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9396|回复: 1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穴资讯] 广济文化的春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15 23: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今天,晓青主席主持召开广济与禅宗、打造武穴外滩文化座谈会,这是我开的许多会议中特别有意义的话题。四大家主要领导亲自主持文化讨论会,在我印象中应该是第一次,让我感觉到武穴文化的春天来了。
    首先,我想说一下武穴文化。近期,参加了文联等单位举办的各种会议,多次提到武穴文化一词,说来说去,都说不清楚武穴到底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有人说,武穴是吴头楚尾,南北交汇,江湖勾通,人文交错的地方,我们的文化都是与全国一样,是共性文化,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有人说,武穴有深水良港,商会众多,是码头文化;有人说,武穴是禅宗四祖道信的诞生地,曾有“佛国小西天”之称,是佛教文化。在这方面,我也没有作认真的研究,今天,借这个机会,简单说一下我个人对武穴文化的肤浅认识。
    首先,可以肯定武穴一定有属于自己的地域性文化,这种文化分别由不同的子文化集合而成,这些子文化分别是佛教文化、码头文化、山乡文化、湖泊文化、戏曲文化、商贸文化、战略文化、武术文化。这些子文化连同竹艺文化、食品文化等汇集成一个共同的名字——广济文化。其中,佛教文化和码头文化是广济文化的两大组成部分。
    先说佛教文化。曾有研究佛教的学者说,禅宗创始人是道信。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道信之前,禅宗都只是小打小闹,甚至从一祖到三祖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跟随修持,更谈不上什么宗派。一祖达摩于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达广州,梁武帝并不认可他,只好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二祖慧可从达摩学道六年,达摩圆寂后,到东魏的邺都(今河南安阳市北)弘法,当时学者并不能理解他的学说,时常发生争辩。门下拥有千人的著名学者道恒,竟指慧可所说法要为“魔语”,并加以暗害。慧可四处避难,流离于邺卫(今河南安阳、汲县)之间,到了晚年还没有多少随从的弟子。三祖僧璨得慧可衣钵后,恰逢周武灭佛,他就隐居在舒州的皖公山(今安徽境内),“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所以从禅宗一祖到三祖都没有多少门生,更别谈什么宗派。而四祖司马道信,7岁学经,14岁向三祖学法,静修禅业,26岁得承衣钵,45岁在广济破额山(现为黄梅辖区,后改名为双峰山)正觉寺传法,有僧徒500多人,他主张禅农并重,让僧徒都定居寺庙,过集体生活,实行自产自给。从此改变了以往佛徒“一衣一钵,随缘而生”的云游生活方式。从此,禅宗就得到了发扬和光大。前些年,本焕大师到黄冈寻根禅祖的时候,并没有首先到黄梅四祖、五祖寺,而是直接到了武穴梅川镇四祖的出生地,看了浴佛井,叩拜了四祖父母墓。在参观完浴佛井后,本焕大师特别激动,举臂高呼,没有四祖就没有禅宗!没有四祖就没有禅宗!所以说,司马道信是禅宗的创始人,一点也不为过。
    道信之后,武穴逐步发展成为了佛教之乡,到乾隆年间,县内大小庙宇300余座,有僧尼及皈依弟子数千人。仅梅川灵山一带,就有大小庙宇36座,僧尼70余人,留下了大法寺、石佛寺、五里庙、大藏禅寺等大量佛教人文元素,称为释门“小西天”,并且,我们原来的县名广济就是取自“广济佛法,普济众生”之佛教之义,因此,广济有着独特的佛教文化这一点相信世人是不会否认的。
    广济文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码头文化。武穴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地扼吴头楚尾,历来是鄂、皖、赣毗连地段的“三省七县通衢”。武穴港是长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早在明代成为临江重镇,清初发展成为“商贾杂处鳞聚之要埠”,《烟台条约》辟为外轮停泊港口,形成了独特的码头文化。
    码头港口的繁荣,也形成了广济文化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商贸文化。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列入开发计划,民国中期成为鄂省“七大商埠”之一,素有“入楚第一门”、“鄂东门户”之称。由来自江西、福建、徽州、湖南等地的“同乡会”,构成了武穴的“八大商帮”;由浙江、扬州、河北、天津等地的“商会”,构成了武穴“十小帮”。武穴的商贸文化影响着世世代代的武穴人,给予了他们天生的商贸智慧,使一大批武穴商人开拓进取,叱咤商场。
    武穴的文化分子中,不仅有江文化,还有山文化和湖文化。因此,山乡文化和湖泊文化也应该是广济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南北朝时期建立永宁县到解决前,县治梅川就是经济、文化重镇,这里呈现给社会的大都是山乡文化,山环水绕,松竹扶风,庙宇林立,商贾云集。而居于武穴境内的太白湖、青林湖、武山湖、黄泥湖等为湖泊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有学者考证,黄梅戏发源于太白湖,因广济、黄冈一带长期发生水灾,有一批逃难的人就唱采茶戏混饭吃,他们大都流离在太泊湖和龙感湖一带,后来,就形成了黄梅戏,这批人中有一支逃难到了安徽,黄梅戏才在安徽落地生根。然而,我们的文化中自然还保留着湖的气息和湖的文化。
    戏曲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因此,戏曲文化当然应该成为广济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武穴的戏曲首推文曲戏,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汉剧、京剧、黄梅戏、黄梅调、地方采茶等戏曲活跃在城乡舞台。
    值得一说的是广济文化中还蕴含着两种“武文化”,一是战略文化,武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田家镇半壁山“楚天锁钥”天险,有大别山余脉天然屏障,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在这里抽剑挥戈。周穆王、陈胜、吴广、樊哙、恒玄、朱元璋、张献忠、孙传芳等都在武穴留下了足迹。二是武术文化,武穴的岳家拳在武穴薪火相传,2007年、2008年分别被列入国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完了对武穴文化的肤浅认识,下面我想简单说一下如何打造一座文化城市的小小建议。既然今天的课题是广济与禅宗,我就从如果擦亮佛教文化这一品牌来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近年来,我市经济建设跨越发展,综合实力连年稳居黄冈第一,然而,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极不匹配,远远落后于黄冈其他县市区。我们天天谈文化,却没有一个人能准确说出武穴文化的内容和架构,没有推出一位在外面叫得响的文化名人,没有打出一张能够体现武穴精神的文化品牌,没有打造好一处有武穴因素的人文景观,反而将我们仅有的一张文化名片却玩丢了,这张名片就是“广济”。
    说到佛教文化,我们不得不谈到“广济”,“广济”二字既是整个广济文化内涵的集合,同时也是广济佛教文化的代名词,广济异名武穴,本身就是抛弃了武穴文化的根基,断裂了广济厚重的历史,丢失了武穴的人文品牌。当然,我这只是从文化角度来讲,并不是说一定要将武穴换回广济,至于要不要换回广济,历史会给出一个自然的答案,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今天重点要做的是如何找回属于我们的文化,如何将文化的品牌擦亮。就佛教文化而言,我想,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是推出一位禅宗。我们不是没有名人,武穴的名人比蕲春的李时珍,比浠水的闻一多,比英山的毕升不知要响多少倍,而我们却将他冷在一边,当别人在我们身边打文化牌时,我们却只能羞惭的面对,手中迟迟打不出一张牌。武穴就是四道司马道信的故里,只是因为我们迟迟将这位先哲束之高阁,让这一名牌效应统归黄梅名下。现在,黄梅已蠢蠢欲动,不但,与我们争夺四祖传教破头山(解放前广济辖地,解放后土地置换给了黄梅),现在又在争夺四祖出生地,居然还有学者说四祖是黄梅人。因此,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在进入武穴的各大路口都打出“禅宗四祖道信故里欢迎您”的旗号,在梅川广场或市区各大型公共场地竖立大型四祖道信塑像,认真规划好浴佛井、四祖父母墓、永宁县衙、四祖学堂等一系列围绕四祖出生、成长、学习、修行、生活等人文景观,并付诸实施。
    二是打造一座佛山。古灵山曾有大小庙宇36座,如果我们现在建设16座,哪怕是6座,与禅宗四祖的出生地县衙、浴佛井、学堂等遥相呼应,与梅川的梅浦清流、白石堆瑶、灵山浮渡等古景对应成趣,佛教文化之风便会扑面而来。
   三是推出一条佛教旅游风景线。推出禅宗,打造佛山后,再结合横岗山、大藏禅寺、石佛寺、大法寺、仰山寺、圆通寺、龙湫寺、孝方寺等佛教文化的旅游开发,精心构建佛教旅游风景线,力争与黄梅四祖寺、五祖寺构成一条一代禅宗从出生到成长,从修行到弘法,从圆寂到禅宗发扬光大的旅游线。让到四祖、五祖寺旅游观光的人必到武穴观瞻四祖诞生地的大乘气象。
    如果做好了以上三件事,相信佛教文化便活生生的呈现在世人面前。当然,今天我也只是纸上谈兵,希望今天这个座谈会不是和某些会议一样也是纸上谈兵。真正做好以上三件事,靠梅川徐平权书记、周清军镇长是没有用的,他们的财力不足以支撑如此宏大的工程,必须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重要建设工程向国家、省争取立项。
    不管前程如何,有了今天这个会议,我相信武穴文化的春天来了,广济文化的春天来了。
   
                                     (  2012年3月13日政协《广济与禅宗》座谈会上即兴发言整理)

点评

广济文化和武穴文化应该还是有本质上区别的,前者重点在禅宗文化、后者侧重于码头文化,不知版主意下如何?  发表于 2012-10-15 22:35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macoyang 发表于 2012-3-16 07:45
有搞头

是吧!
问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hlx 发表于 2012-3-16 08:00
很赞的讲解。学习了。

“广济异名武穴,本身就是抛弃了武穴文化的根基,断裂了广济厚重的历史,丢失了武 ...

谢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溪水 发表于 2012-3-16 10:08
是“抛描”还是“远航”?——我想,武穴的城市文化建设的确需要有一个深层次的探讨和定位。这个定位决定了 ...

很赞成先生的观点,说到了问题的本质!
向你致以春天的敬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2-3-16 10:29
此贴要顶

谢谢龙哥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2-3-16 10:57
LZ想法确实好,只怕武穴市府没有这样的魄力和远见。
因为文化和旅游品牌是个系统和长远的工程,我们起步已 ...

哈哈,相信政府相信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等风的旗帜 发表于 2012-3-16 11:25
完全赞同楼主意见!
但对其中一人有异议。
“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在这里抽剑挥戈。周穆王、陈胜、吴广、樊 ...

谢谢指教!
是我的错,不过,我心中历史中的风云人物都是英雄!
我知道这是不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冠楠 发表于 2012-3-16 12:48
广济异名武穴,本身就是抛弃了武穴文化的根基,断裂了广济厚重的历史,丢失了武穴的人文品牌。

楼主观点 ...

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溪水 发表于 2012-3-16 12:54
禅衲容易制,但禅宗出家、居家的修行理念远远没有深入人心。
修庙容易,传法难...

说的是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泰森¥ 发表于 2012-3-16 13:00
武穴文化的春天来了

心有此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8 16:05 , Processed in 0.0907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