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标题: 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本人洗耳恭听大家的高见! [打印本页]

作者: 泰平洋    时间: 2013-12-5 19:13
标题: 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本人洗耳恭听大家的高见!
出《资治通鉴》晋纪。 王氏当时是一个豪门大族,王导有一个亲兄弟叫王敦,时任江州牧军,兼荆州刺史。在祖逖死后,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敌,不买朝庭的账,对中央的命令阳奉阴违,有时还直接跟中央对着干。晋元帝很是恼火。此时晋元帝宠信刘槐刁协两人,对这二人言听计从。王敦认为自己比刘槐刁协二人能干,却不受元帝重用,于是起兵造反,两万精兵,直扑京城,晋元帝大惊。 此时刘槐向晋元帝建议,将在南京的王氏家族成员一律处死。王导听说后,大为惊恐。于是王导带着有官职的宗族子弟二十几个人,亲自到晋元帝前哭诉,说家门不幸,出了王敦这个叛臣逆子,但是我们一心为公,绝对忠于陛下。不仅如此,此后每天,王导都带着这二十几个人,到殿前站着,以示清白,没有通敌。 一天,王导等人正站着的时候,晋元帝宣周伯仁进见,周伯仁从王导他们面前经过。王导说,“我家100多口人,就靠你了!”熟料那周伯仁理也不理,就进去了。周伯仁见了晋元帝,极力替王导开脱,说王导一向忠心,绝对不会跟王敦一起造反。晋元帝觉得有理,就留周伯仁陪自己一起吃饭。周伯仁好酒,喝得稀里糊涂,这才告辞出来。此时王导他们不知里面情况怎么样,还一直在外面站着呢。见周伯仁出来了,又低声下气,连叫“伯仁,伯仁”,结果周伯仁正眼没瞧他们,摇摇晃晃就回家了。到了家又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 王导见周伯仁如此怀疑周伯仁向晋元帝说了自己的坏话了呢。 王敦二万精兵打得刘槐几万大军溃不成行,一路直逼,占了京城。晋元帝一看不好,忙着对王敦封官许愿。王敦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王敦总揽朝政,大开杀戮了,周伯仁也不例外。周伯仁当时是两大才子之一啊,很有名望,王敦的堂弟王彬痛哭流涕,劝王敦不要杀周伯仁,王敦看了王导一眼,王导一声不吭。于是王敦大手一挥,杀!于是周伯仁人头落地。 后来王导看到周伯仁的奏折,恍然大悟,痛哭流涕:“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这就是 “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的由来.
作者: 泰平洋    时间: 2013-12-5 19:42
首先请让本人来个开场白吧!
                                      泛论人的人品、人格

          昨晚我的一贴被高人也删了,老实说进论坛之初若是本人的贴一旦被删,心里总有一股无名的怒火,几乎到了要是知道是谁删的,大有与其拼命之决心,随着岁月的风化,加上论坛的变异,慢慢心情感到是平静了很多,现对删贴一事倒觉得有舒服的感觉了。
     长见识的是我,得到收获的是我,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仍是我!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自古以来,忠奸有之。今天在此不点名要指出XXXX人了,我说这XXXX人如同太监,阿谀奉承地变法讨好其主子,丢人格、人品全不顾,其实发言足见之,全是一幅奴才嘴脸。
    端人的碗,受人的管。XXXX?你会吹牛拍马,小心拍到马屁上去了,跟主子也得要看主子有多大的能耐,小心一同陪葬!

   
作者: 南仲@后壮    时间: 2013-12-5 19:46
嘿嘿,泰哥呀,删了你么子帖呀?
作者: 楚子    时间: 2013-12-5 20:29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无此情操,直言不讳,有何不可,各抒己见,有何之过。
作者: 忘情飚飞    时间: 2013-12-5 20:37
指桑骂槐!奸诈无耻的小人!
作者: 强哥来了    时间: 2013-12-5 20:41
忘情飚飞 发表于 2013-12-5 20:37
指桑骂槐!奸诈无耻的小人!

的确!!!不过这骂的好!
作者: 羽佳俊峰    时间: 2013-12-5 21:22
对付小人就得这样骂!
作者: 心都碎了    时间: 2013-12-5 21:23
谁敢删Lz贴!!应该是移动了!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3-12-5 21:39
哈哈!听泰兄对这个人的评价,以及4个X的代表,我想我应该知道谁是侩子手了!{:soso_e120:}
作者: 南仲@后壮    时间: 2013-12-5 22:07
泰哥,息怒呀!




欢迎光临 武穴论坛 (http://bbs.wuxue.cc/) Powered by Discuz! X3.3