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03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属于你,而属于人类(读《给陆珊的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3 00:18: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属于你,而属于人类
                         ---- 读《给陆珊的信》
/俏俏

     我在心里反复念着这句话,属于你,而属于人类,爱情的力量穿透我,神经末梢泛着疼痛与幸福感,这篇不属于这个时代背景的小说,这篇深深冲击我内心的小说,人们在讨论,剧中的男主人翁为何选择自宫,如此抿灭人性的举动,是作者强加想像,还是当时环境下造成的扭曲?一些不确定因素,一些让人忍不住去探索的细节,在脑海里回旋.

   《给陆珊的信》,文中信,九篇,诗样的语言,梦里,梦外,幻想与现实,交织重叠,“你穿着藏青色的旗袍,戴着洁白的珍珠项链,挽着穿着西服,戴着礼帽的我,”一阵寒风便吹醒了美好的梦,郭梦照,我想像他在一尖山上,冲进寒风里呼唤爱人的名字,不停说爱,说想,曲调简单,却敌不过寒风凛冽。作者赋予他刚强的意志,即使是一个梦,也让他无比幸福,让他不断战胜生活的磨难,在思念中,在幻想中,保持着内心纯净,保持着唯一爱念,于是,当组织上安排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村妇,要对他进行前世无缘的肉体改造,他深感恐惧,却不恐惧身体的残缺,那样的夜晚,愉快的幻想之后,拿刀挥向自己,需要多大的勇气,又需要多么坚贞的爱情信念。陆珊,你是个幸福的女子。

    我没有经历那个时代,从长一辈的人口中,知晓一些事情,记忆是模糊而没有概念的,然而在这样诗性的文字里,迸发出一种震憾,仿佛寻觅了许久,仿佛在昨天,有人询问,你相信爱情吗?是的,我相信爱情,"空气中充满了血腥和仇恨,我欣慰,已经残废了的我能在救济的米粒中苟且偷生,而能用你我喜欢的英文给你写信,这于我是生命中无上的慰箱."多么温暖的思想,身体上残废不代表灵魂的残缺,心与身,身与意,充满着血性,执着的情感支撑着他在苦痛中安慰地活着,尽管在旁人看来,他是怪物,是异类,他与他们格格不入,他无法放下自己的追求,去迎合世人的思想,你看,他孤独着,幻想着,作者的字里行间,勾画出了一个性格刚毅,思想超越,坚持理想的男人形象,他用自己薄弱的力量去抗争,他用自己厚重的情感去期待,某一天,心爱的人,穿着梦中的旗袍,在一尖山,在香港,紧紧相拥,亲吻,让爱幸福的奔涌.

    想去看看一尖山,更想去看看一尖山的银杏,是否能在一棵树下,挖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小说的开篇就介绍了银杏,简单平实,不像有的小说开篇就吸引眼球,但依我看来,这似乎在放一场老电影,开场后一望无际的山林,夜沉星淡,然后,一个瘦高的背影,站在山尖,吱呀一声,故事便开始了,时代背景跃于眼前,象征爱情的银杏,自始自终贯穿其中,银杏,活化石,几亿年来幸存的树,中国的国宝,郭梦照喜欢上它,也许是希望自己的生命像银杏般的旺盛,可惜,不停地批斗,折磨,摧毁了他的身体,他想做一名好老师,却没有学生,革命口号革命思想最重要,没有人需要他,没有人认可他,他的满腹才情只剩满身凄惨,在第九封信里,他想到了离开,生命在衰竭,意志在绝望,"我的胃部明显不行,消化食物相当困难,我的肝功能在退化,但这里缺医少药,我更不在需要保障的行列,象一株稗草,自生自灭."所以,他想到结束生命,他相信死后的灵魂一定会从一尖山一直飘到陆珊的香港.如此浓烈的情感,生时无限期盼,死时更是无比渴望,这是一种力量,缘于爱情,缘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世人的愚昧无知吗?还是政治下的冷酷无情?他不在保障的行列,好像一形如枯槁的人,在寒风中,在银杏下,颤颤微微,只差一场洁净的雪,或是梦想中爱的召唤,他便可以幸福的微笑,然而,死亡有时比现实温暖.

    看完一封又一封的信,好像在目睹一个生命在苦难中慢慢走向死亡,而灵魂支柱------陆珊,她又是怎样的生活方式?这些疑问在文中找到了答案,同样的时间,郭梦照与陆珊各自的人生轨道,1948年分离,1959年陆珊结婚,梦照偷偷写信,1964年陆珊开公司生子,梦照自残,1966年陆珊事业发展,梦照自杀,1994年陆珊儿子接替公司.一步一步的场景布置,刻画出不同的人生方式,一边苦难,一边美好,表达出世人传统的情感模式,有悲有喜,让我的情感由最初的疼痛转化为幸福,郭梦照最终等来了陆珊,陆珊并没有忘掉他们曾经的爱情,所以,郭梦照的第三个墓葬地,应该安息了,因为,这一次,他在陆珊女士的身边.虽然,陆珊捐款的500万元,仅仅圈了一块地,春天终究会来,银杏必然会带来绿色的希望,我喜欢这样的结局,在绝望中看到一丝希望,或许有人认为一悲到底,更能抨击人的情感,但在我的内心世界,我喜欢苦难过后有晴天,这是人性向善的美好愿望,也应该是作者创作的初衷,而爱,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如同银杏,几亿来的存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1-13 10:31:57 | 只看该作者
郭德军老师更多的是一个诗人。诗人写出来的小说读起来更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1-13 10:50:14 | 只看该作者
郭梦照的悲哀来自于一个人站在一处高地,努力把灵魂自身体剥离想让心灵飞升,结果绝望地发现,肉身早已深深陷入藻泽,自己永远无法企及那个虚幻的梦想。真挚的爱情,美好的自由与外界的现实让他看不清楚前面的路,最后认定前面根本没有路,终究用极端残忍地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里的人,同样也时常有着这种困惑。情不达艺不进思不透,想跳出某个境界,却不知道该脱身去哪里,寸步难行,发现自己自以为是的拥有的东西其实不值一提什么都不是,于是颓废,不思进取,思想就去寻求散漫。而我们与郭梦照不同的是,我们身边有着很多挚友,他们会及时帮我们化解,让我们打破困境走出心灵硬壳。所以,我们是幸福的,所以更要珍惜朋友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笼照我们的明媚阳光,要相信温暖始终就在人间就在我们身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1-13 11:04:03 | 只看该作者
不晓得么意思!好象没我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13 13:2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13 14:21:37 | 只看该作者
那是一篇充满大爱的文字,它脱离了小我,走向大我——它不仅是关于爱,也不仅是关于文化,但它绝对是关于疼,关于反思,关于自省。那自宫的一刀, 那汩汩涌出的血液,指向或洒向的不单纯是故乡的土地,而是故乡的先贤祠,以及民族的河。不知不觉中,作家自己也加入了种植公孙树的队伍,但我们无法得知,作家自己是否也有舍生取义的勇气,或拥有更高级别的呵护文化或人格尊严的手段或智慧——但这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还有人文关怀,我们还有人文的血脉,我们民族文化的种子,在无数的劫难之后,能够世代代地迎着阳光和雨露发芽,不一定要生长在一尖山上,也不一定要爬上世界屋脊,有时候,哪怕歪长在路边或瓦楞之上,它也会给我们带来未来的希望,和卑微的勇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13 14:39:53 | 只看该作者
他告诉我,他的母亲已委托律师要求,她死后,骨灰将与郭梦照先生一起葬在香港海滨的墓园......

——作为一个读者,我希望他(郭梦照)的塑像能够进故乡的乡贤祠,让我有空的时候,能够撇开叽叽喳喳的三五好友,独立地去祭拜他孤独的亡灵,并以感恩的心告诉他,故乡正在有计划地进行文化复兴工程,他的公孙树不仅栽遍了故乡的土地,而且栽进了故乡人的心灵,他可以含笑九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13 15:28:27 | 只看该作者
刚读完,不得不说两句!
文章不好!没看完就有自杀念头!幸亏后面来点找人,投资故事!
看完不舒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13 16:30:53 | 只看该作者
苏伟峰 发表于 2013-1-13 15:28
刚读完,不得不说两句!
文章不好!没看完就有自杀念头!幸亏后面来点找人,投资故事!
看完不舒服!

你的痛是小,作者的恐怕是大

http://v.ku6.com/show/wCidSk9n-YiG9bMT1qAGLA...html?nr=1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1/4429445.html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sjd/lsjj/article_2012111571076_6.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50076.htm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http://baike.baidu.com/view/285620.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13 17:04:09 | 只看该作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111017e0100xfim.html

      抢救文化遗产的例子:在孔子故乡曲阜,乡亲们把孔府、孔庙里档案、文书,以及元、明、清代的服装、出土文物、稀世碑碣等等抢救出来,藏匿在各处。孔府前的那对大石狮子四面围上木板,外面贴上“毛主席语录”。红卫兵们不敢承担撕毁毛语录的罪责,大石狮子因此未被砸坏。

http://hi.baidu.com/kh994354738/item/4f265c2fe5a1ecd30e37f956

  湖北黄梅县有个闻名于世的五祖寺。该县其他寺庙、道观全被砸烂之际,县历史博物馆和文物保管会为保护五祖寺,用盖有“黄梅县文物保管会”印章的封条将各殿封住:“正法眼藏”匾用写有“破除迷信”的纸盖住;梁柱上的“阿弥陀佛” 覆盖上“革命到底”。墙上的花窗、雕砖均糊上白纸,写上革命标语。在附近农村生产大队的协助下,庙里的住持法师将寺院几十箱重要文物用拖拉机运走,无法搬运的玻璃柜中的弘忍禅师(即五祖)的真身佛像则用毛泽东画像覆盖,两旁的玻璃则配以“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和“紧跟毛主席永远革命”。寺门紧闭,和尚们打扮成红卫兵模样,又在墙头打出工厂和学校红卫兵的旗帜,吓退了前去“破四旧”的红卫兵,方将这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的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完好地保护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7 22:42 , Processed in 0.0927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