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葱葱乱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土人情] 广济与西游记有什么关系?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4-4-30 10:55:52 | 只看该作者
葱葱乱草 发表于 2014-4-30 06:07
多谢阁下置评!!
可否提醒阁下稍作思考:
1.西游记是小说,虽说其事中有史,然而悟空、八戒皆凭空捏造 ...

民生银行过来看看,这打脸打的过瘾不?


不要怪楼主打脸一招比一招狠哈!怪自己没有看清楚就瞎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4-4-30 10:59:2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乱草老师以实际行动开发家乡旅游资源!!对某些“洗碗把”,可以置之不理;对那些真正有深度的反对意见,可以视之如珍宝——这也是武穴文化。

点评

顶!欢迎反对的意见,但要摆理。一切,只为扬我武穴之名,为子孙后代谋福!  发表于 2014-4-30 1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4-4-30 11:20:12 | 只看该作者
葱葱乱草 发表于 2014-4-30 10:44
并不认识你,也不是想要你说什么认可的话。我只是想说,大家有理摆理、摆实事,意气之语何用?
我写这些 ...

老家梅川,几十年前的乡音又被楼主拉回来,五里坡、十里铺、毛颖上、灵山。。。
梅川人一直就那样叫的”横江山“,为何叫横岗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11:20:56 | 只看该作者
小椰树 发表于 2014-4-30 10:59
支持乱草老师以实际行动开发家乡旅游资源!!对某些“洗碗把”,可以置之不理;对那些真正有深度的反对意见 ...

顶!欢迎反对的意见,但要摆理。
一切,只为扬我武穴之名,为子孙后代谋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4-4-30 11:37: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展旅游产业并非狭义上的依山傍水,也非认为上的肆意炒作,必须是自然、经济、人文的有机结合。一些景区的粗放式发展,实属“巧妇在做无米炊”的无奈之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4-4-30 11:45:11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wxtour.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38
  

                                                                 匡山之西游元素   

   饮誉世界文坛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其成书地点历来是史学界的难解之谜。有心人遍访县内各类庙宇和历史遗迹,发现广济县内诸多山水如灵山名谓与《西游记》故事中的地名十分接近,其地形地物与书中所描写的也极为相似。  

    史海觅踪中发现,吴承恩晚年因一宗冤案获罪,出狱后赴蕲州任荆王府“纪善”(明代亲王属官,行“讲授”之责)。现收藏于江苏淮安县的吴承恩半截棺头板,上面亦有“荆府纪善”字样。吴承恩的晚辈吴国荣在《射阳先生存稿跋》中,也提到此事。这些物证和史证,说明吴承恩晚年确实生活在蕲州。正是这个时期,吴承恩写成了《西游记》。

  在《西游记》中,随处可见蕲州广济的山水形貌和乡风民俗。荆王府的主人荆宪王系明仁宗第六子朱瞻纲,这里可算是个小小的“朱子国”。于是这个“朱子国”便成了《西游记》中“朱紫国”的原型。荆王府里有个“玉华宫”,《西游记》里便有了个“玉华县”,而且玉华县的设置、礼仪等,与荆王府十分相似;明朝蕲州有个“医圣”李时珍,医术高明,而孙悟空在朱紫国行医治病手段和用药方法则与之相似……


    匡山能与《西游记》结缘,能借《西游记》扬名,能搭西游文化在世界广为传播的快车打造旅游品牌,此外就是乡邦文化人的努力与贡献。从远处说是得益于一个古人——吴承恩,是他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古典名著《西游记》。吴承恩以超凡的想象力,将自唐以降之“唐僧西天取经故事”整合成一部百回本古典小说《西游记》,作为小说的背景地和《西游记》成书地,吴承恩将匡山的一草一木都变成书中故事的元素;乡邦文化人也已超凡的想象力,结合《西游记》故事和传说,演绎大圣故里的风物人情,将匡山的一景一物在书中找到其映射。《西游记》文化资源,目前在一尖山已经得到有效的开发。吴承恩以匡山为背景创作《西游记》,匡山的景物、孙悟空的传说,不可能不对他的创作产生影响;西游故事与匡山某些景物的相似性触发吴承恩产生灵感,产生创作冲动应该有其合理解释。
    吴承恩是否来到匡山,是否就是在横冈山写就百回本小说《西游记》?《西游索故》一书中也给以说明。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文化南移。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导致人口南渡,原本发生在北方的民间故事乃至民间习俗,也随之南迁。促成《西游记》小说的问世。同时,在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成书之前,已经有西游记评话、西游记杂剧(折子戏)等等广为流传,有关孙悟空的故事流传非常普遍,甚至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大圣信仰”。解决了西游地望东移和故事流传问题,我们对于《西游记》能在匡山何以留下烙印就可以做出合理的想象。应该换一个说法,并非《西游记》故事在匡山留下烙印,而是匡山的山山水水、草木风景在《西游记》里留下很深的印记。毕竟,作为《西游记》创作背景地,吴承恩在匡山“体验生活”,山上的景点对于他产生构思联想,那是必然的事情;当地流传的一些民间传说被整合进小说里也就顺理成章了。广济县古城所在地,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境内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密布、民间传说丰富、古迹遗存众多。前文已说明,吴承恩创作百回本《西游记》小说以及匡山作为其创作背景地和孙悟空的诞生地逐步得到学界认可,采风考察,为创作《西游记》“体验生活”,搜集大量素材似可认为基本可靠,那么基于这一取向,匡山北坡的山山水水、风物人情、人文传说、地名遗迹等等给他创作《西游记》带来灵感,应该可存一说,可谓“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事的展开与名山大川结下了不解之缘。据统计,《西游记》中所涉山岭38座(包括重复出现者),其中匡山还被作者赋词两次,所涉河流5条 。小说中的山与水还普遍被设置成妖魔鬼怪的藏匿之地、神道仙佛的居住之所、众多故事的发生地,小说故事的演进也基本完成于山水之间。而横岗的山北侧,与西游记故事所描绘的山水何其相似,可以想象,吴承恩在小说中的许许多多描写就是以山水风光为蓝本的。当年吴承恩信手捡来写进《西游记》小说中,作为素材、作为情节,成就其鸿篇巨制。更何况经过几百年传说,加之历代文化人之想象,使景点更逼真,传说更丰美,这些与《西游记》相关的景点,若能得到合理地开发,更好地利用,无疑是一笔宝贵的人类物质生活和文化财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4-4-30 11:54:2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蕲州还是《西游记》成书地,广济匡山(太平山 )是取景素材[复制链接]



电梯直达  
1
发表于 2009-5-25 07:20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市的蕲春县蕲州镇孕育了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诞生了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这是举世皆知的事。而与李时珍同时代的大文学家吴承恩也曾仕官蕲州,经过众多《西游记》研究会的专家、学者研究发现——
蕲州还是《西游记》成书地
       鄂东晚报记者方新平   通讯员王新华
   
    饮誉世界文坛的长篇神话小说——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其成书的时间和地点,一直是我国从事《西游记》研究的专家学者探究过许久的研究课题,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可一直都觉得似乎还有些谜团无法解开。
    前不久,蕲春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郑伯成先生收到了中国《西游记》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刘怀玉的来信。刘怀玉热情地称赞郑伯成公开出版的《〈西游记〉与湖北蕲州》等三部著作,为揭开《西游记》成书地之谜提供了有力佐证。而此前,中国“西研会”常务理事蔡铁鹰、扬州大学教授彭海等专家学者和山东大学吴开晋教授也都纷纷来信称,郑伯成的考证是“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领域中的创新之举”。
蕲州荆王府,为吴承恩晚年成书说再添佐证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其成书时间和地点历来是史学界的难解之谜。
    吴承恩的家乡所在的江苏《西游记》研究会的专家、学者,曾根据其年鉴和小说中所述的地名进行过许多探究,虽然大家曾有其成书于晚年和中年之争,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从事《西游记》研究的专家学者认为:任何一部小说,哪怕是象《西游记》这样的以神魔化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也不可能不在它的某些情节中或明或暗、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作者本人的某些生活经历。尽管经过作者头脑的艺术发酵以后,这些经历已经变形,但是只要认真观察,总会发现作者有意或无意所留下的蛛丝马迹。在古典小说研究中,这些痕迹在有关作者和写作时间的考证中,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而从《西游记》第八十八、八十九、九十这三回书中所描写的玉华县和玉华王故事的考察,澳大利亚的柳存仁教授和国内的陈毓罴教授等著名“西研会”权威在1981年出版的《中华文史论坛》第二辑,《光明日报.文化遗产》第631期和江苏省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研究》的报刊书籍中都一致认为在这个故事中,明显的带有吴承恩所任职的荆宪王府的影子,吴承恩是依据他非常熟悉的荆宪王府,写出了书中的玉华县。从而为《西游记》成书于吴承恩晚年说的合理性增添了更多的证实。
穷10余年心血,得出《西游记》蕲州成书论
      蕲州城小,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翻开历史,“蕲州”这个名字已经存在1400多年。从北周到清初,蕲州一直作为州、路、府、县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蕲州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到了明代,这座长江之滨的州城日渐繁华,她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被明世宗朱高炽的第6个儿子荆宪王朱瞻岗看中,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将自己的王府从江西建昌(今江西省南城县)迁到蕲州,从此便有了荆王府。
      虽然历史的年轮已经过去了500多年,可在蕲州,无论您碰到谁,仍都可以为您讲上两段《本草纲目》、《西游记》,讲几个关于李时珍和吴承恩的趣事轶闻。
      1990年,专门从事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的蕲春县文化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郑伯成先生,从1974年《贵州丛刊》、80年代末扬州大学彭海教授发表的关于《西游记》研究等浩繁的文史资料中读到了有关《西游记》成书于湖北蕲州的记述,就悄悄开始了《西游记》成书地的研究考证工作,他先后130余次深入到蕲州的大街小巷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不料竟发现蕲春有许多风俗与《西游记》有关,有许多传说与《西游记》结缘。
      其后,他又将考察范围扩大,遍访县内各类庙宇和历史遗迹,发现县内诸多山水名谓与《西游记》故事中的地名十分接近,其地形地物与书中所描写的也极为相似。如相传隋朝以前,向桥这里处在深山峡谷之中,百姓生活贫困不堪,特别是野兽较多,常常出来不是伤人害畜,就是损坏庄稼,搅得家家不安,人人提心吊胆。有一年,一只神猴出世,专门为百姓做好事,遇到豺狼虎豹伤人吃小孩,就以自己的神功,制服那些凶猛野兽。人们为纪念神猴的功德,建起一座西来古寺,称之为神猴庙。不仅如此,该县横车的马华、株林的河边、达城都发现有大圣庙或猴王庙的遗迹,这比吴承恩的《西游记》早900多年。到了明末,寺中的菩萨换成了“孙悟空”的形象,还有如来佛、观世音和菩提老祖等,取名“群仙阁”。
     同时在景点上,蕲春很多景点原型和吴承恩描述的花果山很多相似。如位于蕲春北部广济县的太平山古来寺的北面有个大石洞,叫仙人洞,传说菩提老祖曾在此打坐修炼。寺的西南面有个桃树岭,传说是神猴栽种的桃树。再到山下,有个藏秘洞,里面泉水长流不息,恰似《西游记》所描写的花果山水帘洞。总之,吴承恩笔下的高山、深涧几乎都与太平山的自然景观相吻合。这一发现,使郑伯成兴奋不已。
      尤为甚者,在《西游记》中,也随处可见蕲州的山水形貌和乡风民俗。荆王府的主人荆宪王系明仁宗第六子朱瞻纲,这里可算是个小小的“朱子国”。于是这个“朱子国”便成了《西游记》中“朱紫国”的原型;荆王府里有个“玉华宫”,《西游记》里便有了个“玉华县”,而且玉华县的设置、礼仪等,与荆王府十分相似;明朝蕲州有个“医圣”李时珍,医术高明,而孙悟空在朱紫国行医治病手段和用药方法则与之相似……
      不仅如此,在艰苦的史海觅踪中,郑伯成还发现,吴承恩晚年因一宗冤案获罪,出狱后赴蕲州(今蕲春县蕲州镇)任荆王府“纪善”(明代亲王属官,行“讲授”之责)。现收藏于江苏淮安县的吴承恩半截棺头板,上面亦有“荆府纪善”字样。吴承恩的晚辈吴国荣在《射阳先生存稿跋》中,也提到此事。这些物证和史证,说明吴承恩晚年确实生活在蕲州。正是这个时期,吴承恩写成了《西游记》。
      郑伯成通过诸如此类的考证,写成了《〈西游记〉与湖北蕲州》、《神怪侠笔吴承恩》、《灵猴孙悟空》等三部著作,得出了《西游记》成书于蕲州的结论。
三部巨著 ,为教授县再添文化底蕴
      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国内外《西游记》及吴承恩研究机构及专家认为,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连市云台山(花果山是古云台山的一个山峰;新海连市是连云港在1949年到1962年时候的称呼)。但随着郑伯成《〈西游记〉与湖北蕲州》、《神怪侠笔吴承恩》、《灵猴孙悟空》等三部著作的出版,全国《西游记》研究会对《西游记》蕲州成书说,给予了高度关注。
      吴承恩的家乡——江苏省极具权威的《西游记》研究会常务理事、权威专家蔡铁鹰教授不远千里,两次来到蕲春,对《西游记》中所记述的人文景观、风俗习惯进行了专门考察,结果发现郑伯成先生所考证的《荆王重修昭化寺碑》(荆王府由江西南昌迁来蕲州后,朝廷主持捐资千金,将城北缺齿山下一座佛寺改建,定名为昭化寺,以期昭示感化荆王府中那些作恶多端的王子王孙)碑文记载:“昔成化时,有僧悟空,悦其山明水秀,结草为庵,朝夕颂经,坚守法戒。”这位名叫悟空的和尚的事迹与《西游记》故事中的主人翁的孙悟空极为相似,而且《西游记》中的地名,如麒麟山、凤凰山、狮子洞、莲花洞、白节山、宝林寺等佛地仙境,也都可以在蕲州境内找到同名同景......
       “孙大圣”这个全国人民都爱而崇之、崇而信之的神话英雄人物,蕲春人民爱得更深、敬意更诚、既崇且信,尤甚于其他各地。与吴承恩蕲州仕官、撷取蕲春民间故事于《西游记》之中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吴承恩仕官蕲州——撷取蕲春民俗(包括赛二郎神、民间故事)演化入《西游记》部分情节后,反过来促进了蕲春民俗的发展(如立庙、产生新的传说故事)……因而心悦诚服。
       2007年中央电视台《文艺与生活》栏目组也专程来到蕲春,就《西游记与湖北蕲春》对郑伯成进行了23分钟的专访……
      专家的认同,更加促进了当地文化底蕴的挖掘和开发!
      精明的蕲春人很快便提出了教授名县、医圣故里、王府圣地、《西游记》成书地等专题策划,围绕“坚持一主三化、构建四大格局”的工作思路,在做大做强李时珍医药产业的同时,着力挖掘《西游记》成书地这一深厚的文化底蕴,做起了旅游文化的文章,明确提出要把蕲春建成黄冈市的医药名县、文化大县、旅游强县,使之成为长江中下游一颗璀璨的明珠。
      目前又一个以《西游记》为主题的文化景观开发项目正在古镇蕲州悄然兴起,日渐成为蕲春又一经济增长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4-4-30 11:57:1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基本都是各地移民的后代,那本土广济的故事,那历史上的佛国是否早就搞过”西游记公园“,都是值得去探寻的.....

无论如何,”西游记文化之乡“
的帽子戴在头上(蕲春也好,广济也好,甚至黄梅也好),不是一件”天要塌下来“的坏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4-4-30 12:02:00 | 只看该作者
说起李时珍,我觉得他在”匡山“留下的足迹与汗水远比吴承恩的要多得多。为什么不成立”李时珍与匡山医药文化研究会“呢?武穴人可以盖庙供孙行者,难道不可以盖庙供蕲州人民共有的李时珍么?田家镇的石灰岩上如果高高地立一个李时珍的塑像,谁还敢贸然地动那儿的石头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4-4-30 12:23:34 | 只看该作者
东坡芹菜脍

在《东坡传》中:苏东坡被贬黄州时,过蕲州,发现此地芹菜味美,他老家有道菜叫“春鸠脍”,其做法是用雪下芹菜的嫩芽(应该是旱芹),配以斑鸠肉丝炒熟。于是东坡先生用蕲州的芹菜(水芹)改良成“蕲芹春鸠脍”。即今“东坡春鸠脍”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7 18:53 , Processed in 0.05781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