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702|回复: 7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龙 坪 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7 08:24: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阳春三月,岁在癸巳,桑梓之君邀十余墨客,聚于龙坪。举先贤而启后辈,列诗文而碑水榭。蒙众儒之谬举,涛欣然而赋之:
   
千年古镇,必有典故;龙凤之乡,岂无人文?尝闻东海沧茫,洞庭浩淼,江河呼啸,气贯云霄。为巡游之便,龙王置行宫于江皋。于是,激流于此缓步,泥沙于此安居,河谷升而水落,鸟兽栖而成洲。史传鸿鹄翔集之洲,古称鸿脑;蛟龙嬉戏之凼,又曰龙坑。景王虽黠,偏生祥瑞之圣意;故土有幸,喜得龙坪之嘉名。浔阳九派,地处吴楚;蕲黄一洲,襟带江湖。禀长河之灵秀,文华灼烁;承沃土之厚德,物阜民丰。实广济富庶之地,乃荆楚诗文之乡。

天地形胜,如诗如画。背负连城,面朝大江;西接青林,东壤蔡山。绿洲逶迤,时见鸥鹭振羽;长河奔腾,惯看杨柳扶风。芦苇蓊郁,一碧万顷;湖波潋滟,满目珠光。依水长街碧,随巷木楼斜。渔火照帆影,白浪逐滩沙。青石板,油纸伞,斗拱飞檐,青砖碧瓦。舟头号子悠悠,江畔书声琅琅。诗仙李白,游此喟然浩叹:飘然欲相近,来迟杳若仙;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
     
诗书鸿儒,名动三江。清康熙帝会元、雍正帝之师金德嘉,出自其里;明大名府教授、国子监司徒胡士容,生于其乡。削发隐者寇学海,革命志士胡乔甫,育种专家李金山,更兼胡应中,金之纯,李奇观……名士荟萃,青史留芳。江汉书院名齐岳麓,白堂书馆肩比文渊。文昌楼,江北阁,斋馆栉比;六贤祠,敬义堂,文风浩荡。明学者瞿九思游学忘返,著述《春秋俟录》;清名吏喻成龙慕名而至,敬奉“三楚典型”。
     
商贸卓著,江汉共仰。临江之重镇,经济繁荣;滨水之要埠,至明犹昌。编户三千有奇,拥金千者无数。商贾鳞聚,店铺林立,舟叠烟渚,车塞闹市。维熊氏百万,名讳尧轩。织染一域,义播九川。物产之美,油面钦定贡品;能工之巧,木屐誉冠神州。数朝积累,几代经营,繁华之景,不让县城。
     
更兼战略之重镇,历经兵劫;纷争之要地,遇挫弥坚。唐,希烈叛乱鏖战;宋,蒙古铁骑践踏;明,献忠肆虐屠城;清,良玉沿江焚掠;民国,日寇狂轰滥炸……虽数次遭受劫难,却两度成为治府;另有革命战争时期,首建中共广济县委。沧桑古镇,千年江流,历经腥风血雨,依然傲立江渚。
     
沐历史之辉煌,承前启后;浴人文之荣光,继往开来。今日龙坪,黄冈廿强。人和政通,百业兴昌。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新村发展,霞蔚云蒸。轻工产品,畅销中外;科技农业,名播楚乡。商界精英,弄潮四海;莘莘学子,笔走八方。龙坪之人民,勤劳智慧;龙坪之本色,亦文亦商;龙坪之性格,愈挫愈奋;龙坪之精神,奋发向上。

追古抚今,心潮澎湃!放眼故土长河,雄才伟业如风云激荡;长慨己之命途,身无寸功而浮沉江海。知斯文之将罄,反愿景而弥高:励精图治,振千年文化古镇之雄风;锐意创新,谱滨江特色重镇之华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7 08:24:31 | 只看该作者
龙凤之乡句。龙坪地名的来历与龙凤有关。龙。一是传说中的龙。无宝不成洲,传说龙坪地处龙王行宫之上;二是大水冲溃江堤形成的水坑叫龙凼。凤。龙坪之地常有鸿鸥鹭等吉祥之鸟聚居。

龙王置行宫于江皋句。据唐人谷神子《博异记》、裴鉶《传奇》载,鸿脑洲(龙坪古称谓)能浮于江中,全仗江底龙王行宫承载。这行宫是东海至洞庭湖的中间驿站。游人(神话故事主人公)摩诃与行止于此的龙女相会,一夜情缘,还举笔作诗一首以记其事:海门连洞庭,相去三千里,十载一来回,辛苦湘江水。

鸿脑。因沙滩常有大鸿翔聚,龙坪1000年前唐朝称鸿脑洲。金德嘉著有《鸿脑洲记》,文中有详尽记载。

龙坑。史料载,南宋末至今749年间,龙坪江堤溃缺52年次,因长年洪水冲溃,形成面积或大或小的龙凼十余个,因此龙坪旧称“龙凼”或名“龙坑”。

景王。明嘉靖四十年,帝四皇子朱载训就藩于德安(今九江辖),那时,龙坑地属德安,他以龙坑的“坑”字不吉祥,遂定名“龙坪”。景王深受嘉靖帝宠爱,因此,常有夺太子位之心。

李白诗。此诗是李白在浔阳游历时所作,地点就在今鸿脑洲、太白湖和蔡山,诗名为《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胡应中、金之纯、李奇观与胡士容、金德嘉和寇学海被称为“龙坪六贤”,江汉书院内有“六贤祠”,供后辈读书人敬奉。

名齐岳麓。龙坪江汉书院建于明嘉靖年间,明学者、黄梅名士瞿九思于中讲学多年。因瞿曾讲学于白鹿洞书院、濂溪书院和岳麓书院,名士互动,学者云集,因此,与之齐名。白堂书馆。为清朝会元金德嘉的藏书阁,传说堪比京城文渊藏书阁。

《春秋以俟录》。为瞿九思于江汉书院讲学时所著。

“三楚典型”。于成龙赠与金德嘉的木匾。现存于龙坪金德嘉老屋内。

编户三千有奇句。出自金德嘉《鸿脑洲记》。

熊氏百万句。熊尧轩,人称熊百万,乃龙坪有名的富商,专营织布和染布。其人居富施仁,颇有义名。现有熊家老屋存世。

龙坪油面句:龙坪油面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历九道工序精制而成。传清帝下江南时,拜访老师金德嘉,金德嘉请他吃家乡的油面。清帝品尝之后,大加赞赏,钦定为贡品。

龙坪木屐名。原来广济流传一句话:龙坪的木屐武穴的伞,兰杰的姐(音假)不用拣(音敢)。可见龙坪木屐在当时是相当有名。

不让县城句。史载,因水陆码头优势,龙坪到日本军侵华战争前的1935年,商市比县城梅川还显得繁荣。

唐,希烈句。据《唐书》载,唐叛将李希烈造反,胁带大书法家颜真卿,与曹成王李阜激战于长江中游一带,下至蔡山鸿脑洲,上至蕲春黄冈,大小之战三十二场。

蒙古句。《广济县志》载,蒙古军压境时,广济县治迁移到了龙坪新洲上。

张献忠句。《广济县志》载,张献忠在龙坪一带烧杀抢掠,十分残暴。

左良玉句。《广济县志》载,左良玉沿江焚劫,在龙坪镇和新洲上杀人无数,全部抛尸江中,血染江河。

日寇句。日寇侵华战争中,将龙坪五里长街炸毁了三里,龙坪从此很长一段时间,一蹶不振。

两度成为治府句。宋蒙古军进犯和清左良玉焚劫,广济县治两度迁移到龙坪镇对面长江中间的新洲上。

广济县委句。革命战争时期,广济县第一个中共县委在龙坪镇罗家垸成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5-27 11:30:3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江帅美文!龙坪,好熟悉亲切的两个字!{:soso_e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5-27 18:02:47 | 只看该作者
这文章写的有点儿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5-27 19:52:0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5-27 21:03: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江帅大气厚重的歌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5-27 21:22:33 | 只看该作者
江涛 发表于 2013-5-27 08:24
龙凤之乡句。龙坪地名的来历与龙凤有关。龙。一是传说中的龙。无宝不成洲,传说龙坪地处龙王行宫之上;二是 ...

呵呵,连张公也说好,那肯定是真的好了,学习了,谢谢江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5-28 09:54:41 | 只看该作者
这赋写得大气磅礴,雄文涛涛,其藻辞,其层次,其节奏和其所唤起的乡愿,具有独一无二的腔调和独特性,佩服超版文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5-28 10:56:17 | 只看该作者
最后回个字。
过完冬午我上山去。
四十年来一场梦。
江兄好文。
闲来多织。
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5-28 12:53:37 | 只看该作者

读过大作,我只好借用王充《论衡》之语抒发感受:“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2 07:43 , Processed in 0.06930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