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标题: 武穴风俗——烧包袱 [打印本页]

作者: 邵卫斌    时间: 2007-2-27 20:38
标题: 武穴风俗——烧包袱
    每年农历7月15之前,武穴有一个风俗习惯,那就是烧包袱。所谓烧包袱,就是将已经印好了的纸钱,包成长方形,将其烧化。用意就是把钱送往已经逝去的人,让在另一个世界的先人有钱花。

    这种做法,主要是纪念已经去世了的长辈。中国人对先人纪念的时间很多,每年年底,清明节,还有农历7月15的中元大会,都在烧纸钱,祭祖,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

    农历7月15,是阴间召开中元大会的时间,也称为鬼节。在这个时间到来之前,我们活着的人,已经为先人准备好了大量的钱。以前是买好黄表纸,用刻好的大印,蘸上红墨水或液品红水,盖在上面,每盖一次,就是5元。小时候,我们说那是开阴间银行。往往一盖就是一整天。现在,可以直接到街上买到已经盖好了的纸钱了,而且,还能买到标明上亿元的钞票,行长是玉皇大帝,副行长是阎罗王。不管是什么样的纸钱,最后都要用白纸包成长方形。在长方形的正面,要写上名字,表明是谁能收到这里面的钱。

    在上面写字,一般都是竖式的。右边的一列写上"中元大会化袱上",另起一列,写上"荐",中间一列写收款人,写上"故显考(考指父亲,依次叫高、曾、祖、考)*(姓)老先生冥中受用",如果是夫妻两人,一般写在一起,这样写"故显考*老先生*老儒人冥中共用",左边一列写"孝男***谨具"或"孝男***率孝孙***谨具"。

    据说现在阴间也讲究贿赂,所以任何人为先人烧纸钱,都少不了本村的土地爷,还不能忘记了车马。因为所有的钱,第一时间都在土地爷手中,由土地爷按照名字派发,由车马负责送到。如果你不给他们准备,嘿嘿,也许你为你的先人准备的钱,就难到先人的手中,或是少了很多。写给土地还不一样,右边的是一样,中间的用红纸条,上面写"本村土地尊神笑纳",左边写"信仕弟子***谨具"。所有包袱的反面,都写上"封",防止钱丢失。

    这个风俗,在武穴流传多长时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几乎家家都要完成这个任务。这个时候,家里一般还准备了很丰盛的菜,也是为了纪念先人而作准备的,其实,最后,还是我们这些在世的人享用了。
作者: 迷失    时间: 2007-3-22 14:32
邵版介绍得真详细啊!我又了解了武穴风俗,呵呵!
作者: 浅藏    时间: 2007-4-1 05:32
[em06]
作者: tolyxia    时间: 2007-4-22 01:49
<p><font size="4"><u>“中元大会化袱上</u>”</font></p><p><font size="4">纸钱要一个一个的用朱红印出来,这个"包袱"由家里年幼男丁用毛笔字书写,</font></p><p><font size="4">我在家的时候都由我主笔,有让年青一代熟悉一遍祖上的意义.长辈的还会</font></p><p><font size="4">给我们讲曾祖父的故事,每次等那顿饭饿得心慌,得让祖上先"享用"啊.</font></p><p><font size="4">写的是:"中元日化袱上",不知这句是啥意思,跟邵版的有些出入.</font></p><p><font size="4">那位大人解释一下.</font></p>
作者: 阿鸿    时间: 2007-4-22 17:49
 中元大会,又称鬼节,节期在农历七月十三日至七月十五日。七月十三为“鬼门开”,即到了农历七月十三日凌晨零点,“阴间”的鬼门打开,所有鬼魂将涌到“阳间”赶会,主要目的是领取自己的亲眷们寄的“钱”,孤魂野鬼也可得些“零碎钱”。七月十五晚上零点为“鬼门关”,即宣告为期三天的中元大会结束,阴间门关闭,所有鬼魂领到“钱”后回到了阴间地槽。<br/>
作者: 假装睡着了    时间: 2007-8-22 12:31
<p>提上去,大家看看!</p>
作者: hlx    时间: 2007-8-22 13:47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七月十五的注意事项

七月十五这天我们会烧些纸钱送给下面的亲人或朋友,我说说需要注意的事项,不信就算了:

1、买烧纸时,不要买那种成摞的印刷品,一张就好几亿,那钱不实,一摞下在下面连根冰棍儿都买不了。太毛了。不过在烧大钱的同时,多少烧点儿这样的也未尝不可,下面有不少讨债鬼,死皮赖脸地跟你要钱,不给就磨你,那就得这种小钱儿答对他们。

2、要买黄草纸,铺开后拿一张一百元的真钱在纸上压,要感觉这一百元是个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一排一排的盖上去,直到把整张纸铺满。这样的烧纸在下面才是硬通货。钱才实成,揣在兜里才有面子。

3、叠好烧纸,一刀烧纸分成七八份,分别以对角线折两次,不然一摞纸想要它燃烧起来是很费事的。叠起来烧会很方便。

4、准备去烧纸前,你最好预备好火机(最好是防风的,七月十五阴气重,风大)和一根小棍。这样方便你在烧纸的时候拔起压在一起的烧纸,让空气流通,方便燃烧,家里用废的拖布杆就是不错的选择,但注意,用完之后就不要再拿回来,直接扔掉好了。

5、要天黑透才去烧,天亮没谁敢出来取钱的。去烧纸的来回路上,遇到烧纸尽量绕开,不要踩到,有时候一个路口排满了纸灰堆,想绕都绕不开,那只好请你小心地穿插过去,有时候还可能需要大跨步一下,过去之前你要先说一句,对不起,借过。

6、要烧纸前在要烧的地面画个圈,注意,不要把自己圈到里面,西北角要留个缺口,方便下面的亲人进来拿钱。

7、烧纸时要表情严肃,不要嘻笑打闹,既然来都来了,你就恭敬点

8、给亲人烧纸前先点燃两张扔到圈外,答对一下没有亲人送钱的孤魂野鬼。

9、烧纸时要念念有词,如:爹耶、麽耶,给您送钱花来了。今天孙男弟女都来看您来了云云。

10、一定要坚持看着把纸燃尽才可以走,这样既可以防止火灾,又能防止风把纸吹出来,被其他路过的拾去,惹老人不高兴。


作者: fanweipin    时间: 2007-8-23 18: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阿木    时间: 2007-8-23 20:18
以前在家的时候我也经常写包袱,当时写的多了,就很清楚祖上3代都有哪些人,分别都叫什么名字,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现在基本上没写了,也忘得差不多了,所以烧包袱也是一种纪念和缅怀先人的方式
作者: 阿木    时间: 2007-8-23 20:23
<font color="#0099ff" size="4"><strong>&nbsp;&nbsp;&nbsp; 七楼的讲的真是详细,老年人最信这个了,而年轻人通常都不大注意。</strong></font>
作者: 我是小孔    时间: 2007-8-24 00:09
好渗人~~~
作者: 太白渔人    时间: 2007-8-24 15:26
希望武穴的很多好得风俗要保存下去啊!
作者: 邵卫斌    时间: 2008-8-14 09:39
提上来,大家看看!
作者: hbwxszj    时间: 2008-8-14 10:18
en
作者: 玫瑰    时间: 2008-8-14 10:22
各地方风俗不同
我们这里的风俗就是天黑后在家门前后点些纸钱给路边的孤魂野鬼,其它的就是轮流亲戚家请客吃饭
作者: 也乐    时间: 2008-8-14 10:28
哈哈,我家是前天烧的,传统好好要继承。。。
作者: 放牛娃    时间: 2008-8-14 10:30
<p>传统风俗~~~</p><p>对先祖的怀念与尊重。。</p><p></p>
作者: 十九楼    时间: 2008-8-14 10:33
<p></p><p></p><p><font size="4">原来有这么多讲究啊,邵版和7楼的朋友都介绍的好详细噢!</font></p><p><font size="4">每年的这个节日,一般都在暑假,刻印的事儿几乎都是我来完成滴~</font></p><p></p>
作者: 小书僮    时间: 2008-8-14 10:36
<p>可惜我是今天才看到这样的好帖,过去都是按要求写的,前天我写包袱时突然忘了,错了好几处,晕。</p>
作者: 听雪    时间: 2008-8-14 11:08
从邵版的帖子里了解到了武穴与我们这里风俗的不同。差不多,但没那么讲究。
作者: 程道德    时间: 2008-8-14 14:35
<p>明天就是7月15了。家家今天都烧完了吧。</p>
作者: 两根头发37分    时间: 2008-8-14 21:21
<p>我小时候看到父亲写包袱也想写,由于那时字体根本不堪入目,于是父亲就让我专门写后面一个“封”字,哈</p>
作者: 红双喜    时间: 2008-8-15 00:30
<p>阿弥陀佛!</p><p>嗲里妈里都保佑儿孙们一切顺利,平平安安吧。。。。</p>
作者: 天使    时间: 2008-8-15 13:46
妈妈在家已经给爷爷奶奶烧好包袱啦,希望他们在地下过的好。
作者: 点灯的星星    时间: 2008-8-15 18:51
<p>七月13不能<strong><font color="#0099ff" size="4">烧,说是强盗节</font></strong></p>
作者: 江涛    时间: 2008-8-15 22:36
<p><font color="#0968f7" size="5">中元大会,体现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宽厚品德!</font></p><p><font color="#0968f7" size="5">问好,邵版!</font></p>
作者: 探索    时间: 2008-8-19 10:05
比较赞同。哈哈,可能这是最大的教育意义了
作者: 空山新雨    时间: 2008-9-12 16:25
<font face="隶书" color="#0909f7" size="6">风俗是文化一部分,七月半烧包袱,尽管有迷信色彩,但也寄托对先人的追思.</font>
作者: hlx    时间: 2009-9-3 08:25
又是七月半。顶上去
作者: 入声    时间: 2009-9-3 09:53
上、中、下三元,上元指元宵节,中元指鬼节七月十五,下元是十月十五。
我们写的都是“中元日化袱上”,背面要写上“封”,据说不写会被别的鬼抢去。
作者: 野猪    时间: 2009-9-3 13:32
有没人去了解中国到底有多少地方有这个传统?
或许再过20年,30年,这个传统会被更多家庭忘记。
作者: 司古塔    时间: 2009-9-3 15:07
哈哈哈哈,传统啊
作者: 自由骑士    时间: 2009-9-3 23:28
支持!
人身在外,遥记先人。
无奈不能随便在外地烧,而且也违规。
今年没回家,家包袱也没人包。
先人们原谅我这不孝子孙。

作者: fanqb2005    时间: 2009-9-4 06:49
七月半烧包袱最后在七月半前一天烧,禁忌当日烧。这就象清明祭扫一样,讲究清明的前三天或后三天。
作者: 广济县人    时间: 2009-9-4 10:16
哈哈,中元节,地球人都知道,这是中国人的传统!!
作者: 上海    时间: 2009-9-5 12:30
顶!以前在家也是我来写,格式现在忘了。

由于中元大会正值秋天,且农忙已过,大家比较轻闲,对农村来讲是个难得的节假日。每年的这一天全家人都会其乐融融。中午时分,全家男性会做出分工,有的裁纸、有的叠纸、有的写字、有的用米汤封口,小孩子则负责排放到箩筐里凉干……年长的女性则会在旁边唠叼:给谁谁要写一个;小孩也会在旁边争吵:二爷的纸钱写我送的……

已经快二十年没体会这种感觉了,哎……
作者: 长江后浪    时间: 2009-9-6 20:54
七月半烧包袱最后在七月半前一天烧,禁忌当日烧。这就象清明祭扫一样,讲究清明的前三天或后三天。
fanqb2005 发表于 2009-9-4 06:49


我们这边的习俗是当天烧。
作者: fanqb2005    时间: 2009-9-7 05:57
我也写过烧包袱的东西

七月半,只有极少数人家不烧包袱。现代人戏称这是为逝去的人“发工资”。
烧包袱起源于何朝何代,无从考究,只知道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在广济盛行。传说,人到了那边,也要受到管束,只有每年农历七月阴间召开中元大会,即从七月十三日起,到七月十五日晚饭前阴阳间大门关闭止,阴间才有三天的自由,俗称“鬼节”。因此,活着的人惦记古人,为使他们少在阴间遭受磨难,便趁此机会给爹尔妈尔烧包袱送钱。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
其实,包包袱是有讲究的。先把用黄裱纸印好的“万字钱”,也就是冥币,折成正方形,再用白纸把它包好,在背后封口。给本村土地、车夫、挑夫及孤寡老人的包袱,多半是长方形,只需将白纸拦腰一包即可。
当然,写包袱更有讲究,传统的写法是从右至左竖着写。开头一行应空两格,写上“中元化袱上”,“上”字应靠右,小点;第二行顶头写“荐”。也有人对父辈写“孝”;第三行顶头,写上收方的称谓。如父辈,写“故显考×公××妣×氏儒人共用”。假如叔父是孤老,应为“故显叔考×公××大人收用”。祖父,应为“故显祖考”,曾祖父“故显曾祖”,依次类推;第四行略低一点,写上“孝男”或“孝孙”、“孝曾孙×××具”。包袱的背面的封口应写上“封”字,以免拆失。写给本村土地、车夫、挑夫及孤寡老人的包袱,第二行写“奉”;第三行应为“本村土地尊神笑纳”、“屋前屋后屋左屋右孤寡老人分用”、“车夫收用”等;第四行应为“信士×××具”。
旧社会,读书识字的人少,能行文写包袱的自然更少。当时,有种“只有驼(拿)箩借谷,没有驼箩借字”的说法,许多人不愿求人,有些识得几个字的人,也“尿壶里解大手”,自己动手写。不是把称谓搞错了,就是把格式颠倒了,还闹出了不少“死人烧钱给活人”的笑话。我镇西边某村的仁福老汉,性情倔犟,又不愿求人,连续好几年包的包袱,都是空白。临到烧包袱这天,他手执扁担,对着熊熊燃烧的包袱堆喊道;“爹尔妈尔听着:一人一包,不许抢!谁抢我就开打……”当然,那是解放前的事情。
比较讲究的人家,包袱不是包了就烧,多半把写好了的包袱放在祖宗台或香案前供奉几天。烧前,还要把祖人们请回吃顿饭。待一会儿,对着桌上盛着饭菜的碗筷说声“爹尔妈尔,收碗了”。最后,就到住处附近选个地方,放炮、烧香、磕头、烧包袱。
烧包袱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一种形式,并非传说中的那么神乎。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不断进化,这种传统的祭祀将会逐渐改变或替代。
作者: 芥茉不辣    时间: 2009-9-7 11:09
又想起了小时候。。
小孩子全趴在地上,一张一张的盖‘钱’。。然后比赛谁叠得多,叠得好……
作者: 芥茉不辣    时间: 2009-9-7 11:15
我镇西边某村的仁福老汉,性情倔犟,又不愿求人,连续好几年包的包袱,都是空白。临到烧包袱这天,他手执扁担,对着熊熊燃烧的包袱堆喊道;“爹尔妈尔听着:一人一包,不许抢!谁抢我就开打……”

哈哈。这位老汉好可爱
作者: 老杨    时间: 2009-9-8 16:29
小时候的记忆
作者: hlx    时间: 2011-8-13 14:35
该是此帖重出江湖的日子了。。。吼吼
作者: 一脉济水    时间: 2011-8-13 17:42
写包袱,烧包袱。。。
作者: 笑熬浆糊    时间: 2011-8-13 19:03
外地好多地方也是有这种习俗,我表叔在南昌也这样。
作者: 长江大桥    时间: 2011-8-14 10:37
其实就是死人得“钱”,活人加餐!
作者: 风舞九天    时间: 2011-8-14 13:31
以前我在家的时候都是我写的,现在长年不在家。好久没有写了。都是父亲在搞。愿祖人佑护。
作者: piongq    时间: 2011-8-14 19:59
祝大家鬼节快乐!
作者: 邵卫斌    时间: 2012-8-10 11:24
这个时间又快到了!
作者: 柳晓春(漠柳)    时间: 2012-8-13 20:35
问好楼主及朋友们
作者: 派神    时间: 2012-8-14 10:14
又到中元大会时?
作者: 苏伟峰    时间: 2012-11-11 22:21
武穴乡土文化有许多工作要做!任重道远!武穴作协缺位了,是罪人!

不批评不行!天天讲文化,眼巴前的文化不挖,尽扯些用的!

好多作家生在武穴,长在武穴连老人时道士念什么经都不清楚!都在那漂着,还想超越陈忠实!

文学版块里,我不好意思批评他们!
作者: 苏伟峰    时间: 2012-11-11 22:21
武穴乡土文化有许多工作要做!任重道远!武穴作协缺位了,是罪人!

不批评不行!天天讲文化,眼巴前的文化不挖,尽扯些用的!

好多作家生在武穴,长在武穴连老人时道士念什么经都不清楚!都在那漂着,还想超越陈忠实!

文学版块里,我不好意思批评他们!
作者: 苏伟峰    时间: 2012-11-11 22:32
尽扯些没用的!少打一字!




欢迎光临 武穴论坛 (http://bbs.wuxue.cc/)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