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8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议] 考古专家在北京云居寺发现中国最早佛殿(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3 09:5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雷音洞内石壁上有精美的佛经雕刻。本报记者范继文摄
     雷音洞佛舍利
     昨天,文物部门宣布,经考古专家研究,雷音洞被认定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佛殿,建成时间为隋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距今已1396年。
     考古证实最早佛殿
     今年5月28日,房山区政府成立房山石经及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聘请考古学泰斗、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宿白先生及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罗?先生等多名考古专家进行研究。
     昨天,文物部门通报,通过调查测绘,专家发现雷音洞的门、窗、柱、柱础、地面都是按照佛殿的形制建造的,根据唐朝贞观年间的《冥报记》、唐开元年间金仙公主塔上的题记、元朝时期石经山碑刻的记载和20世纪30年代的照片,均表明雷音洞是一座利用自然山洞、经过精密设计、人工构建的佛殿,而不是一般性质的藏经洞。
     根据洞中密藏的佛舍利题记,可以确定雷音洞建成于隋大业十二年(616年),早于山西五台山现存两座唐代佛殿。据此断定,雷音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殿,现存95%遗物都是初始构建之物。
     巧
     探秘雷音洞
     石刻经文数量尺寸千年前已严格测算
     昨天,考古专家们还首次揭秘了雷音洞的构造和建筑方式。
     据测量,雷音洞面积83.8平方米,长边分别为11.07米,7.47米,8.17米,10.11米,为不规则方形,立面正中为板门(已不存),两侧破子棂窗,其内除门洞、两窗外的四壁,均镶嵌经板,共141块隋代刻经板,5块元代补刻经板,刻经19种,无残经。
     测量表明,尽管是不规则方形,雷音洞大门的轴线和佛舍利地穴的轴线以及雷音洞正壁的轴线,有严格的对位关系,四根千佛柱的几何中心点与佛舍利地穴的中心点重合,这些都说明当初建造雷音洞前并不是随意而为,而是经过精密的测量。
     此外,雷音洞的四壁皆为人工构建,内砌牢固的石衬墙,外镶石经板。雷音洞的遗迹显示,经板规格是僧人在刻石经之前就刻经的数量和字数经过精密计算的。高3尺,宽2尺的经板规格,应该是按照隋代官式写经的版式每纸27行、每行17字的规格,以一块经板大约刻2张纸的规模来确定的:每块经板的标准版式是刻25行,每行37字,每个字0.8寸(隋尺)见方。
     妙
     隋代石刻无黏合剂“扣”在墙上千余年
     这次考古还发现,雷音洞四壁镶嵌的146块隋代刻经,镶嵌工艺异常精巧,虽然经过近1400年的岁月变迁,除仅有的几块经板曾经脱落过,大部分都完整地镶嵌在四壁之上。据目前的调查看,经板和衬墙之间没有黏合剂,是通过精巧的镶嵌、卡位等工艺保证了经板牢固、不脱落。
     谜
     殿内四根千佛石柱如何“上山”仍未解
     石经山雷音洞内的四根千佛柱,共雕刻佛像1056尊,雕工精美。遗迹显示,雷音洞的经板和四根千佛柱都是在山下预制打磨平整后再运到石经山上雕刻的。其中,四根千佛柱每根重约7000?8000斤。面对石经山崎岖、狭窄、陡峭的山路,古代先人是如何将四根庞然大物运至雷音洞的,考古专家们也不得而知。“即使在现代的技术条件下,除了使用直升机吊上山,目前还难以想出其他的手段。”考古专家介绍。
     历史
     洞藏佛舍利震惊全世界
     云居寺位于房山区境内。以珍藏有雕刻于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一千多年的14278块石刻佛教大藏经而闻名。
     1981年11月27日,云居寺文保所工作人员在清理雷音洞地面时,于原佛座后地下,发现一方石洞,下有坚穴,以函套函的方式安置了五重宝函。在第二重青石函盖上刻有“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丙子四月了巨朔八日甲子于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的三十六字铭文,为隋代珍贵原物。当人们开启了第五重白玉宝函,终于见到有两粒“小米粒般大小的佛舍利,旁边还伴着两颗珍珠”。这证明,佛舍利在这里已被珍藏了1300多年之久。
     经证实,这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在洞窟内而非供奉在塔内的舍利,与中国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为“海内三宝”。(信息来自 八字算命www.ming012.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2 00:37 , Processed in 0.06476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