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张冠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视频] 武穴“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发展模式,别谈“宜居武穴“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2-3-11 14: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 ... cafb62b8b00b_0.html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关于印发《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二)_百度法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3-11 14: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铜陵段拉响污染警报  标签: 来源:《绿叶》杂志  2006-10  分类: 调查 2007-09-25 15:20   


铜陵胥坝乡。

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长江在这里拐了个弯。

奔腾的江水想在这里歇歇脚,迂回又迂回之后,冲积出一个岛。

四面环水的岛被当地人取了个得体的名字——江心洲,唯胥坝乡坐落其中。

曾经,面向大江、背靠夹江的3万余胥坝乡邻饮着干净的长江水,在五万余亩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撒网捕鱼悠然过活。

然而,现如今这样祥和的日子正在悄悄改变:由于上游化工和冶炼企业的肆意排污,这里的江水开始由清洁透亮变成人老珠黄了,时常散发着异味的污染带从上游飘然而下,像一片片乌云在胥坝乡村民心头挥之不去。

反反复复,复复反反,终于导致水不能饮用了,甚至有段时间只能靠从外地买水过活;鱼打不到大个的了,现如今已经捞上来的不过一些小鱼小虾之类;渔业难以继日了,渔民养的鱼几乎都会染上奇怪的病而夭折;江心洲上曾经丰盛的芦苇正在萎缩,曾经在芦苇中戏耍的珍贵飞禽已杳无踪迹,胥坝的生态正在被动地接受考验……

饮水之忧掀开长江遭污黑洞
铜陵长江段遭受污染,还得从2005年初开始说起。

2005年1月10日,一条宽20米,长1000多米的深红色泡沫状污染带在江面上缓缓而过;1月12日,在江边的金昌冶炼厂大院内一家企业带有颜色的污水正在向江里排放;11月21日,胥坝乡渡口的江段上再次出现大量泡沫状污染物,漂浮物中带有红、棕黄、深篮等多种颜色,一直延伸到上游江段的5公里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污染带……

“我们家的饮用水以前就有味道,现在这种味道更重了。”

“我们家养的鮰鱼得了怪病,放苗不到两个月就开始翻肚子了(死亡)。”

“在夹江面上污染物夹着难闻的味道,尤其是水厂附近,经常可以看到和闻到……”

自2005年1月以来,铜陵市、县环保部们及胥坝乡政府就不断接到群众这样的反映和投诉。自10月份长江进入枯水期后,这样的举报更是多了起来。

接到举报后的铜陵县环保局先后多次派人到现场察看,并取样监测分析。县环保局初步断定污水属上游企业夜间或凌晨偷排所致,并确定胥坝乡村民饮用水的确已经遭到严重污染,铜陵县环保局随即向铜陵市环保局作了汇报。市环保人员迅速对夹江上游的铜陵猫山口至胥坝乡饮用水取水口江段及铜陵市二冶入江排污口进行取样分析,并对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金昌冶炼厂等企业和铜陵县金城工业园区等污染源的生产及废水排放等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长江胥坝乡上游污染物主要进入胥坝乡境内的南夹江内,致使该夹江水质变差。从该夹江内取水的胥坝、安平、太平3个水源地取水口水源中挥发酚超标严重,瞬时值最大超标17倍!

据了解,胥坝乡境内共有7家自来水厂,从南夹江内取水的安平农贸水厂、南江水厂、胥坝乡一水厂、胥坝乡二水厂4家水厂供应的水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污染。

“当时,我们只能到其他没被污染的自来水厂去拉水回来吃。这4家水厂维系着2万村民的饮水啊!现在污染了,并且还给另外的水厂增加了供水压力”胥坝乡一陈姓村民这样告诉记者,“如果不妥善处理好,全乡不仅都要闹水荒,而且长江整个铜陵段也将会因为污染而臭名远扬……”

经查,胥坝乡饮用水挥发酚超标,主要是铜陵县金城工业园向长江排放污水所致,它位于胥坝乡一、二水厂上游仅10千米处。金城工业园是在原铜陵染料化工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园区内多数企业为污染重的化工企业。铜陵县环保部门对其进行整治,但由于该化工园区没有统一管理机构,环保历史欠帐较多,目前仍有企业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

另外,长江铜陵段延边的其他排污企业也得胥坝乡饮用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坐落在铜陵县境内的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金昌冶炼厂的排污口除了用于该厂排放废水外,其院内的华源金昌印染厂也每天在排放废水,所有这些污水都注入胥坝南夹江中。铜陵华源金昌印染有限责任公司是铜陵县五松镇招商引资企业,2004年3月组建并在铜陵县工商注册。年产2200万米高档麻类印染布项目经市计委立项,2004年8月项目开始动工,但环保治理工程11月份才开始动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还没有通过审批,但企业已于2004年12月27日开始投入试生产(2005年1月24日市局才审批)。

除此之外,铜陵市区黑沙河、新民排污口大量的工业废水河生活污水,以及位于铜陵市扫把沟一带的多家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都排入了长江。

胥坝乡饮用水出现问题终于掀开了长江铜陵段惨遭工业污染的黑洞。

多措并举成效甚微,长江仍成诸多污染隐患
胥坝南夹江江水受到污染致使自来水中出现异味后,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的重视。铜陵市、县环保部门分别于2005年11月、12月连续两次、每次半个月对胥坝乡南夹江水质状况开展跟踪监察、监测,查找污染原因。铜陵县企业家环保协会对胥坝乡饮用水水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把调查报告上报给相关部门。同时铜陵县组成了自来水改造小组,对胥坝乡自来水改造工程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

在对金城工业园区中的各企业调研中,环保人员根据监测结果中的超标污染因子,判定与金城工业园内的安徽亚邦三分厂、铜陵县亚明化工有限公司、铜陵县成锋化工有限公司、铜陵广信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生长产品中含有的原料有关。铜陵县政府随即要求园内有关生产挥发酚的企业立即停产,要求安徽亚邦公司、铜陵傲伦达公司下属的两家污水处理站立即停止向长江排放含挥发酚污染因子的废水。

铜陵县“环保风暴”之后一段时间,胥坝南夹江一带的水质开始逐步好转,到2006年1月19日,铜陵整个长江段水质经监测全线达标。在随后的2月份监测中,南夹江水域挥发酚指标已基本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这个时候,金城工业园生产含挥发酚产品的有关企业开始相继恢复了生产。与此同时,市、县环保部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对园内相关企业的仓库进行了清查,核对各企业使用的原料、辅料及产品,在防止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与环境影响评价严重不符的同时,真实掌握有关企业的排污情况。同时自2006年3月起,政府开始了对胥坝乡有关自来水厂取水口迁移工作,第一期工程已于8月1日完工并通水,解决了8000人的饮用水问题,第二、三期工程也正在实施之中。

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来解决胥坝乡的饮用水污染问题,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隐患在一点点地消除,这一切似乎都朝着对老百姓利好的方面发展,但是生活在胥坝乡的村民仍然充满了顾虑。在县“环保风暴”之后,政府在解决饮用水问题的同时,长江的夹江上仍不时看到漂浮物和污染带,偷排、漏放行为可见一斑。

解决了老百姓的喝水问题,是否就异味着放弃对长江水质的监督和管理?企业造污却由政府来擦‘屁股’,这不是间接滋长了一些不法企业违法违章排污的气嚣吗?仅仅以解决胥坝乡的饮用水为目的,整个长江铜陵段的污染谁来解决,污染下游的民生谁来管?一程姓农民在记者了解情况时表达了这样的疑虑。

据了解,在前不久一次环保座谈会上,一位环保执法者坦言:“从目前看来,还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那种“公安执法用手铐,税务执法凭发票,环保执法喊口号”的无奈与无助充分体现出基层环保工作人员的尴尬和力不从心。

胥坝乡农民的担忧和疑虑并非空穴来风。在胥坝乡的走访中,许多农民向记者表达了内心的感受。记者在实地调查中,也与惊险一幕不期而遇。

屡治不绝,长江陷入重复污染怪圈
“去年(2005年)我家养了2600尾桂鱼,标准的(1斤或八两)鱼的市场价一般都在40元/斤,但都没养多久就陆续死了。”在胥坝乡群心村,渔民老范这样向记者反映。他向记者描述:“死鱼的腮都发白(没死的时候就出现了),鱼肝上有红斑点,严重的肝全部是黑的,在死之前半月不吃食。”

“去年在夹江养鱼死,在大江养也死,不算人力和物力,我就损失了十几万元。养桂鱼不成,我又养鮰鱼,但鮰鱼也死,今年三月份放了1000多尾,5月份就差不多死光了。养得多、死得多,损失也越大,但以养鱼为业,不养还能养啥?”老范双手一摊,满脸的无奈。

“原来可从来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这三年来,鱼就是养不起来。这几年,在夹江中时常看到橙或红色的污水从上游飘来,还带有浓烈的农药气味,特别是在清晨这种场面特别严重。养不起来鱼一定和这有关系。”在记者询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时,老范这样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3-11 14: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了解,像老范这样以渔业为主的农名今年还有三五十家,去年更多,因为鱼养不起来,好多已经改行了。老范他们都有渔政部发的渔业执照,每年的鱼苗都由政府统一从外省采购。为鼓励养鱼,国家还从今年起每箱(类似于在江中的圈养)补贴100元的养鱼经费。

老范今年养了14箱,得到了1400元补贴。然而,1400元,对于养这种高档鱼的老范来说,犹如杯水车薪。

“今年养的鱼都死在铜陵整个长江段水质达标之后,还以为又可以养的……”老范内心充满了不解。

在胥坝乡的夹江渡口,以摆渡为业的老程也捕鱼,谈起这几年夹江的水质,连连摆头说:“这水是没法喝的了,我船上都是喝的矿泉水。以往在夹江捕鱼,捕十几斤或几十斤的各类鱼不成问题,可现如今只能捕捞一些小鱼了,且多是一两左右的小鳊鱼。我吃住都在船上,几乎天天能看到上游冒着泡泡的水向这里飘来,江风一吹,还有味道,有的时候非常刺鼻。”

2006年10月11日中午,记者坐老程的渡船在夹江上观察,正好看见将面上有翻着气泡的江水从上游向下游流淌,有一定的水速,一股化工废气的味道夹杂在江风中扑面而来。“要不是冲散了,这污染将形成一条长长的带状,场面惨不忍睹。那味道也被吹散了,才没有那么刺鼻了。”老程对记者说。

当天下午,记者驱车经铜陵县绕道前往十余公里外的胥坝乡上游的夹江口。沿途看见原来已被整治的金昌冶炼厂及其他化工厂分散盘踞在一座名叫猫山的山口。从山口再往下,一处工地正在热火朝天地在进行土地平整等基建工程。据说这里即将开发成以冶炼和化工为主的工业园,一些焦化厂、冶炼厂和新近招商引资来的相关企业都将搬迁或落户到这里。顺着工地边的盘山公路再往下就是长江的夹江口,只见江口的山头上十余家化工企业赫然在目。这些企业都环江而建,都用高高的院墙围起,都用铁栅栏把门,有专人看守。围墙里除了高耸的烟囱,似乎看不出其他的场景,围墙外就是一路之隔的长江。

记者从公路顺着堤坡走到江边,让人意料不到的场面出现了,只见两根比碗口还粗的白色塑料管道从堤坡的半腰处延伸出来,浅黄色的污水正从管口喷薄而出,经过一个涵洞过渡后再由两个同样粗的管子排进了长江。在此不远处,一条曲折的小沟正湍湍的流淌着红色的污水,也径直流向了长江。

记者看到,这些污水口正设在长江的大江和支江的交口处。污水一部分流向了通向下游胥坝乡的夹江中,一部分汇入了长江的主流。

光天化日之下的排放,已经让人汗颜,但据说偷排的高峰大多都在夜里十一二点这个时候,肆无忌惮排污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在铜陵市,记者在落脚的地方,偶遇一个家住金昌冶炼厂附近的王姓市民,记者问他铜陵的污染情况时,他用了“相当严重”来形容。他愤愤不平地介绍,我家就在金昌冶炼厂附近,厂里的浓烟和粉尘经常让我们不能开窗开门,还有难闻的气味在整个小区里弥漫,我们只能捂着鼻子外出。站在我家的楼上看,不远靠近夹江口的地方正在搞开发,据说这里马上要建成工业化公园。如果这成了现实,处在下风口的我们这些住户,岂不是天天要经受污染之祸?这地方怎么能让老百姓安逸地生活?

记者提高长江的污染问题时,他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据他介绍,现在沿江边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排污口,都是沿江边上那些化工企业从地下挖出的暗沟。每到夜里十一二点,就将大量的污水直接排向长江。这些污水有黄色的,红色的,气味难闻。有的时候污水集中倾排后,在江面上形成长长的污染带。胥坝乡的饮用水出问题就是这些化工污水造成的。

王姓市民的介绍与胥坝乡村民反映的不谋而合。

  铜都铜陵,美名下的环保之路在何方
铜陵县市唇齿相连,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

铜陵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青铜文化源远流长,素有“八宝之地”的美称。作为青铜故里,铜陵的今天更融入了诸多现代元素,不仅仅是全国有色金属基地,还是硫磷化工、电子基础材料和水泥生产基地。

铜陵是中外闻名的“中国生态山水铜都”,所以这几年,在环境治理方面,不能说没下足功夫。据介绍,在城市建设方面,铜陵围绕建设“精、美、优”山水园林城市的主调,实施了“把森林引入城市、把园林引向街道”的绿化美化战略,先后建成天井湖公园、工人公园、铜都广场、笔架山广场、观湖广场、螺蛳山广场、铜文化园等一批园林景观。绿地面积达到了125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5%,一跃成为“省级园林城市”、全国“创建园林城市先进集体”。

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铜陵曾经面临先污染后治理的尴尬境地。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铜陵给人的印象是,“空中黄龙舞,地上黑水横,街道灰蒙蒙,硫烟常呛人”。自上个世纪70年代,铜陵就从废水、废渣、废气综合利用开始,相继实施了资源城市转型、发展循环经济等新举措。滨江、横港、成山三个循环园区相继开工建设,市区一批重污染企业被要求整体搬迁、异地重建。

然而,就是这样的搬迁和重建,一批污染企业也由城市转向了农村,以及易于排放的长江沿岸,造成了重大的污染转移。铜陵市内的人居环境改善了,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但是远郊及长江铜陵沿线的环境仍在进一步恶化。2005年,铜陵城市的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了300天,但今天的长江铜陵段周边,光天化日下排放粉尘和浓烟仍依稀可见,溷浊的空气夹杂着汽车扬尘仍使天空黯然。2005年铜陵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接近100%,但在今天像胥坝乡这样远离城市的沿江农村,人们正在为饮用水而发愁和担忧。

近二三十年,长江全流域污水排放量以3%的速度逐年递增,其中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排入江。据国家环保局的水质调查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包括铜陵在内的21个主要城市的近岸水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就排人长江干流水体,使城市近岸水域普遍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形成岸边污染带。长江实际上已成了“中国最大的下水道”。现在的长江水中,杀虫剂、氰化物、酚、砷、铜、汞、镉等污染物应有尽有。年趋上升的污染,自然也损害着长江铜陵江段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恶化的一大特征——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在铜陵江段已有突出的表现:上世纪70年代滚滚江浪中,铜陵人常见的江豚成群结队追逐游戏的景象早已不在;大通古镇江中的白鱀豚养殖场自建成20年来一直有名而无白鱀豚;铜陵人早已不知鲥鱼是啥滋味;江岸浒汊夏夜前些年雄劲鼓噪的蛙声,一年比一年稀疏……

遏制长江水域污染,是临江的每一个城市21世纪头20年的当务之急,也是安徽长江岸边包括铜陵在内的6个市的历史使命。对生活在长江怀抱中的70万当代铜陵人来说,既是建设“生态市”重要的具体内容,也是责无旁贷的一项历史重任。

2006年10月12日,铜陵建市50周年盛典在这天隆重举行。铜陵的发展理念也在这一刻也宣扬到了极致: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努力做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们期待这样的理念能够更有效地贯彻并执行下去,让“中国生态山水铜都”名不虚传。


补充内容 (2012-3-12 17:38):
然而,就是这样的搬迁和重建,一批污染企业也由城市转向了农村,以及易于排放的长江沿岸,造成了重大的污染转移。铜陵市内的人居环境改善了,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但是远郊及长江铜陵沿线的环境仍在进一步恶化。2005年,铜陵城市的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了300天,但今天的长江铜陵段周边,光天化日下排放粉尘和浓烟仍依稀可见,溷浊的空气夹杂着汽车扬尘仍使天空黯然。2005年铜陵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接近100%,但在今天像胥坝乡这样远离城市的沿江农村,人们正在为饮用水而发愁和担忧。

补充内容 (2012-3-12 17:41):
铜陵是中外闻名的“中国生态山水铜都”,所以这几年,在环境治理方面,不能说没下足功夫。据介绍,在城市建设方面,铜陵围绕建设“精、美、优”山水园林城市的主调,实施了“把森林引入城市、把园林引向街道”的绿化美化战略,先后建成天井湖公园、工人公园、铜都广场、笔架山广场、观湖广场、螺蛳山广场、铜文化园等一批园林景观。绿地面积达到了125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5%,一跃成为“省级园林城市”、全国“创建园林城市先进集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3-11 15: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大污染源同时“放毒” 长江患“早期癌症”
  不抓紧治理将成第二条淮河
  嘉陵江的水还有点蓝,长江的水已经蜡黄蜡黄。沿江而下,裸露的荒山、被洪水冲入江中的白色泡沫塑料等不时可见。
  记者最近在四川、重庆、上海等省市采访时获悉,由于治理速度赶不上污染速度,长江水污染程度仍在加深,部分江段水质恶化,已影响到沿江城市的饮水安全。
  有关专家认为,长江已患“早期癌症”,污染如不能尽快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五至10年后,长江很可能会重蹈黄河和淮河的覆辙。
  上海市区没有饮用水源
  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只有在江中心长兴岛一带,才能取到三类水作为上海市的饮用水源。
  不光是上海,饮水安全对沿江城市都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长江水质进一步恶化,严重威胁到沿江两岸人民的饮水安全。长江两岸的取水口,现仍有500多个,部分取水口因水质污染已延伸至江心。随着污染进一步加剧,这些取水口向何处去将成大问题。
  据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陆健健等有关专家介绍,长江流域年污水排放总量多达250多亿吨,占全国40%以上,其中80%以上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长江。近年来,国家在长江的污染治理上虽然进行了大量投入,但长江水污染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目前长江干流60%的水体,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工业和人口比较密集的长江中下游上千公里河段,沿岸水质基本都已在三类和四类之间。
  此外,长江部分支流的污染和流域内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也很突出。据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数据,长江38条主要干流上的72个监测断面,能达到三类以上水质的断面已只有46个。与此同时,长江流域面积大于0.5平方公里的4000多个湖泊,半数以上也都已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武汉东湖等,均达到了富营养化程度。
  长江污水排放总量远远超过黄河、淮河
  长江污水排放总量远远超过黄河、淮河,但由于长江水量大,尚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因此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污染的严重性。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袁爱国说,即使在目前长江污染已经不容小觑的情况下,许多地方领导还觉得,“长江水大,污染点没啥”。
  实际上,三类水体变成四类和五类水体的速度很快,通常也就是三五年时间。国家水文局去年两月份的监测资料显示,长江流域现在一二类水体的比例已只占31%,三类水占34%,其余都是四类、五类和劣五类水。五年后,长江70%左右的水体都变成三类以下水体,是完全有可能的。
  澳籍华裔科学家刘光钊说,如果长江70%左右的水都变成四类、五类和劣五类水,首先带来的灾难就是长江中部分水生生物将面临灭绝危险,长江的生物多样性会被破坏,食物链会断裂,蓝藻等会大面积暴发,生态平衡会被彻底打破,长江也将变成一江死水。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陆健健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长江口能观测到的水生底栖动物共有126种,到2002年,能观测到的已只剩下52种。大量有机物被带入东海,使得近年来我国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大面积的赤潮频繁暴发。长江的生态平衡系统如被彻底打破,长江成为第二条淮河,只是早晚的事情。
  三大污染源同时向长江“放毒”
  专家分析,长江的污染来源主要集中几个方面。
  首先是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污染。工矿企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是长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2004年,长江流域废水排放总量已达167.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76.6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90.9亿吨;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462.8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34.98万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27.9万吨。
  其次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业面源污染是长江流域的另一个主要污染来源,主要包括:化肥、农药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农业固体废弃物、农村生活污水和山林地区径流污染等。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长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总量,与工业、城市生活等点源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基本上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还有航运量激增带来大量船舶污染。长江是横贯我国东西的水上运输大动脉,航运业十分发达,常年在水上运营的船舶有21万多艘,这些船舶每年向长江排放的含油废水和生活污水达3.6亿吨,排放生活垃圾7.5万吨。另外,因海损事故造成的油品、化学品污染事件也时有发生,对长江水环境构成了极大威胁。
  “早期癌症”需早日防治
  尽管沿江一些省市也担心长江污染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但各省市为了保证自己GDP的高速增长,无论上游中游还是下游,仍在拼命上项目,尤其是那些高污染,高耗水,需要大宗运输的重化工项目,几乎都无一例外的摆在江边。
  中下游已经建成的沿江密布的一些特大型重化工业及船舶制造、造纸、炼钢等排污大户,为了取得较高经济效益,在个别地方领导有意无意的纵容下,偷排行为也是屡禁不止。有的企业甚至准备了两套污水处理设备,一套专门用来应付检查,一套用来偷排。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最近几年,国家在长江的污染治理上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沿江建成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就有170多个,但效果并不明显。
  沿岸许多污水处理设施最后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有的污水处理厂甚至因为污水处理设备从国外买来时就是落后技术,处理出来的污水根本无法达标。
  陆健健说,从生态学的角度看,长江污染现在虽然比较严重,但还算是“早期癌症”,如能抓紧治理,整个河流生态系统出现崩溃的情况还不至于出现。(记者:刘文国武勇)
  相关链接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主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全长6300公里,居世界第三位。长江是我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河流径流量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
  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历史发展悠久,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流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例超过50%,流域内设市的186个城市,人口超过200万的特大城市有四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3-11 15: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大代表可能都不知道我们的长江天天受折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3-12 10: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就会死亡,中华民族就会重新进入“最危险的时侯”。所以,武穴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的概念还是100%正确的!只是我们的任务比较艰巨。先发展起来的地方,有雄厚的资本,可以投资搞环保,武穴呢,没有那么大的经济实力,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面临巨大的生态压力,所以谁当这70几万人的家都不容易。如果有1/10的武穴人能像郭鼎存那样,不怨天,不怨地,脚踏实地为武穴做点事情,那么武穴的面貌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5 08:31 , Processed in 0.0372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