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雨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长篇小说《朋友》(连载)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3:15:5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十四章    别  离  
  安生回到凤亭后,总觉得冬梅还在。上班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走进冬梅曾经的办公室,正准备喊“小叶子”,却发现坐着的是一位新调来的小姑娘;而当他去敲冬梅曾经的房间,开门的却也是那位小姑娘。
  没有冬梅的日子一下子变得漫长起来。在凤亭门诊部里,他开始觉得缺了点什么——没有了冬梅往日的欢笑,也没有了冬梅在房里点灯夜战,也没有冬梅为他端上饭菜,更没有冬梅陪着他在凤鸣溪畔散步……这些之前未曾觉察到的细节这时全涌上心头,令他恋念着已经离去的朋友。
  当又一次来到凤鸣溪畔时,他想起了冬梅离开凤亭的前一天夜里,他们在凤亭关把酒喝得心醉后,甚至牵起了手儿在这里散着步。这更让他惆怅,惆怅伊人此时却在天涯,甚至不忍心再去凤鸣溪畔散步了。
  他就把自己关在房里。看书,看不进去,写东西,自然也写不出来——原来,他还是想起了冬梅,甚至生出一番感慨:旧物依旧,人非故人。多愁善感本是他来形容冬梅的,他忽然发觉,这个词用在自己身上虽然有点难为情,却也是贴切的。
  很快,他开始感到有些烦躁不安。甚至,对周围的一切都生出了厌倦,想要离开的感觉也更加强烈了。这个想法他一直瞒着冬梅,那天晚上也决计不说,至于为什么,又说不清楚。现在,冬梅不在凤亭了,他要尽快把这个问题考虑清楚。他从两个方面开始分析——
  首先,是他的家境。吴大婶养鸡养猪种点菜,充其量也只能保证她自己的生活开支,肯定不会有什么结余的;而晓萍今年才十七岁,虽然目前在机械厂有个裁缝店,但厂都垮了,又地处偏僻,也不大可能有多少钱赚,他怎忍心让妹妹在这样的环境中浪费掉宝贵的青春;最需要钱的是乐生,乐生已经上高二了,再过不到两年就要参加高考了,之后是上大学,那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他目前的工资只有一百来块钱,即便十二分的节省,每月也只能余下四五十块钱,靠这点钱,还清他欠下的债都要两三年,哪还有其他的奢求?
  其次,从自身的发展考虑。照目前的情形来看,医院根本就没有再把他调上去的打算,就算搬出那个当副局长的表叔,能回到楚州医院,也是他所不齿的。那么,他在凤亭就算不会呆上一辈子,呆个三两年则是很有可能的。那样的话,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可不就在这里虚度了?他要学习,他要积累,他要拼搏,他要奋斗,而凤亭或者楚州连个图书馆都没有,就是在舒城,图书馆也是很难拿得出手的。虎可以虎落平川,人也可以贫困潦倒,但志气要有,雄心也要有。那么,不管是凤亭还是楚州,其实都只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地方,他需要到大的世界当中去。没有眼界,何谓的境界?就算是上天将自己安排到凤亭,但士可辱然士不可夺志也,岂能听命于狗屁的上天!蝼蚁尚且有求生的本能,何况乎人!他又想起《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自己的命运当然要自己去掌握,自己的前途也要靠自己去造!
  至此,他要走出去的决心已定。接下来,他连续用了好几个晚上来考虑去哪里。他能搜集到的资料极其有限,电视没有也几乎没看过,关于这方面的书籍也是没有的或者说在楚阳是基本找不到的,报纸杂志他倒是能看到一点,人民日报、省报还有宾州日报,他便尽可能地从这三种日报里搜集信息。另外,他手上还有一本全国地图,上面有各个省市区的简介,他会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看,一遍又一遍的看,然后琢磨分析。最后,他想到报纸在上半年曾经大篇幅的报道过南方,并介绍了一些南方的城市,便兴奋地将地图再次拿出来看,标出那些个城市,然后再从简介中细细揣摩。他想,深圳只是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中山和东莞也是从个县城发展的,还是广州好。广州的历史很悠久,还有很多的大学和古迹,还有粤剧,还有很多特别于中原的文化……他几乎很快做出了决定,他要到南方去,他要到广州!
  当安生作出这一决定之后,第二天便请了假,来到了舒城。见到乐生,他说:“乐伢,我要去广州了。以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把书念好,在家里听妈妈的话,知道吗?”乐生对他的话感到很吃惊,很不解道:“哥,你为什么要出去呢,在楚州不是蛮好的吗?”安生笑了笑,说道:“好男儿志在四方!我想趁现在还年轻,去闯一闯。”他为自己的决定感到热血沸腾。
  乐生还不大明白这个道理,便说道:“哥,你去广州离家那么远,妈妈想你怎么办?”安生道:“乐伢,这正是我要向你和你姐交待的。妈妈如果想我,你就好好劝劝她,再说,你姐在她身边。有些事你也可以明白了……我们家还很穷,我首先得在外面挣些钱回来,以后我们家才会过得好一些。没有钱是很难的,你也懂的,所以我想你能理解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乐生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哥,我知道。”“好,”安生笑道,“你很懂事,我也高兴。”乐生有些不舍道:“哥,那你准备什么时候走?”安生道:“这说不定。反正在半个月之内吧,顺利的话只要一个星期左右。如果有时间,我临走前还会来看你一次的。到了广州,我也会经常给你写信的。”说着,他拍了拍乐生的肩头。乐生这时眼里闪过一些泪光,说道:“哥,你一个人在外面……”安生揽住乐生的肩膀,说道:“乐伢,别这样,我没事的……你去上课吧,记住,好好念书。”乐生不舍地走了。
  安生一直目送着弟弟的背影消失在教学楼里,心里生出许多伤感……之后,他咬了咬牙,离开了县一中。他还要赶回家里,向妈妈和晓萍说他要去广州的打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3:1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到机械厂,安生见到了吴大婶和晓萍。吴大婶一脸悲伤,显得苍老了许多;晓萍也是心有余悲,郁郁不乐。安生好好劝慰了她们一番,自是不忍突然提起他要外出的事,而是挑水劈柴,整弄菜园,有什么重活儿都揽了来做,以期弥补过去的过错,减轻一点内心的愧疚。
  安生在家一呆就是几天,半句未提要出去的事。但他终究是要开口的,在家里的这几天,看到家里的困境,更是坚定了他的这一决心。就在他准备去凤亭的头一天晚上,终于说道:“妈,我看猪就不必养了,太伤神。”吴大婶道:“不养也好,这一段时间没少苦了晓萍。”晓萍忙道:“妈,没什么的。”安生说:“我有个想法……妈,你看怎么样?”吴大婶不解道:“你有什么想法?”安生道:“我想明年让晓萍在柳河租个门面,开家裁缝店。妈,您呢也可以去柳河住。租一间大一点的门面,前面卖点小百货,后面做裁缝,你们看怎么样?”吴大婶想了想,说:“好是好,让晓萍去也好。我在这里住惯了,怕是去不了。”晓萍道:“哥,那样妈妈不是一个人在家里吗?”
  安生道:“柳河离家也不远。既然妈不肯去,就让晓萍每天回来住,骑个自行车也就十几分钟的路。”吴大婶犹豫道:“只是你……”安生道:“妈,我的事您就不用担心。”吴大婶喃道:“你……”安生笑道:“妈,我想跟您商量一件事。”“什么事?”吴大婶问道。“妈,我想出去,”安生鼓起勇气道。“出去?到哪里去?”吴大婶惊讶了。晓萍也急道:“哥,你要出去?”安生顿了顿,说道:“是的,我要到广州去。”“去做什么?”吴大婶问道。
  “是这样的,”安生已经编好了谎言,说道,“我有一个同学在那边一家医院里,写信来让我去。”“那不是出去替别人打工吗?医院的饭碗不就丢了吗?”吴大婶也知道一些外面的事情。安生笑道:“妈,我可以办停薪留职,医院的事丢不了的。”吴大婶仍心存疑惑道:“你要是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安生道:“怎么会呢?我同学已经替我联系好了。”吴大婶道:“广州?我听谁说,有好远的路。”安生安慰道:“也不是很远的路……一天就可以到了。”吴大婶又道:“那还不远!那里的工资高么?”安生笑道:“高,高多了!一个月能挣五六百呢!”吴大婶有点动心了,说道:“五六百?你单位不是只有百把块钱吗?”安生继续想象道:“那地方高得很,做一个月可以抵这里半年!”
  “真有这么好吗?”吴大婶由于不识字,就用手指头板着数,数过之后,她有些不敢相信道:“那一年下来,不就有好几千吗?”安生笑道:“是啊,在这里一年也就攒个两三百块钱,去了那儿,一年能攒好几千,几年下来就好几万,我们家乐伢以后念大学就不用愁了,我们还要盖房子,不住这个破地方了……”吴大婶也乐了,说道:“到那时,我也可以享享清福了。”晓萍也笑道:“妈,可不是,哥哥就是有能耐!”安生笑道:“妈,等我在外面攒了钱回来,以后就在楚州盖房子,您到楚州去住,晓萍也到楚州去开个店,那时不就很好了吗?”
  吴大婶被说得乐呵呵的,之后忽然想起了什么,笑道:“安儿,那个冬梅姑娘她怎么没来呢?”竞还记得冬梅的名字。安生一愣,但马上又笑了,索性撒谎道:“妈,她还要上班呢!”“哦,是,是,”吴大婶更乐了,说,“她的意见怎么样?她对你这么好,真是个好姑娘……”说着说着,想到伤心处了,又抹了一把眼泪。
  安生忙道:“妈,您这人怎么了?说得好好的,又来了是不是?她完全支持我的想法,您放心了吧?”吴大婶赶紧擦了眼泪,说道:“是,是,,这么好的姑娘可不好找了,要好好待人家知道吗?”安生道:“妈,看你又罗嗦了不是?这我都不知道吗?”吴大婶更是开心,说道:“那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办?”安生心头一惊,不过,随后说道:“妈,我不是说要出去好好做几年事吗?”“人家同意了?”吴大婶不放心。“自然差不多了,”安生笑道。
  “那就好,那就好,”吴大婶正说着,神色忽的黯淡了些,又说道,“安儿,我还是不大放心……”安生忙道:“妈,您别担心好不好?我都这么大一个人了,会照顾自己的。我又不是不回了……”吴大婶抹了泪,说道:“好,好,我不要紧的,你安心去做事就行。”“妈,”安生有些激动道,“您要保重身体,这是最要紧的。晓萍,你也要好好照顾妈妈,知道吗?”晓萍点了点头。吴大婶道:“你年纪轻出去见见世面是好,这个道理我还是明白的。安儿,你放心,妈还能想得开。”安生松了口气,说道:“我会好好做的。”吴大婶轻叹了口气,说道:“那你什么时候动身?”安生道:“也就这几天吧。”大家一时无语。
  第二天,安生要回楚州去了。吴大婶和晓萍送安生一程又是一程,最后吴大婶拉着安生的手,说:“儿啊,你在外面一定要注意身体啊!”“妈,我知道的,您放心吧,”安生不忍去看。“好好,我不说,免得说我罗嗦。你去吧,”吴大婶抹着眼泪。晓萍也抹着眼泪,在旁不语。安生就忍着泪走了。
  到达楚州后,安生去了楚州医院。他准备找肖德仁办理停薪留职手续。院长办公室里,只有肖德仁一个人正在看报纸。安生有许久未曾见到他了,觉得他似乎又胖了些。肖德仁也看了看安生,说:“有事?”他觉得安生的表情有些奇怪。安生点了点头。“什么事?”肖德仁放下了报纸,笑了笑道,“你在凤亭工作还好吧?”
  安生坐了下来,说:“谢谢肖院长的关心,我很好。”肖德仁笑道:“好好干,年轻人有希望嘛。” 安生道:“肖院长,我这次来是另外的事找您。”“哦,对,”肖德仁问道,“什么事?”“我想办停薪留职,”安生说道。肖德仁吃了一惊,望了安生一会儿,之后仰着头眨了几下眼睛,说:“为什么?”安生说:“也没什么,我想到外面去锻炼一下。”“到哪里去?”“广州。”“联系好了单位?”“还没有。”
  “还没有?”肖德仁琢磨着,转而问道,“那为什么还要出去?”安生道:“锻炼一下。”在肖德仁看来,这个说法自是有些好笑,便笑了,说道:“那你的勇气够大的。”安生也笑了笑,说道:“我正需要这种勇气。”“在凤亭有什么不满意吗?”肖德仁忽然问道。“没有,您别误会,”安生道,“我只是想出去锻炼一下。”“你看来已经考虑清楚了?”“是的。”“你想过你这样做,有可能不利于你的将来吗?”“没想过。”
  肖德仁笑了笑,说道:“看来,你们年轻人做事就是喜欢冒险。当然,这也许并不是什么坏事。我欣赏你有这份勇气,其实,我还是喜欢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只不过,有时候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谢谢您的关心,”安生说,“我想办三年的停薪留职。”“三年?不短嘛,”肖德仁顿了顿,道,“你真的考虑好了?”“是的,”安生说道。“那么,在这三年之内,医院是不能为你负任何责任的。”安生道:“那我三年之后呢?”“医院再根据具体情况重新安排,”肖德仁说道。安生点了点头,说道:“谢谢肖院长。”肖院长忙道:“不谢,不谢的。好好在外面干,我还是相信你能闯出一番天地来的。”说完,他笑了笑。
  之后就剩下签合同的事了。安生提醒道:“那合同……”肖德仁道:“哦,对,你跟办公室主任说明一下,把合同订了,再拿来签个字就行。”安生于是找到了办公室主任,把合同订好,又让肖德仁签了字。当他也在合同签了字之后,他知道,这三年里,他不再是楚州医院的人了,他的方向在广州,而至于更具体一些的,不知道了。之后,他没有去找春云,就径自离开了楚州医院。这个时候,他不敢有任何留恋的念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3:1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到凤亭,安生先找到黄文礼说了停薪留职的事,并感谢了黄文礼这段时间的关照。又找到老张说了要去广州的大决定,说钱可能要过段时间才能还得上。老张颇感意外,说道:“小吴,你要走了,我也不说别的,你在外面好好保重吧。至于钱的事,你别急,到时再说吧。”安生心里十分感激,说道:“张医师,谢谢您了……”
  安生又与李文秀和那位新来的小姑娘告了别。李文秀似乎也不舍得安生这样走了,说道:“冬梅走了,你也要走了……哦,对了,今天邮递员送来了一封信,是冬梅写给你的。”安生拿过信一看,果真是冬梅从省城写来的。他向李文秀道了谢,便急忙回到房间,把信折开读了起来。这天夜里,安生给冬梅写了一封长信。结尾部分是这样写的:
  
  小叶子,我没有在我妈面前讲出实情,是我实在不忍心告诉她实情。如果我的自私对你造成了伤害,请允许我在此表示诚挚的歉意!你有一颗善良而又高贵的心灵,我用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我对你的敬重。谢谢你在凤亭的这段日子里所给予我的一切,小叶子,我会永远记住这段日子。如果你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我的信,请不要为我担心,我会很好的。也不要感到奇怪。我会在远方祝福你!  安生九月十六日于凤亭
  
  安生写完信,不由长长地叹了口气,愣在那里……
  第二天,安生收拾了行李,叫了三轮车,开始搬行李。凤亭门诊部的同事们也不约而同地为他送行。之后,他默默地朝他们挥了挥手,走了。
  来到楚州医院,他找到了春云,把行李都搬到了她的房间。他的行李除了一些书之外,并无多少东西。春云帮着搬完后,便愣在那里,呆望着安生的背影,眼泪也顺着脸颊哗哗地淌了下来……她忽然悲伤地问:“安生,你真的要走了吗?”
  安生回过头来,也凝住了神儿,不忍回答,更不忍再看着春云,连忙又把头别了过去。“安生!”春云哭喊道,“……”安生喃道:“春云,原谅我……”“我永远都不能原谅你……”春云哭了。安生黯然了,嘴里许久之后喃道:“是的,春云,我不该企求你的原谅……”
  春云不觉有些站不住了,被安生扶住双肩后,她嘴里喃道:“你为什么这样说……”安生避而不答道:“你别哭……你哭,我会承受不了的……”春云抬起泪眼,问道:“可我能改变你的决定吗?”安生无语。春云轻叹道:“我不哭,不哭了……你要走了,我不能拦你……你一个人去外面也很难……”“春云!你别说了……”安生把持不住。
  春云终于拭着眼泪,说道:“安生,让我们都高兴些吧。这一别,我们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面……我陪你喝酒,好吗?”“不!”安生激动起来,春云这样说令他勾起许多往事,不由说道,“春云,我在外面再不会喝酒了……”春云明白过来,说道:“那……好吧。”“春云,我们再去散一散步吧。往后,我在外面就看不到楚州了……”安生伤感道。春云顺从的点了点头。
  两人出了楚州医院,不觉朝往灵湖走去。两人一路无语,都默默地走着,偶尔望对方一眼,又默默地走着。他们来到了灵湖,又来到了医圣纪念馆。安生再一次站在医圣塑像前时,泪眼婆娑,一时难以自己,竟有些晕了。春云连忙扶住了他,问道:“安生,你怎么啦?”“没,没什么,”安生道。
  从医圣纪念馆出来,他们就沿着灵湖边的小路,绕着灵湖走了半圈,从另一条小路插到去楚州医院的路上。他们在街上吃了一些小吃,春云没有什么胃口,但还是吃下了一些。之后,他们便回了楚州医院。
  他们在医院门口的小树林里都情不自禁停了下来。春云说道:“安生,还记得你来楚州的第一天吗?”安生点了点头,说道:“怎么会忘呢?”“你再把那首诗念一遍给我听听,好吗?”春云望着他。于是,安生轻声念了起来——
  
  银色的月光洒过小树林,
  我们搀起手漫步在小径,
  柔和的夜色,美丽如水,
  我们这可是走进了仙境……
  
  春云听着听着,便又忍不住流出了泪水……她沉醉于其中了……
  待他们回到房间,已是黄昏。安生又像这个夏季的许多个日子那样,去食堂提水,春云洗了澡,他也洗了澡,换上了留在这里的衣服。之后,春云开始洗衣服。而安生则坐在那里,打开了录音机,里面传出的是苏联民歌《山楂树》。安生一边听着优美动听的歌声,一边看着春云蹲在那里搓洗着衣服,不时用纤细的手拨一下滑落的头发,而初秋的夜色已悄悄降临……这一切,是那么的美,让人心颤……令他再不愿去想明天。
  春云洗完衣服,就把它们晾在走廊里,然后两人都坐着,边听音乐边想着心事。这时梁玉进来了,她问道:“安生哥,你要走了吗?”安生点了点头。梁玉叹了口气,说道:“你怎么就这样走了呢……”安生无语。春云这时说道:“小玉,你别说了……”梁玉知道春云的心里很难受,连忙说道:“好吧,你们在一起多说说话儿,以后就难有这样的机会了……”她走了,顺便把门关上了。
  录音机里面又一次响起《山楂树》的歌声……春云一阵陶醉,忘情地靠在了安生的肩头,安生也不禁把春云的小手儿轻轻地握在了手里……无言……只有那熟悉的歌声一遍又一遍地在唱着……
  后来,夜深了,安生把录音机关了,周围一片寂静。房间里,也只剩下两个人的心跳与呼吸声,还有窗外微风吹动杨树的阵阵沙沙声……春云把灯关了,靠在了安生的怀里,泪水已没再流了,只是睁着那双温柔而动人的眼睛,在微微的月光里眨动着……安生的心也平静下来,用手指轻轻地一遍又一遍抚着春云那一头长长的秀发,一边望着窗外朦胧的树影,聆听着风声,以及心灵的声音……两人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并不漫长的夜晚,谁也没有睡。
  第二天,春云为安生收拾了行李,偷偷地塞了两百块钱,放在他的包内。之后,两人缓步来到了楚州港客运站。安生买了票,等船来了,他紧紧地握住了春云有些冰凉的手,说道:“春云,再见!”
  即将别离而不知何日再见,春云心里实在有太多的话要说,但到底没有说出口。她只有一脸的悲伤,呆呆地望着面前这个让她心爱过也心碎过的男子……安生也在望着面前这位他心爱着的姑娘……两人就这样静默地凝望着……最后,春云喃道:“安生……”脸上露出灿烂的霞红。
  安生在这一刻似乎明白了春云那未续的话语……他的手轻轻地伸过去,拨了一下春云额头有点零散的发丝……之后,他背着行囊,朝客船走去了。身后,传来了春云的喊声:“安生,多多保重!”
  他不觉凝住了脚步……却不敢回过头去。如果回过头去,他甚至会不顾一切地奔上前去,而再不要离开!他满怀悲怆地背着行囊,继续向前走去……这天是一九九二年九月十八日。
  有诗为证:
  
  别了,楚州!
  这里有我的朋友,我心爱的人;
  别了,楚州!
  这里有我的记忆,我无尽的欢乐……
  
  还有我的青春,
  还有我的梦想……
  青春还在,梦想尚留,
  却不知将在哪里延续……
                                                  
                                   1995年9月至12月完稿于大金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3:22:30 | 只看该作者
                                                                    <朋友>后 记
三  
    放下笔时,还不敢好好的叹一口气。总觉得小说还没有完成,还会有第九稿,第十稿。但到底是告了一个段落。本在今年元月做了一篇,不太满意,于是重新做了。
  说实话,这篇小说在我眼里,已不再只是篇小说了。跟了我这长的时间,还对她没有个交代,如果她有父母,必是不答应的。幸好,我是最爱她的,同时她也是我生出的,自我表扬一番后,再自我批评一番便好了。但为了避免些闲言,保持一定的克制也是十分必要的。不但自我表扬要克制,自我批评自然也要有所保留。于是,还是说点其他的吧。交待一下小说的产生。
  最早的构思是在1993年4月的某一天。有一位中学同学的父亲在我面前去世了,而我就是他父亲的主治大夫。这给我的触动很大。他是我最早走上文学之路的榜样,也是朋友。他的经历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开始第一次有想写一篇长篇小说的念头。但很快发觉,完成它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这部小说要写谁,写哪里,写什么故事,都不明确。构思也是一段很漫长的过程。直到1994年初才确定了两个人物,分别是吴安生和楚春云。仅这两个人物的名字就修改过十余次。
  之所以把人物的姓氏确定为一吴一楚,实乃我之故乡即吴楚交汇之地。“安生”取自安身立命,生命不息之意;“春云”则是把两字之意来形容爱慕的女子实再恰当不过。为了避免给生活在现实中的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两个主人公的人物原型至少都参照过三人以上。两个人物在我脑海中初步有了个轮廓之后,我才把自己放了进去,去体会他们的思想,乃至一切。之所以这样说,只为了避免读者认为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1994年下半年才分别确定了宋梓君、叶冬梅和杨华三人的姓名和形象,自然也是融合而成的。
  人物确定后,故事也不断构思融合出来了。选择故事发生的地点此时也成为一个棘手的事情。如果只是简单的描写,难免又会有人主动对号入座,造成不必要的困扰。这样,我又走访了家乡及周边县市很多个地方,虽然毫无绘画的天赋,但也就每一个故事发生地,勉强画了草图,并修订过四五次。这样,小说中的所有地名都不会在现实中找到一样的,只有相似的。完成了以上工作之后,我才着手写全书总共三部的写作提纲。
  提纲其实前后做了一年多。因为在做提纲时,我又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吴安生在第二部和第三部中的故事都是发生在家乡之外很远的地方,而我此时几乎还没有走出过家乡。为此,我向单位办了一年的停薪留职,分别于1994年9月和1995年2月去了广东和江西、安徽、江苏等数地。1995年6月回到家乡后,才完成整个写作提纲。然后,在此基础上又做了三次以上的修改与完善。
  1995年9月,我终于决定动笔写第一部了,计划是写18万余字。在家乡的单位,利用每日下班后的空余时间(隔几日便因值通宵夜班而暂停一次),每日写大概2000至3000字,到1995年12月,初稿完成近14万字后,竟因为身体及贫困等因素无法完成。只好成为断稿。但它确定了这部《朋友》的基本情节,语言“风格”。此稿已遗失。
  休息调整了一年之后,即1996年10 月至1996年12月在家乡进行第二稿的创作,这次提纲又做了调整,计划完成25万余字,但写了16万多字后,又一次因多种因素成为了断稿。在1997年9月至1997 年11月,我来到了江苏张家港,又开始动笔写第三稿,由于兼顾的事比较多,三个月大概只完成10万多字。后来再一次因故而成为了断稿。这次的原因是回家。此二稿均已遗失。
  回到家乡,我不再回原单位上班,几经尝试,于1999年春节后在武汉石牌岭开了一家诊所。稍得空闲后,终于决心将诊所暂时歇业,于1999年3月开始第四稿的创作,每日完成5000-6000余字,一个半月后终于完成全稿,共计30余万字,二十五章,并使用章尾小诗的格式。此稿亦已遗失。
  大概受此鼓舞,我决计在1999年4月下旬,稍作了数日的身体休息调整之后,又开始写第五稿,一直坚持到了1999年8月,也才完成一半。为了不至于再次贫困潦倒,也考虑到身体的承受能力,不得不中途放弃。这第五稿也成了第四次断稿,此稿已遗失。
  在2000年10月至2001年1月间,随着行程,辗转在广东的花都、佛山和广西的梧州等三地,完成了本部小说的第六稿。共计29万字,并确定为三十四章。此稿已遗失。2001年6月,仍在梧州,我请朋友帮我把手稿誊到电脑上,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完成了第七稿,比第六稿少了五千字。2001年7月,在梧州又用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完成了这第八稿。
  介绍完小说的产生过程,我想要说的是,向为这部小说及作者提供过帮助的人表示感谢。另外,几天之后我就要结束梧州的旅程,与梧州道别了。此刻的心情不好表述。只像朋友一般道一声珍重罢!
                                                                        2001年7月5日于梧州红会医院

  关于《朋友》的文字已经写过很多,我不准备再做孤芳自赏式的记忆了。坦率地说,我十分清楚她是比较稚嫩的文字,包括思想也有不够成熟的地方。以至于2002年以来,我一直在考虑是否有必要重新写她。其间,也有不少朋友给我建议,希望对她做大幅度地修改,包括写作手法、文字运用以及人物对话等等描写。但是,一件事实已经不能改变。在距离它面世已经十年的今天,再回到十年前的那种状态中重复一遍写作的过程,实在是已不大可能了。青春便是青春,不但心态无法做到,而且思路也完全不一样了。甚至,修改它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基于这样的想法,《朋友》的第十稿也只是在语言的通顺性方面作了局部的修改。希望读过《朋友》之后的朋友们不至于太失望。至少,关于小说中的几个女性,以及一些景物的描写还是值得读一读的。在那个时代里,在中国的许多类似楚州及凤亭的地方,是可以真实地看到的。也许可以这样来解释,我已在大都市里生活太久了,已经无法回到小镇生活的那种状态之中了。但一个久居都市的人,偶尔回到出生的地方,或者偶尔做一些青春时代的回忆,总是可以的。遂作后记。
                                                                                 2005.10.8于广州客村

  小说的第十二稿刚好完成了一半,就有了再做一篇后记的念头。以前的四篇都侧重于介绍小说产生的历程,这一次我希望介绍一下为何要写这部小说。包括最初的动机,甚至直到现在,我所希望的都是写一个故事,一个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发生着的或者可能发生的故事。动笔写这个故事的时候,那年我正好二十岁,正值青春的年纪,所以写的故事也是关于青春的故事。一个故事也是一段记忆。随着每一次重读她,几乎不可避免地想起那些岁月,想起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那些故事,尽管这些故事跟我写的故事并没有太多的相似,但谁能保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会发生重叠呢?
  一个故事于是也就成了一段历史。记忆可以渐渐被遗忘,但历史不会。当一个故事成为了一段历史之后,它的意义也就显现出来了。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初期,那时候我们生活着的环境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它承载了八十年代的一些重大变革,也影响启发着即将进入的新世纪,乃至现在。涉及的领域也是全方位的,人的思想,生活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有着某种意义上的独特性。作为历史记录下来,就可以告诉别人,我是怎么来的,然后将去向何方。当然,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局限性,就像本书描述的一些思想观点、生活状态等等在如今的一些年轻人看来可能有点陌生甚至觉得可笑,但熟悉它的人一定有很多的类似感受。因为,它真实地在某个时期、某个地方存在过,只是后来被一些新的思想观点或生活状态给替代了。世上哪里有什么完美的事物呢?
  也许,因为写的都是些小人物,又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写作手法也不太高明,影响了小说的可读性,以至于读者寥寥,但我不后悔用上超过十五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故事。至少在不久的将来,我可以告诉我的孩子,那就是我曾经有过的生活,我的思想也是这样形成的,并且一定会影响到她。那么,我这样做,也就值了。
                                                                           2009年8月22日于中山石岐

  虽然在前面的序言中说,后记好做过序言。此话没错,但其实后记也不是好做的。不然就不会写了五个,还觉得话没说完,还要再做一个。也不嫌自己罗嗦。
  如果说序言是为了取悦读者,后记实际上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给自己一个交代和说法。用交代这个词似乎势利了点,但既然生活在现实中,世俗点也是必要的。
  对于文学的艰辛,我不敢说经历很多,但也是有所经历的。走到今天,是不容易的。本来在第三篇后记中,我并未说明出现断稿的原因,或是找了个托词。这次我决定还是说出来。贫困便是贫困,并不可耻。希望这个纠正让作品她不再感到委屈。
  如果把这些年写出的手稿拿出来,就是不算改用电脑后的,也有一尺多高。更不要说,为了买这些稿纸,要省吃俭用不短的时间;更不要说,为写出这些文字所付出的煎熬。有些大学生一毕业就想要多好的工作,就想要多好的待遇。想想,更想为作品,也为其他的作家,还有更多的付出了辛苦劳动而回报很少的人,挣得个公道。但又一想,自己已非青年,也自然够不上个“愤青”,还是平和些罢。
  平和些后,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不管别人如何,做好自己便好。好的东西,自然有人喜欢。好的作品,自然也有人读。做一个好人,就像作品中说的,也是可以影响到别人的嘛!
  所以,对人也好,对事也好,还是乐观点好。呵呵。
                                                                          2012年12月1日于中山石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13-9-29 11:31:12 | 只看该作者
因时间原因,草草浏览了下,原谅我没有细看,感觉楼主的小说语言优美沉静,一股潜流蕴藏其中,显然比你的诗歌写得好。有时间我一定细细拜读,支持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5:34:19 | 只看该作者
臭豆腐 发表于 2013-9-29 11:31
因时间原因,草草浏览了下,原谅我没有细看,感觉楼主的小说语言优美沉静,一股潜流蕴藏其中,显然比你的诗 ...

呵呵,其实我正准备出版这部小说了,希望在出版之前多听听大家的意见。请何存中老师作的序,他是小说家,看完后评价说诗比文好,所以不由窃想,版主应该是写诗的。呵呵,开个玩笑不见怪吧。不管怎样,还是要再次感谢版主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13-9-29 16:54:27 | 只看该作者
一直不怎么明白,武穴那些大诗人大作家人喜欢出书。好像出了不少吧,出书能赚钱吗?要是不能赚,出出来干嘛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13-9-29 17:06:21 | 只看该作者
买了个表 发表于 2013-9-29 16:54
一直不怎么明白,武穴那些大诗人大作家人喜欢出书。好像出了不少吧,出书能赚钱吗?要是不能赚,出出来干嘛 ...


名誉和经济利益同等重要,物质能与精神并行,是时代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13-9-29 17:16:12 | 只看该作者
豆腐是不是看上雨胡大侠。雨胡那个写兴平游记,的确高人。在武穴论坛,找不出第二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13-9-29 17:25:04 | 只看该作者
买了个表 发表于 2013-9-29 17:16
豆腐是不是看上雨胡大侠。雨胡那个写兴平游记,的确高人。在武穴论坛,找不出第二个。

有才之人,豆腐皆爱,豆腐之爱,如海纳百川,交通便利,如离离青草,清澈明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25 13:28 , Processed in 0.05887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