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9913|回复: 7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穴名人] 武穴名人大全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7-5-17 23: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穴古代名人禅宗四祖司马道信

<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司马道信(580—651年)隋末唐初僧人,禅宗第四祖,俗姓司马。其父司马申来梅川任县令,生道信。道信7岁,从一僧师学经。14岁,向禅宗三祖僧灿求法,静修禅业;公元606年,得承衣钵。公元625年,道信在黄梅破额山正觉寺传法,改山名为双峰山,有僧徒500多人。梁代,禅宗初祖达摩始奉《楞伽经》,传法彗可、僧灿,至隋唐,道信结合自己的智度及佛果,稍变其体。他还主张禅农并重,让他的僧徒都定居寺庙,过集体生活,实行自产自给。除坚持做功课外,还将从事运水、搬柴、种菜等劳动,作为修行的内容。从此改变了以往佛徒“一衣一钵,随缘而生”的云游生活方式。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宗两次派使者迎他入宫,他以疾辞。太宗再派人催,并以“若禅师不来,斩头将来”相威胁。使者持诏见道信。道信引颈待刀,拒不从命。使音还奏,太宗感其传教志坚,下谕嘉慰,并赐紫衣。道信在双峰山一住30余年,于公元644年,传授衣钵给弘忍,是为禅宗五祖。此后,又得一高徒名叫慧融,道信许他白成一宗,称为牛头宗第一祖。道信在正觉寺坐化后,被唐代宗追谥为“大医禅师”。</font><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5-18 00: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穴古代名人吴亮嗣-楚党魁首

<p><font size="4">吴亮嗣字明仲,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时年三十二岁。他及第后,初为南充县令迁升兵部给事中,也还是七品官。直到天启元年(1621年)升到太常寺少卿转中宪大夫时,才只是正四品官。天启三年(1623年)十二月卸任回籍,年底逝世于家乡。吴亮嗣官位品级不高,但一直在京城为官,政务活动量大,因此留传于民间的轶史佳话却最多。民间传说万历皇帝为风流天子,按照薛仁贵救过李世民的样子,也编了出吴亮嗣是万历朱翊钧应梦贤臣有故事,说他能在皇宫里自由进出,与皇帝朱翊钧称兄道弟,为辅佐万历做了不少“好事”等等。但岂不知这时的万历皇上早己沉湎于酒色,荒怠于政事,阁僚们上班,与闲居无异。吴亮嗣应试前的阁老于悂、赵志皋、张位、沈一贯四人,皆同年生,迂事也无龃龉;这四位国家重臣,虽然对政事忧心如焚,只因为宫中上下否隔,却只能很无赖地以:雨听帘外残荷响,晴数窗内日影移为“工作”,以数太阳影子长短来打发值班的时间。待到吴亮嗣及第时,内阁只有朱赓一人在职,其余的有人三召不至,有的家居十多年不上班。比如于慎行,召他来掌詹事不至,将之抬进京城三天就死了。三十六年(1608年)七十四岁的朱赓卒于官,内阁解体,又只剩下叶向高一人;六部里的刑部、兵部、吏部尚书,由赵焕一人“兼了”。当时各地郡守十缺其六,不是因为无人想做官,而是几千人都呆在京城等下任命文书;可是吏部没有“掌印”官,不能给牒,要上任的官则无法离京赴任呢。 <br/>&nbsp;万历皇帝不管政事,内阁无法施政,中层的忧国忧民之士呢,惜乎都进入了门派,党争日炽,门户之祸大起。在野的有东林党,由撤职的吏部郎中顾中宪为首,讽议时政,裁量人物。在朝的当政者以宣昆党汤宾尹、顾天埈为首,各召朋徒,干预时政。在朝的言路则有齐、楚、淅三党,其中楚党的领袖人物就是吴亮嗣、和黄州人官应震、麻城人田金生。吴亮嗣与东林党交恶,起因于东林党顾中宪向内阁叶向高推荐凤阳巡抚李三才入阁,御史刘光复则揭发李三才盗用皇木经营私人园囿。案子推到吴亮嗣身上,命其去凤阳调查,吴调查后既不肯定事有,也不否定事无。后来东林党人入了政府,于是吴亮嗣成了东林党人伐异的目标。天启三年(1623年),东林党人赵南星入主吏部,便首先将吴亮嗣给裁了下来。 <br/>&nbsp;胡士容字仁常,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历任长洲嘉定知县,继迁大名府教授、国子监助教、吏部郎中大司徒、蓟州参州,江西副使、陕西副使右参政(从三品)等职。胡士容及第时。万历皇帝己二十年不上朝理政,吴道南为阁臣五年,未见过皇帝一次面。而明朝末年,另一股称之为魏忠贤的太监集团,其政治势力又迅速崛起。魏忠贤把持特务机关,高压专制,闹的社会鸡犬不宁。胡士容为官清正,与魏氏集团坚决斗争。左都御史崔益秀(正二品官)借端生事,委忠贤矫旨定胡士容死罪,只是惧于民变,不敢行刑。胡士容在牢中直等到思宗朱由检登位(1627年),清算了魏忠贤集团之后,才平反出狱。&nbsp; <br/>&nbsp;<br/>&nbsp;<br/></font></p><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5-18 14: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穴名人胡士容

<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胡士容(?--1692)字仁常,龙坪人,1610年进士。初任长洲知县,惩治恶霸,修筑娄江石塘,颇有政绩。调任嘉定知县,见当地民众苦于粮食转运,报请台使,改用银两折色,节省大量运输费用。此后,历任大名府教授、国子监助教户部郎中大司徒,出任蓟州参政。其时朝廷宦官专权。魏忠贤党羽、左都御史崔呈秀向胡荐其妻弟肖惟中和宋珏为守备,荐亲信郑冲宇等为中军,胡不从。崔所荐之人贪赃枉法,躲避于崔宅。胡设计逮捕,置之以法。乃为魏党所恨,迁为江西副使。赴任时,途经通州,其随从在馆驿中与魏忠贤的使者随从因争马而发生殴斗。魏使诬陷胡士容"侵盗仓储"。崔借端生事,立为要案。魏忠贤矫旨逮捕胡士容,令爪牙北镇抚司许显纯对他严刑拷打,定罪论死,并追“赃银”七千两。蓟州民众为胡士容“退赃”,因魏忠贤惧郡县变起,推迟对胡士容的行刑期。思宗即位后,崔呈秀、许显纯等相继被诛。胡士容冤案得昭雪。胡出狱后,于1692年起任陕西副使,守备临洮巩昌,驻兰州,晋升为右参政,驻甘州(甘肃张掖县)。任内曾因受事逾期降三级,后因戍边有功,复级。不久去世。1640年追赠太仆卿。 </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6 22:47 , Processed in 0.03951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