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标题: 走进龙坪老街 [打印本页]

作者: 苏小小    时间: 2011-2-26 16:48
标题: 走进龙坪老街
                                  走 进 龙 坪 老 街

                                                                       文/苏小小    /柳晓春

       “三更妙语传佳话,千年龙坪母鸡啼;公鸡不啼母鸡啼,我儿啼个会元回”,记忆里幼年时的清晨,娘总是对着刚出笼的吵吵嚷嚷的鸡群,笑呵呵地念叨这几句。

        娘告诉我说,这是龙坪金会员的故事——金会员是雍正皇帝的老师,有次雍正路过龙坪,弃舟登岸看望恩师,夜里留宿,第二天雍正离去后,人们都惊奇地发现,房子沉下去好多,都道是龙恩浩荡,把房基都压沉了。。。。从此我就对那个金会员的故事一直充满了好奇,可惜知之甚少,一直梦想着能到金先生的故里探幽访古。直到2010年秋末冬初之际,我才随好友苏女士觅空专程去了一趟龙坪。龙坪镇的友人朱先生、黄先生和张先生,热情陪同我俩且谈且行于龙坪老街,向会员故居而来,阳光柔和地洒在身上,温暖而安祥,友人们如数家珍般地为我们说起金会员的生平——

       金德嘉祖籍河南,元末明初迁至龙坪,五岁丧父,独侍寡母而居,虽生活清苦但谦逊好学。在他年少某春节之时,听万户千家爆竹声声,回想自己处境,感慨万千,挥毫写下 “龙坪数千户富过我穷莫过我,鹏程几万里时让人志不让人” 的春联,轰动一方流传至今,鸿鹄之志可见一般。康熙2152岁的金德嘉中进士,并进京会试中会员。在京城先后篡修明史,编修《大清一统志》、《礼记解从》、《通鉴讲章》等书,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人称硕儒。他以史学家的正直立场多次向康熙直陈自己的政治主张,遭到了李光地等异己势力的排挤而出朝,康熙二十八年,以疾告归,回到了桑梓地龙坪。康熙46年去世,在京城做官只有七年,而辞官回乡后的金德嘉在故乡龙坪却生活了整整十八个春秋。。。。。。

       渐行渐近,“上街头232号”——当我真实而激动地站在金德嘉先生古色古香的故居前时,有种久梦终成真的如释重负。深呼吸,放眼看,明显可见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屋址比马路低下去许多,整个故居显得非常矮小而陈旧。大门两边地上各有大约四寸见厚石磨大小的两个圆圆青石,左边的一块断裂成两片,友人见我好奇,笑笑地告诉我说,这叫上马石。进得大门向里面望去,深深幽幽望不到头,可惜我们对古建筑都不懂,分不清哪是厅哪是堂哪又是室。进入第二个门时,头上竟无片瓦,清淅可见断垣残壁,温暖的阳光从头顶洒下来,空气里漂浮着与时光纠缠的尘埃,浮尘在光影里翻飞游动,只觉光阴幽静而安宁,令我温暖而疼惜。友人还在我们耳边兴致勃勃地唠叨金先生的趣闻轶事相传金德嘉先生有次在江行途中遇一官船顺流而下,上书“天子门生”四字锦旗迎风招展气焰嚣张,金先生淡淡地叫随从拿出自己的旗帜悬于桅杆之上,以扫对方的气势,旗帜上书:“门生天子”!所谓“天子门生”无非高中状元、会员、探花之类。而金德嘉曾贵为雍正的老师,当然是“门生天子”了!

       我一处一处地看得仔细,心里猜想:皇帝老儿曾在哪间房子住宿?可惜精雕细琢的门窗终敌不过时间的魔手,整个古宅年久失修,破败如同枯朽残年的风烛老人,感觉随时即可坍塌成废墟。友人带领我们进入堂屋右边唯一翻建后的小房子,只见堂上高悬“三楚典型”一匾,传说是一代廉吏于成龙巡视湖广,欣闻金德嘉先生告老还乡,因久慕会员厚德,特绕道拜访,赠金匾“三楚典型”以示敬意。

       堂前屋后看了很久,我还是不舍得离开,友人说,难得来一次,再去老街下街头看看熊家大屋吧。熊家大屋?我孤陋寡闻还不曾听说过呢,友人又介绍说:大屋的主人被人称为熊百万,是经商起家的,想当年龙坪下街房产熊家拥有八九,但最具建筑风格、最能再现熊家昔日荣耀的当属熊家大屋。一个商人能被后人铭记着实属罕事,小镇人感叹熊家创业的艰难,传颂熊家主人在商场的精明,但最让小镇人铭记的却是他们济世之德:熊家虽然富甲一方,但却心系百姓常做善事造福于民。为让小镇免受长江水患,熊家捐巨资加固龙坪段的长江干堤;为让贫困乡邻得以生计,熊家时常为他们提供住所,接济粮食;每逢节日和灾年熊家必定开仓放粮福泽乡邻,在民间担起保一方百姓平安的责任。

     漫步于幽巷长街,谈笑间便来到了位于龙坪老街下街头56号的熊家大屋,此处曾作为电视剧《此碑无文》的拍摄现场。细细观赏之后,众人都觉得此大屋较之金德嘉故居,布局更宽敞气势更恢宏,而且屋内结构多了戏楼,鱼池,亭台,古井,不愧于百万富豪!鱼池上方是天井,我坐在已经填平了的鱼池的边沿石阶上,一任从天井里泻下来的秋阳温柔地洒满一身,默然想像着三百多年前,这江边豪宅里住着怎样温婉美丽的女子?并在这富豪之家,又有着怎样的恩爱情仇?发了一阵花痴后,我突然想登上鱼池边上二楼的小小的戏台,感受一下当年的戏子,在台上怎样地演绎着戏中的悲欢离合?楼址仍在却无楼梯,住户说,不晓得楼梯是哪年被拆了,只有木梯可上,找了半天也找不到木梯,只好望楼兴叹了,物是人非,物是人非啊!


      唏嘘感慨间,我瞬间想起儿时去外婆家,在余川镇和梅川镇交界处砌石村高山之上的半山腰中,有一凉亭,还记得一门头上刻:莫错过;另一门头刻:放下着。门边有一大石碑,上面石刻大篇幅文字记载详细,此亭为谁所建。只可惜幼时识字不多,只听赶路的大人们在亭中歇脚时说,此亭是龙坪熊百万所修,供攀援艰险山路的行人歇脚纳凉。儿时非常喜欢那个凉亭,大热的天,登山一身汗,坐在亭中,热汗自干,偶有山风拂过,心旷神怡,视线开阔,仙人坝水库尽收眼底,亭底有清澈小溪欢快唱过,风景极好,疑是仙境。细细将此事说过,友人都说此亭实属熊百万所建,只是三十年的岁月沧桑,让我忘却了古凉亭,思绪从岁月的深巷中回转,又是一阵感叹,急景流年,世事沧桑。

     千年古镇之龙坪,金会员与熊百万,一匾一屋,一文一商,相得益彰,美名远扬。无论是位居高官,还是拥财百万,闪光的永远是他们人格的魅力,永远为后人所称颂,激昂并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龙坪人,与时俱进,自强不息!

金德嘉故居图片:
(, 下载次数: 1)
1.枯朽残年
(, 下载次数: 1)
2.断垣残壁
(, 下载次数: 0)
3.三楚典型

作者: 听闻    时间: 2011-2-26 19:31
唉,这么好的古迹,也没人来保护,怀具...
作者: 江涛    时间: 2011-2-27 08:08
精品之作,向小小学习!
作者: 残剑    时间: 2011-2-27 18:31
又见妙笔生花。
问好楼主。
作者: 萧寒    时间: 2011-2-27 20:34
看了后,好想哭,试想自己的先祖如此恩泽,可为什么到后来我爷爷无端被打成地主,不管怎么样,也是富商。那动荡的四人帮时代,无怪!可又为什么后来家产被无条件收没不说,可怜爷爷希望平反,却始终无果?作为熊家后代,我总感觉这耻辱和怨恨在心中总那么难抹去。
作者: 神の景阳小区    时间: 2011-2-27 20:39
以前皇帝来过的地方!我是龙坪正街的,看看现在的样子,哎!
作者: 自由马    时间: 2011-2-27 22:44
同是去年秋到过金家大屋一游,回后不由惆怅多日。今日拜读苏小小的妙笔之作,找到了我惆怅的根源。
作者: 小志    时间: 2011-2-28 10:05
绝对要重视起来啊!做旅游景点~很好的发展!
作者: 柳晓春(漠柳)    时间: 2011-2-28 10:30
萧寒 发表于 2011-2-27 20:34
看了后,好想哭,试想自己的先祖如此恩泽,可为什么到后来我爷爷无端被打成地主,不管怎么样,也是富商。那动荡的四人帮时代,无怪!可又为什么后来家产被无条件收没不说,可怜爷爷希望平反,却始终无果?作为熊家后代,我总感觉这耻辱和怨恨在心中总那么难抹去。

那些旧事没法说,政治如此,历史如此,,,做为后代,,我们无法改变,,,怨恨无益啊,,,
作者: 空空    时间: 2011-2-28 13:10
历史永远是留给记忆的,楼主让我们知道了百年以前龙坪的人和事。谢谢~~



作者: 苏小小    时间: 2011-3-1 09:49
听闻 发表于 2011-2-26 19:31
唉,这么好的古迹,也没人来保护,怀具...

是啊,这么好的古迹文物,残败枯朽,游览的时候,心情的确很沉重!
作者: 苏小小    时间: 2011-3-1 09:51
江涛 发表于 2011-2-27 08:08
精品之作,向小小学习!


谢谢江涛超版鼓励,应该是小小向您学习哦

想来三十多年了,小小终于圆了儿时的梦想,走进了龙坪老街!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呢,不过,龙坪新州还没去过,更待他日吧,呵呵

作者: 苏小小    时间: 2011-3-1 09:55
残剑 发表于 2011-2-27 18:31
又见妙笔生花。
问好楼主。

谢谢残剑,你总是让小小感到很温暖,如影随形。
问好残剑!
作者: 苏小小    时间: 2011-3-1 09:59
萧寒 发表于 2011-2-27 20:34
看了后,好想哭,试想自己的先祖如此恩泽,可为什么到后来我爷爷无端被打成地主,不管怎么样,也是富商。那 ...

在你祖屋里流连往返时,我不停地问身边的友人:为什么金先生故居和熊家大屋里面都是闲杂人居住,他们的后人呢?
他们的后人呢?没人能回答我这个问题!
我和你一样,感到心情非常沉重。。。。。对不起,触动你了
作者: 苏小小    时间: 2011-3-1 10:01
神の景阳小区 发表于 2011-2-27 20:39
以前皇帝来过的地方!我是龙坪正街的,看看现在的样子,哎!

是啊,很多人都在感叹。。。。。
作者: 苏小小    时间: 2011-3-1 10:03
自由马 发表于 2011-2-27 22:44
同是去年秋到过金家大屋一游,回后不由惆怅多日。今日拜读苏小小的妙笔之作,找到了我惆怅的根源。

谢谢!
每游过的人,都会心情沉重:这么好的文物古迹,这么好的开发资源。。。。
作者: 苏小小    时间: 2011-3-1 10:04
小志 发表于 2011-2-28 10:05
绝对要重视起来啊!做旅游景点~很好的发展!

让我们都期待着:明天会更好!
作者: 苏小小    时间: 2011-3-1 10:04
漠柳 发表于 2011-2-28 10:30
看了后,好想哭,试想自己的先祖如此恩泽,可为什么到后来我爷爷无端被打成地主,不管怎么样,也是富商。那 ...


一起祈祷更好的明天吧
作者: 苏小小    时间: 2011-3-1 10:06
空空 发表于 2011-2-28 13:10
历史永远是留给记忆的,楼主让我们知道了百年以前龙坪的人和事。谢谢~~

呵呵,好像是三百多年前呢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1-3-1 12:31
萧寒 发表于 2011-2-27 20:34
看了后,好想哭,试想自己的先祖如此恩泽,可为什么到后来我爷爷无端被打成地主,不管怎么样,也是富商。那 ...

我是“生”字辈的,你呢?
作者: 成功有多远    时间: 2011-3-3 15:59
文化局的应该保护起来啊  几百年的历史  还说保护文化遗产
作者: 大桥村民    时间: 2011-3-3 16:14
领导们不可一门心思谋私利,要做些福泽后代的事,比如重视文物保护。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
作者: 雁字回时    时间: 2011-3-3 20:16
我幼年时曾在金家大屋住过,照片里那个右边的房子似乎是我幼时住过的房子。
作者: 仙人球    时间: 2011-3-4 10:35
好贴当然要顶了,
作者: 仙人球    时间: 2011-3-4 10:36
爱家乡,值得尊敬
作者: 丁宁    时间: 2011-3-4 15:36
呵呵,下次让俺家龙坪哥也带俺去瞻仰下~~
作者: 青春大哥    时间: 2011-3-6 17:33
老街在小小的笔下生动起来了。
作者: 思乡    时间: 2011-3-8 08:15
幼时,那些青石板上,清晰的雨滴啊,如今,还在耳边响起。
作者: 萧寒    时间: 2011-6-22 12:47
回复 一诺千金 的帖子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辈分,但是全我知道我爸爸那一辈男的名字里都有一个(林)字,姑姑们的名字里有个(英)字,我想应该和辈分有关吧,我听爸爸说我的辈分还算大的。
作者: 萧寒    时间: 2011-6-22 12:56
看过一本广东知名杂志〈学习之友〉里的一篇文章有句话很精辟:国外的文物在地上,国内的文物在地下
这话说明了什么问题,应该很清楚了
现在剧我所知道的两家后代的生活状况,我想说:他们都过得还好,他们也一直在武穴各个角落和其他居民一样平凡而普通的生活着,少数迁离。
作者: 戒掉爱    时间: 2011-6-22 13:35
现在的领导就知道自己腰包要是鼓鼓滴,没有利益的事,才不会去管那么多
作者: 戒掉爱    时间: 2011-6-22 13:37
我们大家还是接受现实吧!现实的生活就是这样,现实的生活很残酷,现在社会就像原始时代,弱肉强食的社会
作者: 萧寒    时间: 2011-7-1 20:39
回来看看,还是老样子
作者: 向冬    时间: 2011-7-20 12:11
看完小小的这篇文字,才真正感悟到龙坪的文化底蕴。向苏小小问好!致意!
作者: 藤上    时间: 2011-7-20 12:42
原来龙坪有此等好风好水好景点,若不去观摩,实在是对不起自己。
作者: 藤上    时间: 2011-7-20 12:45
行文干净,娓娓道来,尽显故土沧桑。  实在不该的是有不少明显的错别字。金会元。绝不是金会员。
作者: dls130    时间: 2012-7-28 17:49
这么好的古迹,也没人来保护
作者: 苏伟峰    时间: 2012-7-28 17:56
妙笔生花也!什么时候也写写杨二岭!
作者: 广济小虫    时间: 2012-7-28 20:44
没有金德嘉,广济县的文化史恐怕要塌半边角。
作者: 老猪    时间: 2012-7-29 09:14
是会元,不是会员,请楼主雅正。
作者: 玉猴    时间: 2012-7-29 15:53
金德嘉祖籍河南,元末明初迁至龙坪,五岁丧父,独侍寡母而居,虽生活清苦但谦逊好学。
作者: 玉猴    时间: 2012-7-29 15:54
明朝(1368年-1644年)

金德嘉(1630—1707),字会公,号豫斋,而德嘉是尼庵功德赐的名,广济(武穴)龙坪人。著有《居业斋文集》20卷,《续纂元、明臣言行录》及别集10卷,行于世,清《国朝诗人征略》选有其作品。

作者: 真我的风采_    时间: 2012-7-29 16:26
http://www.byzyjt.com/
作者: 外向柚子    时间: 2013-5-7 10:36
没有多拍点照片么




欢迎光临 武穴论坛 (http://bbs.wuxue.cc/)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