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冰城冷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街谈巷议] 养老保险改革,你准备好了吗?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4-4-11 17: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忘情飚飞 发表于 2014-4-11 17:16
摸着石头过河已经过去了,现在处于深水区!你落后了!

现在处于捞蚌壳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4-12 09: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养老双轨制”实际上是“养老双鬼制”——一个造就逍遥鬼儿,一个造就吊颈鬼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4-14 21: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这个那个的,全部实行小时工资制和小时贡献养老制,按劳动的小时数发工资和养老补贴,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4-14 22: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鹤唳华亭 发表于 2014-4-14 21:58
你想让长官喝西北风呀

那么多专家,吵死人.....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4-14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工商联倡议小时工资制
2007-02-09 20:38:17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黄孟复提出了具体办法:企业实行小时工资制,每小时工资规定一个最低下限,一方面使每天工作14~16个小时的工人们提高收入,另一方面提升人力资源成本,使企业放弃单纯依赖低价劳动力取得竞争力的策略.

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的一个倡议正掀起不小的波澜。“中国企业可能将按小时发给工人工资,并且同时与最低小时工资制挂钩。”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汪泽英则对记者透露,最近敦促政府出台调节收入差距措施的呼声很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汇集相关部委正在研究和制定一整套重要政策。

提高基础资源价格

“很多工厂工人每天工作14~16个小时,月薪制显然不合理,应该实行小时工资制以保证工人总收入。”黄孟复提出了具体办法:企业实行小时工资制,每小时工资规定一个最低下限,一方面使每天工作14~16个小时的工人们提高收入,另一方面提升人力资源成本,使企业放弃单纯依赖低价劳动力取得竞争力的策略,促使中国企业寻求技术与管理上的创新来提升竞争力。

要实行全国工商联的这一小时工资制的倡议,显然需要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支持与配合。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调查企业加班现象,尤其是工厂工人八小时之外的加班薪酬情况。“南方某些工厂里工人的加班现象严重,这种状况我们是掌握的,我们正在制定对策。”

除了人力资源外,包括煤电油运在内的各种基础资源价格以及人民币汇率,都已经进入了政府调控部门的视野。

“是以提高汇率、提高资源价格、淘汰低附加值产业、来调整产业结构还是继续以低汇率保持出口竞争力?”在一次内部讨论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两种政策孰优孰劣已经成为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和政府内部讨论的焦点。

各种迹象表明,前者占到了上风。

收入分配改革在即

劳动力价格显然已经成为调控的目标之一。发改委最新公布的收入分配报告明确指出:政府调节收入力度不够。与垄断行业工资增长迅速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企业普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告诉记者,“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分配领域改革的重点任务。为了贯彻中央指示,国家14个部委已经酝酿收入分配改革的初步框架,相关部门将陆续出台具体的政策,工资改革是这一系列政策中的首要措施。

全国总工会民主管理部部长郭军坦言,目前中国所有行业八小时内的工作量标准是缺失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

“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制定各个行业的工作强度标准,即通过调查,计算出一个行业中每个工人八小时内正常的平均工作量,将这个平均值作为该行业的标准。”郭军认为,在各个行业的工作强度标准出台后,企业就不能再以工人没有完成工作任务为理由,要求工人无偿加班了。在专家们看来,制定各行业的工作强度标准显然和小时工资制一起共同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组成部分。

“这几年劳动力收入分配总量占GDP比重持续下降,而且不同阶层之间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农民工工资几乎没有增长或者增长幅度很小,与GDP增长速度无法相提并论,导致收入分配问题突出,因此引起了国家重视,下决心出台一系列政策。”汪泽英说,收入分配改革增加了一部分人的收入,必然减少另外一些人的收入,一定会遇到阻力,但政府和学界对于此问题的严重性已经达成共识。

“工资改革不是发一个文、定个标准就可以解决的,一定要有后续的组织措施。”浙江省劳动和保障学会副会长赖存理提醒记者。

小时工资制难破题

对于此次黄孟复提出的小时工资制倡议,各方反响不一。

“如果小时工资制由政府部门强制推行,就是国家利用行政力量迫使中国企业转型的一个体现。”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张勇预测,小时工资制对于生产方式和技术没有转型的企业挑战会很大,“会有一批低附加值产品加工企业被淘汰。”

深圳富士康政策规划处的一位欧先生表示,富士康不会考虑以小时为单位付给工人工资。“对人员数量庞大的企业,员工工作时间统计就是一个浩瀚工程,大企业并不适合小时工资制。”

厦华电子相关负责人则对记者直言,小时工资制不适合彩电生产企业,“在制造业企业中,能够量化计酬的工作一般都会量化,但是通常实行计件工资而不是计时工资。”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对小时工资制也持保留态度,“小时工资制有可能使工作变得高度紧张,如果按照小时计酬,企业必将工作的每个细节计算得非常精确,工人劳动强度自然会加大。”他认为,除非前述不同行业的工作强度标准出台,或每个小时的工资大幅度提高,否则小时工资制将对工人产生新的利益损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4-4-14 22: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冰城冷雪 发表于 2014-4-14 22:06
这样算,睡觉都得给钱,好啊。如果休息不好,怎么劳动。怎么创造价值。大家都平等了。
哈哈。

按每个人每天拉屎重量发工资,最公平!!奶奶的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4-4-14 22: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冰城冷雪 发表于 2014-4-14 22:06
这样算,睡觉都得给钱,好啊。如果休息不好,怎么劳动。怎么创造价值。大家都平等了。
哈哈。

谁打呼噜水平高,可以多得工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4-4-15 09: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诸多领域,影响之大、之广前所未有。改革变法历时7年,虽然遭到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并且随着宋神宗的病亡戛然而止,但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宋廷财政有了很大的改善,由宋神宗刚即位时的“百年之积,惟存空簿”,到后来的中央积蓄钱粟“数十百巨万”,“可以支二十年之用”,积贫积弱局势有所改观。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4-4-15 09: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安石变法  三大矛盾

1、阶级矛盾尖锐: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2、民族对立严重: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
3、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4-4-15 09: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冗危机
1、冗官,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集中皇权。比如,宰相职位一般有很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官职也不断增加,导致北宋机构臃肿;采用恩荫制,一个官僚一生当中可以推荐数十个亲属当官;北宋大兴科举,科举应试人数增加,取士人数也增加。
2、冗兵,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稳定社会秩序,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造成冗兵问题。
3、冗费,冗官、冗兵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两积问题
1、积贫,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2、积弱,北宋吸取中唐以后武将拥兵、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领兵作战的将领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利,带来的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

“三冗”、“两积”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革新除弊逐渐成为朝野共识。[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4 18:58 , Processed in 0.06443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