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邵卫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文化] 武穴风俗——烧包袱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9-9-3 13:32:44 | 只看该作者
有没人去了解中国到底有多少地方有这个传统?
或许再过20年,30年,这个传统会被更多家庭忘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9-9-3 15:07:16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哈,传统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9-9-3 23:28:1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人身在外,遥记先人。
无奈不能随便在外地烧,而且也违规。
今年没回家,家包袱也没人包。
先人们原谅我这不孝子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9-9-4 06:49:46 | 只看该作者
七月半烧包袱最后在七月半前一天烧,禁忌当日烧。这就象清明祭扫一样,讲究清明的前三天或后三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9-9-4 10:16:17 | 只看该作者
哈哈,中元节,地球人都知道,这是中国人的传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9-9-5 12:30:37 | 只看该作者
顶!以前在家也是我来写,格式现在忘了。

由于中元大会正值秋天,且农忙已过,大家比较轻闲,对农村来讲是个难得的节假日。每年的这一天全家人都会其乐融融。中午时分,全家男性会做出分工,有的裁纸、有的叠纸、有的写字、有的用米汤封口,小孩子则负责排放到箩筐里凉干……年长的女性则会在旁边唠叼:给谁谁要写一个;小孩也会在旁边争吵:二爷的纸钱写我送的……

已经快二十年没体会这种感觉了,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9-9-6 20:54:19 | 只看该作者
七月半烧包袱最后在七月半前一天烧,禁忌当日烧。这就象清明祭扫一样,讲究清明的前三天或后三天。
fanqb2005 发表于 2009-9-4 06:49


我们这边的习俗是当天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9-9-7 05:57:09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写过烧包袱的东西

七月半,只有极少数人家不烧包袱。现代人戏称这是为逝去的人“发工资”。
烧包袱起源于何朝何代,无从考究,只知道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在广济盛行。传说,人到了那边,也要受到管束,只有每年农历七月阴间召开中元大会,即从七月十三日起,到七月十五日晚饭前阴阳间大门关闭止,阴间才有三天的自由,俗称“鬼节”。因此,活着的人惦记古人,为使他们少在阴间遭受磨难,便趁此机会给爹尔妈尔烧包袱送钱。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
其实,包包袱是有讲究的。先把用黄裱纸印好的“万字钱”,也就是冥币,折成正方形,再用白纸把它包好,在背后封口。给本村土地、车夫、挑夫及孤寡老人的包袱,多半是长方形,只需将白纸拦腰一包即可。
当然,写包袱更有讲究,传统的写法是从右至左竖着写。开头一行应空两格,写上“中元化袱上”,“上”字应靠右,小点;第二行顶头写“荐”。也有人对父辈写“孝”;第三行顶头,写上收方的称谓。如父辈,写“故显考×公××妣×氏儒人共用”。假如叔父是孤老,应为“故显叔考×公××大人收用”。祖父,应为“故显祖考”,曾祖父“故显曾祖”,依次类推;第四行略低一点,写上“孝男”或“孝孙”、“孝曾孙×××具”。包袱的背面的封口应写上“封”字,以免拆失。写给本村土地、车夫、挑夫及孤寡老人的包袱,第二行写“奉”;第三行应为“本村土地尊神笑纳”、“屋前屋后屋左屋右孤寡老人分用”、“车夫收用”等;第四行应为“信士×××具”。
旧社会,读书识字的人少,能行文写包袱的自然更少。当时,有种“只有驼(拿)箩借谷,没有驼箩借字”的说法,许多人不愿求人,有些识得几个字的人,也“尿壶里解大手”,自己动手写。不是把称谓搞错了,就是把格式颠倒了,还闹出了不少“死人烧钱给活人”的笑话。我镇西边某村的仁福老汉,性情倔犟,又不愿求人,连续好几年包的包袱,都是空白。临到烧包袱这天,他手执扁担,对着熊熊燃烧的包袱堆喊道;“爹尔妈尔听着:一人一包,不许抢!谁抢我就开打……”当然,那是解放前的事情。
比较讲究的人家,包袱不是包了就烧,多半把写好了的包袱放在祖宗台或香案前供奉几天。烧前,还要把祖人们请回吃顿饭。待一会儿,对着桌上盛着饭菜的碗筷说声“爹尔妈尔,收碗了”。最后,就到住处附近选个地方,放炮、烧香、磕头、烧包袱。
烧包袱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一种形式,并非传说中的那么神乎。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不断进化,这种传统的祭祀将会逐渐改变或替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9-9-7 11:09:39 | 只看该作者
又想起了小时候。。
小孩子全趴在地上,一张一张的盖‘钱’。。然后比赛谁叠得多,叠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9-9-7 11:15:03 | 只看该作者
我镇西边某村的仁福老汉,性情倔犟,又不愿求人,连续好几年包的包袱,都是空白。临到烧包袱这天,他手执扁担,对着熊熊燃烧的包袱堆喊道;“爹尔妈尔听着:一人一包,不许抢!谁抢我就开打……”

哈哈。这位老汉好可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8 14:32 , Processed in 0.06293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