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郭德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温东华:中国诗歌重镇——武穴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09-7-9 18:26:33 | 只看该作者
《温东华诗集》,开篇为温东华1985年23岁的成名作《一尖山》,他用二十多年证明了创作的前卫性与结构语言的能力,捍卫了诗歌的尊严!封面和诗歌一样坚硬高贵,火焰的狂放和大地的坚硬构成了诗集的质地,仿佛能听到血液和怒吼的声音。他的诗歌适合在旷野和冰雪中阅读,时刻提醒我们超越世俗的卑琐与生命的平庸!
我读过《温东华诗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09-7-26 17:13:1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个还是要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9-7-26 17:19:30 | 只看该作者
温东华《中国诗歌重镇——武穴》


诗歌在我们武穴是很发达的事业。早期的繁荣我们可以追索到东晋末期,那个时候,武穴到小池睹是一片泽国。泽国的对面九江就有一位非常卓越的诗人陶渊明,当时,许多诗人南来北往,路过这一片泽国,总要拜访陶渊明。稍后,在我们武穴,历史又偶然又必然的送来一位给唐朝诗歌造成极大影响的诗人,那就是鲍照,他留恋一尖山的山水美景,就在我们武穴的一尖山建造房子居住起来,因此,也吸引了许多诗人在一尖山上上下下。可以说,当时的中国诗坛除开南京,我们这一地区“一尖山——雷山(庐山)”就是一个诗歌中心。唐宋时代,我们这儿都有很好的诗歌传统。真正产生我们武穴的本土诗人还是在明清时代,这个时代,写诗的人非常多,但影响比较小,其中最有名的、诗也写得最好的诗人就是金会员。他们那些诗我们都称作古诗。古诗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与狩猎社会和农耕社会结合在一起的。从工业革命开始,现代型的社会逐渐代替农耕型社会,因而也促使诗的变革。辛亥革命一起来,新诗也就慢慢产生了。从新诗产生到1949年,我们沿江几县,黄梅有诗人废名,蕲春有诗人胡风,浠水有诗人闻一多,黄冈有一个诗人秦兆阳,惟独我们武穴没有诗人。到了当代,已经是武穴摘掉穷困帽子的时候。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们武穴一下子就象雨后春笋一样冒出了许多诗人,而且创作非常可观。下面就列示我们武穴的诗人方阵:
刘不朽
王新开
孔德勇
向武华
陈跃超
周银火
郭德军
张振兴
苏朝阳
田耀旭
张经武
李春贵
吕约
吕文艺
温东华
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武穴诗人在中国当代个个是好样的。一个北京,或者一个上海,或者一个武汉,或者一个广州,或者一个成都,这些中国的大都市,其中哪一个与我们武穴相比,我们武穴不但不逊色,而且比他们还要优越。我说这些话是以我们武穴产生的诗歌作品做根据的。大家只要读了武穴的诗歌作品,一定会赞同我的说法:武穴是中国诗歌重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9-7-26 22:45:34 | 只看该作者
《一尖山》,有望冲击世界大奖,堪与裴多菲齐名!!!  
     用武穴土话说更合适点:困醒时候,摸着肚子眼,就好像是拣了个大洋钱。有谁认可过?中国诗歌中最轻量级人物中何曾出现过武穴人的影子。平心而论, 武穴盛产诗歌,的确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 武穴一下子就象雨后春笋一样冒出了许多诗人。但是大师级可不是自吹出来的。真正大师级,都不会这样声称:毫不夸张的说,我们xx诗人在中国当代个个是好样的。而轻言武穴是中国诗歌重镇,恐怕是真正的梦中呓语吧,大有意淫之嫌。
    套用广告语: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09-7-27 09:25:17 | 只看该作者
哥哥哎,你老提这个贴做么事,屁股拍得是舒服也不能自已自摸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9-7-27 09:25:36 | 只看该作者
哥哥哎,你老提这个贴做么事,屁股拍得是舒服也不能自已自摸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9-7-27 12:22:0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这个帖子确实看过多遍,说的有点让人发毛了,哥哥心里好像只有武穴诗人.眼光可看高看远点,无限风光在高峰!

话又说回来,为武穴盛产诗人而欣悦!起码,我可以骄傲的说.我的家乡,不是文化沙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09-7-27 13:06:10 | 只看该作者
在电影《Mindwalk》里有三人行:科学家,政客,诗人。在那里,他们三人好像也有共同的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09-7-27 21:46:43 | 只看该作者
对,把我名字删了再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9-7-27 21:48:18 | 只看该作者
温东华《中国诗歌重镇——武穴》


诗歌在我们武穴是很发达的事业。早期的繁荣我们可以追索到东晋末期,那个时候,武穴到小池睹是一片泽国。泽国的对面九江就有一位非常卓越的诗人陶渊明,当时,许多诗人南来北往,路过这一片泽国,总要拜访陶渊明。稍后,在我们武穴,历史又偶然又必然的送来一位给唐朝诗歌造成极大影响的诗人,那就是鲍照,他留恋一尖山的山水美景,就在我们武穴的一尖山建造房子居住起来,因此,也吸引了许多诗人在一尖山上上下下。可以说,当时的中国诗坛除开南京,我们这一地区 “一尖山——雷山(庐山)”就是一个诗歌中心。唐宋时代,我们这儿都有很好的诗歌传统。真正产生我们武穴的本土诗人还是在明清时代,这个时代,写诗的人非常多,但影响比较小,其中最有名的、诗也写得最好的诗人就是金会员。他们那些诗我们都称作古诗。古诗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与狩猎社会和农耕社会结合在一起的。从工业革命开始,现代型的社会逐渐代替农耕型社会,因而也促使诗的变革。辛亥革命一起来,新诗也就慢慢产生了。从新诗产生到1949年,我们沿江几县,黄梅有诗人废名,蕲春有诗人胡风,浠水有诗人闻一多,黄冈有一个诗人秦兆阳,惟独我们武穴没有诗人。到了当代,已经是武穴摘掉穷困帽子的时候。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们武穴一下子就象雨后春笋一样冒出了许多诗人,而且创作非常可观。下面就列示我们武穴的诗人方阵:

向武华
周银火
郭德军
张振兴
曾曙光
田耀旭
吕约

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武穴诗人在中国当代个个是好样的。一个北京,或者一个上海,或者一个武汉,或者一个广州,或者一个成都,这些中国的大都市,其中哪一个与我们武穴相比,我们武穴不但不逊色,而且比他们还要优越。我说这些话是以我们武穴产生的诗歌作品做根据的。大家只要读了武穴的诗歌作品,一定会赞同我的说法:武穴是中国诗歌重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8 09:15 , Processed in 0.03453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