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红花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情民意] 功夫传奇------武当之巅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1-3-11 21:32:23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太极对养生有这么多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1-3-12 18:31:05 | 只看该作者
白云边 发表于 2011-3-11 21:32
原来太极对养生有这么多的作用。

这一切都是老祖宗留下的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1-3-12 18:38:50 | 只看该作者
入声 发表于 2011-3-8 09:10
武术气功、养生气功和智能气功是不同的。武术气功一般是修下丹田,修炼混元气或者与混元气类似的气,养 ...

听老师父提过,武术的最高境界是修炼到三丹合一。
第一步先炼下丹田,这是筑基的功夫,也是练精化气的过程。
有没有内劲,取决于下丹田的凝练,能量的结聚和转换。运气如九曲珠,已经能够
做到气遍身躯不少滞了。至于炼中丹田,则能达到身轻如燕,节节贯串,四大节八
小节环环相扣,犹如万向节,随意变化灵动。至于上丹田,它是神舍的所在。虚领
顶劲,百会、会阴形成一个垂直的通道。印堂、百会呈现气场光环,气出头顶。这
里讲究的就是一个领字,下颌内收,这头顶悬起,而尾闾自然前提,上下一条线。
在佛教的禅密、密宗里谓之中脉。其实中脉非常重要,它是贯串了上中下三个丹
田。佛教大乘是以戒、定、慧修炼性官,其中就有“禅定波罗密多”,实际这些都是
佛道修真的最高层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20:35:57 | 只看该作者
下丹田之气的具体练法:
      择一静室或僻静处,应专为练功而设。面南而坐或站中定桩,脑静应如无波之水,耳不闻外界之声,眼神内收,而后双手重叠相交,以掌心置于下丹田处,神情专一,开始练功。轻叩齿默数36下,并把口中的津液尽数吞于腹中,要求自感津液真正丹田,再以口既深而又细长吸气一口,并要被吸之气直下丹田,稍闭气,后又由鼻缓缓呼出。吸气时,舌顶上颚,两齿轻合,以齿中峰吸气,被吸之气要求宜细、宜气、宜缓,呼出之气宜慢宜缓。初练时,颇感意气互不协调,习之日久,自会自然而然,每日早晚行动。初练时,时间不限,以意气协调为顺,收功时,以掌心顺时针在丹田顺转三十六下,换掌后反转二十一下,叩齿数下,吞津数口,亦为收功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1-3-13 20:51:48 | 只看该作者
学会了第一层功夫,能不能打成这种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1-3-16 14:36:32 | 只看该作者
piongq 发表于 2011-3-12 18:31
这一切都是老祖宗留下的精华。

我们后辈是有责任和义务来发扬光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1-3-16 20:23:50 | 只看该作者
白云边 发表于 2011-3-16 14:36
我们后辈是有责任和义务来发扬光大的。

爱武之人,责无旁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1-3-18 18:44:07 | 只看该作者
piongq 发表于 2011-3-16 20:23
爱武之人,责无旁贷!

哥哥,让我不得不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1-3-18 19:14:17 | 只看该作者
我还以为是论喝酒的功夫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1-3-18 21:58:56 | 只看该作者
入声 发表于 2011-3-8 09:10
武术气功、养生气功和智能气功是不同的。武术气功一般是修下丹田,修炼混元气或者与混元气类似的气,养 ...

忽雷架现在被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初步认识了解和喜爱。此拳是以阶梯式逐步加圈加深的功法,它分十五个层次,十五种功法,一套架路,每个层次表现形式不同,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套路去练习,可谓环环相扣,阶层递进。分为初学套路、劲架、恶行架、功夫架四个套路,且以立圆为主。太极本是个圆,不是平圆,而是个立体圆,四面八方都是圆。“忽雷架”在转圈画圆当中手,身,腿一齐转立圆缠丝,形成浑身上下无处不太极。由于上下转立圆,周身上下容易拉活,内气由督脉上,任脉下形成大小周天,每招每式是从技击实战中的动作提炼出来的的精华组成,每招每式路短劲快,发劲是在周身一起转圆的过程中陡然脆发,形成周身一体,劲快而猛烈,恰似旱天炸雷,送绰号为“忽雷架”。该架虚实转换明显,如在上动中转的是整体正转劲,手,身,腿一齐转动。正是拳书所云:“一阴一阳为之道也。”此架路内气转换迅速,潜转力强,因而有人美称为“忽灵架”,有忽然灵动之意。上下起伏大,活步桩功多,周身上下容易拉活,行气沉气非常之好,也有人称之为“忽领架”。此架路在练功过程中需逐渐加圈,形成大圈带小圈,小圈领大圈(也称引大圈),内圈促外圈,浑身均是圈,一动一个圈,浑身均是圈,一动一个小圈。由于内气转换迅速,一动转一个小圈时周身一个圪颤,又形成了圪颤功,人们又送美名曰“圪颤架”。该架另一特点是步法灵活多变,除进退左右定步外,还有促步,辗步,跌步,滑步,搓脚等,素有波脚之称。架势呈内方外圆,紧凑而开展,略高而起伏。招招疾速灵活,可柔可刚,以柔促刚,丝丝入扣,接骨斗榫。步随身转,手领脚动,手出步进,进退一体。无论是以手领脚,还是一身领手,手,脚,心,身合一,开如弓,合内扣,内外统一。手转腿随,足动手领,出招动步,封,逼,套,插,关,扫,滑,搓连绵不断。步频质略形似醉,落之如入地生根。动如波涛起伏,手,身,腿一齐缠丝,由圆走方,由方归圆,卷放开合,以走圈不见圈为上乘。练习中一动百动,浑身缠动;身法中正而能静,落地桩步屹立而能定。此架被当地誉为武术之瑰宝,太极之精华。尽管“忽雷架”十五个层次,十五种功法,但它仍可以按三个阶段进行修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3 06:46 , Processed in 0.07828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