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标题: 上得凌烟阁的武穴共产党员前辈 [打印本页]

作者: 七秩龄童    时间: 2011-7-1 14:57
标题: 上得凌烟阁的武穴共产党员前辈
                            上得凌烟阁的武穴共产党员前辈
                                 (纪念党庆90华诞)
1、党爹潘本东(1864-1930):是共产党员中入党年过六十,入党时年龄最高的党员,又是共产党花名册里年龄最大的长者。烈士。
2、黄埔少将张其雄(1902-1928):北伐时任第八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汪政变时,躲于汉口太古码头地下室,病逝于无法就医。
3、抗战县长张凤林(1896-1948):抗战中有名的张县长。1948年被围困中,为保护群众,举枪自戕的革命英雄。
4、长江独立七支部书记胡乔甫(1897-1929):1929年被捉后杀害于武昌洪山的革命烈士。
5、文章高手宋振东(1900-1930):文告多出于他手,被捕后于端阳节就义于武穴,临刑前高呼“共产党万岁”,“苏维埃万岁”的革命烈士。
6、老赤卫队长解朗辉(1901-1930):在革命活动中被民团捉后于周笃村酷刑从容就义的革命烈士。
7、红八军副政委汪少剑(1902-1930):被国民党十三师杀害于武穴的革命先烈。
8、被错杀的县委书记刘汝翼(1893-1930):1927年至1930年一直为武穴中心县委书记。受张国焘“左顷”路线错杀。
9、被错杀的中心县委李燮儒(1896-1931):于1931年被自己人“肃反”错杀的共产党人。
10、被错杀的中心县委周祥麟(1905-1931):于1930年执行“肃反”后又于1931年被自己人“肃反”错杀的共产党人。
11、视死如归的赤卫队员蓝文峰(1896-1932):1932年远走景德镇被捕后押回梅川遭杀害于教场街。临死前慷慨陈词,视死如归。
12、地下工作者蓝文胜(1905-1932):1925年于黄埔军校入党,以宪兵三团团副身份从事地下工作于南京。1932年发觉后被捕。遭杀害于雨花台的革命烈士。
13、红军师长刘德利(1909-1934):是曾活捉过蕲春县长王道中的红八十二师师长。1934年英勇牺牲于安徽霍丘战场。
14、红四军十师师长王友均(1911-1935):多次战斗英雄。1935年牺牲于四川松潘长征作战中。
15、未入党而任党职的董三妈(1895-1945):1941年至1945年,以乞妇与小贩为掩护,活动于蕲、黄、广三县党的地下交通员,曾三次被捕入狱,坚贞不屈。1948年被广济县政府捉住后遭杀害。
16、新四军五师团长王建侯(1918-1948):因多次受嘉奖送延安抗大深造。毕业后,调洪山军分区从事地方革命武装工作。1848年在应山县高庙山指挥突围时牺牲。
17、死于文革迫害的外交副长陈家康(1913-1970):抗战时是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周恩来的秘书。卓越的外交战士。文革中遭迫害死于五七干校。文革后平反。
18、长征32女战士之一的周越华(1904-1977):1926年入党,1930年在上海中央政治局机关工作。1945年入东北民主联军。1954年于中央卫生部离休。
19、夏伯阳式的武穴英雄人物胡藩(1907-1986):1928年由其兄介绍入党。自其兄于1929年牺牲后,即领“少年英雄会”筹枪6支从事武装斗争,二十多年一直在武穴和鄂东一带活动,与张凤林有“西张东湖”的名声。因其以武师名义为掩护,他的武装斗争活动多带有夏伯阳式的传奇英雄色彩。1986年以年高八十病逝于武穴本乡。
20、军分区副政委潘云先(1908-1986):1929年入伍,经过万里长征的老战士。在长征中冷水河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不下火线,保证了大部队的安全转移。1986年病逝于武汉。
21、西安军分区政委刘镇启(1900-1986):1930年入伍后历任班、排、连、营长多职。离休于柳州市法院院长,定居黄州。1986年病逝于黄冈。
以上介绍标出序号数码,只是为了便于识读,并无先后的意义,人数列出21位,也只是便于记数,更无武穴英烈只有21位的含义。


作者: hlx    时间: 2011-7-1 15:49
正是因为这些共产党员以自己的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使党赢得了人民的高度信任和拥护,才有了现在的党的一切。


作者: 神奇混小子    时间: 2011-7-1 16:05
所以现在也需要勇敢的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为武穴的民众维护利益。
作者: 执业人    时间: 2011-7-2 11:57
鲜为人知的革命先烈,致敬~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1 19:52
黄启华湖北广济人。1903年生。中共长江独立支部组织委员。1928年长 江独立支部遭破坏时被捕,被杀害于武昌洪山。

黄国华湖北广济人。1905年生。中共党员。农民协会常委。1930年6月在武 昌狱中被杀害。

黄志香又名黄湘。湖北广济人。1906年生。中共长江独立第七支部委员 。1930年攻打胡世柏民团战斗中被捕,后被杀害于武昌。

干国政湖北广济人。1907年生。中共广济县委委员。1930年在塔水桥被捕,转到武汉关押,后被杀害于武汉。

朱序门湖北广济人。1885年生。中共党员。复盛区水月乡农民协会主席 。1928年被捕转到武昌,1931年7月因牢房被江水淹塌,压死在狱中。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1 19:56
刘生湖北黄梅人。1903年生。中共下西区区委委员。1932年在广济被捕,押至武汉被杀害。  

胡乔甫湖北广济人。1897年生。中共广济县委委员。1928年9月被捕, 押至武昌监狱,被杀害于武昌洪山。

何居敬湖北黄梅人。1907年生。1927年八七会议后,任汉口区暴动委 员会司令。1930年4月被杀害于汉口码头。

王文宝湖北黄梅人。1910年生。中共党员。被捕前从事中共地下工作。19 30年7月在武昌被捕遇害。

程楚才湖北黄梅人。1904年生。中共党员。东区多云乡赤卫队队员。19 30年8月奉命赴武汉接运军事物资,在汉口轮船上被杀害。

雷震湖北黄梅人。1908年生。曾参加中共领导的农民暴动。1930年7月下 旬在武昌参加监狱斗争,8月被杀害于武昌。

邓步青湖北黄梅人。1901年生。中共党员。1927年8月~10月任中共黄梅临时县委书记。1930年在武汉从事中共地下工作时被捕,不久被杀害。

周子辉湖北黄梅人。1900年生。中共武汉市委秘书长。1931年1月在武汉被捕遇害。

陈导又名苏民艰、钱子芳。湖北黄梅人。1909年生。中共中央军委武 汉办事处武汉总士兵委员会书记。1931年2月在武汉被捕,不久被杀害。

方老八湖北黄梅人。1899年生。中共党员。中共下西区区委委员。1931 年在汉口被捕,旋被杀害于汉口。  

刘赞国湖北黄梅人。1896年生。中共下西区委委员。1931年在武汉被捕 ,不久被杀害于狱中。

刘生湖北黄梅人。1903年生。中共下西区区委委员。1932年在广济被 捕,押至武汉被杀害。  

梅宗林(梅中林)湖北黄梅人。1905年生。中共党员。中共汉口第二区区委书记。1927年8月中旬在汉口被捕,9月被杀害于汉口宁波里。

梅玉珂女。湖北黄梅人。1904年生。中共武昌中山大学支部组织干事。 1927年11月支持震寰纱厂被开除的剪发女工斗争,在武昌被捕,12月19日被杀害于汉口。

熊映楚化名伍得才。湖北黄梅人。1903年生。中共鄂南特委书记。1928 年2月在裕泰旅馆被捕,2月19日被杀害于汉口余记里空坪。

熊煜南又名王煜南。湖北黄梅人。1900年生。中共党员。1928年2月在 武汉从事中共地下工作时,于汉口小董家巷8号被捕,2月19日被杀害于汉口余记里空坪。

雷政湖北黄梅人。1901年生。中共党员。黄梅濯港区农民协会执行委 员。1928年在黄梅被捕,押到武汉,2月19日被杀害于汉口余记里空坪。 熊白湖南桃江人。1903年生。中共党员。武

石炳乾湖北黄梅人。1902年生。中共京汉区特委书记。1928年3月在汉 口福昌旅馆被捕,3月19日被杀害于汉口余记里空坪。

卞启明原名卞春珍。女。湖北黄梅人。1908年生。中共黄梅县委妇女委员 。七一五事变后转移到武汉从事中共地下工作。1928年4月在武昌被捕,旋被杀害于汉口。

蒋彪湖北黄梅人。1904年生。中共党员。共青团黄梅县委书记。1928 年4月到武汉,次日即被捕,旋被杀害于汉阳龟山。

胡新元湖北蕲春人。1885年生。横岗山农民协会情报员。1927年12月被 捕,押到武昌杀害。

胡友君湖北蕲春人。1892年生。横岗山农民协会秘书。1927年七一五 事变后被捕,1929年被杀害于武昌。

张天佑湖北蕲春人。1905年生。中共党员。1930年6月在武汉被捕, 不久被杀害。  

胡志加湖北蕲春人。1911年生。胡凉亭区苏维埃政府赤卫队队员。1931 年3月被保安二团抓捕,押至武汉杀害。

陈枝意湖北蕲春人。1891年生。蕲春人民自卫团连长。1931年在武汉被杀 害。

胡祖虞湖北蕲春人。1900年生。中共党员。中共浠蕲边工委书记。1946 年8月在武汉被捕,不久被杀害。

胡金才湖北蕲春人。1926年生。蕲南县刘河区胡志高村贫民团通讯员。 1948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刘河时,奉命回家取分田分地登记册时被捕,押至武汉被杀害。  

叶秀清湖北蕲春人。1925年生。蕲南四区彭思贫农团团员。1948年 在彭思被捕,后在武昌被杀害。  

顾保元湖北蕲春人。1927年生。蕲南二区区干队司务长。1948年因病回 家休养,被还乡团抓捕,后在武昌被杀害。   

陈宜学湖北蕲春人。1925年生。人民解放军鄂豫军区第五分区十团战士 。1948年在当地开展活动时被俘,后在武汉被杀害。

黄光枝湖北阳新人。1884年生。曾参加中共领导的农民暴动,1930年7月下 旬在武昌参加监狱斗争,8月被杀害于武昌。

曹玉庭湖北大冶人。1910年生。阳新县金龙区游击队队员。1931年到武 汉执行任务时被捕,旋被杀害于武汉。  

徐士明湖北阳新人。1897年生。1930年国民党军队进攻苏区时被捕,19 31年在武汉被杀害。  

徐德兴湖北阳新人。1900年生。村苏维埃政府文书。1930年国民党军队 进攻苏区时被捕,1931年在武汉被杀害。

姜运林湖北阳新人。1892年生。中共党员。红军交通员。1932年在武汉 被捕遇害。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1 20:03
潘丹桂(1902-1930.8),湖北省黄梅县人。1922年在黄梅县八角亭小学毕业后,从事乡村教育工作。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3月任中共胡世柏党支部书记,同年秋任中共下西区区委书记。10月黄梅举行秋收起义,率领下西区200余名赤卫队员配合攻打黄梅县城,接着在黄(梅)广(济)边开展“三杀四抗”(即杀土豪劣绅、杀贪官污吏、杀流氓地痞和抗债、抗捐、抗税、抗租)斗争。1928年秋,调往黄广区特委工作,在广济东南地区活动,深入田镇、四望山一带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后任中共广济县委书记。1929年革命处于低潮,化名严师傅在田镇观音庵、马口寺,以做和尚为掩护,领导革命斗争,在庙里主持召开了80余人参加的党的骨干分子会议,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发动反对修建广武路的群众斗争。会后,一面发表反修路宣言,一面发动群众挖路、打汽车。接着,又组织蕲黄广三县的赤卫队3000余人,袭击广济县城(今梅川)。打开城门,烧毁县衙,释放囚犯,缴枪40余支。旋即成立县大队和****委员会。1930年春,率部转移到阳新县花犹树整训三个月,接着奉命编入红八军四纵队。同年8月在阳新县一次战斗中牺牲,时年28岁。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1 20:05
潘本登(1864-1930.9.4),湖北省广济(今武穴)县大金镇潘秀二垸人。为人正直,不阿权贵,好打抱不平,是一个乐观自得、豪放豁达的贫寒学士。幼时家境小康,读过塾学、经馆。至1886年22岁时,因清政府横征暴敛,家境渐趋贫困,只得辍学,以教私塾糊口。同许多贫苦农民和知识分子来往密切。效法宋关佑,大力支持群众同土豪劣绅作斗争。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初秋,共产党员潘丹桂来潘秀二垸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如久困迷雾中盼来了指路人,同潘丹桂谈论黑暗之世道,诉苦难之家常,吐生平之抱负,展社会之理想,真是相见恨晚。此后读《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刊,逐步懂得阶级斗争的道理,树立了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晚,喜不成寐,挥毫写道:“世道沧桑乱似麻,蹉跎日月枉咨嗟。六十除开方四岁,枯木逢春发新芽。”后来党组织分配他担任地下交通员。1928年秋末,广济县委派他送信到芜湖给潘丹桂,这是一项艰险任务,沿江城镇,敌军哨卡重重。他身穿宽长袍,肩背小包襄,脚穿布鞋袜,把信藏在空竹杖里,扮成游学先生步行到武穴,乘坐轮船,不日抵达芜湖。遇到险境,泰然自若地哼上几句小调,巧妙地闯过了十多处敌警的盘查,终于把信送到。而后又安然无恙地同潘丹桂一道回广济。为传递党的文件,侦察敌情,常披星戴月,跋山涉水,不辞辛劳。东至黄梅,西到薪州,上齐黄梅,下达田镇,到处留下他的脚印。虽60岁开外,一天走百把里,从不叫腰酸腿软。他三襟弟看他这大年纪,又是单身一人,三番五次地劝他:“大哥,你已是六十好几的人,一个人吃饭,还怕饿死了,何必吃那样苦,冒那样的险?”他诙谐地回答:“六十好几,除开六十,我才几岁呢!算什么老?我倒不是怕自己饿死了,是要革命,打倒蒋介石和那些大大小小的土豪劣绅,叫穷人过上好日子。”1930年8月中旬,到乐斯桥侦探“清乡团”情况,不幸被敌情报组逮捕,关押在武穴国民党20军一个团部的牢房里。敌军先用扁担打得他皮开肉绽,后用麻丝一根一根地贴在血痕上。几天后血干了,又一根一根地揭起来。每揭一根,钻心绞痛一阵。可他毫无惧色,从不呻吟,反以血溅敌,吓得敌人十几天不敢审讯。
1930年9月4日中午在武穴晒谷场,敌人将其杀害,牺牲时66岁。
潘本登牺牲后,人们在他上衣口袋里找出了他为自己作的一副挽联:
想当时,战在红区,顺者存,逆者亡,八面威风惊敌胆;
看今日,身羁囹圄,先受刑,后受戳,一声长笑别人间。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1 20:08
潘细伢(1906-1930.11),湖北省广济(今武穴)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任复兴区始觉庵乡苏维埃肃反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23日与7人在潘家垸开会,被敌人包围逮捕。在押往石佛寺附近的河坝时,他一声命令:“冲啊”,8个人一齐挣脱绳索,踢倒敌人,平安脱险。之后又同20余人深夜偷袭了田镇伪盐税所,攻打过梅川县政府及民团老巢六村。1930年11月,国民党13师进犯大金地区,在胡大垸被敌军包围在一间民房里。突围时手持大刀,坚守大门旁,敌人不敢进房,叫嚣放火烧房。他听了自知不能脱险,还会连累群众,高喊:“老子在这里,你们来捉吧,想活捉俺不可能!”朝自己颈上砍了一刀,昏死在地,落入敌手,关在石佛寺夏家垸祠堂里,受尽敌人的毒刑。最后又把他绑在一棵大树上,刽子手问他:“你杀了多少人?”他说:“杀了九十九,可惜,若是杀了你,就凑一百。”刽子手恼羞成怒,用刀一块一块割下他身上的肉,塞进他的口里。他没有哼一声,把肉吐出来,高喊“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时年24岁。
作者: 真我的风采_    时间: 2012-6-1 21:29
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确实是一种精神领袖的象征。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1 23:48
  朱哲如(1905-1931.1),湖北省广济(今武穴)县人。出生于一个小康之家。1927年5月经周维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5年2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幽居寺小学。该校学术空气比较自由,教学作风比较民主,教师绝大部分是进步人士。在校期间,教师介绍他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开阔了眼界。使他关心国家大事,坚定了为国捐躯的志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3月在本垸祠堂办了一所列宁学校,免费招收贫苦农民子女入学,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引导他们走向革命。同年6月担任复盛区苏维埃秘书。工作之余,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著作和党内各种刊物,编写各种宣传材料。还经常跟随赤卫队转战广济、黄梅等地,打击反动派。11月国民党反动派“围剿”鄂东苏区,蕲、黄、广三县革命力量退据黄梅考田一带。2月中国工农红军红9团在黄梅吴祥大垸成立,在团政治机关工作。1931年1月敌人“清剿”更加猖狂。红9团部分人员和苏维埃干部被迫进入山洞隐蔽,仅杨家岩洞就有好几百人。最后,敌人采取灭绝人性的手段,在洞口用烟薰,用机枪往洞里扫射。洞里干部、战士大部分壮烈牺牲,剩下的全部被捕,惨遭杀害,他也是被杀害者之一,牺牲时26岁。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1 23:51
  董长青烈士
  董长青(1896-1930.11.14),湖北省广济(今武穴)县人。1924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4年梅川地区出现共产党的组织,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1925年8月组织成立了梅川农民协会,当选为农民协会主席。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广济革命处于低潮。在恶劣环境中,他无所畏惧,坚持开展革命活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冬天,在凝秀坊村组织了梅川地区第一支革命武装,开展“三杀四抗”(即杀土豪劣绅、杀贪官污吏、杀流氓地痞和抗粮、抗捐、抗税、抗租)斗争,同时又在梅川城西下程垸、城东五里坡等处,领导成立暗杀队,以“赤色恐怖”对抗“白色恐怖”,来稳定民心,保护转入地下工作的党组织。1928年带领梅川武装力量,星夜兼程前往蕲春骆驼洞迎来红军,配合他们攻克广济县城,砸开监狱大门,释放了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30多人。烧毁了县衙。随后又带领广济县地方武装配合红军攻打黄梅、宿松、太湖等县县城,转战在鄂皖边。1930年当选为中共广济县委委员,兼任中共复盛区区委副书记。后任广济县暴动委员会主席,带领广济县武装力量380多人枪,转战在广济各地。在攻打广济反动据点六村时,身先士卒,浴血奋战,三天三夜未下火线。国民党10师在武穴登陆后,气焰十分嚣张,疯狂向革命武装反扑,并四处张贴“活捉董长青,斩草除根”的巨幅反动标语。次日,敌人以10倍于我的兵力,突然夹击我驻守在大金铺的县暴动武装。在暴动队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从傍晚激战到午夜。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与兰文峰研究,决定智突重围。于是命令伍怀顺、吕金水等8人冲出重围,拂晓前抢上廉贞寨,高树红旗,紧吹冲锋号,调虎离山。雄鸡三唱,天色微明。廉贞寨上的冲锋号角响彻长空。敌徐庶明部闻声丧胆,以为红军前来增援,马上撤围调向,对付“增援红军”。与兰文峰待敌人移脚之际,带领县暴动队脱离险境,安全地转移到黄梅考田。队伍在黄梅考田休整了几天之后,县委决定抽一名机智勇敢、有战斗经验的县委委员带领少数战士回广济侦察敌情。遂毅然请命,带领王少堂、吕金水、伍怀顺等8名战士星夜兼程回广济。第二天,途经郭德垸时,不幸,遭到敌人包围,最后全部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并领导蒙难战友高唱“暴动歌”,吓得敌人胆战心惊。
  1930年11月14日被杀害于郭德垸后西山上,时年34岁。就义前连声高呼:“共产党万岁!”

作者: 老猪    时间: 2012-6-2 09:00
????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1:02
余壮飞

化名张觉仁。湖北黄梅人。1914年,县立小学毕业后,从事乡村教育工作。1925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濯港党支部书记。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挺进黄梅,根据党的指示,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并参与领导国民党第五区区党部工作。利用合法身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成立农民协会,领导农民打土豪劣绅。1927年秋,任中共上西区区委书记,后在黄蕲区(后改为鄂东区、黄广区)特委工作。1928年秋,受特委派遣与潘丹桂一道到广济县开展工作。后化名张觉仁到蕲春发展党的组织,在刘公河、胡凉亭、莲花庵等地建立党的支部,成立了蕲春特支。1929年夏,黄梅县中心县委成立,任中心县委军事部长兼暴动委员会总指挥员。后调任中共蕲春县委书记。同年10月,和潘丹桂一道,组织蕲黄广赤卫队三千多人,攻克广济县城,烧毁衙门,释放囚犯,杀死反动头目。1930年,在蕲春株林河发动“三二一”暴动,缴枪二十四支,建立了蕲春第一支红色武装蕲春县游击队,配合鄂东游击队和广济游击队在蕲广边攻打反动堡垒。同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离开黄梅北上后,他将红十五军留下的人员和游击队在黄梅栗子园组建成红九团,任政委,开展反“围剿”斗争。1931年以后,率领红九团一部分转移到江西浮梁等县,对巩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军队建设,作出了贡献。1933年12月,在祁门许港边,同地主反动武装“大刀会”作战,英勇牺牲。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1:17
早在1927年9月,中共湖北省委就派周为邦、吴铁汉到鄂东南的蕲(春)黄(梅)广(济)地区恢复党的组织,领导农民开展杀恶霸地主、杀土豪劣绅、杀贪抗粮、抗税、抗捐、抗修路的斗争。在黄梅县的大河铺、广济县的大金铺等地组织暴动,建立了十来个武装小组。他们昼伏夜出,活动在广济东南乡和黄梅四乡等地,武装小组逐渐发展到60余人的游击队。1928年2月,游击队和鄂东地区党组织在国民党军队和各县民团的疯狂镇压下遭到严重损失。1929年8月鄂东特委书记兼大冶中心县委书记吴铁汉在广济郑公塔召开蕲、黄、广三县书记会议,决定大力发展党的组织,扩大革命武装,以“赤色恐怖”粉碎敌人的白色恐怖。会后,抽调了11名共产党员重建了鄂东游击队,作为武装斗争的骨干。9月底,广济县委书记刘禹益和苏维埃政府主席解郎辉等领导开展了反抗修建广(济)武(穴)公路的斗争。12月27日,他们又在金铺、草鞋岭一带组织农民4000余人起义,夺取民团40余支枪,随即攻入广济县城,缴枪200余支,建立了广济游击队。

 1930年1月,鄂东游击队和广济游击大队,在群众和赤卫队配合下先后打垮黄泥塘、王家埠、大河铺、童司牌、周国镇等地的团防军,缴枪50余支。在敌人清乡围攻下,游击队于二三月间渡过长江进入赣西北,与当地游击队会合,转战于九江外围。四五月间,彭徳怀领导的红5军第5纵队,在司令员李灿率领下由赣入鄂,从黄石、阳新一带渡过长江,进入鄂东地区。鄂东游击队和广济游击队又转到湖北省阳新县太子庙,在大冶中心县委和红5军留守处领导与帮助下进行整训。

 鄂东、广济游击队进入江南后,在蕲、黄、广地区继续进行武装斗争,先后建立黄梅县特务队、黄梅游击第4、5中队等游击部队。

 1930年6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红5军第5纵队扩编为红8军,下辖3个纵队,4000余人,军长李灿,政治委员何长工。7月初,原红5军、红8军留守人员和驻在阳新的鄂东游击队、广济游击大队和赣西北、阳新、大冶地区部分革命武装,合编为红8军第4和第5纵队,陈奇为第4纵队纵队长,黄刚为第5纵队纵队长,蔡申熙为第5纵队政治委员。以陈奇、黄刚等人组成行动委员会,率部北渡长江,执行“截断长江,发动江北起义”的任务。7月上旬,第4、5纵队在大金铺与蕲黄广地区党组织和游击队会合,并将黄梅第4、5中队分别编入第4、5纵队,于8月14日攻克广济,缴枪200余支。8月下旬,又与中央独立1师第5团配合,攻占英山县,歼敌一个营。随后,第4、5纵队又攻克宿松城、广济六村地主武装据点。10月11日,再克广济,战后移驻黄梅考田镇。1930年10月中旬,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和对敌武装斗争的需要,根据党中央的决定,红8军第4、5纵队在黄梅县考田镇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蔡申熙任军长,陈奇任政治委员,周吉可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两个团。第1团由原第4纵队改编,团长査子清,政治委员李奚石;第3团由原第5纵队改编,团长黄刚,政治委员陈西。中央独立1师第5团也同时编入红15军。全军共1800余人,4挺机枪,4门迫击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3f4290100tojf.html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1:21
吴铁汉陵园

黄梅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http://www.hmdh.gov.cn/xinxigongkai/dahegaikuang/lvyou/

位于吴箭楼村的吴铁汉陵园,  年  月  日由政府拨款修建。吴铁汉,又名致民,化名胡梓。黄梅县大洋庙严家林人。生于一九零零年二月,一九一七年就读武昌启黄中学,一九二一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一九二二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与宛希严、王一飞在家乡办“书报流通处”,发行进步书籍,建立中共黄梅特别支部。大革命失败后,一九二七年又受命恢复党的组织,领导黄梅农民秋收起义,开展“三杀”、“四抗”等斗争。一九二八年受省委派遣,恢复大冶、通山、阳新、瑞昌、蕲春、广济等县委,成立鄂东特委,任书记。后又任中央军委,苏维埃执行兼湘赣省委组织部宣传部长,与何长工等组建了红十二军等工农革命武装。一九三五年春节前夕在湖北通山冷水坪英勇牺牲,年仅三十五岁,当时湘鄂赣省委曾把修、武、崇、通县更名为胡梓县。

吴铁汉的一家是革命的一家,其兄吴寄如是中共黄梅县西山区区委书记。其姐吴友梅,历任考田妇协会长、县委联络员、上西区妇协主任。姐夫高寿山是苏维埃西区组织委员。其妹吴莲珠是妇女委员。他们先后都被国民党杀害。其弟吴光治继承兄姐遗志,坚持斗争,于一九九三年病逝于武昌。

为纪念烈士的丰功伟绩,   年 月 日,由县人民政府拨款在其故居严家林村侧,修建了丰碑一座,上书“吴铁汉烈士纪念碑。”又在其两侧,分别为其兄、其姐并姐丈各竖一碑,构成吴铁汉烈士陵园,颇为壮观。

*******************************

吴致民(1900-1935年),又名铁汉,化名胡梓。黄梅县严家林村人。

  1917年,吴入武昌启黄中学,在校结识恽代英、林育南等,参加互助社、利群书社活动和五四运动。1920年寒假回乡,与邓雅声宛希俨等秘密从事革命宣传活动。1921年9月,入南京东南大学。1922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参加青年团南京地委工作。1925年5月,任中共南京下关工区书记。1926年6月,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7月,调任武汉码头总工会秘书长。1927年,汉口"一三"惨案发生,带领码头工人驱逐巡捕,一度占领英租界。嗣任湖北省总工会秘书长。8月,任中共黄广区特委书记,组织黄梅县秋收暴动。10月8日晚,组织攻打黄梅县城与太和、蔡山,孔垄等地48处土豪劣绅庄院。1928年5月起,以中共湖北省委特派员身份,在阳新及鄂东南各县开展革命工作,先后恢复阳新、通山、鄂城、黄梅、广济5县县委与大冶中心县委,任大冶中心县委书记。因常留满脸胡须,群众称为"胡子",遂化名"胡梓"。1929年1月7日,任中共中央巡视员,指导鄂东南革命运动。9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1930年5月,中共鄂东特委在阳新县王宫山村成立,直属中共中央领导,吴任特委书记。参与组建红十五军,当选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1年2月,改任中共鄂东南特委书记,领导土地改革,促进根据地经济文化建设。又在龙港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简称"红三师"),接连粉碎国民政府军几次"围剿"。又先后任中共湘鄂赣省委委员、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等职。11月,出席全国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委员。1933年10月,兼任中共鄂东南道委书记。  1935年2月,鄂东南道委机关驻地冷水坪遭敌偷袭,吴率军民突围,不幸牺牲。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1:51
赤胆忠心 英勇善战——忆陈奇同志
作者:兰侨
1985.03.10    人民日报
陈奇同志是湘赣边区游击队,红五军五纵队,红八军四、五纵队,红十五军,红四军的优秀指挥员和党的政治工作者,是鄂东南苏区的创建者之一。当时,我跟随他创建苏维埃根据地;跟随他北渡长江,开辟鄂东苏维埃政权;后来又跟随他转战在鄂豫皖苏区。从他被害以后直至今天,我无时无刻不对他寄以深深的怀念之情。 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毅然投身革命 陈奇同志原名陈祖汉,1904年出生在湖南桂东县一个穷书生家庭。1921年,他考入衡阳市省立第三师范。当时,由于五四运动的影响,革命的新思潮在第三师范迅速传播,毛泽东同志曾经亲自到这里宣传马列主义。陈奇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后,决心投身革命,准备为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并把原名陈祖汉改为陈奇。1924年,湖南省委夏曦来第三师范检查工作,了解到陈奇革命意志坚决,社会活动能力又强,就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陈奇把全部精力都投身到学运工运中去。他担任兵工厂工人顾问兼夜校教员,被推选为桂东旅衡同学会负责人和湖南学联领导成员。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陈奇与湖南学联的其他领导人一起,发动衡阳市学生罢课,游行示威,并向全省各地学生会发出宣言,号召共同声援上海人民的正义斗争。这年暑假,他回到桂东,联合县中学生李璧等人组成露天讲演团,在县内各圩镇进行反帝宣传。秋末,夏曦带陈奇到广州中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由于北伐战争就要开始,讲习所政治讲习班提前于1926年6月初结业,学员大部分被分配到北伐军中做政治工作,部分湖南籍学员则回湘做政治工作。暑假,陈奇承担了回桂东秘密建立党组织的任务。他吸收积极反帝反封建的县中学生入党,成立了桂东县第一个党支部,并担任了党支部书记。7月,北伐军路过桂东,陈奇组织当地群众大力支援。同年寒假,他又深入衡阳市码头工人之中,领导工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后来,由于全省学校改制,陈奇以高年级学生的身份,并入了长沙市省立第一师范。 1927年3月,陈奇以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回桂东领导农民运动。他按上级指示成立了“国民党桂东县党部筹备处”,主持召开共产党的支部会议,与李璧、扶良博、郭佑林、邓兆雄、郭亚臣等同志研究桂东农民运动,并培养发展了黄静衡、刘雄、刘松生、黄奇至、黄奇林等十余人入党,壮大了党的组织。接着陈奇主持召开了有三百多人参加的桂东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打倒土豪劣绅,扫除封建势力等一系列提案和决议,选举了协会负责人,并宣布“桂东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为了发展农民武装,陈奇还从县团防局接收了一排武装力量,成立了农民自卫军。 5月,陈奇正要到长沙向省委汇报桂东县农民运动的情况,“马日事变”发生了,他只好转移到平江。震惊中外的大革命,由于蒋介石的背叛和我们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者的投降退让,失败了。陈奇历尽艰险,几经辗转找到了毛泽东同志,担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三营八连党代表。 勇为革命打先锋 辗转战斗在井冈 1928年3月,陈奇跟随毛泽东同志率领的部队到桂东沙田一带,策应朱德同志领导的湘南暴动,并在这里发动农民,发展党的组织,进行土地革命。4月3日,部队在沙田圩旁的老虎冲大田集会,陈奇亲耳聆听了毛泽东同志向工农革命军和赤卫队颁布的著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4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沙田召开桂东赤卫队负责人会议,并拨给十五支枪和一批弹药,把这支赤卫队命名为湘赣边区游击队,留下陈奇担任桂东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兼游击队大队长。陈奇欣然接受了任务。6月初,红军独立游击团在团长黄义藻、党代表袁三汉率领下,从井冈山来到龙溪,与陈奇领导的游击队、地方赤卫队会合,建立了以龙溪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并组成苏维埃军事委员会,袁三汉为书记,陈奇、李奇中为委员,陈奇同志还兼任游击大队党代表。 当朱德同志率领的红军大队攻打郴州失利后,陈奇同志率部队赶到汝城南洞迎接。朱德、陈毅、王尔琢、何长工等同志与陈奇同志商议,认为汝城不好打,而桂东敌军力量空虚,打下来可以让部队修整;再则桂东靠近井冈山,容易与毛泽东同志取得联系。于是,由陈奇引二十八团一营为前卫,红军大队于8月18日占领桂东县城。在沙田文昌阁,朱德同志命令二十八团三营党代表唐天际留下来,组建湘南红军游击大队。 8月23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王尔琢、何长工、杜修经等同志,在桂东县城唐家大屋召开前委会议,总结湘南失败的经验教训,决定红军大队返回井冈山,杜修经留下来担任湘南特委书记。在开会过程中,陈奇率领部队负责向酃城方向警戒。下午,敌人阎仲儒师两个团和桂东的挨户团分几路来袭击桂东县城,陈奇利用有利地形伏击敌人。这次伏击战,红军以少胜多,全歼敌人一个先头连,为前委领导人和主力部队的转移赢得了时间。等到敌人进入县城时,红军已在牛塘界、三台山一带布置了阻击。在夜幕的掩护下,我军悄然撤退。妄图包抄的两支敌军却自相开火,乱成一团。对陈奇同志的英勇机智,桂东人民无不交口称赞。从此,“朱德、毛泽东,陈奇打先锋”的民谚一直在桂东流传。 掩护红军主力撤到井冈山后,陈奇同志率湘赣边区游击大队进入东边山赤水仙一带,坚持游击战争。他们在敌强我弱、装备低劣、物资困难的条件下,转战在湘赣边区的崇山峻岭之中,配合了井冈山的斗争。 1929年元旦,陈奇同志参加了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的前委、特委、红四军、红五军及地方党的负责人的联席会议。这次会议传达了党的六大文件,通过了毛泽东同志给中央的报告——著名的《井冈山的斗争》,决定由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由彭德怀、何长工率领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为了充实留守红军的力量,陈奇等三个县委书记被调入红五军,陈奇被编入何长工同志率领的五纵队,担任二大队的党代表。 红五纵能征善战 鄂东南旗开得胜 1929年8月,红五纵队沿着罗霄山脉北段,秘密进入鄂东南。不久,红五纵队与当地的地下党和番号为红十二军的游击队取得了联系,迅速地打开了鄂东南根据地的新局面。从9月到11月,在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配合下,五纵连克崇阳、大冶、阳新,屡战屡胜。当地工农群众纷纷要求加入红军,仅三个月内,五纵扩大了三倍,发展到四千多人,声威大震。大冶兵暴后,红五纵发展到六千多人。原红五纵队,兵暴起义的部队与鄂东“十二军”合编为五、八军第五纵队。经过一段整训,这支红军部队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 12月下旬,陈奇同志随同何长工、郭一清等同志代表五纵参加了大冶中心县委在刘仁八召开的扩大会议。根据会议决定,程子华、陈奇带领二支队与一支队一起配合鄂东南群众开展“年关斗争”,狠狠打击了金牛、保安、柏墩、汀泗桥、马桥、驾胜桥等地的反动地方武装。1930年3月下旬到4月,红五纵在三溪口、小箕铺一带休整。这时何长工同志到上海开重要会议,李灿、程子华等同志负伤就医。陈奇同志就以充沛的精力担负起五纵的领导工作,为进一步加强这支红军部队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1:51
1930年5月,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五军四纵队由井冈山来鄂东南,五纵队南下迎接,在修水歼敌一个团后胜利会师。接着红五军在刘仁八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根据中央指示,将五纵队扩编为红八军,与红五军编为红三军团,共一万八千多人。这时,程子华调任二纵队司令员,陈奇同志则和柯庆施、郭子明一起奉命率领原五纵队留下的两个营,坚持鄂东南地区的武装斗争。 北渡长江天险 开辟鄂东苏区 1930年6月,在第二次“左”倾路线影响下,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为组织“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指示红八军“立即成立与猛烈扩大”,先组成三个纵队,奉命随红三军团南下攻打长沙。蕲(春)黄(梅)广(济)地区在江南整训的鄂东游击大队和原红五军五纵队的部分留守人员,编为红八军第四纵队,共五六百人,陈奇任司令员。赣西北九江中心县委则从岷山和赤湖两根据地抽调四百八十多人到阳新,编为红八军第五纵队,黄刚任司令员。为了便于指挥,在红八军还没有正式成立的情况下,四、五两个纵队成立了行动委员会,陈奇同志担任书记。7月初,陈奇同志率领部队在张焕附近歼敌三十余人后,在大金铺与蕲黄广地区党组织和游击队会合,同时蔡升熙同志带来的黄梅县的两个中队编入了四、五纵队。 8月14日,在赤卫队四千多人的配合下,红军攻克了广济县城。下旬,部队经蕲春县桐梓河、张家bàng@①北上。到英山南部时,正遇皖西中央独立第一师五团遭敌人围攻。两支红军内外夹攻,歼敌一个营,乘胜收复英山县城。接着,为了避开敌人援兵伙同英山残敌大举反扑的锋芒,陈奇同志率部队撤出英山,返回黄梅。在攻打黄梅县城一个星期未克时,陈奇同志提出改变攻击目标,移兵先打宿松县城。 宿松县城在龙湖、大官湖、泊湖北岸,城墙高,敌军有一个连,加上地方民团武装共三百余人麇集城内,易守难攻。由于我军缺少枪支弹药,攻城战斗从9月26日拂晓一直打到九点多钟,几次进攻都未能奏效,重新组织突击队。就在三位战士即将爬到城头时,红军仅有的两支花机关枪起了关键性的掩护作用,趁着手榴弹的硝烟未散,红军大队人马源源不断地从长梯涌上城墙。敌人纷纷溃退,红军俘虏了许多敌人,并缴获了大批物资。打下宿松后,部队在城里驻了两天,召开了军民大会,开仓分粮,然后返回了黄梅革命根据地。就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陈奇同志左胸负伤,由于医疗条件差,致使伤口恶化积水,但他仍然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伤痛,坚持工作。 早在广济蚂蚁河时,部队就得到了党中央的指示,命令把红八军四、五纵队改编为红十五军,这样既可以更好地配合中央红军在鄂豫皖作战,又可以避免和湘鄂赣的红八军番号重复。于是,红八军四、五纵队和来到蕲黄广地区的中央独立一师五团,加上后方医院痊愈的伤病员,鄂东南各县的游击队及赣北部分游击队共五路人马,于10月中旬在黄梅考田吴祥镇会师,召开成立大会,正式宣布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军长蔡升熙,军政委陈奇,军政治部主任周吉可,师长黄刚,下辖一团,三团,全军共有二千多人,一千三百条枪。 为革命忠心耿耿 破强敌南征北战 1930年10月底,蒋介石开始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围剿”。红十五军奉命北上与鄂豫皖红一军会师,沿途攻克潜山、太湖,歼灭川军郭汝栋的一部,然后继续向英山、罗田地区前进,进入鄂豫皖苏区。为了配合粉碎敌人的第一次“围剿”,红十五军于12月16日出奇不意地长途奔袭了黄陂重镇河口镇之敌,然后转到外线作战,插入皖西地区,伺机歼敌。1931年1月中旬,红十五军与豫南的红一军在河南商城南部的西余集、湖北麻城地区的福田河会合,并正式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师,陈奇同志任红四军十师政委,蔡升熙任十师师长。原红十五军的两个团,分别编入红四军十师二十九团和十一师三十二团,陈奇兼十师二十九团团长。3月9日,陈奇率二十九团配合兄弟部队在双桥镇全歼国民党正规军第三十四师,活捉了敌师长岳维峻。 7月,蒋介石发动了对中央苏区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暂时放弃了对鄂豫皖苏区的进攻。陈奇同志和红四军许多干部都认为,这正是我军主动出击,向外发展的好机会。在鄂豫皖分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同志们主张用主力南下蕲春、黄梅、广济,恢复鄂东苏区,威逼武汉,打通和鄂东南苏区的联系,配合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但是,张国焘却借口“巩固鄂豫皖苏区”,污蔑这种南下主张是“立三路线的残余”。经过激烈争论,由于多数同志一再坚持,张国焘不得不同意向外发展。但是后来,当军委在商城西南余家集召开会议,讨论南下进攻方向问题时,张国焘又一变成为“左”倾冒险主义,竟然限令红军在一个月内攻下英山,出太湖,逼安庆,威震南京。虽然红四军多数领导同志据理力争,但是张国焘仍然坚持错误主张,并对与他作斗争的同志怀恨在心,开始下毒手。他让陈奇、蔡升熙同志随师部南下,却令原红十五军的两个团留在光山苏区和白区交界的地方,围攻土顽据点大山寨和高山寨。 红十师、十一师、十二师一个多团,在徐向前、曾中生、陈奇、蔡升熙、许继慎、周维炯等同志率领下,南下发展,于8月1日攻克英山,全歼陈调元部张汉全团,缴枪三千多支。在战斗中,陈奇同志又一次负伤,但仍然坚持指挥战斗。8月中旬,连克罗田、浠水、广济,在蕲春漕河镇全歼敌新编第八旅。9月1日洗马畈一战,又歼敌徐源泉部一千多人。仅仅一个月时间里,就消灭敌人七个团,俘敌五千多人,我军前锋威逼黄梅、武穴,震撼九江、武汉,形势对我十分有利。正当红四军沿着正确方向大力开辟这个地区的工作,寻机再行歼敌的时候,张国焘匆忙强令红军部队立即北返,以致节节胜利的红四军被迫北撤鄂豫皖根据地。 9月13日,张国焘迫不及待地派陈昌浩赶到红四军,不顾广大指战员的强烈反对,立即宣布撤销曾中生同志的军政委职务,由陈昌浩接任。部队边战边走,陈昌浩边抓人。月底,部队退到河南光山县的白雀园,张国焘亲自出马,主持“大肃反”。张国焘对陈奇同志早生杀机,但是因为陈奇在群众和战士中的威信很高,不易下手,加上目前打仗还要用人,就把陈奇不断降职。先调任十三师政委,后来借到十三师师部去皖西组建红二十五军军部,又调陈奇任三十七团团长,继改为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 陈奇同志曾率领三十四团奉命由仁和集南下,配合兄弟部队一举攻下黄安县城,歼敌一万多人。 陈奇同志是一位赤胆忠心,英勇善战的好同志,却被张国焘以“改组派”莫须有的罪名,于1931年10月偷偷地杀害在河南白雀园,这多么令人痛心啊!*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土加旁*****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2:00
周为邦(18951928),黄梅燕窝凼人。早年进经馆读书,]924年入广西军官讲武堂,次年毕业。1926年初入黄埔军校第四期,7月随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北伐,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回黄梅组建农民武装,任黄梅人民自卫团团长。"四·一二”事变后往南京,拟回军中进行倒蒋反汪活动,不意为当局逮捕。得表兄、国民党湖北清乡督办胡宗铎保释,方免于难。胡许以秘书长之职衔挽其留下,遭拒绝。“八七”会议后再回黄梅,任中共黄蕲区特委委员、鄂东军委书记,以黄梅为中心,恢复中共党组织,成立鄂东游击队,任司令。时地方豪绅勾结国民党县衙加强团防,大搞白色恐怖。周开展“三杀”(杀贪官污吏、杀土豪劣绅,杀流氓地痞)、“四抗”抗租、抗债、抗捐,抗税)斗争,以粉碎白色恐怖,镇压反动叔父周振兴及土豪劣绅多人。1928年二三月间,中共黄蕲区特委改为中共鄂东区特委,为负责人。不久因叛徒告密而被包围,于突围中牺牲。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2:15
周吉可
  红军第十五军创始人周吉可
  周吉可(1906~1935年),原名周先哲,学名周祯,重庆合川太和镇人,1923年春入铜梁县立中学,次年秋转合川中学,1926年入成都私立志成法政专科学校。1926年北京“三·一八”惨案后,与京沪返乡进步学生共组“读书会”,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开展反帝反封建活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赴上海大陆大学学习,编辑《曲线》刊物。1929年转学中华艺术大学,参与“反帝大同盟”、“中国革命互济会”活动,营救难友,编辑《互济报》,发展党的组织。1930年5月,受党中央派遣,随何长工、滕代远赴鄂东南红五军,6月被派去协助陈奇、柯庆施工作,为行动委员会成员,指挥红军第八军四、五纵队。10月扩编成立红十五军,任军政治部主任。1931年红一军、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后,先后任十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宣传科(部)长、政治部主任等职。1932年9月在黄安河口战斗中,身负重伤。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任政治部秘书长,因伤病齐发,牺牲于长征途中的川西。中国军事科学院将其事迹编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团以上烈士英名录》,1988年5月2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2:53
柯庆施

1929年12月初,柯庆施同志受当时的党中央委派,前往湖北省通山县的黄沙镇,担任红五军第五纵队政冶部主任、秘书长。同月,成功组织大冶兵暴,一举攻下了大冶城,俘获了一千多人,缴获九百多条枪。被誉为“模范的大冶兵暴”。
1930年6月16日,中国工农工军第五军在湖北大冶县召开军委扩大会议,红五纵队扩建为红八军,柯庆施同志担任了政治部主任、军党委委员。此后他前往黄梅、广济一带,整合部队,积极地开展群众工作,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拥护。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开展兵运工作,先后成功地策动了驻武穴川军某部和广济保安队的兵暴,从川军中拉出两连人,从广济保安队中拉出一连人。随后还组建了红十五军。
1930年底,柯庆施同志调到中共长江局工作,并被派往平汉线(河南许昌)策动夏斗寅部、唐生智部的兵暴,因故未成,被调回上海工作。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3:01
赤湖游击队

(2011-02-05 20:45:20)

    我们看过电影《洪湖赤卫队》。《洪湖赤卫队》讲述了发生在1930年夏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在湖北洪湖地区,贺龙领导的红军团在同敌斗争中暂离彭家墩,国民党保安团和当地“湖霸”彭霸天趁虚而入。地方革命武装洪湖赤卫队在韩英和刘闯的领导下,依托湖区与敌巧妙周旋,沉重地打击了来犯的敌人。

    其实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赤湖地区也活跃着这么一支队伍——赤湖游击队。赤湖游击队在程世旺队长、汪仲屏指导员的带领下。依靠湖区与敌斗争,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29年春中央军委指示,赣北岷山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必须从山区向长江沿岸扩展,与江北的鄂东南根据地相呼应,以控制长江,切断敌人的水上交通命脉。8月28日,中央巡视员曾中生同江西省委书记张世熙到九江视察,第二天召开九江、星子、德安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负责人会议。这次会议详细地总结了过去的工作,确定了今后的发展战略。   

    中共九江中心县委根据这次会议精神,决定恢复九江县港口区党组织,利用赤湖地区的武装基础和濒临长江的地理条件,建立赤湖根据地和游击队,并派中共甘西区委书记徐上达到港口开展工作。

    1929年9月,徐上达化名陈贡章绕道到港口,找到共产党员舒立庭、汪仲屏、文经寿、邓必魁建立中共港瑞区委,徐上达任区委书记。中共港瑞区委建立后,很快建立20多个党支部,发展到江北团洲和瑞昌码头,有党员300多人,开始与中共鄂东特委和鄂东南根据地建立联系。港口革命形势的发展,引起敌人极度地恐慌,反共头子高传贤组织反动武装屠杀共产党员,一夜之间将共产党员张贤思、桂家鸿两家共十多口人用绳子串连起来推入长江溺水而死。这一暴行激怒了港口地区的革命群众,为了讨还血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中共港瑞区委决定组织武装暴动。   

    1929年11月17日,近百名赤卫队员在徐上达,汪仲屏率领下,手持梭镖、棍棒、大刀等武器,在白虎寺集中部署。这次行动发动群众充分,计划周密,范围很大。上自城子镇,下至洗心桥,北从外河,南至山乡,东西长约40里,南北宽10里,兵分五路同时行动,丁家山麓,赤湖沿岸,到处是人流火把,群众自觉加入暴动队伍,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一夜间捕杀了恶霸劣绅简相柏、何绍熙、何克平、张细海、徐巨轩,抄没他们的家财分给贫苦农民。张传贤得到风声逃往九江。地方豪绅势力一倒,农民胆子更壮,踊跃投入革命斗争行列。暴动后,九江中心县委以港口暴动骨干为基础,组建赤湖游击队,程世旺为队长,汪仲屏为指导员。

    赤湖濒临长江,地处九江与瑞昌之间,方圆120里,湖内港汊纵横,芦苇丛生,便于隐蔽开展游击活动。游击队开辟了以赤湖为中心的根据地,它与岷山根据地连成一片,互为掎角之势,壮大了赣北武装斗争力量。

    赤湖根据地形成后,国民党反动派企图用军事、经济双重手段扼杀赤湖游击队和人民群众。为了解决根据地人民缺盐困难,港瑞区委派两人化装成商人,从湖北广济购买一批食盐,刚到码头镇被缉私局将人货扣留。缉私局勒索赎金不肯放人,区委决定武装袭击缉私局。11月24日晚,汪仲屏率领30个游击队员扮成农民和商人,趁天暗悄悄包围缉私局。他们以交赎金为名叫开大门,留几个队员在门外警戒,其余游击队员一涌而入,缉私局官兵毫无戒备,没命地越墙逃跑,缉私局队长刚跑出房门,被游击队员一枪击毙,班长也被打伤。这次袭击不仅救出被扣人员,夺回食盐,还缴获长枪八支,子弹两箱和其它物资。第二天,汪仲屏又率领游击队员化装潜入泥湾镇,打掉国民党泥湾烟洒税局,缴获长枪六支。随后游击队里应外合袭击白涉渡垦荒局,处决二名敌探,缴获长枪八支,在当地群众配合下打垮驻守彭家湾的民团,解除敌人对赤湖东岸的威胁。

    以上几仗,拔掉了赤湖岸边的几颗钉子,打开了江南江北的水上通道,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游击队得到了发展壮大。汪仲屏,程世旺还带领赤湖游击队出击江北,配合鄂东游击队征讨黄梅、广济的反动地主武装,屡建战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1ec8740100zo3j.html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3:24
姓名:邓见宗
性别:男
籍贯:九江县
是否党团员:
参加革命年月: 1926
单位及职务:
牺牲时间、地点及原因:在湖北省龙坪牺牲
http://www.hth.jx.cn/mores2.aspx?pages=3&big=21&small=0&title=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3:31
  根据党中央的预定方案,红八军第五纵队在阳新完成整编和整训后,北渡长江,与第四纵队会师,向蕲(春)、黄(梅)、广(济)地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据点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以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8月10日,黄刚率领红八军第五纵队全体指战员由阳新龙港镇出发,经三溪口、白沙镇至黄颡口渡江,沿途受到群众的热烈欢送。
  
    黄颡口江面很窄,不足两华里,其下游十华里处对岸的田家镇驻守着国民党第二十军郭汝栋的一个连,红五纵从此处渡江,可谓兵行险招。部队到江边黄颡口已是午夜时分,黄 刚命特务大队一部担任警戒和搜寻船只任务,其余在树丛隐蔽休息,待命过江。部队刚刚坐下,一艘敌人的舰船从长江上游开来,驶过黄颡口时,探照灯不断向岸上搜索,未发现我军,又继续向前驶去。敌舰过后,部队开始过江。11日拂晓,当我半渡之时,与田家镇开来的巡逻民团200余人遭遇,向我发起攻击。“半渡遭袭,乃兵家大忌”,黄光当即下令先头部队反击,速战速决,其余部队加速抢渡。待郭汝栋兵马闻讯赶来时,我军早已渡江北去了。
  
    12日晨,黄 刚率红五纵队直插广济县中部刘元涧村。下午四时许,广济县保安团100多人从草鞋岭扑来,黄 刚命部队占领有利地形迎击敌人。待敌保安团接近我军时,四处冲锋号猛然吹起,喊杀声震耳欲聋,敌军闻声丧胆,抱头鼠窜,只怪爹妈生的腿太短了。我军乘胜追击,敌军逃至包头埠蜂拥上船,狼狈逃往武穴。五纵队追赶至大金铺,看到敌军已跑远了,黄光才下令停止追击,在大金铺宿营。13日清早,国民党第二十军郭汝栋派出驻防武穴的一个营的兵力,偷袭大金铺,五纵队闻讯后,立即做好战斗部署,待敌接近时,以强大的突击力量将敌全部反包围。此战,击毙敌军5人、俘虏100余人,战斗中我副大队长程世旺等8人不幸中弹牺牲。
  
    1930年8月14日,红五纵经戴文义、蚂蚁河等地进入黄梅县考田冲,与早已活动在蕲黄广地区的红四纵队会师,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会合皖西游击队和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鄂东特委的指示,成立红八军行动委员会,委员会由陈奇、柯乃康、黄 刚、李奚石等七人组成,陈奇任书记。行动委员会负责红四、五两个纵队的统一指挥和行动。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3:54
岷山根据地的形成

九江县史

第一节 岷山根据地的形成

  一、暴动队伍转入游击斗争

    1927年10月初,星子暴动结束后,中共江西省委委员、九江市委组织部长林修杰与徐上达、沈建华带领30余名暴动人员,撤回到九江县马楚区沈家港,大家在冷静分析形势后,决定上岷山。一是岷山地形复杂,又远离反动势力集中的城区,是个比较理想的落脚点;二是这里群众基础好,在大革命时期发展了党的组织,建立了农民协会、妇女解放协会、自卫队、儿童团等,在斗争中涌现了一批积极分子;三是大革命失败后党组织虽然遭到破坏,但是,本地共产党员辛忠荩、欧阳学端、陈鉴良、饶华庭等仍在进行地下斗争;四是这里地处九(江)、德(安)、瑞(昌)交界处,回旋余地大,便于建立武装割据区域。在沈家港休整两天后,林修杰等一行人经过黄老门到岷山小阳铺,与在这里开展工作的辛忠荩等会合后,转到岷山最高峰的秦山金盆寺。

   1927年9月中旬,中共德安县委领导的铁石山暴动受挫后,遭到国民党3个团的重兵“围剿”,县委大部分领导成员被迫暂离德安县境,少数县、区领导及参加暴动的骨干就地隐蔽下来,待机行动。10月下旬,林修杰、欧阳学端、徐上达化装成商人,来到德安彭山,找到德安县委委员、青年部长甘霖沛,区委书记宋昌杰,县农协干部宋昌淦,通知他们到金盆寺开会,商讨筹措枪支武器,组建工农武装,打击国民党军警和地主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

   11月初,甘霖沛等5人携带步枪4支来到金盆寺,接着瑞昌、星子党组织负责人也陆续到达金盆寺,由林修杰主持召开四县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四县党组织负责人和星子、德安铁石山暴动骨干,共40余人。会议决定以岷山为中心,逐渐向四周发展,开拓割据区域,开展游击斗争。会议还未开完,九(江)、德(安)、瑞(昌)三县地方武装500余人围攻金盆寺,天刚拂晓,向山上攻击。刚刚集拢开会的人员,只有13条步枪、2支手枪、10余支土铳,凭着险陡的山势,居高临下,沉着抗击,打败了敌人数次围攻。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战斗,队员仍损失了10支土铳,而敌人死伤各10余人,取得了反包围的胜利。林修杰考虑到敌我力量悬殊,决定趁着天色朦胧之际,分散撤出金盆寺,至天明后,林修杰等人全部撤出,转移到德安月亮旁陈村,敌人才探头探脑,爬上了山巅,却扑了一个空,气急败坏,将千年古刹金盆寺放火焚烧,化为灰烬。

   11月上旬,江西省委为加强对赣北武装斗争的领导,委派懂得军事的原黄埔二期学生张源健、李凌云来到德安月亮旁陈村,会见了林修杰,随即召集沈建华、辛忠荩、欧阳学端、甘霖沛等开会。张源健作了关于创建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斗争的讲话,林修杰、沈建华等介绍了赣北农民武装在各地活动的情况。会议根据省委和赣北特委的指示精神,作出了建立赣北游击队的决议,并确定了领导成员。此时,省委正决定林修杰调任中共鄱阳县委书记,林修杰在协助张源健作完了建队筹备工作后,由欧阳学端等人护送去鄱阳任职。

   陈村会议后,张源健和甘霖沛到德安山弯会见永丰桥党支部书记杨济川,调集永丰桥暴动队员及7支步枪,在杨坊调集共产党员杨传柏、周庆星等率领的部分队员和3支步枪以及共产党员黎家龙、黎继发处的8支步枪,又派人秘密收集大革命失败时分散在德安何东堡、永修南门官村港、陈山殿等地的11支步枪与部分子弹。这样聚集在一起有队员60余人,步枪40余支,手枪4支。

   12月26日早晨,岷山朱家垄村的道场上,站满了整齐的队伍和数百名群众。赣北游击队成立大会就在这里举行。队员们左臂佩戴红色袖章,枪上系着红绳带。道场中央竖起一根杉树杆,升起了大红旗。张源健、李凌云、沈建华等走上讲台,宣布赣北工农游击队正式成立,张源健为游击队长、李凌云为党代表,沈建华为副党代表。大会结束后,游击队伍开往晏家冲进行军事训练。这是赣北历史上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人民武装,它的建立,为扩大赣北武装斗争和红色区域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二、岷山根据地的形成

    岷山,东接庐山,西北接九宫山以达幕阜山脉,北为长江,东北临鄱阳湖。岷山又称大岷山,面积约16平方公里,山麓即瑞昌、九江境,介于九江、德安、瑞昌三县交界处,层峦迭嶂,山丘相连,沟壑交错,林木茂密,地势复杂险要,山区交通阻塞。岷山最高峰的金盆寺,海拔637米,山巅原有水池,常年不涸,故名金盆寺,这里是历代革命志士秘密活动的聚集之处。

    岷山山区农业生产以薯麦为多,米谷缺少,生产水平非常低。山区盛产杉木、茶叶、油桐等。这里穷苦的农民终年勤劳而得不到温饱,生产的财富大部分被封建统治者和帝国主义分子所掠夺、占有。这里的人民为了生存,多次英勇反抗剥削和压迫,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赣北工农游击队的成立,推动了周边各县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各地恢复了秘密农民协会、妇女解放协会,组建地方游击队或赤卫队,开展了打土豪,斗劣绅,抗租抗税,废债废捐,分粮分财等斗争,群众革命热情空前高潮。

   1927年12月,根据省委和赣北特委的部署,各地党组织因势利导,组织年关斗争和抗租抗税等活动。九江县在赣北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在马楚区沈家港召开黄老门、马楚、小阳铺等区负责人会议,研究部署以武装暴动的形式开展年关斗争。会后,各区立即掀起了年关斗争的热潮。1928年1月下旬,在黄老门区委的领导下,几千农民围攻了黄功见等10余家大豪绅,没收了大批的猪肉和粮食。2月1日,黄老门、马回岭的农民在共产党员饶华庭的指挥下,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摧毁了黄老门一段铁路,击毙护路警察2人,焚毁了东站和豪绅住宅多处,迫使南浔火车停驶,一些土豪劣绅吓得往九江市区跑。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闻此非常震惊,立即派第三军第七师第十九、二十团开赴马回岭、黄老门“清剿”,饶华庭在黄老门被捕牺牲。港口地区的赤松乡和甘西小阳铺等地的农民,对土豪劣绅也发动了多次英勇的斗争,实行乡村割据,要求土地归农民,建立苏维埃政权。

   中共德安区委在赣北工农游击队的密切配合下,发动了秦洞、彭山等地的元宵暴动。1928年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七),张源健、沈建华等人在朱家垄召开准备会议,决定集中游击队部分人枪,配合农民一道暴动。2月6日晚上(元宵之夜),张源健、沈建华等率领暴动队伍,翻山越岭,迅速包围了秦洞喻家山土豪刘修竹的住宅。刘修竹来不及在房里取手枪,从阴沟里逃走了。暴动队伍没收了他的财产,愤怒的农民点火烧掉了他的房屋。暴动队伍又沿着盘山小道,登上了彭山,将湾里张村、张十八村包围,铲除了全区的大土豪张阳序、张青生等7人。老奸巨猾的张肇恒越墙逃跑,暴动队伍没收了他的财产。德安两地元宵暴动的胜利,给农民群众很大的鼓舞,各乡农民纷纷荷起锄头扁担,围攻土豪劣绅,掀起了农民暴动的热潮。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3:57
   星子各地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也开始了年关斗争。12月,他们开展反征收土地税,打死了作恶多端的征税员,大灭了敌人的气焰,为群众解除了年关疾苦。

   中共瑞昌特支在发动年关斗争中,没收地方豪绅的浮财、粮食和衣物,分给贫苦农民过年。这场斗争先在乌石街一带进行,很快扩展到县城边上,赤卫队员攻进县城,缴获了敌人不少武器。当九江赶来国民党军队“围剿”时,赤卫队员已迅速撤退转移,敌人扑了空。

   这些暴动和斗争,搅得敌人日夜不安,赣北成为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重点“清剿”的地区,他在赣北农村普遍建立了清乡委员会、靖卫团等反革命组织,强制推行保甲制度,在九江市区实行“五家连环保”,在南昌、九江、吉安、赣州四处设立了“惩共委员会”,在南昌、九江开办侦探学校,专门对付共产党的地下活动,还在九江召开赣鄂皖边“联防剿匪会议”,在九江、湖口、黄梅、宿松等八县设立联防,合力“剿匪”。“但事实上各县报告匪警者,仍纷至沓来,殆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赣北工农游击队的斗争,推动了各地农民运动,各地农民暴动激发了游击队员们的斗争热情。此后,他们以岷山为中心,在东到鄱阳湖口,西到武宁幕阜山地,北到湖北黄梅县境,南到永修云居山麓,纵横数百里的区域内开中央一执委由中央指派展游击斗争和革命活动,形成了以岷山为中心,包括九(江)、德(安)、(瑞昌)、(星子)、(永修)五县的根据地。

  第二节赣北红军游击队在斗争中发展壮大

  一、 游击队的曲折发展

   1928年3月,赣北工农游击队在黄家岭第一次与九江、德安两县的靖卫团作战,首战告捷,击毙击伤靖卫团70余人,缴获长短枪30余支,子弹5000余发。这次作战的胜利,歼灭了国民党地方武装的有生力量,壮大了游击队伍。此时,游击队有160余人,长短枪80余支。4月上旬,中共赣北特委在德安彭山召开军事会议,根据省委扩军指示,将赣北工农游击队改编为赣北红军游击第一大队,张源健为大队长,欧阳学端为副大队长,李凌云为党代表,沈建华为副党代表,下设3个中队。并将邬敦泽(黄埔学生)调任第一大队指导员,以加强游击队的政治领导和思想工作。游击大队在张源健率领下,出击瑞昌小源靖卫团,缴步枪10支,回师德安,打击塘山、杨坊、大平靖卫团,又缴枪16支和一批物资,打击了敌人,武装了自己。

    但是,游击队的斗争并不都是很顺利的,一连串的胜利,在游击队领导中逐渐滋长了麻痹轻敌思想。随后,两次出击黄老门火车站,虽获胜利,但暴露了游击队的实力,又忽视了敌人可以通过南浔铁路从九江快速调兵的情况。结果,国民党第七师一个营赶到德安,除留一个连在县城守卫外,另两个连,加上德安警备队和当地的靖卫团,近千人,分四路向游击队驻地——德安彭山进攻。大队长张源健率领游击队英勇抗敌,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张健源中弹牺牲,队员死伤50余人。游击队撤出彭山后,国民党进入彭山,大肆烧杀,烧毁房屋14幢,甘维义等赤卫队员被杀害。

    国民党撤退后,彭山人民含着悲泪,将这位赣北红军游击队的创始人,英勇战斗的共产党员张源健的遗体进行收殓,安葬在彭山中部牺牲的地方,树碑纪念。

   面对暂时的挫折,党代表李凌云惊惶失措,擅自决定将枪支装在棺材里埋藏起来,游击队解散,放弃武装斗争。赣北特委将这一情况及时报告了省委,省委撤销了李凌云的党代表职务,从赣东北调来张俊,纠正了李凌云的错误,与沈建华一道迅速重建赣北红军游击大队,张俊为大队长,沈建华为党代表,有人枪40余。此时,井岗山根据地处在全盛时期,毛泽东、朱德极为关注赣北的革命斗争,也派来曾先朋(曾克明)充实游击队的领导。重建后的赣北红军游击大队又军威复振,以岷山、德安秦洞、九江凌家山、张家山,瑞昌九都源为常驻地,进行游击斗争。这时,省委撤销赣北特委,以九江为中心区域建立九江中心县委,领导中心区域的斗争,包括九江、德安、瑞昌、星子、湖口、彭泽六县,也是赣北红军游击大队活动的中心。

   1928年7月,国民党四个营向岷山根据地进攻。省委为尽量减少损失,指示德安县委:“在此期间,目前对德安工作,至关重要,所以,你们切实注意下列几点:1、要极力保证我们的组织,不要在军事上一退出,同志便都退出。2、红色太浓的同志,反动派来时,可暂退出,反动派军队退后,即为原地工作。3、建立秘密接头地点。4、要以少数武装不断地向反动派镇压。5、一刻也不要忘记党的宣传。”

    8月上旬,中共德安县委和赣北红军游击大队在陈山垄磨盘周村召开联席会议,传达贯彻省委指示精神。会议由张俊主持,参加的有沈建华、曾先朋、欧阳学端、邬敦泽、甘霖沛、向热生等。大家分析了革命形势,讨论了执行的办法。当时,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在赣南取得了龙源口大捷,井岗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赣东北方志敏、邵式平创立了正规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为了扩大赣北红色区域,针对敌人的动向,会议决定,将赣北红军游击大队骨干组成三个武工组,向各县扩展,进行军事活动,以策应井岗山和赣东北红军的军事斗争。第一组20余人由张俊、曾先朋率领到星子;第二组20余人由沈建华、欧阳学端率领到九江;第三组由邬敦泽、孙本致率领到瑞昌,留下来的部分游击队员由甘霖沛、向热生等率领,在德安坚持斗争,与国民党军队周旋;地方赤卫队武装做到敌来我去,敌走我归,避开敌人的锋芒。

   派到三县的武工组机动灵活,在当地党组织和赤卫队的配合下,袭击国民党地方武装,发动群众,开展宣传工作,扩大了党和游击队的影响。留下的游击队员与赤卫队在九江县的马回岭到德安万家垄铁路沿线活动,破坏铁路,截断国民党的军事运输。这次国民党的军事进剿遭到失败。

   国民党南京政府在其《铲共战史》中写道:“甘霖沛于九江窜扰无常,率众300,枪百余支,在赣北红军的游击下,国民党的军事进剿,又以失败而撤军。”

   8月下旬,各武工组集中岷山,进行休整。根据上级指示,赣北红军游击大队改编为赣北红军独立营,下辖5个连,张俊任营长,欧阳学端任副营长,邬敦泽任营指导员,曾先明为党代表。独立营的主要任务仍是打击地方靖卫团,袭击南浔铁路国民党驻军,破坏路轨,切断国民党军事运输,同时向外游击、扩展。

   南浔线是国民党的重要军事区域,也是国民党江西当局的生命线,南浔铁路交通畅通与否,对国民党至关重要,各铁路车站要道都派有国民党正规部队驻防。中共江西省委多次指示沿线的九江、德安、永修、南昌党组织要恢复和发展沿线铁路车站党组织,要控制南浔线,破坏南浔铁路,牵制敌人,从军事上策应井岗山和赣东北红军的斗争,完成全省总暴动的任务。1928年9月省委在给四县县委的指示中,再次强调“在九、德、永、南四县工作中,目前要以建立南浔路工作为第一位。”很长一段时间,南浔铁路线成为敌我双方斗争的焦点,围绕南浔线的军事斗争愈演愈烈。

   国民党出动四个营到德安终因“失败而撤军”以后,又于同年9月派出第七师工兵营进驻德安、涂家埠,以加强对南浔铁路的“保护”。10月,又有国民党第二十旅一个团进驻德安,“围剿”岷山根据地。逃到南昌、九江的土豪劣坤,又陆续回到德安,招兵买马,扩充地方保安队、警备队、靖卫团,倾巢出动,配合两个正规营的兵力,从岷山至彭山之间,展开一次大的“围剿”,所到之处,烧杀抢劫,敲诈勒索。共产党员张阳镜,金世兴等惨遭杀害,德安县委成员和独立营的干部甘霖沛、邬敦泽、宋昌淦、宋昌杰等人的住宅,均被烧毁。

   此时,赣北红军独立营已离开岷山根据地,准备攻打没有驻防国民党正规部队的瑞昌县城。自邬敦泽率领的武工组离开瑞昌后,盘踞瑞昌的反动势力顿时猖獗起来,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县城监狱仍关押50余人,随时都有被杀害的危险。独立营根据中共九江中心县委的指示,在瑞昌党组织领导人蒋友梅率领的赤卫队及赤湖游击队指导员汪仲屏率领的游击队的配合下,于10月30日早晨,化装成“打报呈”(即打官司)的农民,抬着“伤亡人员”进城告状,暗藏枪支。进城后分三路出击,一路攻打县公暑,另两路攻打县商会和高信大商行。由于县城只有保警队和辑私营100余人分散在各处,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救出被关押的人员,击毙敌人10余名,缴获长短枪60余支和“中国国民党瑞昌县党务指导委员会”印章一枚。在混战中国民党瑞昌县长涂宪琳越墙逃往九江。参战人员无一伤亡,于当天上午安全撤出县城,转移到德安、瑞昌交界处蔡山垄。

   10月下旬,国民党二十旅一个团刚调走,国民党第八师二十七团又进驻德安,“围剿”红军独立营。独立营和德安县委在彭山老屋宋村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由邬敦泽率赣北红军独立营主力渡过长江,向湖北广济、龙坪等地游击,跳出敌人“围剿”区,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留下的干部和游击队员,转入地下,在九、德、瑞边界山区活动。

http://www.jiujiang.gov.cn/ZLWK_old/jjrmgms/011.htm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4:31

各级苏维埃政府成立以后,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春夏荒斗争,废除国民党政府的一切苛捐杂税,清算地主豪绅的剥削帐,强迫他们当众烧毁典租契约,交出农民所纳租谷,如有抗拒者,立即捕捉游乡,坚决斗争,并没收其全部仓谷。瑞昌朱湖十二乡苏维埃政府抄了朱世洲、朱维新等6名大土豪的粮仓,没收租谷150余担,公祭谷250余担。苏维埃政府将没收的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大大调动了根据地人民支援革命斗争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在根据地流传着一首歌谣,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开展春夏荒斗争的胜利:农民血汗谷,全被剥削光;地主吃酒肉,穷人吃菜糠;翻身闹革命,跟着共产党;抗租又废债,为度春夏荒。             随着各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岷山根据地又进入了巩固发展时期,各县广大农村全面掀起了土地革命运动,以满足广大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为了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县、区设土地委员会,乡设土地委员。德安县苏维埃政府还规定了土地分配原则:一是以粮册为基础,进行田亩、山地调查,根据全家人口占有土地数,劳动与不劳动,雇工与不雇工,出租和不出租,多出租和少出租,是否兼营其它行业等等关系,秘密划分雇农、贫农、半自耕农、自耕农、富农、地主等阶级,由各区分乡造册报送县土地委员会审核批准;二是没收一切祠堂、庙宇土地,没收地主豪绅的土地财产,没收富农多余土地。所有土地在原耕的基础上,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贫苦农民耕种,多余土地全部为工,由当地苏维埃政府管理,交由临时人口耕种,发展粮食生产。
             瑞边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瑞昌西部开始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土地革命前的麦良地区,50%的土地被人口不到10%的地主豪绅所占有。如冲内村大土豪柯瑞庭,一家就占有好田好地900多亩,为全村土地的绝大部分。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的基础。瑞昌西部的土改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进行人口和土地调查,划分阶级;二是发动群众,清理和没收地主豪绅的土地、粮食、农具、房屋、钱物等五大财产;没收祠堂、庙宇,公会等土地及全部财产;三是分配土地和财产。在土改过程中,基本上执行了毛泽东提出的“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的方针,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共没收田地3635亩,分给了2.436户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平均每户分到田地1.4亩;共没收房屋344间,铜钱9万多串,分给贫苦农民。
             港瑞区苏维埃政府建立后,立即将张华阳、朱勉南、朱西阁等地主的田地、房屋没收,共500亩田地,160多间房屋由苏维埃政府分给了贫苦农民。九江县白西区没收了41家大豪绅的土地和财产。仙南区岷山乡斗争了大土豪罗            弼仕,除没收他的全部土地外,还没收银元3000多块,烧毁全部债券、田地契约。永修县几个区苏维埃政府领导游击队、赤卫队和贫苦农民,把豪绅地主土地上的庄稼全部收割回来,分给了贫苦农民和红军游击队家属。
              岷山根据地的部分地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打破了封建土地关系,提高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生产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有力地推动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深入开展。

....

7月6日,赣北红军近300人枪在子修、杨振林、黄光等率领下,自蔡山垄出发,绕过敌人的封锁线,经瑞昌九都源、洪化源等处,向鄂东苏区阳新前进。由于敌人的封锁,赤湖游击队没有参加蔡山垄会议,他们在指导员汪仲屏的率领下,与湖北广济游击大队一起袭击了国民党郭汝栋的一个连,又连夜缴了龙坪靖卫团的枪。7月6日刚回到赤湖根据地,接到上阳新的指示,他们决定由港瑞区苏主席李仁香,副主席蒋友梅和游击队中队长程世旺率领,向岷山前进,途中得知赣北红军主力已向阳新挺进,乃调转方向连夜行军,翻山越岭,到达阳新的木石港,与赣北主力红军会合。这两支共400人枪的赣北红军队伍,在木石港休整三天后,又向龙港出发,第二天到达中共鄂东特委和红八军留守处驻地龙港镇。在龙港镇开始了一个月的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这支队伍的政治觉悟有了提高,素质也得到增强。8月中旬,队伍开始整编,赣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第五纵队,五纵司令员黄光,政委杨振林(此时中央特派员子修已去鄂豫皖苏区巡视)。整编后,红五纵在黄光、杨振林的率领下,多次攻打郭汝栋驻武穴的正规部队,袭击了在江上航行和停靠在武穴、田家镇的敌军舰,协助黄梅、广济、蕲春、英山等县赤卫队出击地主武装,打出了红五纵的军威。10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红八军四、五纵队合并,成立红十五军,原红五纵队改为红三团、团长黄光,政委杨振林。从此,这支队伍跟随红十五军战斗在鄂豫皖苏区,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后胜利到达延安。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4:48
王干成(1900-1931)(又名黄梅老李)男,塾师。出生于湖北县黄梅新开镇团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黄蕲区秋收暴动,同吴致民、周为邦等在广济龙坪成立“长江独立支部”,具体领导这个支部工作。1930年在江西瑞昌任区委书记、瑞昌县临时苏维埃主席,领导了瑞昌东南部的高丰、洪岭、范镇、良田、莫家、横港等地的革命运动。发动农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年关斗争,建立了区苏维埃政府,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1931年夏,被敌抓到县城,严刑逼供,宁死不屈,在江西黄沙洞被国民党杀害。

王干成烈士诗                                

                  七绝一首                 

                大吼一声如雷霹,革命健儿自徘徊,
                回首武汉伤心地,扬子江岸血花飞。                                 

                 临行前的遗曲                 

                蒋介石,狼心狗肺,
                杀人放火,胡作非为,
                杀害良名千千万,祖国四处凄凉景。
                反动政府,贪官污吏大本营,
                每日里,花天酒醉,处处欺压人民;
                把我革命者,踩踏在铁蹄;
                造谣言,放空气,造成白色恐怖满天飞;
                说什么,要铲除第三国际;
                说什么共产党,压迫人共妻,
                这些话,完全无根蒂,
                都是他,信口乱放屁。
                可恨那土劣互相狼狈,
                利用那“清乡”,到处刮地皮。
                革命战鼓咚咚的响,把我的精神提起了百倍。
                俺老李,生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
                生和死,死和生,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在这一回,
                来到刑场不下跪,看把老子怎么地?
                但愿我革命早日胜利,红旗飘扬日光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1ec8740100zj2j.html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5:42
   喻文宪(1902—1930),谱名钤壁,字上先、象贤。祖籍黄梅县濯港镇十里铺附近喻老八村,清光绪壬寅年(1902年)九月二十九日亥时出生于黄梅县考田山大庙地区黄竹林村。高祖喻元霈,嘉庆庚午本省乡试举人;曾祖喻树善、祖父喻熙麒、父亲喻增卫均为清代文学生。

   喻文宪1909年至1917年先后在本地私塾和县城八角亭高等小学读书。1918年至1925年,先后在家乡及邻近的安徽省宿松县、江西省九江县教私塾。

   1926年秋,北伐军攻占武汉、九江。他在友人介绍下,投笔从戎,到武汉参加北伐军,在中央教导团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党的“八七”会议后,他奉命回到鄂东,协助吴致民、梅电奎等发动鄂东农民秋收暴动。他在家乡黄竹林村开一个纸店,联络聂文波、黄大雅等共产党员,组织农民革命军,晚上在外活动通宵达旦。他参加了10月8日的黄梅秋收暴动和后来的“三杀四抗”斗争。

   1929年,他担任中共黄梅中心县委委员,兼任中共黄梅县委书记。他带着妻子李同发到宿松县洪家岭教书,掩护革命。同年秋,在广济县郑公塔参与主持蕲黄广三县书记会议,决定在三县大力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建立红色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1930年6月14日,为教育改造黄梅考田山一带百余人的土匪队伍,深入虎穴,被顽固不化的匪首陈黑皮杀害于大庙街头,牺牲时年仅29岁。

   妻子李同发,黄梅乡儒李竹如次女。生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九月十六日,1933年11月17日牺牲。生子一:永绳。

   岳父李竹如(1870—1945),名祖荫,又名鼎臣、大受。黄梅县停前镇李大屋人。同盟会员。毕业于北平法政大学,曾任黄梅县第二高等小学教习,第三高等小学校长,黄梅县教育局长,并长期设管授徒。李竹如同情革命,爱国爱民。他支持独生子李尚达(1907-1927)参加共产党,鼓励女儿李咏发、李同发剪头放脚,领导妇女闹革命。他的儿女都为革命牺牲,他虽极度悲痛,却毫不后悔。

   内弟李尚达,又名上达,生于1907年12月30日,幼随父亲李竹如读私塾,后在武汉读书时在邓雅声的影响下参加革命,1925年入党,曾任中共黄梅县第二区区委委员,卓壁支部书记。1927年7月12日,被国民党夏斗寅部枪杀于宿松二郎河,牺牲时年仅20岁。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6:32
广济: 党的组织:自三十五军经过后,遂引起三十五军肆行反动勾结土劣,拘捕党员,负责同志事先逃避,组织几至涣散,后陈赤由省来济,乃决定王材
栋,戴凯华,饶华为特支负责人,王为书记,惟因与省委消息不通,陈赤要他去,工作等于无。致民到济乃决定仍由王材栋负责,将同志加以清理,现在同志二十余人,有能力而忠实勇敢的只有杨正国一人,王材栋只能说上忠实,计划还须杨辅助,杨又因色采太浓,几不能在县立脚,故广济党的组织仍觉薄弱。
    农运情形:在四五月中,因民校负责的同志与农协负责的同志发生冲突后,引起极大纠纷,农民且对民校负责人用武,因之农民起了误会,工作完全停顿。过去全县分十区,仅有八区的祝坪,六区的郑公塔两处作过打倒上劣之实际斗争,在目前还有恢复的可能。此外则均属消沉,旦渐趋反动,因土劣利用宗族观念,勾结他们向我们进攻,广济农民,多于私斗,武器极劣,且多为土枪刀矛等。十八湾有快枪数十支,在大姓周氏的农民手中,过去不加入农协,用枪为祖宗或一族争面子则可,用之作政治运动则绝不可能。
  上劣情形,向我们进攻不如黄梅之猛烈,军队去后更形和缓,现在在排斥县行政机关中的青年而自代之。八六两区土劣反动较甚,但不是有组织的。目前工作纲要: (1)整顿组织; (2)扩大组织;(甲)县城注意烟业会员与烟业工人;(乙)乡村注意吸收忠实农民; (3)注意宣传(多到乡村去解释过去错误); (4)打击土劣; (5)尽可能的恢复农协组织。

http://redarmy.chinaren.com/article/1684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6:44
鄂东南特委书记吴致民






                           
    吴致民,又名铁汉,化名胡梓,1902年2月出生于黄梅县考田山严家林村。(现大河镇吴箭楼村),1919年就读于武昌启黄中学,与恽代英、宛希俨、林育南等进步青年一起,参加“利群书社”,探索救国救民途径。1921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课余常和曹壮父、谢远定等进步青年一起阅读马列书籍。1922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8年5月起,吴致民以中共湖北省委特派员身份,在阳新及鄂东南各县开展革命工作,先后恢复阳新、通山、鄂城、黄梅、广济5县县委与大冶中心县委,任大冶中心县委书记。因常留满脸胡须,群众称为"胡子",遂化名"胡梓"。
    1929年1月7日,任中共中央巡视员,指导鄂东南革命运动。9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1930年5月,中共鄂东特委在阳新县王宫山村成立,直属中共中央领导,吴任特委书记。参与组建红十五军,当选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1年2月,改任中共鄂东南特委书记,领导土地改革,促进根据地经济文化建设。又在龙港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简称“红三师”),接连粉碎国民政府军几次"围剿"。又先后任中共湘鄂赣省委委员、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等职。11月,出席全国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委员。
    1925年上海爆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他和曹壮父、宛希俨等在南京下关成立“五卅惨案后援会”,发动工人罢工。在南京读书期间,常利用寒暑假回到黄梅,在青年中传播马列主义真理,筹建党组织,组建“贫民教育促进会”、“少年黄梅学会”、“农民进德会”(后改为农民协会)等群众组织。在他的影响和教育下,兄弟姐妹六人,先后参加了革命,后来都成为骨干力量。1926年8月,他调回武汉,任武汉码头工会秘书长,率领工人与帝国主义、军阀开展面对面的斗争。1927年,“八七”会议后,以省委鄂东特派员身份来到黄梅恢复了中共党的组织,并从武汉带回三条枪建立了县农民自卫军,领导全县农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秋收暴动,一夜攻打土豪劣绅48处,处决了一些罪大恶极的恶霸豪绅。
    1933年10月,鄂东南特委改为鄂东南道委,任道委书记。1935年由于形势恶化,道委机关转移到通山冷水坪。2月,道委机关突遭敌人偷袭,他在突围中牺牲。为了纪念他,修武崇通县改为胡梓县。
    听该村的老人说,他年轻时好武功,小时候上学从不走大道,特别喜欢走有小河沟的小路,他经常采用蹦跳的方式过沟,就是寒冬腊月也是如此,他尽管家里穷,只要有一口吃的,就一定会救济比他更穷的人,所以他牺牲那么多年了,当地的许多老人对他还是念念不忘。

http://wb.hgdaily.com.cn/html/2012-04/14/content_24717.htm?div=0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7:02
李燮儒
  李燮儒 又名至爱,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湖北省武穴市大法寺镇李贞村榨咀上垸人。1932年,考入武昌政法大学法律专业,1926年夏毕业回乡,与何子会、张笃成等在大法寺镇西畈组织进步团体“文昌会”,宣传男女平等,大法寺、晒谷咀等地办乡农会,征收地主稻谷2万多斤,分给贫苦农民。1927年,由吴致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便于开展工作,他迁居梅川,化名吴仕滨,以律师身份作掩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他创建中共下程支部,又与潘丹桂在张秀九、西畈、李贞等村组织中共支部。1929年春,重建中共广济县委,他任县委委员,兼任复祥区苏维埃主席。1930年3月,他到银山振兴煤矿有限公司组织矿工暴动,成立工人大队,遭国民党镇压失败。5月,中共鄂东特委组织中共广济县委,李任中心县委委员。这期间,他搬回老家,以杨门村为根据地,活动在复祥区一带,组建赤卫队、暴动委员会、妇救会、赤色先锋队、儿童团等组织,使整个复祥区革命运动轰轰烈烈。解朗辉牺牲后,他主持在崇山口下方垸开万人追悼会。同年11月,国民党十三师重兵围剿,局势恶化,民团扬言:“谁人捉到吴仕滨,一两骨头一两金。”不久,调任中共英山中心县委委员。1931年,他在肃反中被错杀。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7:03
姓  名:胡乔甫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湖北广济(今武穴)
出生年月:1898年
牺牲日期:1929年03月05日

  1908年就师于赵训卿私塾。三年后,因家贫辍学。白天劳动,夜里挑灯苦读,每每通宵达旦,彻夜不眠。1912年,邻村塾师王访儒,怜他求学心切,爱他才华初露,毅然免费收他入学,并送两担米以济家急。学习期间,常与本县刘隽、刘汝翼、黄梅吴铁汉、潘丹桂、周维邦等人交往,从而得读《新青年》之类的进步书刊。“五四”运动爆发,促使他思想更趋成熟。1925年,在黄梅费家大墩教书时,组织成立黄广边学生会,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五卅”惨案后,带领学生游行,抵制日货,宣传革命。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组织了龙坪水县乡农协会,与周维邦率领广济地方武装和农民协会,在龙坪地区开展打击土豪劣绅的活动。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龙坪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是年9月,他在罗家垸建立中共长江独立第七支部,任支部书记。尔后,根据上级指示,以原有枪支为基础,扩大武装力量,坚持在龙坪地区搞“三杀四抗”斗争。他们暗杀了李细桂、周本和、刘松均等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使革命之火愈烧愈旺。1928年3月,攻打黄梅胡世柏团防。事先派胡潘侦察敌情。黄昏时分,胡潘提着马灯,手持药单,混进胡世柏团防局,摸清了敌情。当夜进攻,周维邦带人从东而入,他率人从北进击,直捣团防巢穴。打死打伤敌人二、三十人,缴枪67条,并在胡世柏成立游击司令部。1928年2月4日,被中共广济县委指派为中共第八区委书记,参加县委。同年9月22日,长江独立第七支部遭到破坏,他不幸被捕。后押到武汉。在狱中,敌人施以“吊飞机”、“坐老虎凳”、“插手指心”等酷刑,他始终无惧色,正气凛然。1929年3月5日,就义于武昌洪山狱中。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7:11
中共鄂东南特委遗址                                                                                                                                             
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龙港镇新街61号。
  
1930年5月,直属中共中央的中共鄂东特委在阳新太子庙成立。19312月在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的歌声中,中共鄂东特委和鄂东工农革命委员会迁来龙港。随后,共青团鄂东(南)特委、鄂东南苏维埃政府、鄂东南政治保卫局、鄂东南总工会等党政机关相继成立,群众称之为“四十八大机关”。从此,龙港成为鄂东南苏区21个县市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中共鄂东(南)特(道)委在这里领导鄂东南人民进行巩固根据地、军事根据地、发展根据地的斗争,开创了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鼎盛局面。
1931年2月,中共鄂东特委移驻龙港,书记吴致民,组织部长方步舟,宣传部长刘海山(石继民),秘书长程恒贞(刘溪山),农委书记曹玉阶,工委书记老江,妇委书记贾春英。委员罗冠国、左恺明、黄明、曹毓华、黄凤吉、黄家高、黄庭照、李燮如。隶属中共中央,管辖阳新、大冶、鄂城、通山、蕲水、蕲春、黄梅、广济和江西瑞昌、武宁等10县。
1931年8月鄂东、鄂南各县党的负责人联席会议在龙港桂盛坛召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会议决定撤销鄂东、鄂南二特委,成立中共鄂东南特委。隶属中共湘鄂赣省委,下辖阳新、大冶、大阳、通山、鄂城、咸宁、蒲圻、崇阳、嘉鱼、武宁、瑞昌11个县委和赣北特区委。书记方步舟,副书记吴干、王应全,组织部长刘海山,宣传部长程恒贞,秘书长张鹏义、常委还有郭子明、曹玉阶、姜德元、贾春英。
2001年列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国家爱国教育基地。

http://www.yxda.org/childNews.do?method=showNews1&newsId=13225&netId=61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7:15
刘甲先(1894-1931)  又名飞生。广济(今武穴)人。孩提时代在本地读书。后来考取武昌中华大学。入学后,参加了"利群书社"。在这里,他第一次读到了《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列著作。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盛夏,国民革命军进入湖北,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他和刘汝翼等在广济东南地区的刘陆溪、刘北垸等地宣传发动农民,着手组织农民协会。先后建立了刘陆溪、郑公塔、兰杰等她的农民协会。同时建立了刘北垸党支部,任党支部书记。当北伐军进入广济时,他和刘汝翼在郑公塔召开欢迎大会。他上台宣讲北伐的大好形势,阐明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号召国民团结起来,赶走帝国主义,打倒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根据中共鄂东特委的指示,他白天教书,夜里化装农民,到处张贴"打倒豪绅"、"革命到底就是胜利"之类的标语。"八七"会议精神传到广济后,他领导农民开展"三杀四抗"斗争,亲自领导成立了"兰杰暗杀团",兼任团长。不久,当选为中共广济县委委员,又在花桥、大金铺等地组建了暗杀团,用"赤色恐怖"对抗"白色恐怖"。他亲手处决了横行乡里的恶霸陈九畴的儿子陈金铎,放火烧毁了反动豪绅田俊侯的房屋。1930年5月,任中共复盛区区委书记,后任中共蕲(春)黄(梅)广 (济)中心县财政委员。同年u月,国民党十三师进入广济,革命转入低潮。"清乡团"和土豪劣绅狼狈为奸,放火烧毁了刘甲先的房屋,并捆绑了30多名无辜群众,横加毒打,要他们交出刘甲先,否则,就要把刘北垸的房屋烧光、人畜杀光、财物抢光。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刘甲先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审讯时,"清乡团"团长兰慧孚咆哮着:"如不交出你们的组织成员名单,我马上枪毙你!"刘甲先回答道:"怕死不当共产党!要杀要剐随你们的便!"凶残的敌人,用铜钱烧红往他身上贴,几次痛得昏死过去。尽管毒刑用尽,他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又用铁丝穿过他的锁骨,牵到龙坪、武穴游行。每走一步,鲜血就从肩头往下滴,铁丝牵动一下,就一阵绞心的疼痛。而刘甲先仍然昂首自若,高呼口号,高唱《国际歌》。他自知不免一死,就在狱中写信鼓励妻子坚持斗争,并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给尚在母腹中的胎儿取名"继吾",意思是继承他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1931年元月,英勇就义于武穴。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17:25
刘汝翼  

刘汝翼(1893-1930)字镇四,号右为,花桥刘花园人。幼读私塾,“五四”运动后,投身社会进步活动。1924年在龙坪组织“三育社”进步团体,向青年宣传进步书刊的内容。1925年,刘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以教书作掩护,在刘六西、郑公塔一带秘密筹建农会组织,又在花桥地区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民抗租抗债,发展刘以江等10名党员。同年10月,组建中共刘六西支部。1927年春,刘汝翼带领花桥、蓝杰一带农民开展反对土豪劣绅斗争。“七·一五”政变后,刘被捕,在狱中坚持绝食斗争。出狱后领导广济东南各乡的革命斗争,组建、恢复11个党支部。1927年12月,中共广济县委会成立,刘任第一任县委书记。县委遭国民党军破坏被迫解散后,刘外出隐蔽。1929年春返回,重建中共广济县委,1929年9月至1930年2月任县委书记。1930年9月,刘汝翼遭受“左”倾路线迫害,被错杀。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6-2 21:07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22:00
姓  名:白杨林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湖北广济(今武穴)
出生年月:1912年
牺牲日期:1931年04月

  其父白新宝,以中医为业,设药店于花桥老街,行救死扶伤之道。1924年,白杨林考入幽居寺高等小学。在学校中,常与进步学生接触,阅读了《新青年》等书刊。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投身革命活动。1930年,经刘汝翼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春,与广济中心县委书记鲁连(本名罗冠国),在花桥一带号召妇女团结起来,与封建势力作斗争。他首先动员妹妹白金莲带头剪辫、放脚,参加复盛区宣传队。7月,当选为中共广济县委委员兼团县委书记。10月中旬,国民党十三师夏斗寅部窜进广济,逃亡的土豪劣绅、流氓地痞,组织“还乡团”,大肆捕杀革命者,反动气焰十分猖獗。他随广济地方工作人员和暴委会战士进入黄、广山区,领导和参与反“围剿”斗争。11月,蕲、黄、广三县武装在黄梅考田吴祥大垸成立红九团,广济为红三营,由蓝文峰和白杨林领导。同月,率领30多人,从黄梅考田回广济,继续开展工作。1931年2月,反“围剿”斗争失败后,被迫到芜湖隐蔽。后又到南京,在中共南京特支组织部长蓝文胜领导下,经常去理发店、湖北会馆秘密集会,组织流散人员,开展革命活动。同年4月,在南京不幸被捕牺牲。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22:04
罗冠国(1903-1935),化名鲁连,阳新大港坪村人。1924年参加革命团体龙山文化促进会,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创作《想起长工真可怜》,《中国八大敌》、《工农团结把土劣打垮》等革命歌曲10余首。1926牢8月,中共阳新县委成立,为执行委员。1927年,阳新“二.二七”惨案发生后,又创作戏曲《曹大骏搬兵》。1928年任中共福丰区委书记,1930年任中共阳新县委书记,1930年6月任中共广济中心县委书记。为营救被捕的广济县委执行委员解朗辉,率领武装进攻梅川,击毙敌副团长。后又编写《解朗辉殉难》等戏及《十恨民团》、《暴动歌》等歌谣,以激发民众革命热情。1931年2月,任中共鄂东南道委执行委员兼彭杨学校校长。1932年6月任鄂东南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兼文化部长,建立“列宁小学,多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百分之六十以上。1932年8月6日,鄂东南第一次党代会在龙港召开,当选道委执行委员兼宣传部副部长。同年10月任河北指挥部政委,1934年3月底任龙(燕)湖(市)瑞(昌)中心县委书记.1935年春,在瑞昌县红花园战斗牺牲。


********************

罗冠国 出生于一户殷实人家。7岁,入私塾,16岁,到大冶教会学校读书。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特别是受到爱国主义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对帝国主义奴化教育和文化侵略产生反感,毅然离开教会学校,返回乡间读书。1923年,邻村在外地求学的进步青年罗伟等,利用假日回到家乡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思想,带回《新青年》、《向导》、《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在知识青年中产生极大反响。从这些书刊中汲取知识,开拓视野,逐步产生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1924年1月,罗伟、曹大骏等串联一些有志青年,在龙山镇组建了阳新最早的秘密革命团体 “龙山文化促进社”(简称“龙山书社”),他报名参加为会员,积极参与书社的各项革命活动,成为书社中的活跃分子。在罗伟、曹大骏的教育和培养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8月,首届中共阳新县委成立,当选为县委执行委员,负责宣传工作。9月,中国国民党阳新县党部成立,他又当选为县党部执行委员。9月21日,北伐军第七军攻克阳新,从此,阳新的工农革命运动由秘密走向公开,根据县委和县党部指示,他负责领导福丰地区的工农运动。1927年7月,蒋、汪合流后,阳新的工农运动转入地下,他被迫暂时转移外地。11月,阳新县委成立,立即返回家乡,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并在福丰区筹建革命武装。1926年8月,福丰区委正式成立,任区委书记。10月,阳新县委在汪颈武村召开扩大会议,他被选为县委执行委员。1930年3月,就任中共阳新县委书记。5月下旬,中共鄂东特委成立,当选为特委执行委员。与此同时,鄂东特委派他化名鲁连担任中共广济中心县委书记。1931年2月,广济中心县委和红九团被国民党十四师包围于老祖山。他和红九团团长张克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分散突围,辗转来到阳新革命根据地。鄂东特委决定留下他,担任阳新县委书记。5月,当选为鄂东特委执行委员,并任彭杨学校校长。1932年6月,鄂东南苏维埃政府成立,任常务委员、文化部长兼秘书长。8月6日,鄂东南道委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他为道委执行委员和宣传部副部长。10月4日,鄂东南苏区的中心龙港失陷,道委决定以富水为界,分设河南、河北两个指挥部,并任命他为河北指挥部政治委员。1934年3月,任中共龙湖瑞中心县委书记。1935年春,率游击队在瑞昌开展游击战争。部队在红花园宿营时,突遭反动民团包围。在突围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22:20
胡建三(1902--1964)  原名胡缄三,化名倪赭香。刘公河胡家坝人。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中共“六大”代表,曾任中共广济县委书记。1923年春,他与张光人(胡风)、陈方、骆介子、胡祖虞等进步青年10余人一道,成立了“新蕲春学会”,创办了革命刊物《新蕲春》,在南京、武汉、上海各出版一期,共三期。1923年冬,他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由同学宛思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入党。1926年夏,当国民革命军北伐时,胡缄三改名胡建三,经武汉回蕲,于4月初通知“新蕲春学会”成员秘密集会于漕河济婴堂,传达贯彻国民党中央驻鄂委员董必武的指示,主持成立了国民党蕲春县党部筹备委员会。之后,他投入了国民党蕲春县党部筹建工作和中共蕲春特别支部的创建活动。后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举行,胡建三为“六大”代表(代表证为77号),并为大会组织委员会、职工运动委员会和农民土地问题委员会的成员。这三个委员会的召集人分别是周恩来、向忠发、李立三。1928年冬,他从“中大”毕业回到上海。1929年初,被派回蕲春工作。时值中共湖北省委遭破坏,鄂东各县党组织均已转入地下,他设法与地下共产党人取得联系,并与大冶中心县委派来担任中共蕲春特支书记的张觉仁(余壮飞)研究,手4月下旬在瓮门枣树湾召开全县第一次党代会。会上,通过了胡建三以《论现阶段民主革命》为题代中共蕲春特支起草的报告,全县革命形势由低潮转向高潮。1930年3月,胡建三化名倪赭香,任中共广济县委书记、中共广济中心县委委员、宣传部长。1930年冬,国民党对蕲黄苏区实行“围剿”,他随“红九团”转战于蕲、黄、广一带。但因敌众我寡,上级决定,胡建三等随“红九团”主力部队到天然石洞多的黄梅考田山区坚守。不久,大部山洞被攻破。1931年5月2日夜,胡建三与幸存的红军战士突围。胡潜回故里,寻觅组织不着,痛哭欲绝,以致神经失常。后病势转轻,仍断续发作,乃从教学,先后在胡凉亭、刘公河设塾多年。1958年在刘河农中任教,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俄语、英语,均能讲授,深得学生爱戴;有人劝他向周总理写信反映自己情况,他说:“革命不能讲私情!”后来,还是一位学生代他向周总理写信,并得到回信。省民政厅给予长期生活照顾,直到1964年7月病逝为止。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22:34
1931年3月,黄梅形势紧张,古角苏区严重受挫,宿松县委机关从古角北山寺迁回西源山区,王新儒、祝尔昌等县委领导和广济中心县委、黄梅县委部分领导干部亦随同到宿松山区隐蔽,直接指导、领导宿松党的工作。在此情况下,中共宿松县委决定召开宿松县党员代表会议。

http://www.aqtj.gov.cn/aq/tjjgdj/ShowInfo.asp?InfoID=3531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22:43
太平洞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讲讲革命纪念地的景点——太平洞。

太平洞位于五祖镇西冲村普安寨上,1861年,太平军首领王先明在普安寨扎营,改普安寨为太平寨,将普安寨下面的山洞改名为太平洞,并且在洞口的大石上篆刻“太平洞” 三个大字。

由于地壳的变迁,此洞是由巨石分裂崩溃堆积而成,进洞口有三个,洞内全是大小石块垒成,石与石之间的空隙,大的形成洞中洞,小的形成通道,洞内有三处稍平的洞,面积各有十平方左右,洞内最高处有十五米,藏五十人以上的有五处,洞深百余米可容千人左右。三个洞口分别在上、中、下,下洞有地下水,三洞可互通,但要下吊上爬。第二洞口居高临下,可观察洞外情形。洞口前,有约十平方米的石平台。

下面讲讲为什么要在太平洞中进行斗争呢?

1930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奉命离开黄广苏区,进行北上,黄广苏区人民反“围剿” 斗争就进入了最艰苦时期。红十五军留下来的伤病员和保护伤员的干部,连同蕲黄广三县的特务连和部分赤卫军集中起来,进行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第九团,保卫苏区,开展反“围剿” 斗争。

此时,国民党十三师三十七旅七十八团进驻黄梅县城。78团团长张亚益,他和县常备队、地方团防,天天向苏区进攻。红九团和苏区人民多次击退了国民党军对四山的进攻,但是损失很大。因此转移到垅坪山里坚持斗争。为了保存实力,中心县委由李敬云主持,在扯旗尖召开会议,决定分散活动,一部分向北突围,一部分转移到皖南、赣北,一部分留下来坚持斗争。

留下来的同志,在敌強我弱的情况下,利用山区的特点,转入到山洞里坚持斗争,等待大部队回来。

山洞斗争情况:

1931年4月7日,中心县委李镜云等五百余人开始在洞内进行斗争,是哪些人呢?有红九团、赤卫军、苏区干部、红军家属等人。其领导人有:中心县委李敬云、县委李芳、赤卫总队长张静、红军营长袁金山等。

进洞不久,袁金山向县委建议:许多人孤守一洞,如果围困时间长了,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就不好办了,应该从红军和赤卫队中,分出一部分人到洪楼的城墙洞和江河的石山洞,互为犄角,万一突围,便于互相掩护。中心县委同意袁金山的建议,于是转移出去两百多人到趸期寨下面的名城墙洞、石山洞等山洞。所以洞内还有300多人。

垅坪山原福主庙村有个叫洪介人的人,他的儿子洪恒在一次放牛时突然发现了这个山洞,马上上县告诉他父亲。国民党64团陈金武接到洪介人的报告后,立即指挥其第一营和清乡团共千多人,攻打太平洞。

陈金武到西冲后,立即摆开阵势,占领至高点,先用机枪组成火力网,对太平洞口进行猛烈长时间地扫射;然后将洞口周围的树木砍光,便于观察;再把太平洞周围的村庄房屋烧毁,将居民全部赶走,筑栅栏、设哨所,进行围困。

在严密封锁的基楚上,敌人多次向洞内发起攻击。由于洞口狹小弯曲,巨石坚硬,便于守护。洞口由党员负责守卫,配有步枪和驳壳枪,洞口外怪石垒垒,枪炮无济无事,这真是“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巍然不动”。

有一天,国民党军一个连长,站在洞旁的山坡上,正在指手画脚地指挥士兵进攻太平洞,被洞内了望哨的战士发觉,他快速出枪射击,“砰” 的一枪,结果了他的性命。

陈金武恼羞成怒,在洞口处堆满稻草,撒上硫磺和辣椒粉,点火熏洞,用十几乘扇柜将刺鼻的浓烟向洞中风灌。洞内的指战员通知大家用湿衣捂住嘴鼻,伏在地上。由于洞内石头层层阻挡,烟是进不到深处的,被迫从石縫又向外出,洞内无一伤亡。

国民党军看洞内没有什么动静,又从附近八个村庄拉民伕挑来大粪千余担,用水稀湿,向洞里灌。由于乱石重叠,粪渣被阻,粪水从石缝向里流淌,虽然有臭气但无关紧要。粪水沉淀之后,可以解渴。妇女主任张仙芝,就是用这沉淀的粪水,止住洞内的孩子哭渴之声。战士们笑着说:“蒋该死的还是有点‘人道’ 主义,给老子送水来了。”

陈金武见状,命令向洞内投放地雷。一声巨响,炸碎了洞口的几片巨石。25磅的地雷爆炸,犹如雷震,弹片和碎石片溅进洞内,洞门口有人震昏了,有人流血了,但战士们并没有吓到,相反增加了对敌仇恨,增加了坚持洞内斗争的决心和信心,洞内战士们怒吼地回答“野兽们,放吧!地雷是接不到我们出洞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时间长了没有吃的,由于天久不雨,洞内地下水渐渐不够吃用,有些人体力不支,渴饿而死。

此时,有的人要求拼个死活,突围出洞。在组织的同意下,大队长李万福、中队战士方电龙、柳二水等三人,就是从侧洞口突围摸出去的,转移走了。

陈金武改变手法,利用骗术骗,说什么“保卫人道,可以让老百姓出洞”, 指挥员张静收到用竹竿吊进洞内的一封信。经研究:做好分批出洞的准备。先叫洪立生、项顺生两个小孩爬出洞观察,随后洪雄飞、洪山水、洪元凉、孙建军、洪协和等人,扶老携幼爬出洞,后面武装保卫。当出洞一走到太平洞对面的山坡上,张静猛然发现有敌人埋伏,立即大喊:“赶快分散,冲出去!”喊声未落,枪声四起,可怜死的死,捕的捕,冲出去的为数不多,红军家属洪四英,母子四人抱在一起倒在血泊中。

时间又过去十多天,洞内可吃的东西不多,先后饿死几人,再不出洞,就会全部饿死在洞内。于是县委决定冲出洞,与敌人决一死战。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将近200人的队伍,从三个洞口鱼贯而出,出洞不远,遭到敌人的阻击,除打死外,被俘97人,在北门山惨遭杀害。

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谱写了一曲忠烈的壮歌,我们怀念先烈,先烈们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前进!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2 23:05
彭维甫
  姓 名:彭维甫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湖北广济(今武穴)
  出生年月:1897年
  牺牲日期:1931年05月

 奶名应民,化名李少彭。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3岁丧父,随母讨米度命。外婆怜他幼小,节衣缩食,送他读书。1925年,曾在太平乡余冲村岭脚下垸设馆教私塾。1926年底,干仕、余川等地相继成立农民协会。他星夜来到干仕,找到干仕党支部负责人干仲儒。从此,投身革命。1927年2月,由蕲春李少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便积极为党工作。同年3月,当选为农民协会主席,带领农民打击土豪劣绅,惩治贪官污吏。这时,他的公开身份是岭脚私塾教师。白天教书,晚上写标语。先后在下汪、大坡、王冲、三门冲、十八堡、上彭等地,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吸收党员40余人。1930年初,广济革命进入高潮。中心县委决定将广济划分为复盛、复祥、复兴3个区。他被选为复盛区组织委员,6月,又当选为中共广济县委委员。在荆竹、芦河、车坊、十八堡等地,领导成立赤卫队,发展革命武装力量。同年底,国民党调动大批兵力,对鄂东地区进行疯狂的反革命围剿,广济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不少同志被杀害,组织被摧毁,广济革命力量暂时退据黄梅考田。这时,党组织派他到阳新找特委请示工作。1931年5月,在阳新作战牺牲。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3 01:19
革命烈士刘德利人物简介  刘德利 (1912-1934) 。 湖北广济(今武穴)人。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曾在红一、红四军任职。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转移后,留在鄂豫皖地区坚持斗争。后任红二十五军特务营营长、红二十五军二四六团团长和八十二师师长、红二十八军八十三师师长。1934年2月6日在赤南葛藤山区战斗中牺牲。战斗经历  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从师刘宜廷启蒙,后就读于刘月弓先生的经学。他勤奋好学,喜读《项羽本纪》、《陈涉世家》等英雄列传,深受老师赞许。1925年,从师刘汝翼(共产党员,1927年底,任中共广济县委第一书记),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受到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开始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26年冬,北伐军进入广济,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他率先组织农民协会。1927年1月,经曹塘党支部书记刘培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积极领导革命群众开展打击土豪劣绅的活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坚持战斗在太白湖的芦苇荡中。1930年5月,在刘陆溪地区担任赤色先锋队大队长。5月25日,率领队员配合鄂东游击队,一举消灭了国民党郭汝栋部驻童司牌的一个排。随后又配合红军攻打县城梅川和田家镇”、“六村”、黄梅雷家咀等地驻军。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1月,任红二十五军特务营营长。1933年元月上旬,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从红二十五军中抽出一个团和一个特务营,连同皖西商南地区的部分地方部队,新组建了红二十八军(又称八十二师),任八十二师师长,坚持商南山区的武装斗争。当时,商城南部山区的形势很紧张,八十二师处于敌人重重包围之中,开始活动是在一个方圆只有百余平方里的狭小地区。但是,他英勇善战,指挥八十二师予敌以沉重打击。他率领部队打桃树岭伏击战,消灭敌人十二师一个营。在福田河西南的黄土岗配合红二十五军把敌人五十四师一六二旅所谓“钢三团”、“钢四团”全部击溃。上磊子夺粮之战,在地方部队的配合下,拦截了敌人运送大米、油盐、军装、罐头等物资的竹排,共夺得140多万斤物资,不仅解决了军民三个月的粮食问题,而且使敌人的给养更加紧张,迫使敌人不得不稍稍收敛其军事行动。英勇牺牲  1934年2月6日,在河南商城火炮岭(今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火炮岭)以南阴阳山指挥我军与敌七十五师激战时,英勇牺牲。  葬于今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南溪村火炮岭(南溪中学北侧500m)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3 01:25
杨愈烈士

小时,读私塾。1921年,考入幽居寺高等小学,1923年,考取广济县立梅川初级中学。在此,结识了宋振东、朱谟等同学,并参与了抵制日货宣传活动,逐步接受了革命思想。1925年秋,父亲卖掉家里8亩课田,让他进入襄阳大学。1926年,离开襄阳,来到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学习结业后,回到家乡,与刘汝翼、宋振东等在花桥地区开展革命工作。不久,中共刘陆溪支部成立,他为支部成员。1928年3月,他组建了中共郭德垸支部,担任支部书记。1929年春,广济革命处于低潮,根据组织决定,他利用姓氏关系,隐蔽于杨明旺垸,坚持秘密宣传发动工作。秋后,革命形势好转,从他旺垸回到郭德垸、胡从立一带,积极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1930年秋,任中共复盛区区委书记,不久,调任团委宣传委员。11月下旬,国民党十三师进犯广济,12月5日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押在郭德垸敌人牢房里。他的脚筋被敌人割断,行走困难,但几次审讯,都弄得敌人狼狈不堪。在牢房里,鼓励战友要坚持斗争,革命总有一天要成功。敌人对他无可奈何,1930年12月10日,用担架把他抬到刑场,脱掉上衣,刽子手兰太和举起屠刀,朝他身上乱砍。他满身鲜血直流。直到剩下最后一口气,还高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杨愈(1904--1930)  乳名洋尔,化名欧阳广。广济(今武穴)人。小时读私塾。 1921年考入幽居寺高等小学,1923年考取广济县立梅川初级中学。在此,结识了宋振东、朱谟等同学,并参与了抵制日货宣传活动,逐步接受了革命思想。1925年秋,父亲卖掉家里8亩课田,送他到襄阳深造。1926年离开襄阳,到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学习结业后,回到家乡,与刘汝翼、宋振东等在花桥地区开展革命工作。不久,中共刘陆溪支部成立,他为支部成员。1928年3月,他组建了中共郭德垸支部,担任支部书记。1929年春,广济革命处于低潮,根据组织决定,杨愈利用姓氏关系,隐蔽于杨明旺垸,坚持秘密宣传发动工作。秋后,革命形势好转,从杨明旺垸回到郭德垸、胡从立一带,积极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1930年秋,任中共复盛区区委书记,不久,调任团委宣传委员。11月下旬,国民党十三师进犯广济,12月5日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押往郭德垸敌人牢房里。第二天国民党军副团长假惺惺地说:"杨先生,你年轻有为,为什么要当共产党?当共产党有什么好处?现在,只要你写一份脱离共产党的自首书,我就放你。"杨愈镇定自如地回答:"你问我为什么要当共产党,我可以这样回答,为人类求解放。至于共产党的好处,几个月也讲不完。你要我写自首书不当共产党,那办不到。"翌日,国民党区长兰太和又来审讯,他拍着桌子嚎叫:"杨愈,你当共产党不怕杀头!你想造反是不是!"杨愈慷慨激昂,义正词严地回答:"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不怕杀头的。我们就是要造旧世界的反。兰太和,你这个双手沾满人民血的刽子手,有何资格来审我!"短短几句话,气得兰太和麻子脸紫一阵、白一阵。随即唤出叛徒郭太学,叫他用尖刀将杨愈的脚筋割断。杨愈忍着剧痛,指着郭太学骂道:"可耻的叛徒,遗憾的是我认错了人,让你玷辱我们党。"在牢房里,他鼓励战友要坚持斗争,革命总有一天会成功,敌人对他无可奈何。1930年12月10日,用担架把他抬到刑场,脱掉上衣,刽子手兰太和举起屠刀,朝他身上乱砍,杨愈满身鲜血直流;还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4 15:51
何长工红八军

1929年12月,程子华发动大冶兵暴,计五个连的国军驻军部队在兵暴中加入红军,组成红五军第五纵队第二支队。支队长程子华,党代表陈奇。加上1929年10月时编入红五军第五纵队的红十二军(由阳新、大冶、鄂城的游击队于1929年9月合编而成),红五军第五纵队兵员达到约6000人,开创了鄂东南根据地。因此于1930年4月15日提出从速成立第八军。1930年6月下旬,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团后,在大冶由红五军第五纵队改编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当时下辖三个纵队,分别由原第五纵队的三个支队改编而来。序列如下:
军长:李灿,何长工
政委:邓乾元
参谋长:卢匿才
政治部主任:柯庆施
军医院院长:欧阳修
第一纵队
纵队长:程子华,李锷,陈毅安
政委:郭一清
第二纵队
纵队长:谢振亚,卢匿才(兼)
政委:石衡中,黄克诚
第三纵队
纵队长:何时达,刘文祺
政委:徐策,彭雪枫
1930年7月,红八军以两个大队组成军留守处,该部随后与广济、黄梅、蕲春三县的游击队合编为红八军第四纵队,纵队长陈奇。同时,从赣西北的岷山、赤湖游击区抽调约480人与约420支枪至阳新,成立了红八军第五纵队,纵队长黄刚。(这两个纵队随后于1930年10月,合并成立为红十五军。)
1930年8月,在平江长寿借,红八军将第一纵队、第二纵队和第三纵队合编为第四师与第六师,各支队合编为5个团。序列如下:
军长:何长工
政委:袁国平
参谋长:卢匿才
政治部主任:柯庆施
第四师(下辖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
师长:卢匿才,黄叶珍,黄云桥,邹平
政委:石衡中,黄克诚
参谋长:彭绍辉
第一团团长:周玉成、龙云
第二团团长:叶长庚
第三团团长:黄云桥,吴自立,胡金生
第三团政委:黄克诚,王愚
第六师(下辖第七团、第八团)
师长:郭炳生
政委:彭雪枫
第七团团长:吴自立,龙昌汉
第八团政委:乐毅
1931年,第二次反围剿时红八军各师由红三军团直辖,红八军军部被取消。至1931年9月(第三次反围剿),该红八军番号正式取消。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4 16:07
尽快修复周吉可烈士故居

来源:合川日报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21日 

     本网讯(记者  徐丽华)谢庆炳、杨芝富、张秀兰等代表建议,尽快修复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的红军将领周吉可烈士故居,并将其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合川籍红军将领周吉可革命烈士,出生于太和镇亭子村董家湾。他是红十五军创建人之一。1932年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1935年8月牺牲于长征途中,年仅29岁。因其曾改名匿踪,且英年早逝,在全国开展党史征集活动时才摸清他的生平事迹,1988年5月才由国家民政部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2006年,全国隆重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时,周吉可烈士被列为“从重庆走出的红军将领”之一,《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其女儿周美瞻曾呼吁珍惜这一笔革命烈士的宝贵财富。

     周吉可烈士故居距太大路2.2公里,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占地1800平方米,呈三合院形式。解放后,其房屋分给12户社员居住。目前,经当地政府与居民协商,居民户愿迁出,将房屋恢复为周吉可烈士故居。


周云  文/图
     在英勇牺牲的众多红军烈士中,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的草地上,长眠着一位来自合川的红军高级指挥员,他的名字就叫周吉可。
    “合川有个太和镇,太和出了个大英雄!他投笔从戎当红军,赤胆忠心闹革命!红军将领周吉可,赤色军魂万古存!”
     说起周吉可,那真是合川人的骄傲。他不仅是红十五军的创始人之一,而且还是红军中非常出色的政工干部。在周吉可的家乡合川,他的英雄事迹要么被编成快板宣传,要么被编成故事广为传唱。
     周吉可(1906~1935年),原名周先哲,学名周祯,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人。1923年春入铜梁县立中学,次年秋转合川中学。在合川中学读书期间,参加了合川旅京学生、共产党员唐木森、石天柱、黄肇纪等在家乡组织的“读书会”,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开展反帝反封建活动。1926年考入成都私立志成法政专科学校。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赴上海大陆大学学习,编辑《曲线》刊物。1929年转学中华艺术大学,参与“反帝大同盟”、“中国革命互济会”活动,积极营救难友,编辑《互济报》,发展党的组织。1930年5月,受党中央派遣,随何长工、滕代远赴鄂东南红五军,6月被派去协助陈奇、柯庆施工作,任行动委员会成员,指挥红军第八军四、五纵队。
     不久,部队进入长江北岸黄梅县考田镇,扩大了革命武装,拓宽了游击区,打开了蕲春、黄梅、广济局面。遵照中共中央指示,1930年10月16日,红八军四、五纵队扩编成立红十五军,周吉可任军政治部主任。1931年1月,红十五军挥师北上,到河南商城与红一军会师,两军合编为红四军。周吉可先后任红四军十师政治部主任。1931年11月7日,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合并,扩编为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周吉可任政治部秘书长。1932年9月,在黄安河口战斗中,身负重伤。1932年10月至12月,周吉可带着战伤,随军转战于鄂、豫、陕、川边境,最后到达四川通江、南江、巴中地区。1935年4月,随红四方面军机关渡过嘉陵江,6月在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共同北上。在长征第一次过草地途中,周吉可因伤病齐发,牺牲于川西,年仅29岁。
     作为红军之中出色的指挥员,周吉可对革命赤胆忠心,对同志满腔热情。在革命斗争中既坚持原则,又讲究灵活。他曾在一夜之间率领部队,突进到七八十公里外的敌占区打粮草;在双桥战斗中,活捉敌军师长岳维峻,经领导同意后,他以向红军供给10万套棉军衣为释放条件,做通岳维峻的工作。红军将士得到棉衣,全军为之振奋。在麻城战斗中,红军缴获敌军5门野炮,每门野炮均无准心,他耐心作俘虏的教育工作,很快从水井里面捞出5个准心,使“死炮”变成了“活炮”;在部队转战过程中,他总是将自己的坐骑让给伤员,将不能继续前进的伤员妥善安置在可靠的农户家里。
      红军将领周吉可,真乃是鞠躬尽瘁为革命、死而后已留美名!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4 16:08
父亲81年前寄绝情家书 原是红十五军创建人之一

2011年04月29日 08:38 来源:重庆晚报 

周美瞻展示父亲周际可生前照片

  年轻父亲抛下家人和两名幼女远赴上海,从此再未回家。他在给家人最后一封信中说:“有信无信,都请不必对我挂念。”此后,如同人间蒸发。

  父亲去了哪里?他为何要抛下妈妈、妹妹和自己?父亲离开时年仅一岁的周美瞻,长大后凭着父亲留下的那封看起来有些绝情的家书,走遍大江南北,终于找到答案———父亲的“狠心”,是为了更伟大的事业。

  周美瞻是原重庆乡镇企业局退休职工,目前住在江北区北滨路。她为重新“认识”的父亲感到骄傲———红十五军的创建人之一,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周际可;牺牲时仅29岁。

  ■重庆晚报记者 姜莹 实习记者 弋静 文 重庆晚报记者 张质 摄

  一封看似绝情的家书

  “每次与家庭写信,都把我思想扰乱得很复杂……你们也不必与我写信来”

  周美瞻老人已85岁,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这封81年前的信。这封信共有13页,写满了密密麻麻的钢笔字,字迹已变浅变暗,有些模糊了。周美瞻还在有些地方做了备注。信纸是淡黄色,主人还细心地在每页信纸背后,重新贴了一层纸,加了双保险便于保护。

  “我经常拿出来看,又怕翻坏了。”周美瞻轻抚着信说。这封信是父亲写给祖母的,写信的时间是1930年3月15日,落款为“先哲”。周美瞻称,这是父亲的学名,周先哲,号际可。

  从母亲口中周美瞻了解到,1928年夏,父亲就离开家乡直奔上海,改名周际可,进入国民党左派创办的大陆大学。当时,她只有一岁多,妹妹仅几个月大。刚开始,周际可还常写信回家,后来就越来越少了。“婆婆骗他说妈妈和叔叔生病了,他没有回来;家人想尽办法托人在上海找他,他仍避而不见。”

  这封来信有看似绝情的文字:“每次与家庭写信,都把我思想扰乱得很复杂,请你们原谅我,以后我是很少与家庭写信的,有信无信都请不必对我挂念,你们也不必与我写信来,有书信往还,反令你们对我倍加怀念。”

  这是周际可留下的最后一封家书。

  为何抛妻弃子一去不回

  “我不是一个无感情的白痴和缺少理智盲动的青年,我有我的伟大事业……”

  在这封家书中,周际可还告诉家人:“我现在决定于日内同友人赴北京,再转道满洲,俟机经日本到欧洲再为深造。”

  在家乡,关于周际可的传闻多起来:有人说曾经在武汉见到过他,西装革履坐在人力车上,叫他也不理;还有人说,他可能在从事共产党地下工作。

  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叔叔怕连累家人,把父亲的信件、书籍一把火烧掉,仅留下最后的一封信和照片,以及一张砚台。后来数十年间,父亲的历史问题更像一座大山,如影随形地影响着一家人的生活。母亲张永芬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活下去的唯一信念就是等着爱人归来。哪怕在最黑暗的日子,母亲都告诫女儿:“不要害怕,要相信你父亲绝对是好人。”

  父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去了哪里?为何抛妻弃子?

  “在那段看似绝情的文字里,我看出了父亲内心的挣扎。”周美瞻哽咽着说,父亲在信中也流露出远大的理想与激情:“请你们相信,我不是一个无感情的白痴和缺少理智盲动的青年,我有我的伟大事业……”

  他是红十五军创建人之一

  开国上将证实了父亲身份

  重庆解放后,周美瞻被选调到市委机关工作。她四处打听父亲的下落,通过组织部门给上海、武汉去函去电打听,还在《解放日报》上刊登寻人启事,一无所获。

  转机出现在1985年。1983年合川党史征集座谈会中,时任重庆市民盟秘书长兼顾问的陈彝荪,谈到他曾在上海由周际可介绍入党。1985年春节,这个消息几经辗转,传到周美瞻一位成都亲友的耳中。

  周美瞻第二天就赶到陈老家中。老人向她证实:周际可1927年就成为共产党员,“听人说他当时是沪西地下党负责人之一,他和互济总会组织部长王弼于1929年10月发展我为中共地下党员。际可是1930年或1931年受组织派遣去武汉,不久就牺牲了。”

  一年后,周美瞻找到上海市委党史办“互济会”的回忆材料撰写人,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郑绍文。

  郑绍文称,周际可当时是上海大陆大学学生,发起组织反帝反封建的“曲线社”,这是沪西地下党领导的最大的赤色群众团体。1930年1月以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周际可。直到1935年他在南京国民党监狱坐牢时,无意中发现一篇关于鄂豫皖苏区的调查报告,在一张红军人员战斗序列表中,有周际可的名字。

  事后,郑绍文向红四方面军打听到:周吉可(周际可参军后改的名字),党员,曾任红十五军政治部主任,红四军十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1935年牺牲于川西。这是军事科学院在红军《团以上烈士英名录》的记载。在《中国工农红军史略》一书,周吉可被认定为红十五军的创建人之一。

  郑绍文带着周美瞻提供的照片开始四处求证。最终,开国上将王宏坤给予了证实。王宏坤曾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与周吉可有密切的工作关系。据他回忆,1932年他在鄂豫皖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任师长时,周吉可任师宣传部长。进军川陕后,1933年七八月间,周就调往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看到周际可的照片,王宏坤认定就是当年的战友周吉可。听说在第一次过草地时牺牲了。那年,周吉可年仅29岁。

  父亲身份尘埃落定,周美瞻终于明白:父亲抛妻离子,改换名字隐匿行踪,都是为了党和革命事业,也是为了保护家人不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

  今年是父亲诞生105周年,周美瞻最想有关部门能出面修复父亲在合川太和镇的旧居,使其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绝情”家书(摘录)

  请你们想想,我回到家里来,虽然是暂时可以给你们精神上相当安慰。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家庭经济必然是一天天破碎,要想再过像二十年前父亲在时经济还没崩溃前的快乐生活,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请你们相信,我不是一个无感情的白痴和缺少理智盲动的青年,我有我的伟大事业。

  二姐早就有读书的要求,现在我深恨没有满足她高尚的志愿……女子与男子现在有什么不同,她是很可以继承家庭的遗产的,二姐读书与我们留学是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的。

  每次与家庭写信,都把我思想扰乱得很复杂,请你们原谅我,以后我是很少与家庭写信的,有信无信都请不必对我挂念,你们也不必与我写信来,有书信往还,反令你们对我倍加怀念。

  聂荣臻元帅1920年

  给父母的家书

  “男(意即儿子)此次来法,说好的很多,说歹的也不少,男身列其境,无一样不比我们中国好点,不独学校工厂才是,就是一般社会的组织,更比我们中国好得多,并且法国人的自由、平等、博爱这三样的美德,真是不错……以我们中国人来譬,或是川省人在汉口,或是上海的,他听你的音,不是本地人,他就要设法来欺骗你,上河的人若是无能力的,几乎不敢到下江来,两起相比,不啻天渊了。……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4 16:10
王友钧(1911—1935)  湖北广济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在红15军当战士。1931年1月,红15军与红1军合编为红4军后,在军部特务队历任战士、班长、队长。1932年10月,率特务队担任前卫,参加红四方面军西征。1933年初,任红73师第218团1营营长。同年7月,任红31军第91师271团团长。1934年8月,任红31军91师副师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1935年6月,调任红4军第10师师长。8月29日,于包座求吉寺战斗中壮烈牺牲。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4 16:13
包座之役
      摘自《许世友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9月第一版,第十章,难忘的三次过草地( P.318———P.320)
      ……
      包座之战,是我们过草地后打的第一仗。前敌指挥部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三十军和我们四军。三十军的任务是以一个团消灭包座守敌,主力隐蔽集结于包座西北山地,准备打援。我们四军的任务是以一部攻打位于包座以北约十公里的求吉寺。
      指战员们经过草地的艰苦行军,十分疲劳。一听说有仗打,劲头又上来了,几个师长争着要任务。考虑到十师部队在过草地时减员不多,我和政委商定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他们。
      八月二十九日黄昏,西方山头上的晚霞刚刚消逝,十师部队以迅速的动作抵近求吉寺,突然向敌发起猛烈的攻击,很快拿下了外围的几个要点,乘势突入寺院。敌人组织敢死队拼命反扑,十师师长王友均亲自率领部队与敌展开肉搏。经过草地恶劣环境煎熬的指战员,一个个虽是面黄肌瘦,但喊杀声还是那样洪亮,斗志还是那样旺盛,作战还是那样奋勇。看着这些生龙活虎的战士,谁想得到他们是在肚皮紧贴着脊梁骨的情况下与敌人厮杀的呢?!
      到了弯月挂上树梢的时候,二三百个敌人已成了我军的倒下鬼,残敌向西北方向逃窜,求吉寺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我们的胜利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得到的,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在这次战斗中,十师伤亡了不少同志,王友均师长也英勇捐躯。他于一九一一年出生在湖北广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牺牲时年方二十四岁。参加革命后,历任班长,特务队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员。他任三十一军二七一团团长期间,常率部队夜袭敌营,出奇制胜。在反六路围攻的西线作战中,他率领手枪队三十余人,从平溪坝以北偷渡大通江,绕过敌人的多道岗哨,摸到敌人后方的牛角嵌,攀越几张高的悬崖,突袭敌军团部,砍死敌团长。一九三五年六月,他在北川县千佛山战斗中负伤,痊愈后调任十师师长。对于他的牺牲,我和指战员们一样极度悲痛,为失去这样一位能打善战的指挥员而感到十分惋惜。我们把它的遗体安葬在求吉寺附近的山上,墓前堆满了战士们含着热泪采来的山花。同志们默默地向他告别:“安息吧,王友均同志!你的英勇事迹,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未竟的事业,我们一定继续下去!”
       在我们四军十师攻打求吉寺期间,第三十军二六四团攻占了包座。因敌第四十九师前来增援,为诱其深入,二六四团又主动撤至包座东北侧山地,军主力仍在包座西北侧山地隐蔽待机。当敌两个团沿包座河西楔入敌三个团中间,将敌分割成互不连接的三块,尔后集中兵力,一个团一个团地逐个歼灭。激战至深夜,歼敌大部,敌师长伍诚仁受重伤后落水而死。
      包座一战,毙伤俘敌五千余人,缴获各种枪支近两千支,还有大批粮食。这是红四方面军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下取得的第一个胜利。这一胜利的取得,从作战指导上来看,是由于我军及时掌握了敌情,首先歼灭了包座地区的守敌,为打援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战斗中,正确采取了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术,发挥了我军近战夜战的特长,从而达成了速战速决,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也是取得这一胜利的重要因素。广大指战员刚刚走出草地,未经休息便投入战斗,忍受着饥饿,奋不顾身地勇猛杀敌,终于歼灭了敌人,扫清了前进路上的一大障碍。为实现党中央的“北上”方针作出了贡献。

许世友的大刀队
      
      与红三十军同时打响战斗的还有第四军。第四军负责攻击包座河下游的求吉寺。在这里防守的是胡宗南的补充第一旅第一团。
      负责主攻的十师官兵在攻占了外围要点之后,突入了寺院。补充第一旅第一团团长康庄亲自督战,指挥机枪向冲过来的红军扫射。一批红军官
      兵伤亡了,又一批再次冲进去,数进数出,求吉寺寺院门口和院子里血流成河。最后,康庄亲自率领敢死队趁红军喘息之时发动了反击。
      仗打到这个程度,第四军军长许世友沉不住气了,他看了看身边的十师师长王友钧,年轻的红军师长立刻明白了军长的意思。王友钧从一名战士手中夺过一挺机枪,冲上战场,机枪横着扫射了过去。
      在敌人出现退却迹象的时候,他从身后拔出了那柄寒光凛冽的大刀,吼了一声:“交通队,跟我上!”交通队是王友钧师长的一张王牌,官兵们个个配备一支德国造的20响驳壳枪,外加一柄锋利的大刀。驳壳枪一响,敌人倒了一片,然后大刀如林朝着敌人挥了过去。
      许世友大叫:“还是大刀片厉害!”
      交通队的李德生班长跟随着王友钧,一边砍杀敌人,一面保护着师长的安全。冲进寺院后,他们沿着寺院的台阶一层层地往上打,打到最高一层的时候,敌人的一个机枪火力点封锁了红军的冲击路线。王友钧把机枪架在一名战士的肩膀上射击,硬是把敌人的火力压了下去,然后交通队的官兵向最后残余的敌人发动了猛攻。
      李德生刚想往上冲,突然发现身边的王友钧杀声顿止。扭头一看,师长已经倒在了寺院的台阶上。
      李德生抱起他的师长,王友钧的脸已被鲜血染红:一粒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

      王友钧,湖北广济人,19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参加了四次反“围剿”作战,后随红四方面军转战至川陕根据地,牺牲时年仅24岁。
      十师的红军官兵怒吼着向敌人冲去。
      国民党军在逃跑前点燃了寺院里的粮库。
      红军官兵一部追杀敌人,一部扑打着火焰。在大火中,他们抓起被烧焦的麦粒大把地往嘴里塞。
      许世友跪在王友钧的遗体前,仰天长叹。
      有参谋来请示缴获的物资如何处理。许世友大吼:“滚!多少东西也换不来一个师长!
      年轻的红军师长王友钧被安葬在求吉寺寺院东侧的山上。
      红军不惜一切拿下包座,打开了北进甘南的通道。
      毛泽东、徐向前、陈昌浩立即致电张国焘,通报了包座战斗的情况,再次要求左路军立即向东靠拢,以便红军迅速北进。
      在中央的一再催促下,1935年9月1日,张国焘终于下达了东进的命令。
      但是,左路红军部队东移的第3天,张国焘突然发来了电报,说由于嘎曲河水上涨无法渡河,不但已经命令部队返回阿坝,而且还要求右路军掉头重新向南进攻松潘。
      这封在中国革命史上极其重要的电报导致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电报意味着自毛儿盖会议以来,中央所有关于红军前途的决定瞬间全被推翻了;还意味着数万红军官兵付出巨大代价穿越草地的努力,以及之后攻占包座所付出的巨大牺牲瞬间全无用了。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4 16:19
若尔盖求吉乡干部为王友钧烈士扫墓

     2012年03月29日  来源:阿坝新闻网

                                                   
 
 扫墓

  阿坝新闻网若尔盖3月29日讯(记者 陈勇强 刘洪文)清明节前夕,若尔盖县求吉乡政府工作人员来到附近的烈士陵园里,祭奠王友钧烈士。
  王友钧(1911~1935)又名王友均,湖北广济(今武穴)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5月参加长征。6月,调任红4军第10师师长。8月,在指挥包座求吉寺战斗中,身先士卒,带队冲锋,身负重伤,英勇牺牲,年仅24岁。他是红军长征中牺牲的最年轻将领之一,他的遗体安葬在求吉寺附近的山上。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4 16:23
火炮岭阵地遗址---南溪镇花园村

火炮岭位于南溪镇花园村,从南溪到汤家汇,火炮岭就是大门。岭上架火炮,北可炸汤汇,南可轰南溪,地势相当险要。该岭曾洒下了两位红军高级将领的热血。   

民国22年(1933年)3月28日,红二十八军政委王平章将军,在火炮岭指挥门坎山战役,中弹牺牲。据说当时王政委身边有两个特务营护驾。可惜,连续三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他的咽喉。重伤后牺牲于大埠口附近蔡家畈红军医院,葬于葛家湾对门火神庙之山坡上。王平章同志1901年生于湖北省汉川市,学名王远清。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湖北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同年参加南昌起义,不久回湖北任鄂中区特委书记。1929年底,王平章同志以中央巡视员的身份到鄂豫皖边区解决当时红军内部团结和统一问题。而后,他任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别区委委员。1931以后,他历任皖西北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委员、鄂豫皖省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政治委员、中共皖西北特委书记、红28军政治委员等职,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设和红军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国23年(1934年)2月6日,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师长刘德利,在火炮岭阵亡。刘德利 (1912-1934) 。 湖北广济(今武穴)人。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曾在红一、红四军任职。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转移后,留在鄂豫皖地区坚持斗争。后任红二十五军特务营营长、红二十五军二四六团团长和八十二师师长、红二十八军八十三师师长。刘德利牺牲后,埋葬在南溪镇南溪村燕子地。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4 21:26
1930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广济县境内,到处是一片白色恐怖景象。在县城,有国民党川军郭汝栋的路怀远营驻扎,烧杀、抢掠,无恶不做;在乡村,土豪劣绅狐假虎威,横行乡野,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私設民团,修城立寨,经常与县城保卫团四处“清乡”,掳掠赤区村庄,逼迫周围赤区农民反水,烧毁房屋,杀害干部,气焰十分嚣张,老百姓早已深恶痛绝。为了顺应民心,巩固和扩大红色根据地,红八军行动委员会决定,首先扫清反动民团障碍,继而拔掉广济这颗眼中钉。18日至22日,红四、五两纵队先后连破张焕、胡大、周笃三个反动民团据点,镇压了首恶分子,人民群众无不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23日,天刚蒙蒙亮,红四、五两纵队与地方赤卫队就悄悄包围了广济县城,城中除敌驻军一个营外,还有一个保安团,共有枪1000余枝。6时许,战斗全面展开,黄刚亲率五纵队攻打北门;四纵队一部及复祥区暴动队埋伏在西门外围;复盛区赤卫队及四纵另一部主攻东门;复兴区暴动队攻击南门。战斗打响一小时后,五纵首破北门,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三眼井,接着打破敌第二道防线福音堂,守敌弃尸从西门逃跑。接着东、南门相继攻破,我军大胜。经过激战,我军毙敌30余人,俘虏敌军200余人,缴获枪支200余条,子弹70余箱。广济县城守敌土崩瓦解,我军取得重大胜利。
  
    红军进入广济县城,救出了被关押在狱中的进步群众,镇压了县清乡副团长和区民团团总各一人,开仓分粮,打富济贫,赢得了劳苦大众的拥戴。红军在县城里留住了两日,为实现皖西革命武装会合扩编的目的,北上经黄梅县境至蕲春山区。
  
    8月25日,红四、五纵队歼灭了蕲春县保安团,打通了与皖西革命武装的联系。蕲春县保安团有人枪120余,经常欺压百姓,横行乡里,气焰嚣张,群众早已恨之入骨。经侦察,这支保安团经常在张家塝、檀林河、两河口等处来回“清乡”。于是,红四、五纵队决定采用两路夹击、埋伏打援的战术吃掉敌人。战斗打响,仅一接触,敌人便溃不成军,四处逃窜。这一仗,毙敌10人,缴获长短枪10余枝。
  
    9月10日,英山县委指挥部和赤卫队在石头嘴被英山团防包围,被围后的第三天,红四、五纵派出两个营前往救援,打败了包围石头嘴的敌人,解救了英山县委指挥部的同志们。随后,与蕲英独立五团和英山游击队会合,南下金家铺。途中,发现敌郭汝栋部及蕲春县团防皮宗荣部。于是,在金家铺的纸山设下埋伏,以游击队诱敌进入包围圈,一举击溃敌军。这一仗,毙敌40人,生擒250人,缴获长短枪300余支。郭汝栋部残敌向鸡鸣河方向逃去。红军乘胜收复英山县城。此战,红军仅轻伤数人,被人们称为“石头嘴大捷”。
  
    9月20日佛晓,红四、五纵队兵分两路包围了桐梓河吴楼下吴翰香反动民团。西路冲击虎豹岭、鸡心垴,控制后山制高点;东路直逼敌后,迂回包抄,向敌发起强攻。战斗打响后,吴翰香自持枪好弹足、城垣坚固,负隅顽抗。红军几冲锋,都被其碉堡火力压制,牺牲了10人。红四、五纵队指挥部经过观察,决定采用火攻。调来两挺重机枪集中火力封锁敌碉堡枪眼,突击队携带柴草至碉堡楼门前,引火将大门烧着。同时,后山机枪猛烈射击,杀声四起,敌吴翰香惊恐万状,率兵夺路逃遁。红军乘胜追击,直奔桐梓河。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战斗,击毙敌团丁20人,俘虏10人,缴枪50多枝。
  
    9月25日,黄 刚、陈奇决定率红四、五纵队攻打安徽省宿松县城,打通皖西通道。



    宿松县城坐落在龙感湖、大官湖、泊湖等大片水乡北岸,城高约二丈,从下到上都是用青砖砌成,由于年长日久,城墙上长满青苔,光滑难攀。城内有国民党宿松县长纠集的自卫队和商团戈矛队200余人,凭坚固城堡进行顽抗。26日,天还未亮,红四、五纵队就从小溪出发,拂晓前,部队全部倒达宿松县城外围。黄 刚、陈奇带领攻城指挥员乘着微弱的光线,察看了宿松县城外围的地形,命令第四纵队佯攻西门,并在东门和南门埋伏;五纵队组织突击队架云梯,主攻北门。6时,西门佯攻打响后,黄 刚下令,由5组战士,每2人一组,抬着将近二丈的竹杆,竹杆小头捆绑一包炸药,炸药包的拉线延长到竹杆的大头,在机枪的掩护下,冲向北门城墙,有2组战士刚刚冲到城墙下,就牺牲了。其余3组战士冲到城墙下竖起竹杆,拉响炸药包后迅速滚开,随着三声巨响,北门城墙被炸开三个大缺口,敌人有的被炸死,有的弃枪而逃。五纵突击队架着云梯迅速冲向城墙缺口,爬梯而上,打开北门。我大队人马以排山倒海之势冲进城里。敌人一部分打开南门逃跑,大部分缴械投降。我军缴获迫击炮2门,步枪100余枝,子弹数千发。
  
    红四、五纵队指战员进城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他们打开监狱,释放进步群众,没收财主的财产,收缴食盐4万斤,白糖1万斤及大量布匹、药材等日用品。除一部分留给部队外,其余全部分给了群众。28日,离开宿松县城返回黄梅县考田山区革命根据地。
  
    10月3日,广济县委向红八军提出请求,为稳定广济革命发展形势,请红军拔掉本县最反动的恶势力——六村民团。这一提议,正好和红八军指挥员的想法不谋而合。消灭六村民团,早已在红八军的作战计划之中。
  
    六村,隶属广济县东南乡,地处长江北岸重镇武穴和龙坪之间,四面环水,一桥相通,设有坚固的城堡,是长江北岸的天险,易守难攻。六村东北面是城塘湖;西南是连成湖、万丈湖;东面是条大港;西面有条旱路;南边筑有土城,称为:南头城垸;北边有座北日塍大桥,筑有掩体,称北头城。六村东西南北各十里,共有两千多户人家,主要有董、孙、苏、三大姓,其当权者都是极反动的大劣绅,他们利用封建户族观念和残暴剥削手段控制农民,组织民团,对抗红色政权。
  
    六村大豪绅董汝珍,是国民党广济县第八区区长兼民团团总,拥有民团队员1200多人,装备长枪106支、短枪4支、子弹90箱、火炮10门。国民党川军郭汝栋部一个连的兵力也驻守在该村。我广济县委曾多次组织攻打,但均遭失利。因此,敌人气焰格外嚣张,公然扬言:“打的过我六村,龙(坪)武(穴)如穿针;打不过我六村,赶你回阳新!”
  
    黄 刚、陈奇率本部指挥员仔细察看地形,商讨破敌之策。大家反复分析、讨论后,一致认为:敌人占据地利,城堡坚固,火力强大。因此,欲破六村,只能智取,不可强攻。黄 刚细心听取了指挥员们的意见,经过彻夜思索,制定了:“里应外合,内外夹击,出奇制胜。”的计策。命四纵教导队和广济县暴动队、复盛区赤卫队四百余人设伏打援,由陈奇统一指挥;其余部队兵分三路:第一路,由黄 刚亲率五纵4个大队、四纵1大队从北门正面攻击;第二路,由政委查子清率领2、3大队强渡系马嘴,从水路攻击敌人;第三路,战斗打响后,由四纵特务大队化装成国民党军队的援军,混入南头城,直插敌巢穴宋家巷
作者: 梦兰    时间: 2012-6-4 21:41
张让先,又名荣、字赞,生于1904年1月18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二),1951年4月9日(农历辛卯年三月初四)逝世,湖北省武穴市大法寺镇张百可村人。   张让先祖辈为农,父亲时贫穷,家里只有一亩三分田地。张让先生是独生子,13岁启蒙于本垸私塾,读《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也学一些自然科学常识。16岁时,父亲的弟弟去逝,留下一个小孩,转张让先父亲抚养,并有8亩田地也转归张让先父亲耕种,生活有所好转,张让先父亲把张让先送到山里名师方倜生手下就读。1923年他考入武昌启黄中学,在校读书期间,张让先看到军阀混战,帝国主义租界里外不把中国人当人,革命风起云涌,他与自己同年生的蕲春籍同学胡风一起,办刊物,宣传鼓动革命。1925年毕业,回到家乡广济县后,和一些青年一起参加了一些农会、赤卫队等革命活动,立志救国。1927年秋,张让先考入国民革命军黄埔军校(北伐后武汉分校改此名)第七期,1930年9月毕业。   1930年秋,张让先回到广济,恰逢同垸堂兄长,时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纵队渡江北上,回广济县开展革命活动的张凤林常在一起谈心,受到张凤林进步思想的影响,和上湾的张平尔,铺尔岭的顾茂甫三人一起经常参入共产党广济地区组织的一些活动。   国民党在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的同时,又于1931年改组基层行政组织,强化统治,县以下设区,区以下设联保,联保下设甲,加强清共力度。张让先隐瞒自己参加共产党地下组织的一些活动的真相,被国民党县政府委任为第二区区长,区政府设在武穴镇,张让先在区长任上,为国民党军队征兵筹粮筹饷,推行"五户连坐法",表现得比较卖力。   1933年,张让先被选入蒋介石在庐山开办的以剿共为目的收容训练反共人士训练班。在学习期间,张让先结识了复兴社特务头子康泽,受到康泽信任。训练团毕业后,张在康泽任总队长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业员别动队,任少校营长。别动队是一支不打仗的武装特务组织,在江西、福建一带配合国民党正规军"围剿"中央苏区。1935年1月,康泽率领的别动队进入四川,按照蒋介石的旨意配合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监督川军各部,围追长征中的红军。1936年,张让先感到在别动队里,天天剿共,骚扰人民,与军校校训讲的革命军是为解除人民痛苦而战相悖。在别动队里,互相监督,无人谈心,日子难过,借母重病辞职回家。离开了康泽的别动队。   回乡后的张让先,决定从教,时广济县地方名士方震投资创办的私立大公中学,以梅川桑梓园南山寺为校址,张让先被聘为训育主任,至1938年离任。在任教期间,以"割猪"为职业来掩护革命的堂兄长张凤林,住在张百可张让先家中的"上屋",经常到大公中学与张让先谈心,要求张让先在国家危难之际,国共两党已合作抗日,你应离开学校,出来组织敌后抗日游击队,打日寇。   1939年初,张让先与武穴警察局长何庭芳在武穴镇被日寇攻占后,组织抗日游击大队,任大队长,迎击日寇,不久率部与时国民党五战区鄂东游击指挥部十七纵队三支队(县长王丹候为团长)合并,张让先任三支队四大队少校大队长。   1938年春夏,日军在占领南京后西进,向武汉大举进犯,广济地区和田镇要塞是日军攻打武汉的战略要地,国民党军队调动二、三十万兵力在广济和田镇要塞阻击日军西进。新四军、广济地区的游击队、国民党地方自卫团和挺进军三支队都配合正规军参加阻击战,张让先的第四大队也参加了战斗。   1938年9月6日,广济失守,日军相继占领黄梅、广济、蕲春、浠水后,进行烧、杀、抢、奸淫,激起了鄂东地区的人民和国、共两党的游击部队,与日军展开了长期的小范围的拼死战斗。   1939年中秋节,张让先率游击大队两个连200余人,夜龚田家镇老鼠山日军炮楼,毙敌数十人,摧毁炮楼二座,缴获了一批日军枪支弹药、物资。   1939年冬,张让先率部夜袭驻浠水县下巴河日军,大获全胜,毙敌一名少佐军官。占领下巴河至翌日中午,才奉命从容撤出。此战受到国民党鄂东挺进军总指挥的嘉奖,张让先晋升为十七纵队三支队中校副支队长。在这次战斗中,张让先缴获的日本少佐军刀(长剑),一直放在张百可老家中。   1940年春农历春节之夜,十七纵队以两个支队2000余人兵力攻打武穴镇日、伪军,张让先率所属大队首先攻入居仁街,十七纵队两个支队很快占领了武穴街四个小时,打击了日、伪 的嚣张气焰。随后,又奉命夜龚黄梅小池日军,接着又攻击黄梅濯港,这两次连续的夜龚,都是攻敌不备,打了就走,主要的是要打击日军在鄂东横行的气焰。   1941年4月,广济县汪伪汉奸县长刘仲修,奉日军与伪军之命,想在广济扩建皇协军一个师,利用自己曾与张让先都是玩汉流兄弟之名,拉拢策动张让先率部加入皇协军,许诺任大队长,并送一批食盐、医药、钱款馈赠,张让先因部下意见不一,同本垸中共蕲广边县委专为新四军筹备物资的民运部长张凤林商量此事,张凤林说:"送上门的好生意,张体学(新四军旅长)那里和你这里都缺这些东西,还要争取他们送枪来,他们提什么条件,我们答应什么条件,摆出归顺,投降的样子,部队原地驻扎不动,等他们把东西送来了,当场把他们一网打尽"。张让先听了张凤林一席话,心里开朗了,经过谈判,几天后,汉奸县长刘仲修派人送银元一万三千余元,步枪五十余支,还有一些食盐、药品等物资,派吴白佗投降,所缴获的军用物资,张让先、张凤林各得一半。张凤林把物资送到张体学那里,张体学和张让先也有一些交情。汪伪广济县警察朱碧梧向日军宪兵队和皇协会司令部以刘仲修"私通敌军"罪,将刘仲修县府等13人逮捕,全部处死,这就是广济县日本占领期间有名的日本处杀县长事件。   1941年夏,张让先与蕲春县长何庭芳联络成立蕲、黄、广三县民团,张让先任民团团长,属何庭芳指挥。后三县民团改编为国民党鄂东挺进军独立支队,张让先任大队长。张让先率部龚击黄梅仰天锅日军,张让先派人侦察,趁日军开饭之际,突然袭击,使日军措手不及,歼敌近三百人。   蕲、黄边区中共负责人张凤林看到张让先抗日积极,找张让先进行了一次密谈,肯定了张让先在军事上能互相配合打击日军、伪军。1941年1月,国民党在安徽南部泾县包围袭击新四军,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扣,政委项英牺牲。"皖南事变"后,国共两党破裂,一次,张让先奉命率独立支队在浠水,蕲春交界地带与新四军五师李先念部交战,双方损失较重,李先念战后还说,这个张让先还有两下子。张让先在这关头,决定找张凤林"问问路",张让先带一个警卫排从蕲春县刘介河出发,连夜找到广济大法寺李堂选垸,因夜晚,与张凤林所带兵相遇,发生了误战,后双方喊话,才罢战。“张让先,你未见我张凤林谈两党合作就动起手来,怎么向人民交待,我们共产党方针不变,是团结抗日的。”受到张凤林的教育后,张让先认为共产党真心抗日,在事后的一段时间,张让先还是积极抗日,消极反共,两军相逢,尽量回避。   1942年7月,赵辛初指挥的新四军挺进十八团,痛击了国民党鄂东挺进军张让先部,伤200多人,缴枪180余支,机枪3挺,子弹10余箱。败后的张让先认为,共产党军队打仗勇敢,虽败服气。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张让先的国民党鄂东挺进军独立支队,调往河南南阳改编,编入国民党72军。   1947年至1948年初夏,张让先任国民党黄安县(今红安县)县长。原部下连长、同垸堂弟张健来红安找张让先要一份工作,张让先坚决拒绝,他对张健在军中不守军纪,被裁减后又当土匪,又听说参入"团儿队"大队长李树鹄带领土匪和国民党军队围捕共产党蕲广二县领导人张凤林,并杀害了张凤林。张让先内心认为,杀死张凤林,使他曾与共产党保持单线联系无一人可证。原国共两边顾及,现只有跟国民党往绝路上走了。   1948年春,张让先经庐山军官训练团班主任康泽(时任立法委员,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介绍,到国民党第六绥靖区司令三兵团司令长官张淦那里,张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门下将领,时白崇禧驻武汉,是华中剿匪总司令。六绥靖区驻在湖北孝感,管辖武汉周边各县,因张让先不是桂系的,但任少将高参,是个闲差,常在武汉闲居。六绥靖跟随白崇禧桂系军队,不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一击,就溃退到湖南。此时,已起义在解放军里工作的原同事劝张让先起义投解放军,张让先表示"妇人能守节,大丈夫岂能异主"而拒绝。在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的前几天,张让先在战乱中,决心随从武昌西迁到恩施的国民党省政府到战时湖北省府恩施,迁逃中的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朱鼎卿委任张让先为湖北省财政厅长,时驻在恩施的华中"剿匪"副司令兼14兵团司令,川、鄂、汀、黔边区最高决策委员会主任宋希濂在解放军的追击下,于1949年10月下旬撤离恩施,向四川移动。在湖北临时省府恩施的所谓国大代表、参议员以及湖北省政府的委员和省主席朱鼎卿等吓得惊魂落魄,急得如丧家之犬,拼命的向西逃往利川、万县、重庆等地。张让先带全家先逃入利川又逃入四川万县,安置了家庭后,他在当地农村挑货担,当乡间货郎维持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   1951年元月,张让先突然来到他儿子张德天(利川县人民政府司法科科长兼法院副院长,1950年武汉大学法律系毕业,共产党员,武大学潮时进步青年)办公室说:"我此行是去武汉自杀的,特来见最后一面,武汉有我的老朋友、广济老乡郭锡华,他可给我收尸。我不想连累影响你们,希望你今后给在四川万县的妈、妹多寄点钱,帮助他们"。张让先到武汉后,住在武昌大东门一家饭店里,与原自己家住汉口花桥街前花楼凤台旅馆(广济人来往落脚点)老板,郭锡华联系上了后,就在武昌大东门这家饭店上吊自杀。   张让先在国民党鄂东军中任职时,在张百可垸修建了"义学",供全垸孩子上学。他还根据张百可荒山地多特点,身体力行地带领乡亲们种油桐,增加乡亲们收入。同时还在张百可种树绿化。
作者: 烂柯人    时间: 2012-6-5 00:11
战乱年代,非死即伤啊!
作者: 新洲    时间: 2012-6-5 08:37
如果当年的共产党员还活着‘
作者: 彭康华    时间: 2012-6-5 09:14
向先烈致敬!~
作者: 玉猴    时间: 2012-9-1 23:13
鄂东红15军革命史...
作者: 张胜林    时间: 2013-8-8 21:04
梦兰 发表于 2012-6-4 21:41
张让先,又名荣、字赞,生于1904年1月18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二),1951年4月9日(农历辛卯年三月初四 ...

请教:刘仲修是哪村人?
作者: yoole    时间: 2013-8-8 22:22
共产党的本质。。。
作者: colinliu    时间: 2014-8-5 23:20
张胜林 发表于 2013-8-8 21:04
请教:刘仲修是哪村人?

刘仲修先生是属于刘元户的  他的祖父是刘燡 父亲刘蓟生 做过伪县长 也算是出生书香门第 和刘博平先生是兄弟




欢迎光临 武穴论坛 (http://bbs.wuxue.cc/)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