义,救济众生,他的动机是大勇、大智、大仁。

章太炎(1869—1936,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
佛法本来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无非是断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断不是建立一个宗教,劝人信仰。
  佛法……与其称为宗教,不如称为哲学的实证者。
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最可用的。

梁启超(1873—1929,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佛教为最崇贵圆满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为人类最高文化之产物。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
  有放万丈光焰于历史上者焉,则佛教是也。 六朝至唐数百年中,志行高洁、学识渊博之士,悉相率入于佛教之范围。

陈独秀(1879—1942,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李叔同(1880-1942,法号弘一,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高僧):

出家人是最高尚最伟大的。顺治皇帝曾作“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之赞誉。

鲁  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释迦牟尼真是伟大的圣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于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伟大的圣哲。
   
梁漱溟(1893-1988,中国现代思想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国学大师):

我是一个佛教徒。人都有前生、有今生、有来生。我前生是一个和尚,一个禅宗的和尚。

毛泽东(1893—1976):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普渡众生,是代表当时在印度受压迫的人讲话。为了免除众生的痛苦,他不当王子,出家创立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们共产党人合作,在为众生即人民群众解除压迫和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在古代,佛陀传扬恢弘的教义,保佑普天之下太平无恙。
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
信仰是人类的精神支柱,如果把它神化了就是宗教。

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

周恩来(1898~1976):

周恩来皈依虚云老和尚.
1999年《佛教文化》第41期)据全国劳模、党委书记出身的灵岩寺副主持法安法师说,李先念是在少林寺皈依的,刘少奇是在菩陀山皈依的,提起周恩来的皈依又生出一段故事。
    有一次在武汉,毛泽东问周恩来:“为什么你办事总是那么圆满?”周答:“主席,我除了马列,还有佛法。”
    “你皈依了那一个?”“虚云老和尚。”“这虚云老和尚何许人也?”“虚云老和尚是当代高僧,他父亲是泉州知府,父亲和叔叔就他一个男儿,给他讨了两个老婆,可他出了家,拾树叶充饥,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毛泽东被周恩来说的心动,要周将虚老叫来武汉,虚老不肯:“自古法王大于人王,毛泽东要皈依,叫他到南华来。”毛泽东听后也气得一倔,皈依就此告吹。
    1939 年春,周恩来到南岳衡山为游击干部训练班作报告。当时南岳寺观里的和尚道士以丘赞、演文法师为首,组织了一个救亡团体———“南岳佛教救国协会”,决心为抗日事业尽一份力量。但是他们的意见很不一致,演文主张成立一支僧军,奔赴抗日战场,直接同日本鬼子拼杀,而丘赞不同意,认为杀生是犯了佛门戒律,彼此争执不休,便请周恩来“裁决”。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上封寺。他高度评价了僧人们的爱国热情,又提出不必成立僧军的主张。谈话将要结束时,丘赞请周恩来题词。周恩来没有推辞,接过笔默想片刻,洋洋洒洒地在宣纸上写了八个大字“上马杀贼,下马学佛。”丘赞望着题词,沉吟了一会道:“弟子斗胆请教,先生题词‘杀贼’与‘学佛’联系在一起,于教义是否相符?”
      周恩来笑着解释说:“阿罗汉的第一个汉译是‘杀贼’。不杀除烦恼之贼,就成不了阿罗汉。我写的是‘杀贼’。不是‘杀人’,这个‘贼’当然是指佛教中不能容忍的歹徒。现在日本强贼正在大批杀我同胞,我们不把杀人的贼杀掉,怎么普渡众生?这是善举,杀贼就是为了爱国,也是为佛门清静。你们出家人只出家没有出国,所以同样要保国爱国。抗战就是杀贼,杀贼就是抗战爱国。”
周恩来把“杀贼”与“学佛”紧紧联系起来,使得丘赞不得不从心理上承认杀贼的合理性,接着又把“杀人”与 “杀贼”这两个关系一区别分清,将“杀贼”提高到“普渡众生”、“善举”这样的佛家最高教义上来认识,最后说到抗战救国的大目标上来。真是步步为营,循循善诱。丘赞听后激动地说:“周先生真是博学,精于教义,通晓佛理。我明白了,只有上马杀贼,才能下马学佛。我们出家人也要投身抗日,手持戒刀,上马杀贼。”


赵朴初(1907~2000年,著名作家、诗人、书法家、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释迦牟尼,公元前六世纪中叶,与孔子同时,看到世间的种种苦难,开始思考“如何解脱世界的苦痛”。(《赵朴初居士释佛》)
    一九五七年我陪一位柬埔寨僧人见毛泽东主席,客人未到之前,我先到了。毛主席便和我漫谈。他问:“佛教有这么一个公式———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有没有这个公式呀!”我说:“有。”毛主席再问:“为什么?先肯定,后否定?”我说:“不是先肯定,后否定,而是同时肯定,同时否定。”(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序)

沈家祯(1912—2007,当代大实业家与科学家):

我本人是科学家, 对科学很感兴趣, 我对佛法同样感兴趣。我个人认为佛法和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黄念祖(1913—1992,现代科学家,原天津大学教授、北京居士林林长):
近百年中由于相对论、量子论、亚原子物理学、太空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所取得的成果,给佛教哲理增添了许多实际论证和实例。
  科学只能帮助我们多明了一些开悟,如佛陀的人所说的话,但不能引导我们到悟的境地。如果我们要悟得正觉,我们须以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实修行。

钱学森:
21世纪是人体科学的时代。人体科学是高科技中的高科技,将会带来人类科学的革命。应把宗教纳入科学的轨道来研究。
一九八七年,赵朴初到四川一个佛教胜地看到被人贴迷信标语的事实,回来写了一份报告,钱学森博士看见了,他回信说:“宗教是文化。”(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4-6-11 13:1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4-6-11 13:29:49 | 只看该作者
回雨潇潇  小椰树太费心了,只怕是浪费了自已的时间,又浪费了别人的时间,又占用了网络资源  

——广济佛教禅宗文化园里难道容不下鄂东禅宗文脉哺育的“汤用彤”与“废名”的名字么?实验二小学生最近体验了让武穴人自豪的章水泉竹器文化,将来的广济禅宗文化园体验什么呢?难道让武穴小学生们把“道信”二字都体验成“秃瓢”么?这将是千年古县、禅宗故里的耻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4-6-11 13:46:01 | 只看该作者
野句 发表于 2014-6-11 08:45
以上诸位,我估计没有一个更比我切身的体会到佛教对一个正常人家的影响。
    其实以前我对佛教只是 ...

难怪三声对佛教痛恨有加,原来是深受其苦!
实在是难以理解,真正的的佛教难道是让人面目狰狞,不爱人也不爱己么?这佛教还是佛教么?不是邪教?

点评

文化是有氛围的,也需要基础的,都说不读书的人没文化,武穴佛教其实大部分都不是文化,是迷信的  发表于 2014-6-13 2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9 02:49 , Processed in 0.0937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