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郭德军

[公告]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第十l六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14: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共治:擦亮生态底色,描绘山青水秀“一幅画”

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加强生态保护,打造宜居生态环境。抓实封山育林。全面开展“五旁”绿化,强化古树保护,村内现有百年以上的古树有13棵,严格实行“一古树一党员专管”模式,常态化开展巡林工作。抓牢“小微水体”治理。投入100多万元,整治杨垸水库,完善六个门口塘,保护好荆竹水库水源地。打牢治理“人气组合”,每月由村“两委”带队、党员跟队,定期开展整治活动。抓好垃圾分类。开办“爱心超市”激活力,树立“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激励导向,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制,村民凭借评比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物品,促进争先保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14: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共享:厚植文化底蕴,播撒精神文明“一粒种”


依托徐霞客公园,大力升级“党建引领人文徐冲”项目,利用VR文化体验馆、党建文化长廊,营造党建氛围。持续开展尊老孝亲传万家、最美家庭评选、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征集等活动,使党建文化以更加新颖、活泼的形式走近群众,激活党员群众的文化自信。依托“党员活动日”“书记讲党课”等载体,引导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节等,定期开展道德讲堂和传统文化节大赛,推进孝文化上墙,提振发展“精气神”。

党建引领,驰而不息激活“5G”力量,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在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正在徐冲徐徐展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14: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看苏垴

文、广济布衣冯怡红 楚天窗王淼)

5月6日,摄影师和武穴市美术家协会的部分成员来到武穴市大金镇,共同感知被湖北省有关部门列为2022年度美丽乡村试点村苏垴社区,来看一看这里的干群共同建设美梦田园的精彩画面。



100多年的古井


苏垴社区位于大金镇镇区、省道支线梅武公路旁,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这里是武穴市前身广济县的重要乡村集镇之一,在广济乡贤、国民党要员居正先生还没有发动修建梅武公路以前,苏垴是武穴镇通往县治梅川的古驿道之一,武穴镇区所有的人必须经过苏垴街才能到达县城梅川,所以旧时苏家垴是商贸业非常活跃,这里的手工糕点和石磨豆腐是出了名的“名优土特产”,后来经过岁月的磨砺,在先人重商崇艺思想的熏陶下,这里又出现了刘炳良家族生产的“大金酱鸭”、“大金板鸭”,宋天明、张葵夫妇经营得风生水起的“大金肥肠粉”,还有“大金提子哥”宋文嘉-----再加上沪蓉高速大金高速出口离这里不足一公里,全国知名的医疗器械企业“才风科技”老板宋才盛先生既是苏垴社区的人,又在本社区建立了“才风科技园”,这些因素,苏垴社区在市井和乡野中的知名度就可想而知了。




社区鸟瞰图


我们广济县有句俗语,叫做“盛名之下,其实难负”,这些因素给苏垴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苏垴社区党总支、居委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他们在困难面前没有折腰,近三年来,苏垴从治理人居和交通环境入手,拆除临街的旱厕和堆放杂物的土坯房,修建一条贯通宋煜垸通往花园、杨山、舒冲等村大路,让过往行人不再有路难行的感觉;再就是将一些现有的资源精心提升打造,建成富有特色村民娱乐中心和健身散步的游步道,让村民有着城里人的生活体验;选择赋有地方代表性的山水画将破损墙面粉饰起来,给外乡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给远离家乡的游子留下乡愁!所以的这些努力,虽说让苏垴的干部群众劳动了筋骨,苦了心智,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机遇,在确立申报2022年度湖北省美丽乡村试点村的时候,有关部门的领导不约而同提到了苏垴,如果试点成功验收,百十万的项目奖补资金又将使苏垴的建设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14: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以来苏垴社区在上一年市农村公路项目支持下刷黑的社区中心大道基础上铺筑了石板人行道,拆掉垸中心数十家破败的土坯房,准备建设一处容市民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心广场;重新修缮中医宋哲文先生为原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在大别山区打游击时疗伤的窑洞供游人参观;将拆迁旧房子留下的清末民初年代老青砖、麻石条充分利用起来,修筑石板路和保留时代印记的知青屋和老作坊,重点打造苏垴商业一条街,让留在人们记忆中老字号商品生产经营商品和作坊成为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产业振兴的特色产业。利用废弃的老礼堂修建一间党史红色文化纪念馆和一座农耕文化博物馆,让众多的村民在这里接受红色教育,不忘党恩,牢记幸福生活的来源;开辟一处农耕文化体验园,让城里的人们实打实体验一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怀旧记忆。


宋煜垸口


社区还打算将大金水库水渠流下来的清冽的泉水水位提高,让常年不断的泉水流动在宋煜垸所有百姓房前屋后,淘米做饭,洗衣洗菜,让这里再现一个“安徽的西递宏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宋煜垸有10多棵保护得十分完好,树龄在100—500年的古樟树、栗树,将整个垸场装扮得十分特别有韵味-----所有这些,都成为了热爱生活的武穴文艺家非常关注的对象,武穴市美协主席、武穴师范退休教师杨行澜先生作为苏垴社区美丽乡村的主要策划者之一,早就想带领艺术家走进苏垴,这次欣然成行,我便一同前往,拍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作为历史的见证,一同发给媒体,以飧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15: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穴余川镇:看乡村旅游拔节生长,聆听乡村振兴脉动新声

文、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5月7日,黄冈日报社记者团走进武穴市余川镇,看乡村旅游拔节生长,聆听乡村振兴脉动新声。



采访团参观武穴市余川镇红色印记展览馆


“青年时代,干铎受‘五四’运动熏陶,萌生爱国主义思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始终牢记科学报国之责,学成归国后致力于我国森林学、森林经理学等的研究和教学,是中国当代森林经理学的开拓者之一,主编《辞海》林学类词目和《中国林业技术史料初步研究》。”走进余川红色印记展览馆,一段段动人心魄的历史,一项项历尽艰险终获成功的事业,讲述了我国著名林学家、林学教育家干铎等15位余川革命前辈和红色先贤从青年时代起救亡图存、报效祖国的事迹。


余川是一块红色热土。这里曾掀起红色风暴,留下的红色遗址,讲述着一个个红色故事,流淌着红色热血。铭记历史,吾辈自强。诚如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青年的期许“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美丽乡村王冲村坐落于武穴横岗山脚下,荆竹水库东北,通天河穿村而过。

远山如黛,近水潺潺,徽派风格的村居古朴温馨,通天河栈道别具一格,鸣水长廊精巧别致,好一派乡村田园风光。


依山势地貌,其间修建漫水坝、景观亭、游步道、水车坊、彩虹滑道、网红吊桥、儿童乐园等等设施和项目,形成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趣味娱乐、农耕体验、户外拓展等为一体的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生态旅游景区。


采访当天,正值武穴网红大型西游记巡演直播在王冲村举行。游人如织,里三层外三层将直播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周末、小长假经常带孩子来玩,这里空气好,风光好,娱乐项目多,大人休闲观光,小孩娱乐体验,满足了我们一家大小的度假需求。”在王冲村漫水坝,来自武穴市区的陈女士卷着裤管,赤脚踩在溪流潺潺的鹅卵石上,晒着午后的阳光,看孩子们欢乐戏水。


赏乡村美景,看田园风光,品地道农家菜,体验农耕生活,王冲村成为乡村游、亲子游、体验游、自驾游的首选。开农家乐、卖土特产、在景区卖门票、搞服务,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王冲村村民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走上富裕的康庄大道。

龙门花海景区位于武穴匡山腹地,覆盖余川镇孙弄、周国、周芳远、十里、双城驿、车坊、马干、龙门冲、下汪宕,花桥镇彻石村和四望镇铁石村等12个村。

景区平原、丘陵、高山,错落有致,不加修饰,即成形成景;龙潭铢海、龙门冲水库、酒坡水库、美女潭,流经大山小峰,形成曲泉、叠水、浣溪、瀑布、湖泊等形态丰富的水景观。景区建有龙门冲休闲度假村、杨山花海、酒坡儿童游乐中心、马干养生体验中心、龙山十里文化长廓、夹马峪拓展基地、民俗村、百果园、商业街、科普中心、农耕体验中心、采摘基地等功能区。

近年来,余川镇已形成横岗山、一尖山“两个旅游片区”,红色旅游路、松大路、环仙人湖路“三条美丽乡村线路”,龙门花海、怡湖山庄、王冲通天河、砌石仙人湖等“一大片旅游景点”的“231”旅游格局。

武穴市余川镇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西游、禅宗、红色、农耕、军事、名人胜景等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多元交融。余川镇充分挖掘、整合镇域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综合体、产业综合体,奏响乡村振兴脉动新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15: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食悠悠蚕豆香

文、刘平

“立夏立夏,蚕豆过夜。”立夏的小南风悠悠吹起时,正是新鲜蚕豆上市的时节,也是我小时候乡村孩童偷尝鲜豆的好时节。

那些馋嘴孩童中就有一个我。


从家到学校,我要经过一条田间小路。那是一条好路,能满足一个乡间孩子的所有想象:路边有海一样的油菜地,渐渐泛黄的小麦穗,不时从地里飞起的白鹤,秧鸡……更让人欣喜的是,蚕豆快熟了!

是的,整个春天,我们都在等待蚕豆的长成。蚕豆秧出苗了,我们惊喜;开花了,我们高兴;现在,它们终于结出翠绿的豆荚了,有的饱满,有的干瘪,我们更高兴。

一天下午放学,我像往常一样走在田间小路上,四周静悄悄的,偶尔能听到几声不知什么动物的“哼哧”声,空气中弥漫着清幽的蚕豆香。我低下头,看见绿油油的蚕豆秧热情地牵扯我的裤脚,胖乎乎的蚕豆荚精神抖擞地跟我打招呼,有的豆秧顶上还有一些紫蝴蝶般的蚕豆花,眨巴着黑眼睛,好像在说:“蚕豆熟了,尝一个不?”

我抿抿嘴唇,咽了咽口水,抬眼扫视四周。嗯?没人!我迅速低下身子,伸手在蚕豆秧上撸了一把,厚实饱满的蚕豆荚擦过掌心,绵绵软软,挠得我心痒痒的。吃!我毫不犹豫地剥开嫩绿的豆荚,抠出绿宝石一样的豆米,塞进嘴里,鲜嫩的豆米入口即化。真好吃!

我吃上瘾了,再撸一把,手又伸向身边的豆荚。

“你个贼!”一声炸雷般的吼声在我身后响起,随即跟来的是一阵呼呼的风声,一块鸡蛋大小的土块从我耳边飞过,一个黑影蹿进了油菜地里。

有人来了!我迅即站起来,撒腿狂奔。惶急之中,我扭头瞧了一眼,那个扔土块砸我的人是个凶巴巴的老汉,跟在我身后狂奔,嘴里好像还在喊着什么。

要命了!我再也不敢回头,只是茫然向前奔跑。田埂两边茂盛的蚕豆荚,成了阻挡我狂奔的绊脚石。我摔倒了又爬起来,跌跌撞撞地继续跑。

不知道跑了多久,身后终于安静了下来。应该已经甩掉那个老汉了吧!天色逐渐黑下来,大片的油菜地在晚风中起伏,我停下脚步回头看,四下里除了我,再也无人。之前撸到的蚕豆一个不剩,只有被豆荚染绿的双手证实着刚刚的一场险遇,鞋子也跑丢了。


我的眼泪一下子滚落下来。那双鞋子!父母知道,一定会打我的,那是刚买的凉鞋,妈妈说要我至少穿两个夏天。怎么办?天边最后一丝亮光也隐去了,我不敢转身去找鞋子,只好呆呆地站在飘满蚕豆香的田埂上,任由晩风吹过我带泪的脸颊。

失魂落魄的我,最后还是一步一挨地回了家。妈妈早就在等我。我不敢抬头,缩在门角落,等待妈妈的责骂。

一双熟悉的凉鞋递了过来,紧接着又递上一碗葱油蚕豆。妈妈笑着说:“饿了吧,来,吃蚕豆。” 我瞪大了双眼,等待妈妈的解释。

“那个追赶你的老汉来了,捡回了你的凉鞋,并送了一大包蚕豆给你吃。”妈妈说。


“可是,我……偷了他的豆……”我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回答。

“那老汉是赶猪,你摘豆时,刚好一头猪躲在你旁边,拱坏了不少油菜。”

我破涕为笑。这才知道,小孩子们嘴馋了,吃几个蚕豆不算什么的。只是那头猪——我终于想起了我吃蚕豆时听到的“哼哧”声。

又是一年立夏,新鲜蚕豆被端上餐桌时,我又想起了当年的小馋猫。我知道,这个世界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15: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的山药

文、徐志强

我的故乡在湖北鄂东武穴。故乡盛产一种神奇的食品——佛手山药。每逢丹桂飘香时节,经过漫长时间培育的佛手山药叶子逐渐变黄、掉落。撤除支架后,人们用挖锄像挖红薯一样的采挖,翻出泥土的尽是形如手掌、毛茸茸的粗壮根茎。这便是佛手山药。


那时节,家家都喜欢用山药炖排骨、煨汤。药香味让人回味无穷,让我留恋往返,是我几十年来百吃不厌的一道美味。

故乡原名广济县,1987年撤县设市时改为今天的武穴市。武穴市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鄂东边缘,四周与蕲春、黄梅、阳新、九江、瑞昌等地为邻。地扼吴头楚尾,历来是鄂、皖、赣毗连地段的“三省七县通衢”。“广济”一名主要源于“广施佛法,普济众生”的佛家禅语。古时的广济素有“佛国”的美誉。

相传出生在广济的禅宗四祖司马道信在横岗山修行期间,融禅于农、以农悟道,武穴山药因结缘禅宗四祖,而其形状大为怪异,酷似手掌,遂被当地人尊称为“佛手山药”。



山药是国家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源农产品。据《中国经济通史》和《广济县志》记载,武穴佛手山药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苛刻,仅在武穴市北部山区,传承千年的品种,富含矿质的山地,加之甘甜山泉的滋养,使得武穴佛手山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品质独特,过齿不忘,烩成了不可多得的药食同源绝味山珍。

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佛手山药能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去头面游风、治腰痛、除烦热、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强筋骨、益肾气、健脾胃、治泻痢、化痰涎、润皮毛、降血压、抗肿瘤、缓衰老、延年益寿。

记得还是在生产队的时候,村里种了很多山药。到了秋收的时候,大人已经挖了一遍,把种有山药的土地已挖了一个底朝天。那时家里穷,粮食不够吃,我们小孩子,就拎着一个篮子,带上一张小凳,还有一把小铁钯,在大人挖过的地里头,像掏金子一样,又一点点的重新翻上一遍地,一点点找出大人没有发现的山药或是大人挖烂的山药。我们挖出好像不是山药,是一种希望与寄托。一天下来,也是满满的一篮子。拎到家里得到的是母亲表扬和微笑。在那个苦难的年代,能挖到地里剩下的山药也是一件无比高兴的事情。



家乡有俗语“山药上了街,大夫家里呆”。小时候我经常生病,特别是爱拉肚子,肠胃也一直不好。那时家里穷,生病了也用不起药店里的好药,我母亲就煮点山药给我吃,或是给我煨点山药汤喝。还真管用,吃上几次就好了。还有过年贴对联,我们农村人不象城里人那样舍得花钱买胶水,都是拿山药往墙上擦拭两下就能将对联粘贴得牢牢实实的,期盼着来年的日子一定会红红火火。山药的作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小孩子尿床,吃上几块柴火里烤的山药,也是准管用的。等等。当然,这些都是我儿时的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

一晃离开故乡二十多年了,风景秀丽的古城襄樊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好在这里的也有山药,味道也不错。只是这里的山药是长条的,山药的味道是嫩而脆的。而家乡的山药香而粉,粉而糯,糯而不腻,口感比土豆还棉软。每次回到家里,母亲知道我喜欢吃山药,就用山药炖排骨,或是与鱼头、牛肉等煲汤,口感独特,糯香浓郁,是我认为天底下最好的美味佳肴。

记得父亲刚退休时,每到春上就在菜地里种上一点山药,待我“十一”回去,父亲还能挖出新鲜的山药给我们品尝。家乡人对山药的保鲜,有一套既简单又实用的办法,就是在新挖的山药上面均匀地铺上一层湿土,这样可以保存到来年,食用时如同新出土的一样。

现在,我每次在“十一”和春节回家时,都要从家里带一些山药与朋友、同事们分享。今年十一期间,我又回到了家乡。这次回去,我发现山药的价格大涨了,刮好了的山药已卖到7元一斤了,快接近肉的价格了。刚上市的毛山药也卖到了5元一斤。这可能是我老家蔬菜中价格最贵的品种了,也许是家乡人发现它越来越有价值了。



我贫穷落后的故乡规模化种植山药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了。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鄂皖赣根据地战事频频,据说山药充当了我军战士的主要食品。这里的土壤独一无二,富含山药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与矿物质。前些年被国家卫生部首批公布的药食两用植物,最近又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广济佛手山药”作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现在家乡人种山药的积极性很高,一般亩产量1500-2000公斤,高产可达2500公斤以上。一季山药亩平收入5000元左右,最高的可过万元,种1亩山药相当于10亩早晚稻。我想起了作家许地山在散文《落花生》中的一段话:“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家乡的山药也如出一辙。

前段时间,老家同学在电话里说,家乡山药已经进入深加工状态,成功研发了佛手山药的制片和制粉技术,并将佛手山药粉开发了其延伸产品,如山药脆片、山药麻花、山药粉、山药五谷粉、山药油面等,再加上漂亮的包装现已出口国外了。电话这端听得我快要流口水了,仿佛一股浓浓的香味从那遥远的故乡飘来,飘进了梦里,飘进了灵魂的深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15: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荆竹

文、宝塔镇河妖

2021年腊月底,我回到了家乡准备过年。在一连数日的冷雨中迎来了第一次难得的大晴天,早就听说余川的旅游开发搞得很不错,趁着好天气,我驱车直奔而去。
过了热闹的梅川街,沿着蜿蜒黝黑的红色旅游公路,我一路走走停停看看,不知不觉间来到一条岔路前。新修的水泥路旁树着一块路牌,上面赫然写着三个字——青蒿村。刹那间,一种难以名状的熟悉的记忆漫上心头。
       2001年9月,当身处广州的忙于找工作的我正惊异于美国9.11恐怖袭击时,接到了家里打来的电话,说我已经分配工作了,市教育局把我分到余川教育站(中心学校),让我赶紧回去报到上班。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心里竟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8月中旬,我一路舟车劳顿来到广州,投靠到堂哥老八哥那里去了。当偌大的一座的繁华城市矗立在眼前时,我心里暗自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在这里好好干出一番事业来。堂哥当时住在广州城区上下九,那里是著名的商业步行街,平日就很繁华,一到节假日格外热闹,人来人往。来到广州的第二天我就连忙买来《南方都市报》,老八哥告诉我那里有整个版面的招聘广告,可以去试试运气。可我的运气似乎不怎么好,每天挑出几个看似符合条件的公司,然后就是写信投简历,但收到回音的总是寥寥无几。我的简历中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只是去年在重庆一家广告公司短短月余的文案从业经历,除此之外,我其实就是个职场小白鼠,所以我投的都是广告公司。等了几天后,终于有两家公司打来电话通知我过去面试,我满心欢喜地如约而去。
       来到第一家公司,面试设在写字楼的一间会议室,墙上赫然挂着“广州铁路局建设研讨会”的横幅,场面不小。一进去才发现来面试的人还真不少,很多人手上都拿着资料袋,装的都是自己的工作业绩资料,我却连一片纸都没有。我一边观察别人的面试过程,一边想着自己等下怎么去面试,别人都是满手资料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我却是两手空空啥也没有,这可怎么搞啊。
       几分钟后终于轮到我了,我故作镇定的坐在面试位上。一位胖胖的中年大叔问了我第一个问题:你是刚毕业的?怎么会想来应聘这个职位?我豪不犹豫的回答:我是应届毕业生,经验是不足,但广告行业除了需要经验外同样也需要创新,没有经验的束缚,创意正好可以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说完自己都被自己吓了一跳,这些套话都是照抄以前公司创意总监培训时的话来的,临时瞎蒙一气,不料那胖大叔竟微微点头冲我笑了一下。在回去的公交上,我一路暗自高兴,感觉这份工作有戏了,但接下来的时间却证明我是多么的稚嫩可笑,因为从那天后我再也没有接到那家公司的任何消息了。而另一家公司的面试应聘也是没有下文,去广告公司的愿望终究是落空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放宽要求,不再局限于广告公司了,其它的公司也去投简历,但还是没什么作用。我终于坐不住了,开始自己跑到外面去找,甚至工业区都去看过,终究还是一无所获。时间一天天忙碌的找工作中过去了,转眼快过去一个月了,工作还是没有着落。没有办法,老八哥带我去黄埔岛上去找另外一个堂哥黑巴哥,让他托人帮忙找工作。刚去了两三天就传来家里分配工作的消息了,我,终于不用找工作了。
就这样,我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呆了一个多月的广州,落寞又高兴地回家了。
       回家后的第二天上午,在大哥的带领下我来到了余川教育站,办理好手续后被告知分配到荆竹中学。荆竹?这个名字第一次跃入我的耳朵里时却有点似曾相识。曾经隐约听村里的老人说过荆竹有个大水库,说当年是如何去挑荆竹水库的。六十年代的水利建设就是靠人力一点点的挑出来的。再一了解,果然就是荆竹水库边上的一所中学,我居然被分到了传说中的荆竹水库边上的中学了。
       去学校报道的日子来了,那天父亲和我来到水库边,爬上高高的大坝,登上了库区摆渡的小船,在马达的轰鸣声中行驶在荆竹水库里,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
       金秋的九月,碧空如洗,明媚的阳光洒在小船的前方。一望空阔的碧绿水面倒映着天空的蔚蓝,澄澈的水波紧跟着小船一路欢快的跑开,荡漾在我的身后。远处的群山明晰可见,不时的飞起几只白色的水鸟,时而低空盘旋,时而翩翩起舞。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宛若置身于人间仙境。过了十几分钟,船靠岸了,步行大约五公里后,我们来到了荆竹中学。
       荆竹中学始建于1987年,是当年荆竹乡集资建校而成。走入学校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侧一栋陈旧的教学楼和右侧长满荒草的操场,还有一面在空中随风舞动的褪色国旗,我心里不由得暗自一紧,好破的一所学校啊。来到了办公室,校长万艳明很热情的接待我们,一边倒茶一边寒暄,了解我对工作安排的想法,最后确定让我负责初二年级英语和初一年级历史各一个班的教学。我心里暗自叫苦,我原本学的是汉语言文学,所有科目中就数英语最差了,现在却偏偏让我教英语,这不是赶鸭子上架么?更要命的是万校长的孩子跟几个教师子女都在那个班,这可如何是好啊。推又推不掉,学校偏远,再也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选了,我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稍后安顿好后,我送走了父亲,就开始了自己的上班生活了。
       学校是建在一个坡度不算太大的山坡上,食堂和教师宿舍建在最高处,教学楼居中,学生的两层宿舍在最下面,由于教师宿舍不够,我们今年新分配的教师都住在学生宿舍一楼。那天新老师的房间还没收拾好,我就暂时借住在本地卢伏志老师的房间里。那是一间面积不大的单间直筒房,里面就摆着一张旧床和旧桌子,还有一把过时的破藤椅,望着眼前的这一切,我心里五味杂陈,从繁华的大都市一路辗转到这偏僻的山区,心里落差真的太大了。
      上班的第一天就是在忙碌中度过的。翻开英语教材,全版英文,满眼都是不认识的单词,我只得借来词典和教学资料,开始一点一点的查询和备课,忙了整整一上午,才做好上课的准备。下午,终于到了我上课时间了,我带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故作姿态昂着头走进了初二(3)班的教室,还未来得及看清学生的面孔我就听见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定睛一看,只见几十个洋溢着岑岑笑意的稚嫩面孔齐齐的望着我,教室后面站着班主任宋银刚老师。我不由得心里微微一热,笑着回应:谢谢大家,今后由我来教大家的英语,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话毕,又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我平生第一次的课堂开场白就这样简单结束了,开始进入到正式的上课中来。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英语水平确实很烂,单词不熟,发音不准,语法不全,于是我开始了恶补。我找来一台录音机学单词发音,查阅资料,做教学笔记,熟记知识点,把每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一点一滴的全部记下来,写在书上。就这样,我的初二英语教学艰难的进行着。
       对于学生来说,新老师永远是他们最感兴趣的目标,我的到来也着实让他们高兴了许久。在那时的山区农村学校,老师体罚学生其实也不是很少见的,家长都朴素的认为严师出高徒,孩子不打不成才,偶尔的体罚小动作也没人去说什么,可不像现在稍微有什么风吹草动,家长就不依不饶上纲上线。而我大概就是一个不喜欢动手的老师吧,这一点就自然成为了学生喜爱的理由了。
       山区的学生大多朴实厚道,除开偶尔几个胆大调皮的学生外,其它的多半是不喜言辞沉默安静的人,但他们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简单而又直接。一到春天,总有学生采来一束束殷红的杜鹃花悄悄放在我的桌子上,火红的花瓣鲜艳欲滴。我找来玻璃瓶装水养起来,简陋的房间似乎立马多了些许生气;而到了初夏,又有学生摘来一种深褐色形状类似于鹿角的野果,他们称之为“拐枣”,吃起来味道酸酸甜甜的。小小的野花野果,让人感到了那份来自内心的简单和快乐,惬意又温暖。
       乡村教师生活其实挺单调的,只是因为今年有几个年轻老师的到来,才让学校一下子变得有活力起来。
这一年跟我一同分配下来的有五位男老师,我最大,其余三个都小我三四岁。在这之前,这所学校年轻老师不多,学历也不高,多半是本乡本土人,而我们几个是为数不多的外乡人。我也是学校有史以来的第三位大学毕业的老师,另外两个是去年分下来的宋金水和宋银钢老师,一个教英语,一个教数学,我也就毫不意外地被挑选成为英语老师了。
       因为都是教英语,我也就自然地跟金水熟悉起来。金水年长我两岁,个头略高,身体不很魁梧但有点结实,单身未婚,留着当时颇为流行的偏分发型。他不抽烟不喝酒,不下象棋不打麻将,只会偶尔打扑克,于是扑克有时就成了大家的共同爱好。经常会在某个空闲的时候几个年轻人凑在一起,不亦乐乎的玩起来,输赢几十块钱,大家娱乐一下罢了。有时我们也会一同跑到周边其他学校去玩,都是山区学校,都建山上,大同小异,也没什么新鲜感。还有一年春天,学校要求每位老师要植一棵树,这可难倒我们了,到哪里去弄树苗呢?金水说,走,我带你去山上去挖,然后扛着借来的一把锄头带我去山里了。淋着细细的春雨,我们来到树林葱茏的山坡,只见鲜红的杜鹃铺满山林,像沉默的火苗在攒动。金水找到两棵一米多高的樟树苗,挥舞着锄头就挖,三下五去二的就把树苗挖出来,这动作娴熟得让我难以置信他还是位英语老师,简直就是一种地的农民。刚扛着挖好的树苗正要下山,忽然传来一阵狗的狂吠声,金水说:快跑,狗赶来了!于是我俩扛起树撒丫子就跑,也不管满地的泥和水了。回到学校我才回过神来,搞了半天这小子是领着我去偷树啊,怪不得人家放狗咬呢!
       金水教书很好,尽管他学的是农学专业,发音也并不太标准,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每次考试他的班级总是比我考得要好。他对学生也很好,关爱有加,很有耐心,只是有时要求也很严格,学生对他是又怕又恨。有一次他在宿舍前吃甘蔗,他班有个学生在远处看到了,便小声嘀咕一句:吃起死!不料却被耳尖的金水听见了,他拿起甘蔗就追,边追边喊:你个贼戳的,看老子捉到不打死你!那个学生见状哈哈大笑一溜烟地跑开了,金水则笑着走回来了。
      相对于城市的丰富多彩而又快节奏的生活而言,山区的乡村生活似乎一下子驶入了慢车道,总是那么缓慢和宁静。尤其是到了晚上,当学生入睡后,四周万籁俱静,几乎没有一点声音,连狗似乎也不叫了。夜的宁静让人有种莫名的心安,回到房间,坐在床上,盖上被子,拿起一本书,不知不觉就度过了漫长的冬夜。
上班的日子是忙碌的,但同时也是悠闲的。我没课的时候有时去爬爬山,也有时喜欢扛着根鱼竿去荆竹水库边钓钓鱼。挂上蚯蚓,架好鱼竿,塞着耳机,躺在山坡上静静听着音乐,坐等鱼儿上钩。这一坐往往就是两三个小时,有时钓了几条小鱼,有时则来了几条不小的翘嘴,还有次竟然钓到了一只甲鱼,着实让我高兴了半天。
       除了钓鱼,这里的山景也是十分迷人的。我素来喜欢摄影,没事的时候喜欢拿着单反到处走走转转。青葱的山峦、浅蓝的水库、清澈的小溪和广阔的田野都成了我相机里美妙的画卷,前前后后总共拍了满满一相册。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两年后我调走了,从此便离开了荆竹中学,离开了荆竹,再也没有回去过了。
        二十一年过去了,当我在繁华热闹的都市奔走忙碌的时候,心底却一直很怀念那段简单而快乐的教书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15: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我的童年

我的家乡位于鄂赣皖三省交界,行政上隶属于湖北省武穴市(前广济县)管辖,东临太白湖,南靠长江。家乡有一座明朝年间修建的古塔------郑公塔,我的家就在坐落在附近一个叫岳喆大湾的村落里。
        据《广济县志》记载,武穴境内岳氏宗族均为岳飞后裔,源于岳飞蒙难时期,其五子岳霆为躲避南宋朝廷迫害远走他乡,隐居于黄广交界黄梅苦竹乡,我们家乡岳喆大湾均为其后人,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二十九代了。
        在八十年代里,我们岳氏后人纷纷继承和发扬武穆遗风,开始学习岳家拳和岳家枪。不过那时我大概是六七岁的光景,家里人觉得我太小,不让我去学,只记得每天放学后就跑到垸中祠堂去玩,眼巴巴地看那些大点的孩子们在打沙袋,舞刀弄枪,好不羡慕。有时我就忍不住溜到里面去,爬到吊着的沙袋上,像荡秋千似的晃来晃去。我还记得我三姐她们几个女孩子,穿着像古时候的衣服在练岳家枪,有的拿着大刀舞来舞去,有的拿着刀枪两两对打,好不威风。
        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一个古朴遗风的生活中开始的。在没上学之前,我是生活在家里的祖屋里,还记得那是一座青砖和土砖混建的老房子。进门就是堂屋,右边是卧室,火灶就建在堂屋左上角,后面还有一个放柴火的柴火落,里面堆满了稻草,是用来烧火做饭的。每到生火做饭的时候,屋里总是烟熏火燎,呛得我只有跑到外头去玩。
        我记得有一次,大人不在家,我想吃炒鸡蛋,可又不会做,就跑到隔壁家找到同伴汉,叫他做给我吃。他就从家里鸡笼摸出一枚蛋,叫我烧火。可他也不会,却学着大人的样子放油、打蛋、放盐,然后拿起锅铲猛地捣一气,结果好好的鸡蛋被他捣得满锅都是,铲都铲不起来,可惜死了。还没轮到我们吃,他老娘挑着稻草回来了,我们吓得丢下撒腿就跑,一口气跑到野外田地里,趴在一道没水的沟渠躲起来,天黑了也不敢回家,偷鸡蛋炒,回去那还不得挨揍啊,直到后来我妈妈满垸地喊我吃饭我才敢起身,灰头土脸的跑回家。
        没上学的日子总是显得那么闲,每天家里人外出干活,奶奶就在家带我玩。奶奶是1981年去世的,当时别人总逗我玩,问我奶奶去哪里了,我总是奶声奶气地回答:奶奶上街了!把人家逗得笑弯了腰。不过我当时太小了,对奶奶从来都没有什么印象,这些都是家人后来告诉我的。
        八十年代的农村,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玩具,但这并难不倒天性贪玩的我们,于是我们想尽办法自己来做。用竹筒来做“汲水冲”,到处对射;用水桶箍做“铁环”,来滚铁环;用木头和钉做“地老鼠”,抽“地老鼠”;用稻草扎“草龙”,玩“草龙”。到了晚上不是跑到稻场捉迷藏,就是玩“红军抓特务”,一派人在全垸到处躲啊,藏啊,然后另一派人拼命去找。
        对于生活在当时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广大的田野就是我们快乐的天堂,一年四季,我们总是能找到好玩的事来做,不是去钓鱼游泳,就是偷人家的瓜果。我还记得有一次,正是红苕刚长出来的时候,五、汉、五弟、老九和我几个人,偷偷跑到田野中人家的红苕地里,用手扒出地里的红苕,再找来河坝边别人晾晒的柴草,用火点着,来烤红苕吃。烧了好半天才烤好,正准备吃,忽然远远得跑来一个人,边跑边大声的骂:你个贼儿的,偷老子柴,吃了去死啊!我们一看,立马吓得像兔子一样跑散开了,等我们跑好远停下来一看,那人却并没有追来,只见他拿着树枝,拨出红苕,看了看,捏了捏,就吃了起来。我们脸都气绿了,大家用手在土里扒了半天,手都扒疼了,才扒出几个苕,还没吃到嘴,就被你赶跑了,倒先让你吃了,于是我们几个一起跳起了骂:你吃了去死!然后又哈哈大笑愤愤不平骂骂咧咧的走了。
        稍大后,我就上学了,在学校里,我也不是个平静的主。天天放学不是和人家比武,就是和别人赛跑,我至今还记得我做的一件缺德事。那大概是一年级的时候,是个大冬天的早上,天很冷,池塘河沟里都结满了冰。放学后我和同学岳帮财赛跑,这家伙很有点胖,那天穿着黑布棉袄,活像个土财主。在喊一二三后,我拔腿就跑,他反应稍慢,在我后头猛追,渐渐的要赶上我了,我一看急了,等他追到我身边的时候,用力一挤,只听见扑通一声,他一下子就滚到路边的水沟里去了,半天后龇牙咧嘴地爬起来,拖着满身滴水的黑棉袄,边走边哭:妈妈嘞,妈妈嘞!然后我撒丫子就跑,欢快地回家吃饭去了。吃完饭回到学校,他哥哥拉着他的手,到老师那儿告状去了,老师找到了我问怎么回事,我撒谎说是不小心撞到的,老师只是说了我几句就把我放了回来。至今我还记得帮财那滴水的黑棉袄和无助的哭喊,只是我一直没有机会和他说声对不起,想想真惭愧。
        童年中印象最深的是当数看戏了,这次看戏的经历真的是啼笑皆非,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那约莫是读二年级的光景,刚放暑假的一天早晨,我吃了早饭就跑去找老九玩,没玩多久五弟说,听说塘岸上垸在唱戏,我们去看戏好不?我们都说好,然后一阵人就出发了。就这样,我、五、五弟、汉和老九几个人就从家里开始,一路向塘岸上垸走去,却未料及这一走,后来差点把家里大人们吓得个半死。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来到一个路口,带路的五弟却说他忘记了从哪里走,顿时我们全都傻眼了,又不敢去跟别人打听,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后来不知是谁想了个注意:派一个人去装迷路在路边假哭,好引起路过大人的注意,大家一致决定让五去。五穿着件破白褂,就一屁股坐在长满荆棘的土路边,拿着手不停的揉着眼睛,假装嚎哭了起来,我们就马上跑开,躲在一边偷笑。果不然,不一会儿真有大人路过,走过来问,五说走亲戚迷路了,不知道哪条路是去塘岸上的,那人就指了指其中一条说这就是。我们顿时一哄而上,五也抬起屁股高兴的跑走了,剩下那个人在一脸懵逼地望着我们。
        来到塘岸上垸,只见一座用木板和大树搭建的插满着花花绿绿彩旗的戏台高高地耸立在农田中,下面坐着站着很多的看戏的人,还有很多卖吃的玩的小商贩,农田旁边果真是一口很大的池塘。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叫塘岸上这个怪名,原来这个湾还真是在塘岸上啊。没多久,看戏的人越来越多了,戏终于开场,只见戏台上穿着五颜六色戏服的戏子在来来去去,打啊,唱啊。可我们哪里听得懂啊,只看了一会儿就觉得没味,想去买点吃的,可一看,我们居然没有一个人身上有钱。旁边的商贩们,正在卖力的招揽生意,尤其是那白泥做的鸟形哨子,只要往里头倒点水一吹,就能发出像鸟叫清脆的声音,他们在故意卖力地吹着,看的我们心里头直痒痒死了,没办法,谁叫我们没要钱就跑出来看戏呢。最后,我们都跑到戏台底下去玩,从缝隙间看着台上戏子走来走去的鞋底。忽然不知谁拿了根树枝戳了一下那戏子的鞋底,我们笑得轰的一下都跑开了。
        正在百无聊赖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喊:小聪,我回头一看,竟然是我父亲来!我顿时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了,忙跑过去要父亲给我买吃的玩的,把旁边的同伴都羡慕的要死。父亲怎么会来呢?后来才知道,早上我们几个没跟大人说就跑了,后来大人们发觉我们几个都不见了,满垸的找都没找到,个个急得不得了,后来不知谁说他们好像要说看戏去,于是我父亲就骑着自行车赶过来了,虚惊一场。我就趁机好好的吃了玩了一通,最后心里美滋滋地坐着爸爸的车回家了。
         快乐的童年有数不完的趣事,也有数不完的快乐,儿时的生活已经渐行渐远,而今我的那些同伴都早已长大成家立业了。五,早年在城区开了一家音像租赁小店,后外出打工;汉,泥水匠,一年四季在杭州建筑工地奔波;五弟,裁缝,在福建服装厂打工;老九,司机,也是我堂兄,我跟其关系最好,两年多前殁于一场交通意外;而我那位叫帮财的同学,则继承他父亲的手艺做篾匠,早年在镇上开了家篾器,后来却不知道干什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15: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我的初中生活

我的初中母校是郑公塔中学,这是一所镇级农村初中。原校址在郑公塔镇粮站隔壁,后来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就迁移到郑公塔河的南岸的一片坟地上,至今我还记得在学校操场上挖出不少棺木和累累白骨,让人不禁有点毛骨悚然。
        我是1992年9月来到这里读书的,读初中时要统一参加小学升初中考试的。那时候的小考颇有点像现在的中考,是要择优录取的,我记得我就有个小学同学就因为没达到初中的分数线而辍学了。
        刚进初中,崭新的校园生活很是吸引了我,单是吃饭和住宿就让我倍感新奇。我还记开学的第一天,父亲带我在镇上给我买了平生的第一个饭盒。那是一个黄色的长方形塑料饭盒,上面是个透明的盒盖,中间嵌入一双白色的塑料筷子,抱着这个饭盒,我高兴极了。在学校的第一天,我们这些初一的新生就闹出了笑话。在小学是上午上完三节课就放学回家吃饭,而中学是要上四节课的。可我们这些才来的人都搞不懂,听到第三节课下课的铃声响后,就纷纷抱起饭盒一窝蜂地往食堂跑,还没等到我们跑到,就听到楼上的初二初三的学生在哈哈大笑,说这些初一的家伙真好玩,没放学就跑去打饭吃。我听到后觉得不对劲,回头四处一看,果然只有我们一楼的初一的人跑出来,其他的都没动静,于是又一把夹着饭盒悻悻地溜回教室。初中的第一顿饭我还记忆犹新,饭票是自己从家里背米来拿到食堂换的,一顿用半斤;菜票则是用钱买的,吃多少用多少。菜只有两种,两角的素菜,四角的肉菜。我记得自己当时排队时稀里糊涂就打了肉菜:藕丝炒肉。虽然没有家里肉多,可我照样吃得很高兴,觉得这样吃饭真好玩。
        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只能保证初三学生的住宿,所以我们这些初一初二的学生就得自己在学校附近找地方住。父亲当时找到了一位在学校旁边的熊姓远房亲戚,他家是专门招宿学生的,让我和同垸的初二学生海柳同住,两人各自带来被褥,挤在一张床上。这样的住宿生活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个新鲜的开始,十几个孩子分住在几个不同的房间里,分帮分派,吵吵闹闹,好玩的事太多了,尤其是我这样刚来的初一新生,总是喜欢听他们讲学校好笑好玩的事情。其中有个叫“辫老”的初一学生,我对他印象很深刻。他个子不高,瘦瘦弱弱的,拖着条像女孩的小辫子,一张嘴巴,很是会说话,我除了诧异他这条长辫子外,还惊奇地发现他的零花钱总是N多的一分两分五分的小票子。有一次,我就忍不住的问他,你怎么有那么多的小钱啊。他很得意的说,我家里还有好多呢,都是我爸爸卖豆干攒的!哦,原来如此,我霎时开始羡慕做生意的人了,可以有用不完的零花钱。
        初中的生活并不太平,在开学的第一个月里,我就和初三的学生打过一架。那天我骑自行车带米到学校了,然后就把车停在一楼的教室旁,就在下课我正和同学说话时,猛然听到了车子倒地的声音,我立马跑到外面,大喊一声:谁把我车弄倒了?那个已经溜走的初三学生没想到初一的我敢这样说,怔了怔说:是我,么样?我一听火了,喝道:快扶起来!他说:不扶,么样?我怒了,看他个子不高,走上跟前就开打,结果扭打在一起,后来我被压在下面动弹不得,最终大哭起来,老师闻讯赶来,拉开了我们。周末回家我把这事告诉了父亲,周一父亲来到学校找到了校长评理,不料一看,校长蔡国良竟是他初中同学。蔡校长问清楚情况后,马上找来那位和我打架的学生,把他狠狠的批评了他一顿。后来我才知道,那个跟我打架的人叫岳志扉。我又把这事告诉了我堂哥老九,说岳志扉欺负我,老九要去找他算账,据说吓得他几天不敢上学,我知道后高兴得要死了,看你们小样的谁还敢欺负我,老子是有后台的人。
        我的初中的第一个同桌是个名叫陈志光的男生,开学那天他剃着个光头,很安静的坐在我的旁边,我一看他这副模样,有点忍俊不禁。没过几天我们熟识了,我就喊他和尚,他也乐呵呵答应了,从此和尚这个无比光荣的名字就伴随着他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读书求学的美好时光。当时坐在我周围那些同学中,陈晓磊、项愿珍和陈君利,她们几个算是我在初中最早结识的女生,其中有些人在初中毕业后还偶有联系。
        说到当时的同桌我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岳丽丽。这是我的同姓本家,隔壁檀树林垸的,按辈分,她得喊我叔叔。她是位个头不高身材小巧的女生,面容清秀,留着短发,完全就是个小不点。刚开始坐在一起的时候还觉得他挺文静的,后来熟悉后发现她倒是个话蛮多的人。有一次晚自习课,她突然问我:岳鹏举是谁?我当时一想:你又在搞什么鬼把戏逗我,于是就说:他是我儿子。只见她嗔笑着说:你个蠢猫,连我们的祖宗岳飞都不晓得!我当时傻眼了,想辩解却不知道怎么开口。后来我才弄明白,原来岳飞字鹏举,怪不得她敢哂笑我。她其实是个很有个性的人,经常会做出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来。在同桌期间,我们经常会为某个话题争论起来,她自然是说不过我的,于是就冷不丁的掏出钢笔朝我的手上猛戳一下,疼得我是龇牙咧嘴,还在手上留下一个个消不掉的墨点,害得有次回家被父亲发现后怀疑了好半天,以为我是加入了什么帮派,故意做了什么记号。当然,我也不是个吃亏的人,自然是要回击的,瞅了个空用钢笔刺过去,也让她也尝尝被扎的滋味,而我则在旁边得意的笑着。
        最让我没有面子的倒不是这里,是我莫名其妙的挨了她一巴掌。那是初一的下学期的某个周日的下午,我堂兄老八结婚,按我们当地的风俗,男方迎亲的队伍必须提前到达某个指定的位置等候,而那次迎亲等候的地方刚好是她上学的路边。周日的下午,当时我们学校都是要上晚自习的,我也打算借机在那里玩玩再走,于是一大帮子迎亲的年轻人在那里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地等着。远远地只看到她走过来了,我正想我也得上学去了,人群中不知是谁说了句:那好像是小聪的同学。汉就在后面接了一句:小聪,你老婆来了!不料这句话被耳尖的她听到了,她忙掉头往回走,从另一条路绕开了。
        回到学校后,我刚走到座位上屁股还没坐稳,突然她一只手猛地抡过来,朝我脸上盖过去,啪的一声,我冷不防被扇了个正着,一时间我蒙了,不知道为什么。
        只听她气呼呼的说:刚才是哪个叫你乱说的?
        我说:蹊跷,明明是别个瞎说的,怎么赖我头上!
        她斜着眼说:谁叫你在里面啊!
        我真是无语,这话又不是我说的,你怪我做什么,还痛下杀手,我怎么就碰到这样不靠谱的人。捂着火热的脸,老子我郁闷了一个晚自习,一句话都没有讲。直到现在我都耿耿于怀,我很是纳闷,她这弱弱的身子哪来这么威猛的力量,难不成我碰到了传说中彪悍的女汉子!
        初中里最悠闲的时光大概就是初二了。那时我们的班主任是刚毕业的英语老师周章鸿,瘦瘦模样,清俊的脸庞,戴着副宽大的黑边眼镜,看似文静,但他可绝对可算得上是个活泼的人,我至今还记得他元旦晚会上穿牛仔裤跳霹雳舞的情景。周老师的英语很棒,尤其是口语,每天早读时他总拿着厚厚的英语书在大声朗读,有次我们故意都停下来,只剩下他放声朗读的声音,然后我们哄堂大笑。可惜我那时英语很不好,非常反感这门学科,他来后鼓励我要好好学习英语,还要去买英语资料。我本来不愿意,无奈他家就在我隔壁周家垸,他又认识我父亲,我只得乖乖的听他的话,还买来了放听力用的单放机。可惜那时的我太不懂事了,根本没有听老师的话,总是阳奉阴违,没有真正的认真学习,想来真是有些后悔。
        初二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劳动了。由于学校要建花坛,但又没有钱买砖,于是上级决定拆掉镇上闲置已久的农校,把拆下来的红砖运到学校来,周老师自告奋勇地带领我们去完成这个任务。于是我们终于不用上课了,集体步行到镇上另一头的农校,开始了我们的为时三天的搬砖劳动。对于我们来说,这真的不算劳动,当时的农村孩子,哪个没有在家劳动过,相比农活,这种拆房搬砖的劳动简直就是好玩的游戏。拆房子当然是有危险的,学校不允许我们爬上去,而我们自有妙法。农校的房子屋顶早被拆了,于是男同学就每人手上拿着一块砖,用力朝农校的墙壁砸去,每个人都砸在相同的位子,不一会儿那个地方就被砸出个窟窿,我们再依次的往旁边砸,不一会儿在我们的齐声欢呼声中,这面墙就被我们成功地砸倒了,于是大家哈哈大笑,一哄而上,纷纷搬起红砖,码放到旁边运砖的拖拉机里。
        初中的最后一年实在是辛苦的一年。尽管我当时成绩不那么优秀,可也渐渐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开始认认真真的学习起来。这一年里,我逐渐褪去了少年的青涩,懵懵懂懂的成长起来,心里头开始有着莫名的孤独感,不再像先前那样爱说爱笑了。那时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有时晚上放学后和同学彭书文溜到河坝上散步,两个怀揣着朦胧梦想的少年,在月光下尽情的诉说着自己的理想和烦恼。
        初中的生活最终像风一样的消散了,而留在我心里的,是那单纯而又生涩的印痕,走过1995年的夏天,我毕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1 07:12 , Processed in 0.0392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