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标题: 金德嘉会元可有后人今在何地可知会元具体诞辰否 [打印本页]

作者: 张胜林    时间: 2014-9-10 11:03
标题: 金德嘉会元可有后人今在何地可知会元具体诞辰否
金德嘉会元可有后人?今在何地?可知会元具体诞辰否?
会元无男嗣,以其侄为子。关于会元公的生年,上世纪著名学者邓之诚曾有过考证。至于会元公的生日,其文集自言端午日。综合以上两者,就可准确地判定会元公的诞辰。即1630年端午节。再过16年不到,即2030年端午节,咱武穴市应该举办一场或系列纪念金会公诞辰400年活动。
作者: 张胜林    时间: 2014-9-10 14:49
金会元有好邻居。
他三次进京赶考,三次落榜。他的邻居并未糟鄙他,没有嫌弃他。年饭,请他一家人做客。
请看金德嘉诗《庚戌除夕》:
椒酒欢今夕,柴门愧此身。十年三上策,匹马独归人。箫鼓喧儿女,盘餐费里邻。江梅知节序,又放一年春。
又放一年春,多好的诗句。诗人虽然三次落榜,但是心情依然阳光。这也许就是他后来考中会元的性格支撑吧。
这种屡挫屡奋的精神,恰恰也是今天我们武穴人极需发扬光大的。
作者: 张胜林    时间: 2014-9-10 14:51
庚戌年,1670年,这年他40岁了。
作者: 张胜林    时间: 2014-9-10 15:17
以下是一位大学教授(七七级重点大学中文系毕业)与我的对话,转录于此,或可有助于坛友了解“会元”这怎么回事。
云裳卓玛  15:02:57

是不是考砸了来不及准备年饭,人家就请了他们一家?
云裳卓玛  15:04:00
或者,你考了三回,我们敬重你。来,一起吃个年饭吧。
会元是个什么级别的录取?
广济老古董  15:04:50
我倒是觉得,是觉得,未必是史实,他40岁了,三次落榜,应该是一事无成,家道破败,揭不开锅了吧。
云裳卓玛  15:05:55
也许。如果真是这样还如此乐观,那心态真好。
广济老古董  15:08:19
会元:明清考试分乡试(各省试,考中者为举人)、礼部试又叫会试,考中者参加殿试(皇帝出题考,此种考只是排名,不会黜落人),所以礼部试中者实际已为进士,会试头名为会元。但是皇帝往往不认同礼部试的头名,而另选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几百年间,连中三元者(乡试头名,会试头名,殿试头名)仅十数人。
云裳卓玛  15:12:25
这样啊。
即便皇上不承认,那会元还是要叫的。
广济老古董  15:14:01
会试头名,同样会留在翰林院。
会元往往有真才实学。

作者: 小椰树    时间: 2014-9-10 17:46
历来,龙坪油面虽销路不错,由于加工工艺独特和手工制作等制约,难以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生产。为发展和弘扬这一传统产品,武穴市质监局对龙坪油面加工行业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调研。根据小作坊不同情况从帮扶小作坊规范生产加工行为,获得市场准入入手,通过生产许可规定的各项内容来规范整个行业,以达到发展和弘扬传统产品、提升质量、促进发展的目的。当地党委政府组织成立了龙坪油面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金德嘉”商标,按照统一原料、统一工艺、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标准,揭开了抱团发展、开拓市场的新篇章。现在,龙坪油面已逐步进入全国各地商超,并在周边地域开设了龙坪油面特产店,还通过“淘宝”、“拍拍”等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网络销售。据统计,龙坪油面年产销量已达六百万公斤,年产值过六千万元,已成为龙坪镇支柱产业之一,为推动龙坪地域经济发展和宣扬龙坪人文历史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http://www.wuxue.gov.cn/Item/11009.aspx
作者: 小椰树    时间: 2014-9-10 17:47
金老先生估计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变成“油面”!!{:soso_e113:}金公 400 年大会是庆祝吃面呢,还是庆祝作诗?面多了会搞得像“洗九朝”一样!! 面少了,又会对不住家乡的那点儿特产!!{:soso_e113:}
作者: 燕山上人    时间: 2014-9-10 21:33
金家会元公,礼试第一名,过了400年,油面满龙坪。
作者: 张胜林    时间: 2014-9-11 16:37
吃也是一种文化。不过,既然龙坪油面业想到用金会元大名作招牌,就应该拿出部分利润支持“会元文化”研究,这样才是真的儒商,才不会招人骂。
另外,以前老广济还流传过这样一句话:龙坪的木屐武穴的伞,蓝杰的姐(念成jia,假)儿不用拣(武穴话读成gan,敢)。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伴随着长筒靴的普及,木屐就已完全消失。武穴的伞,过去是纸伞还是油伞?反正现代尼龙伞,武穴伞业好象彻底式微了。蓝杰的姐儿不用拣,三十年前,问过老广济,有二说,一是说长得好,一说会生孩子。若是前者,倒是不错,若是后者,计生时代不合时宜。
作者: colinliu    时间: 2014-9-11 20:16
我是蓝杰人 蓝杰的姐儿不用拣 是说蓝杰是大户读书人家 蓝杰的姐儿都知书达礼 漂亮
作者: 燕山上人    时间: 2014-9-11 22:37
龙坪的木屐武穴的伞,蓝杰的姐(念成jia,假)儿不用拣(武穴话读成gan,敢)。 蓝杰的姐儿不用拣 是说蓝杰是大户读书人家 蓝杰的姐儿都知书达礼 漂亮
武穴的伞是纸伞,后来也有油伞,龙坪的木屐还有---少得很。
作者: 小椰树    时间: 2014-9-11 23:23
把居正再申报成冬瓜,把超人申报成雨伞,把文岛申报成菜籽油......开个玩笑,各位名人家属莫骂我哈!! {:soso_e113:}
作者: 张胜林    时间: 2014-9-12 11:17
太有意思的讨论,蓝杰本土人的解释与外乡人解释,差别何其大?又,现如今蓝杰的男子,尤其是在外工作的男子,怎么好些人就将自己的姓改成“兰”了呢?
又,再送与“会公文化”(说会元文化,好象不恰当,因为会元每三年都有一名,太多,而金德嘉号会公,又暗合会元公之意)相关资料一则:
金德嘉《咏物集序》:雨窗饮,径醉,走笔咏物,夜分乃就寝。草堆案头,墨汁沾渍且尽矣。诘朝有客来,诧曰:新诗耶?若不可读。余引陶公语,谢曰:君当恕醉人。客别去,命儿子录以藏之。康熙己卯夏六月。
晟琳按:此乃吾乡前贤大文人之醉态,可爱可叹可敬矣。
作者: 张胜林    时间: 2014-9-12 11:19
苦不可读,非若,笔误。致歉。
作者: 张胜林    时间: 2014-9-12 11:21
燕山上人 发表于 2014-9-11 22:37
龙坪的木屐武穴的伞,蓝杰的姐(念成jia,假)儿不用拣(武穴话读成gan,敢)。 蓝杰的姐儿不用拣 是说蓝杰是 ...

请教:龙坪街上还有人会做木屐么?
作者: 燕山上人    时间: 2014-9-12 12:26
张胜林 发表于 2014-9-12 11:21
请教:龙坪街上还有人会做木屐么?

应该还有,只是工具还有没有那就不得而知。
作者: 小椰树    时间: 2014-9-12 21:33
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油纸伞。

1,这是一把普通的油纸伞,假如你没有研究过它的历史,那么你一定不会相信,作为雨具,油纸伞已经被我们人类使用了一千多年。在四川省泸洲市江阳区的分水岭镇,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制伞历史了,作为雨具,油纸伞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这里是曾经盛极一时的泸洲油纸伞的制作基地。

2,泸洲油纸伞采用的传统制作技艺至今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传统的一把泸洲油纸伞的制作工艺需要多达一百道的繁琐工序,并且全部靠手工制作完成。
作者: 小椰树    时间: 2014-9-12 21:41
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 400年油纸伞火了
http://news.163.com/09/0612/09/5BJKK43B000120GR.html
















作者: 小椰树    时间: 2014-9-12 21:44
当“非遗”遇上旅游……
http://www.91walk.com/news_show.asp?id=902
作者: 小椰树    时间: 2014-9-12 21:46
油纸伞
作者: 小椰树    时间: 2014-9-12 21:47
http://jiasn.com/oil10.html
江西甲路油纸伞
作者: 小椰树    时间: 2014-9-12 21:53
荷兰木屐和帽子秀




欢迎光临 武穴论坛 (http://bbs.wuxue.cc/)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